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审题,快乐阅读——现代文阅读审题技巧例析

2010-02-16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7期
关键词:中心词文章内容现代文

周 玲(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多维审题,快乐阅读
——现代文阅读审题技巧例析

周 玲(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现代文阅读在整个语文试卷中占较大的比重,我们在批阅现代文阅读题目时,常常会见到各种跟正确答案相去甚远甚至文不对题的表述。究其原因,就是这些考生不重视审题,缺少正确的审题技巧。下面将结合学生的阅读实例对审题失误的类型和具体技巧进行分析。

“审题”,拆开来讲,是一个动词“审”和一个名词“题”。“题”指题目,那么“审”呢?我们几乎每天同 “审题”这两个字打交道,但当真问起来,“审”字是什么意思?就很少有人能准确全面地表述出来。

“审”有这样一些含义:①详尽地了解;②详细地查究;③慎重;④果真、确实。把这几种含义认真想一想,我们会看到,每一条都可以和我们说的“审题”挂上钩。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定位题干所指示的范围

失误情况:不能准确把握筛选信息的范围。

示例:2009年江苏无锡卷第21题:缸的妻为什么哭了?请你结合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分析:很多考生结合了选文中第12节的话:“因为缸打雷一样朝她老婆喊。”造成失误的直接原因就是忽略了题干中的隐含提示:结合全文内容。要解答这个问题,离不开结合全文内容进行联想和判断。只有结合全文才可以发现妻是在什么时候哭的,看见(听到)什么哭的,再联系前文交代的我小时的生活境况,才能真正理解:妻是感动于我们小时候的友谊,感慨于过去的艰苦生活。

对策: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筛选信息有效,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有的题干需要结合全文内容筛选信息,有的题干会限定有效信息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相关的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二、理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

失误情况:不能根据题干所设置的问题进行全面答题,遗漏答题点。

示例:2008年四川成都卷第15题: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分析:这类题目可以考查学生对论点的领悟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素材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失为主观综合性题中的好题型。仔细审读题干,可以发现这个题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概括论点 2.补写事实论据 3.简要评价自己所写的论据。但是部分考生却只回答了第1、2点,对于题干中的第三个问题点是视而不“答”,遗漏了答题点。

对策:对于题干的审读,不仅要注意最明显的标点标志“?”,题干中的很多问题常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呈现出来,要关注题干中类似 “并”“和”、“再”、“然后”这样的副词。

三、掌握题干中常出现的名词术语

失误情况:对于阅读中常见的术语概念模糊,回答时没有针对性,张冠李戴。

示例:2009年河北卷第21题: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分析:部分考生对于表达方式的理解是模糊不清,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将表现手法的类型分别进行对应回答,有的考生还分析了这两部分内容修辞手法的不同,导致失误。

对策:要想使答题准确,必须在考前掌握题干中常常出现的的一些名词术语。如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引用、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再适当了解它们在文中常起的作用。

四、斟酌题干中的中心词

失误情况:对于以主谓句的形式呈现出的题干,由于对于中心词的审读不够细致,导致答题偏位或者答题点疏漏。

示例1:2008年连云港卷第17题:电子护照与纸质护照的特点有何异同?

分析:这个题干以一个简单的主谓句呈现出来,题干的中心词为“异同”,但是很多考生没有好好斟酌这个词语的双层含义,即要比较电子护照与纸质护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异同”等同为“不同”,导致答题时遗漏了一个方面的比较。

示例 2: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有这样一道检测题: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

分析:这个题干的中心词为“渴望”,但是有近一半的学生,按照思维定势,直接将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情感作为答案,忽略了“渴望”内容的理解,导致答题方向出现问题。

对策:认真推敲题干中的每一个字,尤其是题干最后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提示答题的角度和内容,但是很多考生在考试中由于紧张、浮躁、着急等心理的影响,对这些中心词常常缺少耐心去审读和斟酌,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沉着冷静。

五、把握题干中命题者价值观的倾向

失误情况:这类题干中常常会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对文中的人物、事物、做法有什么看法呢?有的考生认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就随便作答,甚至站在作者的对立面上,造成思想、价值观方面的错误。

