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植物志》新资料

2024-06-23邓应生翟建强叶德胜胡廉隆熊晓凤古严才付琳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11期
关键词:东莞

邓应生 翟建强 叶德胜 胡廉隆 熊晓凤 古严才 付琳

摘要 [目的]探明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的植物资源,为该区域的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资料。[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咨询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岭山森林公园的植物多样性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发现了《东莞植物志》未收录的12个植物物种,分别是虎克鳞盖蕨(Microlepia hookeriana)、稀羽鳞毛蕨(Dryopteris sparsa)、绒毛山胡椒(Lindera nacusua)、黄毛五月茶(Antidesma fordii)、柴胡叶链荚豆(Alysicarpus bupleurifolius)、一年蓬(Erigeron annuus)、车前(Plantago asiatica)、地旋花(Xenostegia tridentata)、钳唇兰(Erythrodes blumei)、宽叶线柱兰(Zeuxine affinis)、苏里南莎草(Cyperus surinamensis)、三俭草(Rhynchospora corymbosa)。[结论]新发现的植物种类丰富了东莞市的植物资源资料,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区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植物志;新资料;新发现;东莞

中图分类号 Q9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1-0106-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1.023

New Materials for the Flora of Dongguan

DENG Ying-sheng,ZHAI Jian-qiang,YE De-sheng et al

(Dalingshan Forest Park of Dongguan,Dongguan,Guangdong 523000)

Abstract [Objective]The plants in Dalingshan Forest Park of Dongguan were investiga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plant diversity.[Method] The plants diversity in Dalingshan Forest Park of Donggua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expert consulta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Result]Twelve taxa,i.e.Microlepia hookeriana,Dryopteris sparsa,Lindera nacusua,Antidesma fordii,Alysicarpus bupleurifolius,Erigeron annuus,Plantago asiatica,Xenostegia tridentata,Erythrodes blumei,Zeuxine affinis,Cyperus surinamensis,Rhynchospora corymbosa were reported because they were not recorded in the Flora of Dongguan.[Conclusion]The discovery of these new distributions enriches the plant species resources in Dongguan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nd flora.

Key words Flora;New materials;New discovery;Dongguan

基金项目 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综合科考项目(441901-2021-08594)。

作者简介 邓应生(1981—),男,广东东莞人,工程师,从事自然保护地环境保护与管理研究。*通信作者,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植物资源调查与利用研究。

鸣  谢 感谢段磊、何向阳、范忠才等协助开展野外调查,感谢陈红锋、邓双文、叶育石等协助进行标本与照片鉴定。

收稿日期 2023-08-11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113°31′~114°15′E,22°39′~23°09′N,毗邻港澳,处于广州至深圳经济走廊中间。全市东西长约70.45 km,南北宽约46.8 km,陆地面积2 465 km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东南部多山,海拔在200~600 m,最高峰为银瓶山主峰,高898.2 m。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

复杂的地形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但是长期以来,未对东莞进行过全面、深入的植物资源调查。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对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均具有重要作用。从2007年1月开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与东莞市林业局、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东莞市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对东莞市区及所辖28个镇的植物资源进行了为期2年多的调查、采集和标本鉴定及照片拍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版了《东莞植物志》[1]。该书重点收录东莞各地的常见野生维管植物1 612种(包括亚种、变种及变型),隶属于219科和855属。此后又出版了《东莞园林植物》[2]、《东莞珍稀植物》[3]等一系列图书,填补了长期以来东莞市植物资料缺乏的空白。

2021—2023 年,笔者对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开展了综合科学考察,在进行植物调查时陆续采集到12种野生植物标本,经过对植物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查阅《东莞植物志》[1]、《广东植物志》[4]、《广东植物名录》[5]以及相关文献资料[6-8],确定其为《东莞植物志》[1]中未记录的种类。新发现的植物种类可为今后《东莞植物志》的修编提供基本资料,也可为了解东莞植物多样性提供新资料。该研究中引用的标本全部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西南部,珠江口的东北部,113°42′22″~113°48′12″E,22°50′00″~22°53′32″N。公园下辖2个森林公园、1个市属林场和3个自然保护区,即广东大岭山省级森林公园、东莞市大岭山市级森林公园、东莞市国营大岭山林场、东莞马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东莞灯心塘市级自然保护区、东莞莲花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相互交叉重叠,管辖总面积约74 km2。公园属低山、丘陵地貌,最高点茶山顶海拔530.1 m。森林覆盖率93.2%,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一个可供游览、科考、休闲和康体健身的综合性森林公园。

1.2 研究方法

2021—2023 年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咨询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岭山森林公园进行全面调查。野外实地调查主要采取样线法,对调查区域内的植物区系、植被、植物物种及其分布进行调查。样线贯穿区域内各种不同地形地貌和植被类型,在行进过程中按照科学方法对各类维管植物进行实地拍摄记录,对有花果或孢子囊的植物或野外不确认的植物种类进行标本采集,再带回室内进行标本压制和植物鉴定工作。植物标本的分类鉴定查阅《东莞植物志》[1]、《广东植物志》[4]、《广东植物名录》[5] 及相关文献资料[6-8]。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对调查中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确定12种《东莞植物志》[1]中未记录的种类,具体如下。

