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09-09-02俞松坤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改革

俞松坤 席 洁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和保障。高校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管理:改革

宁波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工科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坚持应用开发型人才培养目标,始终把“重实践、强能力”放在人才培养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创新实践平台,探索了一条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创新人才新路子。

一、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核心课程

课程体系决定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随着科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高校学科知识体系的迅速更新,高校的课程数量不断增加,造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创新活动,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十分迫切。我校建立了以核心课程为中心的核层式(核心课程、一般课程和拓展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是高校的学生在从事本专业学习过程中那些核心的知识体系与经验结构的总称。通过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教学资源与师资资源,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理论与实践并重

按照现代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每个专业一般设置10门核心课程,理论教学控制在2200学时左右,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类课程及环节的学分占总学分的25%以上,学时占总学时的2/5左右。按照系统性、层次性、创新性原则,建立实验教学模块、工程训练模块、综合运用模块、素质拓展与社会实践模块等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为主线,实验内容向应用、设计、综合型方向发展。工程训练以提高工程综合素质为主线,注重工程设计、工程制造和工程管理等现代科学思想与高新技术的认知与实践。综合运用实践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集成创新”和“借鉴创新”能力。素质拓展与社会实践强化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知识与能力融合

课程体系突出应用性、针对性、相对独立性和模块化,强调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教学体系“三位一体”,素质拓展体系是基础,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是并重的两大核心,突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整体优化。坚持“应用能力导向”原则,每门核心课程以培养何种能力为导向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强化“能力项——知识点”体系,结合基础课程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专业课程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结合工程设计课程进行综合工程能力的训练,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合在一起。

3课内与课外联动

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以学分管理为纽带,形成“三个课堂”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凡是从第一课堂直接延伸到第二、三课堂的实践教学均作为必修学分;对各类科技竞赛获奖、科研项目、专利发明、公开发表论文等设置创新学分;对获得各种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自主参与提高素质的各种活动,设置素质学分。规定必须达到6个创新学分和素质学分方可毕业。同时创新学分和素质学分均可替代公共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分,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一技之长为自己赢得学分,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核心能力

每个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是多方位的、网络状的,但必定有一项处于核心地位的职位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专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强,就会使学生在未来的竞争和个人价值实现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建立怎样的模式来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已成为高校改革探索的核心问题。实践证明,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是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1“双主体”模式“双主体”就是确立学校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根据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要求,共同担当人才培养的组织与管理者的角色。我校的化工学院与中石油镇海炼化公司开展“双主体”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进行管理,教学及生产资源实行共享。把理论学习、专业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岗位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前三年在校内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学习以及规定的实践基础训练,第四年第一学期到企业进行部分专业课和专业实验教学,由企业挑选的高工和学校派出的专业老师联合授课,第二学期进行生产、研究一体化训练,结合岗位实际选题,并完成毕业论文。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很受企业欢迎,几年来,该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

2“双导师”模式

“双导师”就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毕业设计、实践课题研究等。校内导师主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解决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中的困惑,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关注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等。企业导师侧重于指导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和课外课题研究,协助指导学生就业。我校机械学院与宁波市汽车协会及20余家汽车4s店建立合作培养关系,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从入学开始,就确定相应的企业导师,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岗位见习、工程训练、毕业实习、课题研究和毕业设计等,拉近了课堂与应用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双合作”模式

“双合作”是指高校既要与地方政府合作,按区域产业结构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又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构建区域合作联盟,通过共建实验室、科技园区、工程技术中心,组建创新团队等,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校与宁波市海曙区政府合作共建宁波市知识产业园,与镇海区联盟共建大学生科技园,在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打造成学生的实习实训园、教师的科技创新园、高新技术的示范园和高新产业的集聚园,成为“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实体。

