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法

2009-12-21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梯级根式阶梯

袁 林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所以,教学应围绕“团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家。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完美统一,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也能得以充分发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经过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下面简介该教法的一些原理与做法。一、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如下“两条原理” 和“三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材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两条原理:其一,内部动力原理。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某个性因素(如数学兴趣)发生变化,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产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其二,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即变学生厌学为爱学,变不会学为会学,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求得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三个原则: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动,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计阶梯,将学生分成不同阶梯类型,在自学、听讲、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3、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学之中。二、“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要做好四个方面(一)定好起跑线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规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二)分阶梯授课1、备课设阶梯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进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安排作业时,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2、讲课沿阶梯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阶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法。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三)分梯级评估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于是,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1)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2)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高,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A,B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组学生做拓广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此种方法常用于单元考查)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四)激励跨梯学生分组达标后,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得过且过到了巩固,部分学生跨梯条件日趋成熟。老师应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创造跨梯条件(如超级提问,超级作业),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同时,鼓励学生自觉申报跨梯。对部分不能升级,以及人别由于骄傲而退步须降级的学生,教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后,采取保级和降级措施,这种定期升级教育活动,一期一般进行两次,对个别超速发展的学生,可随时升级。调级后,老师订出新的目标(如各组的最低分数),使学生有新的奋斗目标。三、结语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实验五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届实验班实验前均为同年级较差的班级,但是近年毕业的学生,合格率均为100%,人均分高难度于市15.4和18.6。尖子面不断扩大,毕业时,达40%以上,在市组织的两次数学竞赛中,实验班有两人获得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实验班只有32人)。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养成,毕业总合格率均高于对比班,在实验阶段无一人违纪。现在,该教学法已迁移到了其他学科教学班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越来越显示出它融教材、学生、教法于一体的特点。

猜你喜欢

梯级根式阶梯
“二次根式”创新题
如何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
常识:斜坡与阶梯
阅读梯级与阅读教学
阅卷手记——二次根式
挖掘隐含,确定正负
爬阶梯
特种设备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安全使用
艺术创意阶梯
浅议自动扶梯梯与自动人行道梯级缺失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