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数学求异思维能力探究

2009-12-21房文贵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解题思维数学

房文贵

【摘 要】 本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求异思维意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引导 启发 鼓励 设计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崇尚创新已成为当代世界社会的潮流,创新型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数学规律的同时,在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培养求异思维意识能力要从小学阶段开始抓起。由于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与他人不尽相同,他们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设计,这种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就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认为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创新意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积极引导学生观察问题角度的多样性由于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仔细研习问题,抓住事物的关键节点。例如,在“圆柱体的侧面积”教学时,我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能有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动手进行将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看看可以得到什么图形?学生经过实践得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时我要求学生说出,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圆柱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了答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一道相关内容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进行解答,学生在经过实践操作所得到的知识,轻而易举地求出问题的答案。 二、积极启发学生解答问题思路的灵活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都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有比较就有选择,有选择才能选择问题的最佳思路。例如,在讲解“计划修一条长120米的水渠,前5天修了这条水渠的20%,照这样的进度,修完这条水渠还需多少天?”这一问题时,我先启发学生从“工作量÷工作时间”来思考,学生得出了两种解题方法;然后我又让学生从分数的意义直接进行解答,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有得出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时,我让学生对五种解决方法进行比较,学生经过比较,可以发现第五种解法最好。在教学实践中, 多向思维训练的运用,开阔了学生思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发。 三、大力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的变通性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有着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在学习活动中表现自己。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敢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要在学生掌握常规解题方法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突破常规,敢于设想创新,敢于标新立异。例如,在“李老师带了若干元去买书。一部书分为上、下两集,用全部钱能买上集10册或买下集15册。已知上集比下集每本贵2元, 张老师一共带了多少元?”的教学时,学生用“归一”和“倍比”的常规套路解答。这时,我启发学生把李老师所带的钱看做单位“1”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上集每本的价格占总数的1/10,下集每本价格占总数的1/15,从而找出相对应的数量关系。学生这时恍然大悟,从而很快求得张老师带的总钱数。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对有独到见解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四、设计开放性习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习题的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散,对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训练:利用一题多解进行训练。例如,对“红星小学有250名师生,现在要租车去游览。有两种车供选择:48座的大巴车,每辆租费480元;20座的中巴车,每辆租费220元。怎样租车才能使每个旅客都有座,又最省钱?”应用题的教学时,我先请学生自己设计好解题方案,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大巴车每座需: 10元,中巴车每座需11元,因此,得出多租大巴车”的方案。这时引导学生考虑,从提高座位利用率的角度考虑,进行思考,调整方案,得出最佳租车方案。利用一题多变进行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可先给出基本条件,然后要求学生变换条件、问题、结构或叙述形式,使之转化为新题目,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之间的联系。如将“黄海中学有女生400人,男生500人,男女学生各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基本题,通过改问题、改条件、变叙述等方式,变换成其他六种题型,从而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利用一题多验算进行训练。教师在题目解答后,要让学生弄清条件与条件或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密切关系,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检验,从而判断答案是否正确。例如:解答“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90 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应用题时,学生能很快求出两地的距离为680千米。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甲车行的路程与乙车行的路程的和、甲乙两车同时相向而行的时间、甲乙两车的速度和等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验算。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优秀人才是国家、社会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解题思维数学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巧用比妙解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解题勿忘我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