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细微处明类别

2009-10-15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翻译文言文

王 蓉

【摘 要】在文言文翻译中,对形容词意动根据具体语境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文章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文言文 翻译 意动

在中学课本文言选文中有这样一些句子:“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对这些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语文教员们各执一端,争论不休,而教学参考资料又各家各说,不能划一,因此学生也就稀里糊涂,不知所从。

一种意见认为,这些词统统都讲作形容词用作意动词。其理由是:一、它们符合形容词用作意动词的概念,即:“当事者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上文中的“非”,本意就是“不对”、“错”。“轻”的本意就是“知识少”、“分量轻”、“地位低”,分别可以解作“以……为非”、“以……为轻”。二、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中明确指出:“就一般情况说,代词前面的形容词一定用如使动或意动。”

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言今译要遵循“简明”的原则,一般能按现代汉语语法讲通的,就不用再讲其特殊用法。同理,形容词作动词时,如能讲成一般动词的,也就不再讲成意动词了,如上文中“非”“轻”等,分别讲成“讥评”、“轻视”即可,文句就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了。因而,也就不用再讲成意动词了。

笔者认为,两种意见之所以分歧,关键是没有对“意动”一词作深入的理解,对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指符合形容词做意动概念的形容词)和意动的细微差别作认真的分析。

所谓“意动”,是意念、思维的行动,也即人物内心的活动,它不具备外部动作特征。据此,我们就可以这样说:“有些形容词活用,尽管符合形容词用作意动词的概念,但是如能延伸发展成一种外部行动,它们就可以讲作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这也符合文言今译“简明”的原则。

如:“且庸人尚羞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这两句中的“羞”和“耻”分别为“以……为羞”、“以……为耻”,它们都是当事者的内心活动,没有外部动作特征,所以它们是形容词用作意动词。而上文所举的“非”、“轻”等词虽然它们符合形容词用作意动词的概念,但就文意看,它们已分别引申发展成“讥评”、“轻视”等具有实在性外部动作特征的动词,这同其他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山多石,少土”中的“多”“少”的情况和翻译没有多大差别,所以就应同前文中的“羞”“耻”等区别开来,讲成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这里要注意另一种情况,那就是有的形容词尽管它可以讲作具有外部动作特征的动词,但就文意本身看,它并没有发展为一种实在的动作行为,只是一种内心活动,这种形容词还是要讲成形容词用作意动词。如:“人不相非”中的“非”,尽管也可翻成“讥评”,但从文意看,是“认为不对”的意思。“讥评”这个词不具实在性,所以依旧要讲成意动词。

总之,凡是符合形容词用作意动词概念的形容词,是讲成一般动词还是意动词,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可以引申发展为具有实在性外部动作特征的动词,如是,就讲成一般动词,反之则为意动词。

★作者简介:王蓉,重庆市江津二中教师。

猜你喜欢

翻译文言文
雏燕
文言文阅读专练
浅谈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有效方法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