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香缕缕,琴声幽幽

2009-10-15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

曾 昕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的小说教学为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下列方法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民族化。其一,依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其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三,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让学生领悟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性 实践性 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主要强调了语文的四个方面: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民族化。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语文教学中力求作到:

从思想上解放自己,确立自己的主体创新意识;解放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强化两种意识:一是民主意识。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二是人本意识。我们理当以全面发展其情感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程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教学为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来教学的:

一、依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特点,所以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学习小说,教学重点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根据这一教学重点,应让学生掌握欣赏小说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的方法与切入点。

《荷花淀》是一篇较容易读懂的课文,许多学生甚至认为没什么可读的。因此根据学生这一情况,我决定以《荷花淀》为突破点进行小说的教学。

(1)学生整体把握《荷花淀》的情节、人物、环境与主题。

(2)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战争片并简洁地描述影片中的战争场面,然后将影片中的战争场面与课文描述的战争场面对比。

(3)教师设问:

①《荷花淀》所描写的战争是美丽的还是残酷的?绝大部分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前者。

②教师进一步设问:《荷花淀》描写的战争真的很美吗?学生会认真思考并得出答案:《荷花淀》里描写的战争是残酷的。

③教师接着追问:为什么?大部分学生能找出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作为依据,即:“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品味,联系语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说中所描写的战争的残酷性。

④教师再问:战争既然如此残酷,为什么我们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却有如此强烈的美感呢?美从何来?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这种美感并不来自于战争,而来自于生活在那里的人与那里的风景,即人美、景美、情美。

⑤在上述一系列提问的基础上,教师又问:人美美在哪儿?景美美在哪儿?情美美在哪儿?让学生重点欣赏小说中的三个片断。即:

(1)课文开头的景物描写;

(2)妇女们探夫不遇时划船的动作与遇到敌船时划船的动作;

(3)伏击战后水生的行动及对妻子说的话。

通过这篇小说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欣赏小说的方法。

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多元反应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我在第二单元教学中,发现《项链》一课是高一英语课本中学过的,经过课前调查,将近70%的学生认为这篇文章容易懂,没什么可学的;将近20%的学生认为还有可学的;还有将近10%的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于是我尊重了学生的不同反应,将《项链》一课的备课方案进行了修改,重新设计了这一课的教学:

(1)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将《项链》改编成课本剧。

(2)利用晚自习时间让学生分组表演。要求:

①编剧简介剧本情节。

②导演阐述指导意图。

③男女主演分别阐述对人物的理解与把握。

④评委打分并进行简单精要的评价。

⑤观看的学生自由发言,简评。

(3)学生充分发言、讨论之后,教师点拨,提出三个问题:

①玛蒂尔德身处怎样的社会地位?

②你认为玛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她悲剧的根源何在?

(4)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再次深入阅读课文,必须在独立思考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理解。

(5)学生在做出自己的理解后,相互之间再交流。

(6)师生共同探讨,联系作品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透过小说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感情倾向,深入领悟,层层剖析,欣赏小说的主题。

由于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所以学生充分领会到小说主题的多义性和小说人物的多侧面,增强了他们鉴赏小说的兴趣与信心。

三、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让学生领悟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提倡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我在进行第五单元戏剧教学时,和其他老师经过认真研究、探讨,决定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以班级竞赛的方式分组进行戏剧表演,表演的剧目就限定为《窦娥冤》和《西厢记》,具体方法如下:

(1)让每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自选其中一出戏剧进行适当的改编。

(2)师生共同制定评分标准,具体如下:

①剧本撰写:尊重原著,合理创新。

②编剧陈述:改编的目的明确,陈述时重点突出,陈述的方式新颖。

③演员表演:表情大方、动作流畅;角色间配合默契;能适当运用戏剧的唱、念、做、打等手段。

④唱腔要求:(考虑到戏剧表演的难度,这项要求的尺度很宽)可用京剧、越剧、川剧等自己较熟知的剧种形式演唱,甚至可用现在流行的歌曲曲谱配唱。

(3)利用晚自习时间让学生分组表演。

①编剧简介剧本情节。

②学生分组表演。

③评委打分并进行精要评价。

④观看的学生自由发言,简评。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古代戏剧的特点、古代戏剧的表演手段和艺术手法有了深刻的感知,对古代戏剧语言中曲词的抒情性与音韵美有了一定的感悟。

新课标给了我们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和良好素质的途径,那么,我希望自己能帮助学生奏响心中美妙的琴弦,让琴声如水般潺潺流出,并最终能由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大海。

★作者简介:曾昕,重庆市铁路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实践性教学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