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认证体系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2009-09-02谭海珠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谭海珠

摘要:随着《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认证办法》的出台和逐步实施,顺应改革主旨的PBL教学方法成为实施本科医学教育认证体系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时代改革的潮流中,它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必须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对其进行改革。

关键词:中国本科医学教育认证;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PBL;信息技术

一、中国医学本科医学教育认证体系

2001年6月在WHO支持下,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执行委员会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为了推动中国医学教育事业与国际接轨,在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于2004年基本完成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认证办法》。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确定了医学教育的主体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印把教育模式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过程向以学习为主的培养过程转变。所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根据国家本科医学教育标准需要重新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和调整课程结构体系改革。

二、PBL教学改革是实施本科教育认证体系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1现存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并未普遍有效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的机会不多以及学生直接接触病人的机会不足等。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改变滞后的教育模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指出,中国绝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无论在教学计划、方法还是在评价方法和教学管理等都并未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成为现代西方教育改革的主要方针,其基本思想在于知识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地接受或吸收;教学从以往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强调学生的主动、独立学习和个性发展;注重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学习过程的参与,有利于培养创新、开拓、实用型医学人才。

PBL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的基本观点,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成为学习的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者,而学生则成为自主学习的实施者;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要为学生的学习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资源和学习环境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PBL教学改革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于1986年开展实施PBL教学方法以来,至今已有20多年。国内的一些高等医学院校也相继开始尝试PBL教学,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学习社群狭窄。学生仅限于课堂使用,教师仅局限授课使用。②问题情境表现形式单一。传统PBL依旧采用文字、录像的形式来进行问题情境表征,无法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③解决问题的途径单一。解决问题的途径只限于查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面对面课堂讨论的形式,无法提供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④交流协作渠道简单。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主要集中在课堂上。

因此,根据信息技术的特性,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PBL教学方法相结合,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既能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法。即利用网络、多媒体、模拟、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学习教室,如Homer学习系统(它是阿尔伯特大学免费提供给汕头大学医学院的一套学习系统),主要包括e-learning以及模拟临床技能培训系统等。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虚拟现实、音像技术等计算机技术生动形象地创设各种常见的、疑难的、罕见的甚至是跨越时空的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自主地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环境等途径进行信息查询、搜索等学习;同时,在一个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虚拟技术搭建的一个个与真实场景一致的、安全的、可重复的模拟操作平台中,学生可以通过在那些能够模拟人体数种生理反应以及对药物能发生生理变化的“职能人体”进行可重复的模拟操作来发现和验证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整个问题解决期间。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和虚拟PBL教室及虚拟学习社区等形式和教师、校外专家(或通过)远程、及时地进行问题的讨论,学生能够得到教师和专家的反馈意见;学生对搜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归纳、整合来实现问题的最终解决。

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学习环境的优势,实现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相关的知识,而且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有效地解决问题,尤其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汕头大学医学院于2002年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第一家采用模拟和虚拟技术等多种技术搭建的设备先进的临床技能中心,主要用途:通过综合模拟人和虚拟腹腔镜、模拟产房和外科手术室等设施为准备进入临床实习的大一、二医学生进行早期临床技能训练。将PBL方法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

以下是我们对“汕头大学医学院2003级本科临床技能培训调查问卷结果”,信息技术运用到医学改革所产生的预期效果。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2003级本科学生(本科班64人,诊断班40人)参加临床技能培训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发问卷调查表104份,收回85份(表1-3)。

调查结果得出:我们将计算机技术引入PBL教学,会产生更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引入PBL教学,通过创设虚拟PBL教室、虚拟临床技能中心等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且可以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对临床技能课教学将更有兴趣,感觉更生动。因为:①学生本身对临床技能课程的兴趣较高,因为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在医院工作,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动机和兴趣将导致他们对课程做出有价值和效果评价。②在临床课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将会使内容更加丰富、直观;师生互动更加活跃;实践机会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符合实际。

随着《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出台和《中国医学教育认证办法》的逐步实施,将信息技术引入PBL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改革,将大力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我们的医学教育事业带来一片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线福华,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基础推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新进程,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6)

[2]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责任编辑张冬梅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