示例:2009年武汉卷第17题: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

分析:这个题干是将学生由阅读文章引导到生活,观点要紧扣选文,言之有理,体现出积极的情感倾向。通过整体感知,文中作者对父亲的教育方式认为是可取的,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精神的做法是十分明智的。

对策:我们阅读文章,既要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文章写法上的妙处,更应对作者的感情倾向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积极答题。

六、抓在题干中的限制词

失误情况:在题干中,中心词前面往往出现一些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字或者词语,这些词语或者从数量上加以限制,或者从角度上加以限制,或者从方式上加以限制,或者对答题的字数有明确要求,如“请将答案控制在10字以内”“答案不超过15字”等。如果无视这些词语的存在,势必会导致失误。

示例 1:2009年安徽卷第 5题: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分析:“哪些”起限制作用,回答枫叶特征时,应最少写出两点。

示例2:2009年天津卷第18题:作者为凸显“炉火”的形象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分析:“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别从两个方面对分析进行限制,如果脱离文章内容或者不结合文章内容,语言不够简洁都要导致失分。

示例3:2009年河北卷第22题:选文第⑨段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分析:“分别”这个词提示在答题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做解答,如果不注意这个词,就会导致表述混乱。

示例4:2009年长沙卷第25题:概括使女人命运发生变化的两个情节。

分析:“使女人命运发生变化”限制了概括情节的角度,“两个”限制了概括的数量。

示例5:2009年乌鲁木齐卷第13题:文章第⑥段说“女儿真的变了”,“妈妈”感到“女儿”哪些地方“真的变”?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强调了不能直接引用文章的内容,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提炼。

对策:在审题时也要学会圈点勾画,将起限制作用的词或者短语圈画出来,确定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注意题干中的单数和复数,是“哪些”“各种”,还是“哪个”“一种”或“某种”;注意题干中的疑问代词,是“怎样”还是“什么”,是否问了“为什么”(要求说明理由),然后从中发掘其隐含信息,找到解题的钥匙。

七、审出题外之音

失误情况: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每篇文章的阅读设置5道左右阅读题,各个题目之间常常呈现出由整体感知到局部体会、由局部体会到整体感知的逻辑顺序,各个题目之间也会体现出因果、递进等逻辑关系,通过阅读题干理清这些逻辑关系,往往会得到解题的线索。如果辨不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会导致失误。

示例1:2009年安徽卷第 9题: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分析:题目中的中心词是“思路”,限制词是“围绕枫叶”,如果分析前面几个题目之间的联系,思路就很容易理清了。第5题: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第6题: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和引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第8题: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在分别审题后,可以发现这三个题目体现了由表及里,由实到虚的逻辑顺序,这也正是全文的写作思路,所以第9题的解答就非常容易了。

示例2:2009年天津卷第20题:作者为凸显“炉火”的形象,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分析:这个题干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词“凸显”,它的意思和“突出”比较接近,由此可联想到对比手法有这样的作用,再回到文中验证一下,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对策:审出题外之音需要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分析出各个题干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题干内部的内在联系,从题干的表述上明确文体,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散文,答案往往隐含在总结性或议论性文字中,只要发现归纳合并总结体会,就不难答出正确的答案。

题目是应试者和命题者进行对话的沟通方式,带有很强的针对性,规定了答题的范围、方向、量度(几个方面,多少字)、方式(引用原文、自己概述、开放性阐发)、分值(根据分值的设置考虑分几点作答)等。应试者应认真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扣住文体特点进行思考,组织好答题语言。但这种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来自广泛阅读和积累。所以,只有平时多下功夫,才能掌握要领,审准题意,才能在现代文阅读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享受阅读的快乐。

猜你喜欢

中心词文章内容现代文
Harry Potter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70 Days in a Lifeboat
THE THREE MOST INTELLIGENT MACHINES FOR YOUR HOME
Why I ride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中心词+外化亲属称谓语”的多维分析
Aetion(动作)
现代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