2.1 虎克鳞盖蕨(碗蕨科 Dennstaedtiaceae)

Microlepia hookeriana (Wall.) Presl,Epim.Bot.: 95.1849;中国植物志,2: 211.1959;Flora of China,2-3: 159.2013(图1)。

植株高达80 cm。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红棕色或棕色的钻状长毛。叶远生,叶柄长20~30 cm,被灰棕色长软毛;叶片广披针形,一回羽状,长40~50 cm,宽11~15 cm,先端长尾状,基部变狭;羽片23~28对,平展,披卦形,近镰刀状,长6~12 cm,宽1.0~1.5 cm,先端渐尖,基部圆截形或戟形,上下两侧多少为耳形,上侧的耳片较大,边缘有波状圆齿,但先端为锯齿状;叶脉自中肋斜出,一回二叉分枝。孢子囊群近边缘着生,囊群盖杯形,先为绿色,后变为棕色,宿存。

凭证标本:莲花山,付琳、胡廉隆、段磊、嵇煜雯、蒋妍 20220729001,2022.7.29。

产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至云南东南部。生于溪边林中或阴湿地。婆罗洲、印度尼西亚、马来亚、越南至印度北部及尼泊尔都有分布。

2.2 稀羽鳞毛蕨(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Dryopteris sparsa (Buch.-Ham.ex D.Don) O.Ktze.Rev.Gen.Pl.2: 813.1891;中国植物志,5(1): 185.2000;Flora of China,2-3: 602.2013(图2)。

植株高达70 cm。根状茎和叶柄基部密被棕色、全缘的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0~40 cm;叶片近纸质,卵状长圆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0~45 cm,宽15~25 cm,顶端长渐尖并为羽裂,基部不缩狭,2~3回羽裂;羽片7~9对,对生或近对生,略斜向上,有短柄,基部1对最大,三角状披针形,多少呈镰刀状,长10~18 cm,宽达10 cm,顶端尾状渐尖,其余羽片逐渐缩短,披针形;小羽片13~15对,互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阔楔形,通常不对称,基部1对的基部下侧1片小羽片较长,长6~8 cm,基部宽约2 cm,一回羽状,其余小羽片逐渐缩短;裂片长圆形,顶端钝圆并有几个尖齿,边缘有疏细齿。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小脉中部;囊群盖圆肾形,全缘。

凭证标本:莲花山,付琳、翟建强、段磊、嵇煜雯、蒋妍20220729012,2022.7.29。

产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香港、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生于林下溪边。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日本也有。

2.3 绒毛山胡椒(樟科 Lauraceae)

Lindera nacusua (D.Don) Merr.in Lingnan Sci.Journ.15: 419.1936;中国植物志,31: 406.1982;Flora of China,7: 150.2008(图3)。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宽卵形至长圆形,长6~15 cm,先端通常急尖,基部锐尖或楔形,革质,光亮,上面中脉有时略被黄褐色柔毛,下面密被黄褐色长柔毛;叶柄粗壮,密被黄褐色柔毛。伞形花序单生或2~4簇生于叶腋,具短总梗和总苞片;雄花黄色,花被片6,卵形,外面脊部被黄褐色微柔毛或无毛,雄蕊9,退化雌蕊的子房卵形;雌花黄色,花被片6,退化雄蕊9,第3轮的中部有2个几达其花丝全长的圆肾形腺体,子房倒卵形。果近球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7—10月。

凭证标本:石洞,付琳、熊晓凤、邹丽婷、范忠才、古严才 20220409001,2022.4.9;石洞,付琳、黎伟平、段磊、嵇煜雯、蒋妍 20220729003,2022.7.29。

产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云南及西藏东南部。生于谷地或常绿阔叶林中。尼泊尔、印度、缅甸及越南也有分布。

2.4 黄毛五月茶(大戟科 Euphorbiaceae)

Antidesma fordii Hemsl.in Journ.Linn.Scot.Bot.26: 430.1894;中国植物志,44(1): 54.1994;Flora of China,11: 212.2008(图4)。

小乔木;小枝、叶柄、托叶、花序轴被黄色绒毛,其余被长柔毛或柔毛。叶片长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7~25 cm,宽3.0~10.5 cm,顶端短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近圆或钝;托叶卵状披针形。花序长8~13 cm;苞片线形;雄花为穗状花序,花萼5裂,裂片宽卵形,长和宽约1 mm,花盘5裂,雄蕊5,着生于花盘内面,退化雌蕊圆柱状;雌花为总状花序,花萼与雄花的相同,子房椭圆形,花柱3,顶生,柱头2深裂。核果纺锤形,长约7 mm,直径4 mm。花期3—7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

凭证标本:灯心塘水库,付琳、古严才、熊晓凤、邹丽婷、范忠才 20220412001,2022.4.12;灯心塘水库,付琳、段磊、王华、嵇煜雯、蒋妍 20220725001,2022.7.25。

