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部年轻化的核心是机制

2009-01-14庄培峰史海军

党政干部参考 2009年12期
关键词:能上能下年轻化干部队伍

庄培峰 史海军

年轻是个相对的概念,是对比得出的,不同层次岗位,对年轻干部的定性要求应该是不同的。推行干部的年轻化应根据不同层级岗位的要求来具体操作,保持弹性指标。

年轻化不仅仅是指干部年龄的年轻化,更强调的是一种思想、心理、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的“年轻化”。

干部队伍年轻化政策的深层价值取向,在于解决我国领导体制的职务终身制,特别是实现干部管理的能上能下的问题。

干部年轻化是邓小平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对知识、人才的迫切需要,针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和改革开放之初的特殊情况提出的重要策略。

何谓“年轻化”?首先应该是干部年龄上的合理结构,即老中青干部的梯次配备。主要针对的是干部领导终身制和干部领导年龄老化、青黄不接问题。强调要在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前提下,注重干部的年龄结构,总体要年轻化。年轻是个相对的概念,是对比得出的,不同层次岗位,对年轻干部的定性要求应该是不同的。推行干部的年轻化应根据不同层级岗位的要求来具体操作,保持弹性指标。比如对于高层干部特别是省部级以上干部,45周岁已经算是年轻化了,对于基层干部,则可以鼓励低于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竞争基层岗位。各个岗位层次对年轻化的要求不一样,在培养后备干部的时候就应该根据这种不同的弹性要求来有针对性的培养,万不可“一刀切”,造成人才的浪费。

年轻化不仅仅是指干部年龄的年轻化,更强调的是一种思想、心理、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的“年轻化”,也就是干部队伍的构成、能力素质、思想状况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是单纯的低龄化、青年化。正如邓小平所说,年轻干部接班,主要是接老同志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的班。这是年轻化的灵魂,没有这一条,就失去了年轻化的本意。因此,单纯强调领导干部人人都“清一色”的年轻,在年龄上画死杠,把年龄作为选拔任用的必要条件,这是违背邓小平干部年轻化的初衷的,是无科学依据的,也是和现代法治社会的平等原则相抵触的。如果不纠正这种认识偏差,一味强调年轻化步伐要更快,力度要更大,那势必会产生诸如挫伤中年干部积极性、不利年轻干部成长、人才浪费、易产生腐败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良后果,给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巨大损失。

邓小平在论述干部年轻化时不是孤立谈年轻化的,而是把年轻化与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并且始终把革命化放在年轻化之前。强调干部选拔任用“要选贤任能”。“贤就是德,能无非是专业化、知识化,有实际经验,身体能够顶得住。”他首先强调的还是干部要德才兼备。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贯彻选贤任能的“四化”方针,一是选干部“要注意公论”,要选人民公认的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二是“提拔中青年干部,光靠推荐不行,要下去发现人才。”“组织部门一定要建立卡片制度。要不断将优秀中青年干部在工作中的表现、新贡献填进卡片中。”三是要拓宽选人渠道,要开阔眼界,多方面去了解,要突破“观点、看法上的老框框”,把有知识、有见解、能独立思考,甚至有时候有点不大听话的人选上来。

党中央强调的选拔干部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是邓小平干部选拔“四化”原则在当代的具体化。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对优秀年轻干部要加大培养选拔力度,特别要“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因此,干部年轻化作为干部管理的一种方法、政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关于建设适应现代化需求的科学的干部队伍管理制度的问题,它的内核是一个机制问题。其深层次动因和目标,是要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以实现干部人才的规律性流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保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备优良的干部人才队伍。干部队伍年轻化政策的深层价值取向,在于解决我国领导体制的职务终身制,特别是实现干部管理的能上能下的问题。

(摘自11月18日《中国人事报》)

猜你喜欢

能上能下年轻化干部队伍
珍惜“主动干”干部
高血压年轻化,如何科学预防与治疗
你好,新青年
谈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对策
二则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
本轮省部级高官调整释放怎样的用人新信号
领导干部如何“能上能下”?
让干部能上能下精准落地
中国棋坛正在“年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