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09-09-02刘楚佳李志雄赵小段庄丽丽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高职教师现状问题

刘楚佳 李志雄 赵小段 庄丽丽

摘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成为高职深入发展的当务之急。围绕“教育知识技能”、“专业实践知识技能”的核心价值追求展开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职教师以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最为欠缺,对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尚欠适应,职教实践技能与科研教研能力仍较薄弱。据此,本文从教师个体专业化层面,提出初步的因应之策。

关键词:高职教师;核心价值追求;现状;问题;对策

当前,教师专业水平相对不高是制约我国高职教育继续发展的瓶颈之一。笔者试图以高职发展较快的广州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职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问题,并尝试提出初步的建议与对策。

一、高职教师的现状

当前高职教师的状况如何?我们试图通过实证调查掌握其基本情况,调查涉及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7所广州地区高职院校。各校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各选取30个样本,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问卷189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为100%。结果如下。

1本体性能力

(1)最需补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本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就专业知识与技能而言,被访者认为自己最需补充的分别是(由高到低排列):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76.2%),本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63.5%),相关专业的知识与理论(20.1%),本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11.6%)。其中对前两项需求的认同均在六成以上,远高于后两项。这说明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目前高职教师急需提高本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即能有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尤其是有机会了解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2)知识与能力结构上以专业实践经验和技能最为欠缺。教师在所列举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五大方面,认为自己最需补充的分别是(由高到低排列):专业实践经验和技能(74.5%),职业教学实践经验和技能(56.9%),职业教育教学理论(33.0%),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25.5%),文化基础及通识性知识(11.2%)。可见,专业实践经验和技能是目前高职教师急需的。

2条件性能力

(1)职业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以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技能最为急需。就职业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而言,被访者认为自己最需补充的分别是(由高到低排列):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技能(64.5%),教育教学研究能力(36.6%),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34.4%),课堂教学技能(31.7%),教学测量与评价技术(19.9%),教育教学基础理论(11.8%)。可见,从教师目前需求来看,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技能方面遥居首位。有趣的是,与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技能较相关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需求比例最低,仅为11.8%。这也说明。高职教育理论被忽视,高职教育的特殊规律被轻视。

(2)职业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仍有差距。有24.3%的受访者认为能系统地把握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并有效运用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有近一半(45.5%)的受访者认为能较好地把握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并初步运用到教育教学改革中;二者相加达69.8%,接近七成。但也有教师坦承有较大难度(28.6%),仍主要采用学科型教学模式(10.1%),即对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有适应困难者接近四成。

(3)教育教学与技能培训偏少。近5年来,在参加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有37.2%的受访者表示多次参加,55.3%表示只参加过1~2次,而7.4%表示没参加过。可见,参加的人数和频次均偏少,可能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和职业教育理念的提升。

3实践性能力

(1)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上与企业合作乏力。能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仅占16.4%;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并取得初步成效为25.4%;二者合并也仅为41.8%。相反,表示未有校企合作和未找到合适企业的分别为19.0%和43.4%,相加则高达62.4%,超过六成。

(2)“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已渐深入人心但效果尚未理想。能有效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气氛和效果非常好的占15.3%,较好的占54.2%,共为67.7%;表示效果一般或目前仍采用学科型教学方式,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还可以的,分别为23.8%、10.1%,共为33.9%。

(3)师生之间理解不足隔阂犹在。在学生组织与管理中,29.4%的教师表示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3.0%的教师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34.8%的教师能正常地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也有15.5%的教师较少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学生的活动。

(4)教学过程中投入生产和服务的时间偏少。近5年来,在行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参加专业实践工作的时间,累积在2年以上的占13.0%,1~2年的17.2%,0.5~1年的22.2%。0.5年以下的28.1%,没有的19.5%。其中以0.5~1年的为最多。5年来,有69.8%的教师投入的时间不足1/5,甚至19.0%的教师投入时间为零。

(5)科研与教研意识尚不浓厚。在参与专业科研与教育教学研究意向和情况方面,表示主动研究的为45.9%,由学校安排的为37.3%,没有机会的16.2%,没有兴趣的0.6%。

(6)教研教学成果较少。受访者参与或取得的教学研究项目或教学成果情况为:国家级占5.9%,省级为16.5%,市级为12.2%,校级为32.4%,以上都没有的占50.5%。

二、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经验研究可见,至少存在以下几个主要或突出问题。

(1)在本体性能力,尤其在“双师型”能力方面,目前高职教师以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的欠缺最为凸现。

(2)在条件性能力方面,对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尚欠适应,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远未改观。

