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梯级与阅读教学

2019-08-27潘千飞

课外语文·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阅读量梯级阅读

潘千飞

【摘要】语文高考的文本化趋势,引领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呈现出“量、质和能”三个阅读梯级,而这三个阅读梯级目的在于完成“融于中华”“铸就国魂”和“塑造新人”的语文教学任务。阅读梯级中的“量、质和能”的落实显得至关重要,其通过选文之识智美文、名家之文和经典长文以及读文之真实阅读、艺术阅读和系统阅读等为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落实奠定了基础,具有阅读教学指导意义。

【关键词】阅读;梯级;阅读量;阅读质;阅读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識码】A

近年来,语文高考走向文本化考查的趋势非常明显。2018年,在集中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面的第17—19题使用了文段式的考查方式,改变了原来独立的知识性命题方式,至此基本实现了试卷的全文本化考查,这一次定型,意味着以“文”为依据的考查格局全面形成。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语文优势与以文为先的语文考查得到了统一,以文的承载方式和承载能力实现对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这已经且必将对高中的阅读教学产生深刻影响。

一、梯级呈现

现就对阅读教学的深刻影响而言,高考语文卷比较好地借助指挥棒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呈现出“量、质和能”三个阅读梯级,梯级一:建立语文阅读量;梯级二:建立语文阅读质;梯级三:建立语文阅读能,这三个梯级互相支撑,构建了循环往复的语文阅读教学场。语文阅读教学以三个梯级的螺旋上升逐渐完成“融于中华”“铸就国魂”和“塑造新人”的语文教学任务,落实了“母语教学是一门植根于人和民族的心性与精神的精神之学”的教学职责,回答了“立德树人”之“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教育关切。

《高考文科试题分析·语文、数学、英语分册·2019年版》的“总体评价”,对比《2017年版》和《2018年版》,明确写道“试题……着力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说明高考试题必然与“新时代”和“新一代”同行。具体表现为:

(一)体现对语文阅读量的培养追求

对比近年语文全国Ⅰ卷的文本量,从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考到必考,到基础知识的文本化考查方式的出现,需要阅读速度的支撑。纵观近年阅读的编目,如论述类文本,2016年《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2017年《中国参与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2018年《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从选文看这涉及中华文化、中国智慧,为“文化传承与理解”创造学习出口,进而自然而然地“融于中华”,其基础知识面广,仍然需要足够阅读量的支撑。

(二)体现对语文阅读质的培养追求

2018年语文全国Ⅰ卷出现的考查文本包括《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赵一曼女士》《“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摘编自2018年5月7日《参考消息》的一篇关于中国实验设施的文章、《晋书·鲁芝传》《野歌》和关于“大洋一号”的文段等,从文本内容上看,或多或少地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相呼应,引导考生在“铸就国魂”方面不断内化。

(三)体现对语文阅读能的培养追求

从考查命题看,以文学类文本阅读最后一题为例,2016年12(4)题,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2017年第6题,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2018年第6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的命题方式,以“一元性”的文本限定,摒弃了宿构与套版式的回答努力,对“思维发展与品质和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语文核心素养考查提出了“能”的要求,比较好地考查了考生对“问题本身与问题类别区别与联系”的语文能力,考查考生是否具有思维品质和方法表现,是否可以成为具有创新可能的“新人”。

这样的考查,基于“文”,以“文”为据;立于语文核心素养,以“量、质、能”为教学追求;成于“中华文化”“中国国魂”和“时代新人”,以“立德树人”为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近年来的高考考题看,立德树人是实实在在考题内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以不同方式有所体现,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母语教学必须对此做出具有实绩的行动。

如何做出具有实绩的行动呢?基于近年来试题的阅读分析,笔者拟从以下两个角度对语文阅读教学做出一些回答。

二、梯级落实

一个是甄别核心概念“阅读量、阅读质和阅读能”,另一个是落实基本任务“阅读量、阅读质和阅读能”。

(一)甄别核心概念“阅读量、阅读质和阅读能”

文本的价值在于为多元目的提供一元文本,借助一元文本实现“认识世界”和“审美世界”的目的。而要达成一元文本认识世界和审美世界,必须经由阅读量、阅读质和阅读能的语文教学洗礼。

