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文明行为方式研究

2009-01-18钟淑萍

科教导刊 2009年1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钟淑萍

摘要文明行为方式教育是提升社会道德整体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个体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要真正收到实效,就要立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不断创新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学生文明行为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行为方式是社会思想意识的一种表现形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具体反映。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是个人社会生活实践经历的映象和缩写,它充分体现在人的一系列思想和行为中。

1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文明行为方式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特征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引导人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将公民道德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掀起了公民道德教育的新高潮。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八荣八耻”的教育指导实践,树立起有利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并以此展开公民的道德教育,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道德基础,也为新时期大学生的文明行为教育提供了思想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把握:“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上述四条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集中概括。“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突出体现为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其中也蕴涵有中华民族优秀伦理文化的基本内容。“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直接传承,并成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

1.2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文明行为方式教育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文明行为方式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方式教育的指导方针。荣辱观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本质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是相统一的。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对于他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3 社会主义荣辱观创设大学生文明行为方式教育的新契机

对大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方式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精辟概括。因而,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大学生文明行为方式教育创设了新契机,不断挖掘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文明行为方式教育的积极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思考的新问题。

其一,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文明行为方式教育的育人目标。其二,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拓宽了大学生文明行为方式教育的内容空间。其三,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搭建了大学生文明行为方式教育新的工作平台。其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拓了大学生文明行为方式教育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2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文明行为方式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群体中种种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历史和现实的因素。

第一,大学生群体中的不文明现象是大学生自身不成熟人格的外化。当代大学生大部分出生和生长在80年代以后,是改革开放后的独生子女一代,其行为特点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时代的变革必然对大学生的人格建构产生深刻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但政治辨别能力不足,不能辩证地看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他们当中一些人往往采取不恰当的参与方式,遇到挫折后采取消极抵抗。

第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没有文明的环境,培养不出文明的人。环境对于一个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第三,高校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较差。大学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虽然面临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但大学可以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对社会影响进行有利的调节和控制,促进大学生思想内部矛盾向有利于形成良好思想与行为方面的转化,在大学生文明行为形成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我国大学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一,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方式教育的主要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脱离社会、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情况,导致道德教育不能达到预期实效,发挥应有功能。其二,在教学管理上,不少高校师生重视与专业相关的业务学习而轻视与公民道德修养相关的政治理论学习,这种错误思想在高校很有市场。

第四,虚拟网络的失控带来消极影响。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中丰富多彩的游戏、大量的信息刺激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然而沉迷虚拟网络却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健康性格的形成。

3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文明行为方式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要真正收到实效,就要立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不断创新方法和途径。

首先,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前提。其次,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以创建优良校风学风班风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生文明行为方式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培育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再次,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文明行为方式教育活动融入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用实践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丰富社会实践形式,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升华荣辱观。此外,要积极占领网络阵地,渗透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互联网的普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求是,2007(21).

[2] 李长春.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理论参考,2007(3).

[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光明日报,2006.10.19.

[4] 张国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光明日报,2007.12.13 .

[5] 黄敏雄.用正确的荣辱观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中国教育,2006(5).

[6] 吴烨.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归因分析.思想理论教育,2002(04).

[7] 石共文.大学生道德生活中的“知行脱节”现象探析.现代大学教育,2002(02).

[8] 罗浩波.对校园文化问题的哲学思考.高等教育研究,1991.

[9] 邢连清.大学生诚信缺失与对策思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2).

[10] 刘正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消费导刊,2008(5).

[11] 龙海平,邓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着力点.传承,2008(5).

[12] 周燕.从当前大学生公民道德的现状思考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