三、构建实践平台,培养创新意识

个性化实践平台具有在组织形式上或项目管理上的依托和实体相结合的特点,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创新思想、实现技术创新的场所,为学生的科研创造了宝贵的“练兵”机会。所谓依托,就是依托一些管理体制上相对独立的研究机构,或一些外挂的项目。研究机构很多,如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等。外挂的项目也是形式多样的,如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社会活动项目等。所谓实体,是指组织形式上的实体和项目管理上的实体。组织形式上的实体可以由学校来组建,如建立大学生创新基地等。项目管理上的实体也有多种多样,如大学生

科技创新项目等。

1开放实验

重点实验室拥有优秀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实验设备,承担大量的研究课题。开放实验室能有效利用和共享实践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研动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我校出台了实验室开放的暂行规定,通过建立开放基金、实行开放工作量补贴等配套措施,促进实验室开放共享。开放形式采取全面开放、定时开放、预约开放等,开放内容包括学生选择指定实验内容的实验、学生自立题目或自行设计的实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实验、学生自行选择科研课题的实验、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的实验等,因实验项目开发、实验材料消耗、实验设备损耗等产生费用列入学校实践教学经费,保障实验室开放顺利运行。开放实验室已成为广大学生巩固所学、增强能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心仪之所。

2科研训练

依托高校先进的科研条件和优秀的导师队伍,开展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我校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管理规定等,鼓励有潜力、有特长的学生自选研究课题,或参与教师的课题,做教师的科研助手。校级学生创新基金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模式。自由申请,导师推荐,择优资助,规范管理,严格验收。立项项目给予经费资助。推荐优秀项目申请省级大学生新苗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近年来,每年有50余项学生创新课题获得校级以上立项资助,使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手段。

3开发项目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技术集成与创新功能的优势。我校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吸纳学生参加科研或技术开发项目,学生通过“真刀真枪”的锻炼,获得产品研发体验,了解开发过程,促进专业技能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并与产业紧密结合,实现对专业知识综合贯通。如计算机仿真研究兴趣小组经常参与宁波市仿真工程技术中心的三维技术研究项目,从基础研究到项目开发,进行全程实践,锻炼了综合技能。学生快速产品开发团队经常参与学校先进制造业中心的产品开发项目,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从概念设计到实际产品制作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

4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是检验、锻炼、提高和展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很好平台。我校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建立了以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挑战杯等全国性学科竞赛为龙头,以结构设计、程序设计、财会信息化等省级竞赛为重点,以校内结构设计、程序设计等学科竞赛为基础的“三层面”学科竞赛构架。形成“两级管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企业参与、舆论导向、双向互动”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实现学科竞赛系列化、届次化、品牌化,在各项学科竞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特别是在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我校代表连续七届总成绩名列全省高校前茅。

四、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随着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加大,实践教学组织管理难度增大,要有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建立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是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从单纯按学习成绩评定优劣,向既注重学习成绩,又关注综合能力、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上转变。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和考评标准,将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作为主要考核内容,采取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在相关的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成绩按20%计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

2激励机制

建立实践教学的奖励机制,把实践教学的奖励机制与教师评优、晋级和学生的评优等相结合,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设立“首席实验教师”岗位,待遇等同正高级技术职务。重奖在学生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中投入精力、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以及长期潜心从事实践教学、成果丰富的教师。对于进行综合、设计、创新实验研究开发及更新、整合实验内容的教师给予课题立项资助,提高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3保障机制

一是经费保障。我校每年投入1000万元建设实验室和实训中心,以集约创新的理念和集成式、现代化、综合型思路建立校级教学实验中心,实现全校实验资源共享。根据市场特点多方筹措资金,增加实践教学投入,保证实践教学经费足额到位。二是基地保障。我校积极与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工程技术中心,打造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示范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三是师资保障。以政策指引为导向,鼓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每年有一定的时间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参与实验室建设,同时将具有丰富经验、精湛技能的高工、高级技师、革新能手、能工巧匠请进校园,作为实践教育队伍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邢运民,本科教育应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高等教育研究。2006(2)

[2]于新淮,地方高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要素及其建设,中国大学教学,2008(3)

责任编辑文和平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创新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