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功领导者的三种基本素质

2009-09-14李永瑞

软件工程 2009年7期
关键词:秦穆公心胸秦国

李永瑞

笔者曾在《领导科学与艺术》一书中把领导学定义为:“研究组织如何获取相对竞争优势,并使之成功转化为组织核心竞争力,从而有效增加组织的相对价值存量的知识、技能等积极因素总和之学科体系。”根据这一定义,领导者工作目标就是“有效增加组织的相对价值存量”,即帮助不够成功的组织走向成功,帮助成功的组织更加成功。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领导者必须学会“获取组织发展所需的相对竞争优势并使之成功转化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如何获取组织发展所需的相对竞争优势,并使之成功转化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呢?很显然,组织之间的竞争首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所以组织相对竞争优势的获得,其重要表征就是组织能吸引多少高素质的人才加盟,这取决于组织领导者识人的智慧和用人的心胸;而人才的加盟并不等于人才效用的发挥,要使组织既有的人才优势成功转化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组织领导者育人才能尤其关键。所以,领导者的成功,必是其识人智慧、用人心胸和育人才能的成功,历史上的秦穆公就是这样的一个典范。

不问贵贱,唯才是举的用人心胸

百里奚曾外出游学求官,被困在齐国,向人讨饭吃,蹇叔收留了他。为报救命之恩,百里奚想在齐国做官,但蹇叔阻止了他,使得他免遭此后不久齐国政变满门抄斩的灾难。在齐国没有机会,百里奚到周国做一名普通的养牛官,凭借自己的善思乐行,他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养牛专家,颇受爱牛如命的周天子.的亲睐,准备提拔并重用他,蹇叔闻听赶忙前往劝阻,于是百里奚离开了周国,又躲过了一场与穨一起被杀戮的灾难。在齐国、周国都没找到好前程,两鬓斑白的百里奚来到虞国求职,蹇叔再度劝阻,说虞君志小贪财,不是一个明主,跟他做事必有不祥之灾。但百里奚坦陈自己喜欢利禄和爵位,人生时日不多,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于是他拒绝了蹇叔的忠告,留在虞君旁边做了一个不受重用的大夫。果不其然,虞君贪图晋献公的白玉和良马,借道伐虢,晋国灭虢后反戈一击,将虞国也灭掉了。百里奚被俘,成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奴隶被贩运到了秦国。

此时有人向秦穆公举报,说百里奚有治天下之才,可惜他到了秦国后已经偷偷逃跑去了楚国。一听到人才二字,秦穆公眼睛马上一亮,当即决定通过外交手段用重金将其赎回,但转念一想,主动出高价必定引起楚国怀疑,担心楚国不给,就派人对楚王说:“我家的陪嫁奴隶百里奚逃到贵国,请允许我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回他。”楚王不知其中的奥秘,傻乎乎的收下了五张羊皮后就交出了百里奚。此时的百里奚,已是一个七十开外的干瘪老头,看上去一点都不起眼。

明代名臣张居正谈到很多君主在人才选拔与任用时,曾大声疾呼:“椎鲁少文者,以无用见讥;而大言无当者,以虚声窃誉。倜傥伉直者,以忤时难合;而脂韦逢迎者,以巧宦易容。其才虽可用也,或以卑微而轻忽之;其才本无取也,或以名高而尊礼之。或因一事之善,而终身借以为资;或以一动之差,而众口訾之以为病。”意思是:“质朴老实的,被讥讽为无用;大言无当者,以虚张声势窃得名誉;超群出众的,被说成是不合时宜;而拍马奉承的,则以假象欺世。有人虽有才干,却因为地位卑微而被忽视;而才干不怎么样的,因为有虚名而备受尊重;偶尔做成一件事,终身都拿来吹牛和显摆;偶尔出了点差错,就将其全盘否定。”很显然,此时的百里奚,不仅“椎鲁少文”,而且“倜傥伉直”,更无“一事之善”,在常人眼中,这是什么人才,这简直就是一块废弃的骷髅。但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穆公不仅亲自为百里奚解除奴隶特有的禁锢,还向他讨教如何治理一个国家。