(3)在实践性能力方面,职教实践技能与科研教研能力仍较薄弱。从职教实践基本技能看,存在的问题一是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上,能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微乎其微;二是在组织与管理上,师生互动的频度与深度远未达理想状态,师生之间理解不足隔阂犹在。从科研与教研能力看,高职教师的科研与教研意识尚不浓厚,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2初步建议与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个体层面(以往研究多从学校和国家层面),提出如下初步建议与对策。

(1)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以提升“双师型”素质和能力。我国高职教育仍处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惯性之下,甚至其教师资格也等同于普通高校,因而无法对高职教师

素质构成实质性挑战,无法对有学历而无实践能力的教师完全拒之门外。

据此,通过校企合作,直接参加与职业有关的企业实际工作的训练,来提升“双师型”素质和能力,促使教师由学术性知识为主向实践性知识为主转化,是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具体而言,可选择的实践途径至少有:产教结合、下厂实习、职业考察、与企业合作的技术开发与服务等。

事实上,在实际操作层面,许多高职院校已不断摸索出各种企业职业实践的训练模式,推动学术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训练模式;①基地依托培养模式;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③访问工程师模式;④教师工作室模式;⑤从工程师到教师模式;⑥校本培养模式;⑦本科+技师模式。

还可采用“威客式”实践培养模式(威客是指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让知识、智慧、经验、技能体现经济价值),即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思路,采取网络悬赏、竞标投标、择优中标的方式,直接参与行业企业的项目合作与开发,以智能和技能投入产品研发和服务管理之中。在这种竞争式参与中,高职教师既可了解行业企业的前沿动态。又可锻炼自己的双师素质。

(2)强化专业自主意识以促进教育教学方式转变及教师角色转型。目前,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仍占据明显优势,简单的灌输、被动的模仿、封闭的推导,教学模式排斥实践,远离职业情境。由此,从教师个体层面看,至少要强化两种意识:职教规律意识和专业自主意识。

加强职教教育理论的学习,把握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职业教育离不开普通教育理论的指导,又有其特殊规律。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其特有的发展路径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因而,要通过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强化职教规律意识,对职业教育的对象、专业、课程和教学过程进行再认识,在教学中立足职业性,注重实践性,摸索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专业教学法,从而推动职教教学方式的转变。

强化专业发展自主意识,提高专业发展自主能力。专业发展自主意识是职教教师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反思、对目前发展状态的评价及对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以确保其专业发展的“自我完善”取向。专业发展自主能力是职教教师对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和能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自主能力的提高,无疑来源于教师的专业生活,而专业生活的主要场所便是课堂教学。在课堂专业生活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调适自我角色,不断明确自我的角色定位,善于抓住相互听课、研讨、说课、实践操作、学生评价等关键事件,大胆尝试项目化、模块式等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突出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日志、案例研究等行动研究,通过对教育教学经验的“顿悟”和批判性反思,提升对职教规律性的把握,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以促使教学内容回归行动体系。教学方式的保守滞后,很大程度源于以书本知识为本位、轻视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远离职业情境和行业企业发展前沿,对实践操作缺乏内在需求和拉动。偏离的教学内容急需回归行动体系。一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是否具有高职特色,关键之一在于教学内容的取向。传统的教学内容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往往以基本概念和知识框架为起点,按学科的逻辑顺序开展教学活动。而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与上述“学科体系”不同,应以技能为中心,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融合各学科内容,形成以动手实践为特征的“行动体系”取向。另一方面,引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企业直面市场,紧跟行业发展最新趋势,课程开发亦应以市场导向为原则,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基础,校企合作,共同完成。而高职教师正是在教学内容的精选与开发过程中,更自觉推动教学方式的转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提升专业化发展的自主能力。

(4)建立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增强教师的社会认同。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灌输成为教育教学的不二法则,以分数衡量一切,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学习的机器。这直接把师生推向对立的两面。职业院校学生多为分流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目标欠明确,厌学情绪浓厚,如果在师生互不理解隔阂加深的课堂里,学习更变得毫无乐趣可言,教学也成为教师单纯的谋生手段,师生关系由僵硬而渐行渐远,社会认同缺失,更谈不上职教教师的专业化了。其症结或许就在于师生对话的阻塞。在开放的课堂场域里,应是师生心灵的交流,是师生共性的行动研究。教研科研并非虚空,更非闭门造车,而是立足日常教学的批判反思,是共同实践一起成长的过程。从“控制”走向“互动”,从“对抗”走向“对话”,为职教教师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同,为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无疑提供了良性的教育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唐林伟,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6[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责任编辑余大品

猜你喜欢

高职教师现状问题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