“阅读量、阅读质和阅读能”包含四个概念词,一个是三个词共同具有的“阅读”这一修饰概念,接着就是“量、质、能”三个中心概念。

(1)阅读是一种活动。

(2)阅读是一种主动活动。

(3)阅读是一种有层次的主动活动。

(4)阅读是一种有层次有技巧的主动活动。

(5)阅读是一种有层次有技巧有惯性的主动活动。

(6)阅读是一种有层次有技巧有惯性可往复的主动活动。

……

通过对阅读这一概念的层层修饰,体现其多维度属性,以反映阅读的不同需求,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把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个层次,这反映了人们在“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方面的层递关系。

在阅读的概念之下,“量、质、能”反映的是三个层次的梯级阅读教学追求,打通“融于中华”“铸就国魂”和“塑造新人”的关节。

1.“量”

指知识美文阅读的大量。在这里,量有四个位面,数的量、类的量、级的量和质的量。数的量,指阅读的多少,指向文字量和篇目量;类的量,指各阅读分类中的量,指向丰富性;级的量,指阅读强度的量,指向上升性;质的量,指阅读的主动,指向合理性。把量分为四个位面,主要解决盲目大量阅读的问题,保证阅读速率。

2.“质”

阅读回归文化的主流。文化主流包裹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立德树人的实现,“文以载道”是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文化自信,需要中华文化的精髓,阅读也需要回归中华文化的精髓。在这一概念下,目的是要弄清楚“该阅读哪些”和“不该阅读哪些”,这与开卷有益的指向是不一致的,不能以开卷有益的命题来阐明此处所指的阅读分该不该的问题。

3.“能”

经典长文阅读的深度。基于一元文本,且是具有经典性的长文本,指向“深度”,开发每一个阅读个体本身的阅读素质,自我发现阅读,进而掌握阅读。应该怎么阅读?这个问题,有很多人讨论过,也有很多人回答过,多有启发,就现在趋势而言,长文阅读具有更多“认识世界”和“审美世界”的立面可能,可以为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得到越来越多教学的认同,《高中经典阅读教学现场》涉及《论语》《红楼梦》《三国演义》《彷徨》《牡丹亭》《平凡的世界》《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活着》《四世同堂》《雷雨》《老人与海》《边城》等十三部作品。

(二)落实基本任务“阅读量、阅读质和阅读能”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阅读者需要具有进入文的钥匙、通道和领域,如果硬是要作个比喻的话,基础知识是钥匙,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是通道,学科素养是领域,反过来思考,钥匙、通道和领域都要呈现于文中,文与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融为一体,形成互相的支撑关系,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因文而风姿飒爽,文因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而魅力四射。换句话说,就教学而言,没有文,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则缺乏渗透力,没有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文则失却支配力。

知识融于文、文蕴含知识,落实阅读量的积累梯级,以文打开基础知识之门,完成基础融于中华的任务;价值融于文、文蕴含价值,落实阅读质的实在梯级,确保原发性通道畅通,完成铸就国魂的使命;能力融于文、文蕴含能力,素养融于文、文蕴含素养,落实阅读能的上升梯级,形成语文领域,凸显塑造新人的目的。

为此,要在选文、读文方面下足功夫。

1.选文

选文自然是教材编写者决定的,选文解决阅读质的问题,这里提几点意见,供参考。

A.识智美文

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提供点选文的角度,供参考,希望通过这些文章能够带给我们属于语文广阔天地,或许这样的阅读有些趣味与底蕴。比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生动活泼了解我们的文字。比如吴丈蜀的《词的起源》,简明清晰熟悉我们的国粹。比如冯骥才的《我们共同的日子》,轻松自然地思考我们的风俗。比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抓准特征地深入我们的工艺。比如王世襄的《秋虫六忆》,饱含深情地追忆我们的自然。王了一(王力)的《骑马》,风趣幽默地述说我们的生活。郁达夫的《怀鲁迅》,“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以哲思的方式敬仰我们的先人……当然还有很多关于中华文化的美文,点点滴滴汇聚成滔滔大海。