百里奚初见穆公,自卑且腼腆,面对穆公的讨教,他毫无“虚声窃誉的无当大言”,更无“巧宦易容的脂韦逢迎”。他推辞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您来询问?”的确,从百里奚的履历来看,“众口訾之以为病的一动之差”还真不少,而“终身借以为资的一事之善”却没有。有幸的是,穆公也绝非“卑微而轻忽可用之才,名高而尊礼本无取之才”的庸庸君主,他不畏浮云遮望眼,对百里奚说:“虞国国君不任用您,所以亡国了。这不是您的罪过。”士为知己者死,穆公如此虚怀若谷、礼贤下士,百里奚感恩涕零,于是你来我往,知无不言,足足谈了三天,穆公非常高兴,心想此君正是他要寻找的人才,于是决定把国家政事交给他。但百里奚谦让说:“我的才能比不上我的朋友蹇叔,蹇叔有才能,可是没有人知道。”听百里奚这么一说,穆公又来了兴趣,当即派人带着厚重的礼物去迎请蹇叔,让他当了上大夫。

《荀子.王霸篇》中有这么一段话:“彼持国者,必不可以独也;然则强固荣辱在于取相矣,身能,相能,如是者王。身不能,知恐惧而求能者,如是者强。身不能,不知恐惧而求能者,安唯便僻左右亲比己者之用,如是者危削。”由此可见,君主,不可“独以为能”,国家的强固荣辱,在于他能否用人。如果国君贤能,而辅相又有才,可以王天下。如果国君没有大智,但知道恐惧而访求有能者治国,则可以列入强国之林。若是国君自己没有什么大智,又不知恐惧并访求贤能,只是任用左右亲信,那国家就完蛋了。

穆公之所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绝非偶然。作为一国之君,他不仅不“独以为能”,还能如此地礼贤下士,不问贵贱、唯才是举,让一个本已成为奴隶的百里奚重获新生不说,还因此感动了智慧而又高傲的蹇叔。两位英才的同时加盟,秦国称霸指日可待。

求贤若渴,见微知著的知人智慧

地处秦国西边的戎国听说秦国治理得不错,戎王就决定派遣自己的特别观察员由余前往秦国考察学习,秦穆公稍有些大头症倾向,见外国人来参观学习,高兴得不得了,就大肆向来宾显摆他的个人资产,希望得到由余的美言和仰羡。但由余看后却哀叹着说:“这些宫室积蓄,如果是让鬼神营造,那么就使鬼神劳累了;如果是让百姓营造的,那么也使百姓受苦了。”穆公很没面子,但细细品味由余的话,觉得很有来头,于是继续询问由余:“中原各国借助诗书礼乐和法律处理政务,还不时地出现祸乱,现在戎族没有这些,用什么来治理国家,岂不很困难吗?”

用今天的话来说,中原发达国家民智已开,他们通过精神文明来治理国家,像秦国这样偏僻落后的国家,就只能用物质刺激了,你们比我们还落后,不凭这些那靠什么呢?由余笑着说:“这些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根源所在。自上古圣人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并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也只是实现了小的太平。到了后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依仗着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民众,民众感到疲惫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实行仁义。上下互相怨恨,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都是由于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啊。而戎族却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满怀忠信来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国家啊。”穆公听完,脊柱中顿时冒出了阵阵凉气,他没有想到自己一向认为落后且不堪一击的西夷蛮族,竟然是如此的“君明臣和,浑然一体”。这还了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于是离间戎王和由余,猎头由余的计划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退朝之后,穆公就问内史王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这将是对立国家的忧患。现在由余有才能,这是我的祸害,我该怎么办呢?”于是在王廖的耳提面命的指点与建议下,秦穆公亲自出马,与由余席地而坐,有说有笑,由余由此也从心底里感受到穆公不仅礼贤下士,而且没把他这个外国人当外人,无话不谈,两人就逐渐成为了朋友。后来,由余顺理成章地离开戎王,投奔了秦国。穆公以宾客之礼相待,对他非常尊敬,并在由余的帮助下,成功攻打戎王,增加了十二个属国,开避了千里疆土,终于称霸于西戎地区。

