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趣》的编排体现出“蒙以养正”的教育思想

2010-02-16周喆直山东省济宁市第八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7期
关键词:文意童趣文言文

■ 周喆直(山东省济宁市第八中学)

《童趣》的编排体现出“蒙以养正”的教育思想

■ 周喆直(山东省济宁市第八中学)

《童趣》是鲁人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里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学生上初中后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如果教师能够理解教材编排的用意,明确文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就能用好教材,正确处理教材。

以往的语文教材多把《论语》作为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见面礼”,暗含着学生直面的应是民族核心的价值,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至高典范。而清代文学家沈复在中国文学史上无赫赫之名,他所撰写的《浮生六记》则得到较高的评价,并有一定的地位,“作家以那份与生俱来的漱芳挹芬的灵气,一种浪漫的自由精神,写成这样一部自抒性灵的逸品,达到空灵飘逸的审美境界,完成了独立的、不阿世趋俗的文学本体构建”。他的《童趣》一文彰显的浪漫人生旨趣,用简洁的语体传达出现实世界想象和联想后的“物外之趣”,能唤醒学生的童年记忆,激发学习的兴趣。传统教育主张“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强调学习内容应使儿童学得有趣,乐于接受,注意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倡“乐学”。在编排形式上注重结构简明,句法整齐,押韵自然,琅琅上口,易于理解、诵读,便于记忆。由此可见,《童趣》的编排是中国传统教育“蒙以养正”思想的充分体现。

我国教育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

“蒙以养正”语出《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序卦》上的解释是:“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这里的“蒙”字有两层含意:一是蒙昧、幼稚;二是启蒙、教育。引申为儿童蒙昧幼稚,心智未开,需要启蒙、培养。怎样进行启蒙、培养呢?这就需要“蒙以养正”。在儿童启蒙之时,就要培养他走上正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用正确方法教人走正道的教育工作是“圣功”,是最神圣的事业,是成就圣人的功业。

我国古代在教学方法上强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诵读直至背诵是学习的主要方法。儿童在蒙养阶段记忆力特别强,主张从幼小时便记诵、熟读,随着年龄、经验阅历的增长、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慢慢悟出道理。

《童趣》课后练习第一题:“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从题目不难看出“蒙以养正”的隐喻意义,明确了怎么学文言文——“朗读”,学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叙述”是指出要理解文意,“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是体会文章的情感。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情感正是初中文言文学习的主要任务。

第二题的设计进一步明确了如何理解文意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文言文学习的主体内容。“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昂(抬)首(头)观之’。2.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解释时不妨采用讲述大意的办法。”。“鱼”与“渔”的关系不需赘述,第二题的设计意图一目了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做到“蒙以养正”。第二题共归纳明确了文言文翻译的三种重要方法,即加字法、换字法和留字法,通过练习强化学生的认知及落实,并暗示了在处理文言文教材中教师需向学生明确要求掌握的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学生在翻译方法的实际运用上,通过语言的积累和实际的操作,像删字法、调字法和补字法等常用方法也会无师自通,教师只要做好适时的点拨就可以了。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文言文就会变得轻松和愉悦。

语文教材作为“价值生成”和“文化传递”的载体,教师多一些文化的解读与感悟,还原“教育真实”的本来面目,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猜你喜欢

文意童趣文言文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童趣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童趣照相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