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胫腓骨开放骨折临床治疗体会

2010-02-10夏中禹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期
关键词:腓肠肌粉碎性腓骨

夏中禹

胫腓骨开放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创伤,在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伤口不愈合、感染、骨不连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1]。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黑龙江省林口县人民医院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肌皮瓣转移治疗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21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在15~58岁,平均36.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压砸伤8例,高处坠伤2例,均为胫腓开放粉碎性骨折,伴有程度不同的软组织损伤。

1.2 治疗方法

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待麻醉成功后进行清创止血,清除异物及坏死的组织,根据软组织缺损的面积,切取腓肠肌内侧肌皮瓣备用,于原伤口适当延长切口,以能暴露骨折端即可,切开后尽量少剥离骨膜。骨折复位后用拉力螺钉固定,保持复位固定的情况下,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外固定装置,保持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将腓肠肌内侧肌皮瓣转移到胫前软组织缺损处,肌皮瓣供区取腹股沟游离皮片移植,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及关节功能锻炼。

2 结 果

本组患者21例全部随访,时间为5~13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切口Ⅰ期愈合15例,占71.5%,延期愈合6例,占28.5%,骨折全部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8个月,无骨髓腔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正常,21例无针道感染。

3 讨 论

3.1 伤口彻底清创

清创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关键,是预防感染的主要手段,只有彻底清除坏死的组织和异物,才能有效地预防感染,本组2l例,伤口Ⅰ期愈合15例,只有6例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治疗后痊愈,无1例骨感染。

3.2 骨折的固定

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在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20世纪70年代,只能靠长期骨牵引或成长腿石膏固定,患者卧床时间长,下肢功能丧失严重[2]。20世纪80~90年代采取了诸如髓内针,各式钢板固定,效果均不理想,特别是钢板内固定易致骨膜广泛剥离,加压钢板且有应力摭挡效应[3]。而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对外骨膜血运破坏少。利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三维固定作用,可以提供最大的稳定性、灵活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因此,结合有限内固定提高了骨折固定术后的稳定性,允许关节早期活动,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3.3 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由于小腿中下段软组织基本上腱性组织,游离植皮比较困难,我们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此皮瓣的特点是:①血液循环丰富;②不需要吻合血管神经;③操作简单;④成活率高。直接修复胫前部缺损的创面,改善创面的血供,增强局部的抗感染能力,有利于伤口的骨折的愈合。

3.4 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体会

微创,无需广泛切开,创伤小,不加重骨折局部血液循环;固定稳定,胫骨骨折远端用交叉骨针固定,近端用多枚螺纹丰针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对骨折固定牢稳,可提供多种生物力学环境,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实施加压固定,牵拉位固定或中和位固定,可改变固定刚度,以突施早期的牢稳固定与后期的弹性固定,以消除应力摭挡,增加生理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4];术后功能锻炼好,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组合有限内固定,为术后功能锻炼提供了方便,术后第2天即可在不负重的情况下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踝关节的屈伸功能使小腿的肌肉活动,改善小腿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操作简单,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比钢板等固定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符合BO的治疗原则;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的成本。

综上所述,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肌皮瓣转移,治疗严重胫腓骨粉碎性开放骨折使内外固定互补协同,改善创面血供,骨折愈合率高,感染少,并发症小,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1]胥少汀,葛宝丰,徐应坎.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733.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92-698.

[3]Beaty JH主编.戴克戎,主译.现代骨科学[M].6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62-466.

[4]夏和桃.组合式骨外固定器手册(创伤分册)[S].1999:22-23.

猜你喜欢

腓肠肌粉碎性腓骨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崴脚千万莫忽视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生姜多糖的提取及其抗疲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