就这样,一次偶然的谈话,秦穆公见微知著,认识并发现了由余,“非由某人不请”的求贤之心,换来了秦国称霸的既成事实。秦穆公之所以能够建立霸权,主要原因在于他发现并成功任用了百里奚、蹇叔、由余等人。由此看来,组织的成功,其实就是组织领导人知人、用人的成功。关于这一点,唐太宗李世民也深有体会,他在其《荐举贤能诏》中写道:“朕遐想千载,旁观九流,详求布政之方,莫若荐贤之典。是以元凯就列,仄微可以立帝功;管隰为臣,中人可以成霸业。”意思是:“我想了好几千年,浏览了天下各种各样的文章,希望能找到一种如何把国家治理好的方法,发现最好的方法就是人才选拔标准的确立。人才选拔的标准一旦确立,八元和八凯这样长期流落民间的贤人,就有机会登堂入室辅佐尧和舜,帮助他们这些本不起眼的人成就帝王之业;有了这样的标准,就能找到管仲和熙朋这样的人来做大臣,那么就像姜小白这样半呆不傻的人也能成就一番霸业。”

用人需要心胸,知人需要智慧,但仅有两者还不够,领导者还需要有育人的才能。

反求诸己,用心感人的育人才能

公元前627春天,驻在郑国边境协防的一小股秦军看到郑国转向晋国亲善而大为吃醋,就向秦政府密报他们手里正掌管郑国城门的钥匙,如果突袭的话,就可以把郑国吞并。穆公不听蹇叔、百里奚的劝告,决定兴师讨伐千里之外的郑国,遇阻后就势灭掉了晋国附属国滑邑,不想此举迁怒了晋国,回程路上遭到了晋军在肴山的设伏而全军覆没,百里孟明等三位主帅被生擒,幸得有人说情才得以归国。

按照春秋时期君主们的一贯思维与行为模式,三位主将被俘后被平安释放回国,必定另有隐情,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走一个,格杀勿论乃是定律。但穆公不这样,他亲自穿着白色丧服到郊外迎接他们,向三人哭着说:“寡人因为没有听从百里奚、蹇叔的话,以致让你们三位受了屈辱,你们三位没有罪。你们要拿出全部心力洗雪这个耻辱,不要松懈。”于是恢复了三个人原来的官职俸禄,更加厚待他们。

三人不仅没被砍头,还官复原职,涨了工资,面对这样的老板,没有什么可说了,于是有了三年后针对晋军的肴山复仇之战。此战胜利后,穆公专门为此前肴山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们筑坟,给他们发丧,痛哭三天。向秦军发誓说:“将士们!你们听着,不要吵嚷,我向你们发誓。我要告诉你们,古人办事虚心听取老人的意见,所以不会有什么过错。”穆公反复思考自己不采纳蹇叔、百里奚的计谋而造成的过失,因此发出这样的誓言,让后代记住自己的过失。君子们听说这件事,都为之落泪,说:“啊!秦穆公待人真周到,终于得到了孟明等人胜利的喜庆。”

穆公对肴山之战的全军覆没,不但没有怪罪百里孟明等主将,还反求诸己,坦诚是自己不听百里奚等人的忠告而遭到的报应,君王姿态如此,百里奚等人怨气自消,孟明等人自然就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终究成就了穆公的一世英名。

鉴古察今 与时俱进

穆公的成功,是他知人智慧、用人心胸、育人才能的成功。所以,成功领导者至少需要具备三种基本素质,一是用人的心胸,二是知人的智慧,三是育人的才能。在这三者中,知人的智慧与用人的才能都受制于用人的心胸,因为组织领导者的心胸有多大,人才的舞台就有多大,也就决定了知人智慧和育人才能发挥的可能性。当然,只有用人的心胸而没有识人的智慧和育人的才能,那就会给钻营者留下机会,必为小人所害;而只有识人的智慧和育人的才能而没有用人的心胸,那所谓的智慧和才能也只能沉沦为一种自欺欺人、顾影自怜的小杂耍而已!对此,在《三国志.吴书》中有这么一段话高声疾呼:“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意思是:“要成就一番大事并不难,难就难在找人才;找人才也不难,难就难在领导人是否真有用人的心胸;其实找人才,有心胸也不难,难就难在领导人能否量才而任,根据人才才能大小授予其合适岗位,使其个性张扬与组织绩效提升实现双赢。”所以,用人心胸、知人智慧和育人才能,都是组织领导者成功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猜你喜欢

秦穆公心胸秦国
五张羊皮
爱马说
奇怪的爸爸
秦国的“拐点”
秦国的东进与东出
“打开心胸,就能融入”
瞒天过海
心胸
别做奇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