APP下载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谈用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0-02-16赵俭丰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实验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7期
关键词:情感心理语文

赵俭丰(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实验中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谈用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赵俭丰(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实验中学)

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无限的爱与激情。心理学者认为: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积极情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乐观、开朗、向上、民主、幽默的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参与语言学习的机会。相反,教师的消极情感态度则会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生受教师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就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进而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了最好的老师又何谈学习效果呢?

首先,注重自我形象的树立,以“情”催“动”。

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谨而有序、严而有方,积极向上,正直高尚;语言表达要充满热情,保持必要的激情。着装要简洁、干练,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谈吐要简洁,语音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学生都急于模仿,有时甚至是老师的某个口头禅,或说话时的某种姿态,学生也跟着模仿。教师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赏识的话语或是一个赞许的表情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起他们的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一旦在情感上建立起信任,学生就会认为你是最好的,坚信你一定能教好他们。由于情感上的息息相通,学生都爱与你亲近,都愿意为你争气,你所布置的任务都能自觉保质保量完成。让学生感觉到你值得敬重,仰慕你的才学,敬慕你的为人,学生会为有这样的一位老师而感到自豪,引以为骄傲。

其次,注重教学氛围的创设,以“境”生“情”。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感染性,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让学生感受到满腔热情和一片爱心。使学生从心里想学、爱学、学得津津有味。例如在教授《变色龙》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幽默与诙谐,在教学中我就充分运用了声音、表情与体态语的综合展示,把他们之间的情趣充分表达出来,学生在进行创造性表演中就愈发显得妙趣横生,为课堂教学无形中就注入了清新的活力。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使教学形象化、直观化。如实物、图片、录音、投影、VCD及多媒体等直观教具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语言现象。

第三,注重自身情感语言的运用,实现以“情”激“情”并侧重对学生情感的激励。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一种心理过程。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坚定的信心去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树立语文学习的心理优势。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潜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以充分地发挥。中学生普遍存在有期望心理、表现心理、成功心理和交往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及时肯定他们的勤奋与努力,赞许他们的进步及成就,促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坚信他们能学好语文的信念。教育学家大卫·史华兹曾说过:“信心的功效在于:‘我一定能’的信念使你产生克服万难的力量、技巧与精力。一旦你相信‘我一定能’,如何做也就应运而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使用“你一定行”,“我相信你”,“听你的读书是一种享受”等评价来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总之,我们对学生应该采用积极的,维护其自尊,树立其自信的积极话语。

第四,注重情感调控的有效性,以 “情”促“学”。

在语文教学中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态,学生的喜怒哀乐、学生的追求与向往,注意情感调控。做到:于无疑处生疑;于无趣中引趣;于揣摩中获知;于比较中鉴赏;于辨析中识误;于发散中扩思。例如在教授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这篇文言文时,让学生走进课文,想象自己乘着小船,扛着摄像机,在拍摄富春江沿岸的美景,那么,你拍摄到了哪些美景呢?这时,教室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学生们积极地阅读、讨论,争着回答自己“拍摄”到的景物。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通过课堂上巧妙设置问题等方式,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得到长时间的维持,并能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需要。用灵活新颖的方式揭示教学内容,把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氛围中来,如质疑引题、情境引题、以图引题、背景引题、谜语引题、自由交谈引题等等,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融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积极情感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的表情来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断进行调整,让学生始终在心境良好、情感亢奋状态下学习。

“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同时,为了不辜负你的赞扬,他会在受到赞扬的这些方面全力以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爱,既然赞美、赏识、关注能催生出如此多的“好处”,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当学生发言、提问、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用赏识、赞许的目光去注视他们,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语文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语文说起,由易到难。同时要善于发动全体学生,对他们给予特别的鼓励。让学生的点滴进步得到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学生遇到各种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学生跃跃欲试时,要尽可能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这种积极的表现欲;学生的学习情绪一时受挫时,要予以心理疏导、及时鼓励,对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让学生重获信心;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时,要予以肯定并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记得看过一篇名为《敬重生命》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你若想提升一个人的尊严,就该设法保护好他现有的尊严,因为尊严能催生尊严;你若想促使一个人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请不要忽略了对其精神层面的入微关照,因为精神能派生精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学习语言最旺盛的时期是青少年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是模仿能力强——自觉或不自觉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了教师的爱,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人格魅力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学生的人格,教师也就完成了人格化教育的任务。同时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也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也使情感教学的魅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猜你喜欢

情感心理语文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心理感受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