B.名家之文

这里不必赘述,只提一点,名家之文千千万万,可以某一情感话题或以某一思想观点为主线,文以质胜,质以文生,不要把名家之文切割得支离破碎。

C.经典长文

经过中外灿烂文明的浸润,长文很多(不以文体论,只以篇幅计),经典性的也不少。但长文却是在阅读教学中被忽视最大的一块,因为涉及长文如何教、够不够时间教和教了有没有用等功利性的问题。要经营经典长文,当然要放弃这样的功利性考量,要从语文教材的地位考虑,经典长文作为教材的价值不仅仅是教学资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它建立学生的有长度的“心理联结”“心理模式”和有持续性的“行为联结”“行为模式”,这对于人的成长相当重要。经典长文可选的很多,例如《高中经典阅读教学现场》所涉及的十三部作品均可选。

2.读文

抓住选文,读文是解决阅读能的问题,读文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真功夫,读文操作关乎阅读質量,从高考试题分析的有关内容看,这关乎阅读是否能够满足考查对于“内容正确,主题积极”的要求,也关乎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和学会学习的关键能力能否形成的问题,也关乎艺术敏锐能力的凝练问题,所以读文教学至关重要。要完成相应的阅读历练,读文要组织真实阅读、艺术阅读和系统阅读。

A.真实阅读

真实阅读的价值在于突破信息把握的落差和偏差。真实阅读需要打开作者与读者的交流通道,找出其中的共同意义,毁掉一些即使内心认可且亲近的义项,保留住文本原有的义项,突破个人认知的局限,真实阅读有三个关键层面,第一是知道,对应的是不知道,完成打开文本的层面;第二是知道什么,对应的是自以为是,完成进入文本的层面;第三是知道什么的来由,对应的是表象迷惑,完成文本分析的层面。这样阅读信息慢慢从无到有,从有到全面,从全面到归一。真实阅读是圆脸阅读,从某一点开始,画一个圆,紧紧围绕圆心,把圆线之外的东西全面去掉。

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找到某一点,这一点或人或事或物或情或理,都可以,然后指导学生清楚这一人、事、物、情、理的轨迹,最终,指导学生挖掘这人、事、物、情、理的关键点。如此,通过真实阅读的训练,形成客观认知,让学生获得排除干扰的能力,这样才可以比较好完成高考考查之信息筛选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等任务。

B.艺术阅读

艺术阅读的价值是为了确保阅读的本心和自然心。在高考语文阅读考查中,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对于学生来说,鉴赏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艺术阅读的培养。艺术阅读与真实阅读相勾连,让学生形成主观认知,且这主观认知是克服了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而具有想象与联想魅力的自由王国。

艺术阅读是真实阅读的延伸,没有真实阅读,艺术阅读就无从谈起,只是有些时候,教学偏偏跳过真实阅读直接到达艺术阅读,造成艺术阅读的堵塞。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构建艺术想象和联想的通道,通道延伸到哪里学生的艺术触角就可能占领到哪里。如2018年第6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题干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就是艺术提示,“结合作品”则是真实反映,说明艺术阅读是有根的阅读,离开了这根,所有的鉴赏分析都是虚妄的。

C.系统阅读

系统阅读的价值则是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和上升性。任何阅读教学都不可能一挥而就,都需要长期坚持,而阅读教学的缺陷是在追求教学丰富性和极限度的时候忘记了持续性和稳定度,导致阅读掌握的模糊化,与数学逻辑思维的梯级性教学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使学生甚至教师都感觉到语文阅读教不教、学不学都一个样,但如果系统阅读能够开展的话,学生获得阅读技能的内化,效果肯定不一样。当然,系统阅读也可以部分解决阅读量的问题,而系统阅读该如何落实,则是另外一个课题了。

阅读之重要自不待言,近年来的语文高考正在以指挥棒的形式让阅读逐渐显示出它该有阅读教学面貌,其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在此仅就考题所涉及的“融于中华”“铸就国魂”和“塑造新人”閱读顶点通过阅读量、阅读质和阅读能的角度表述一点未必成熟的看法,就正于方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6-07-01.

[2]《立德树人,习近平这样阐释教育的根本任务》,新华网,2019-03-18.

[3]《立德树人,抓住教育根本任务不放松》人民网,2018-09-10.

[4]高考文科试题分析·语文、数学、英语分册·2017年版,2018年版,2019年版,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

[5]赖瑞云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7]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8]吴欣歆.高中经典阅读教学现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阅读量梯级阅读
梯级水电站多目标联合经济运行初探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研究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跨流域梯级电站群远程集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跨流域梯级电站群集中调控的探索与思考
极性隐喻的梯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