产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生于山地密林中。越南、老挝也有分布。

2.5 柴胡叶链荚豆(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

Alysicarpus bupleurifolius L.,Sp.Pl.2: 745.1753;中国植物志,41: 88.1995;Flora of China,10: 291.2010(图5)。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披散,多分枝。单小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9 cm,宽2~8 mm,先端急尖,基部圆或楔形,生于茎上部的叶较宽短,上面无毛,下面沿中脉疏被毛,侧脉10~13对。总状花序顶生,柔弱,长3~18 cm;花成对生于节上;花梗极短或几无;花萼长6~8 mm,5深裂,裂片披针形,干而硬;花冠淡黄或黄绿色,稍短。荚果长0.6~1.5 cm,宽1.8 mm,有荚节3~6,下部每一荚节远较花萼短,节间收缩,无毛。

凭证标本:石洞,付琳、段磊、叶德胜、何向阳 20211128001,2021.11.28。

产广东、广西西南部、云南南部和台湾南部。生于荒地草丛中、稻田边及山谷阳处。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毛里求斯、波利尼西亚等地也有分布。

2.6 一年蓬(菊科 Asteraceae)

Erigeron annuus L.,Sp.Pl.2: 875.1753;中国植物志,74: 326.1985;Flora of China,20: 644.2011(图6)。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基部叶花期枯萎,长圆形或宽卵形,长4~17 cm,宽1.5~4.0 cm,顶端尖或钝,基部狭成具翅的长柄,边缘具粗齿,下部叶与基部叶同形,但叶柄较短,中部和上部叶较小,最上部叶线形,全部叶边缘被短硬毛。头状花序排列成疏圆锥花序,总苞片3层,草质,披针形;外围雌花舌状,2层,舌片平展,白色或淡天蓝色,线形,冠毛极短,膜片状连成小冠;中央两性花管状,黄色,管部长约0.5 mm,檐部近倒锥形,裂片无毛,冠毛2层,外层鳞片状,内层刚毛状。瘦果披针形。花期6—9月。

凭证标本:茶山顶,付琳、邓应生、段磊、何向阳 20211125001,2021.11.25。

原产北美洲,在我国已驯化,广泛分布于吉林、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和西藏等省区。生于路边旷野或山坡荒地[9]。

2.7 车前(车前科 Plantaginaceae)

Plantago asiatica L.,Sp.Pl.113.1753;中国植物志,70: 325.2002;Flora of China,19: 497.2011(图7)。

二年至多年生草本。叶基生,莲座状,纸质,宽卵形或宽椭圆形,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边缘波状,全缘或中部以下具齿。穗状花序3~10个,细圆柱状,下部常间断,花冠白色,花冠筒与萼片近等长;雄蕊与花柱明显外伸,花药白色。蒴果纺锤状卵形、卵球形或圆锥状卵形,长3.0~4.5 mm,于基部上方周裂;种子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2~2.0 mm,具角,背腹面微隆起。花期4—8月,果期6—9月。

凭证标本:石洞,付琳、邓应生、邹丽婷、何向阳20220114001,2022.1.14;石洞,付琳、李志明、邹丽婷、范忠才,20220407001,2022.4.7。

除西北外遍布全国。生于草地、沟边、河岸湿地、田边、路旁或村边空旷处。东北亚、日本、尼泊尔、东南亚有分布。

2.8 地旋花(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Xenostegia tridentata (L.) D.F.Austin & Staples in Brittonia32:533.1980;中国植物志,64(1): 65.1979;Flora of China,16: 58.1995(图8)。

平卧或攀援草本。茎细长,具细棱以至近于具狭翅。叶线形、线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狭圆形,基部稍扩大,长2.5~6.5 cm,宽0.4~1.1 cm,顶端有明显的小短尖头,基部戟形,有时抱茎。聚伞花序腋生,有1~3朵花;花序梗长1~6 cm,纤细,基部被短柔毛;苞片小,钻状;萼片卵状披针形,顶端成一细长尖头,等长或外萼片稍短;花冠黄色或白色,漏斗状,长约1.6 cm;花丝基部稍宽,散生柔毛。蒴果球形或卵形,4瓣裂。种子4,卵圆形,黑色,长3~4 mm。花果期几全年。

凭证标本:大溪水库,付琳、胡廉隆、熊晓凤、邹丽婷、范忠才20220410001,2022.4.10。

产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生于旷野沙地、路旁或疏林中。分布热带东非,热带亚洲自印度、锡兰,经马来半岛至热带大洋洲。

2.9 钳唇兰(兰科 Orchidaceae)

Erythrodes blumei (Lindley) Schlechter in Schumann & Lauterbach,Nachtr.Fl.Schutzgeb.Südsee,1905;中国植物志,17: 160.1999;Flora of China,25: 58.2009(图9)。

植株高18~60 cm。叶片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有时稍歪斜,长4.5~10.0 cm,宽2~6 cm,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圆,上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具3条明显的主脉;叶柄下部扩大成抱茎的鞘。花茎被短柔毛,具3~6枚鞘状苞片;总状花序顶生;花较小,萼片带红褐色或褐绿色,背面被短柔毛,中萼片直立,凹陷,长椭圆形;侧萼片张开,偏斜的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花瓣倒披针形,与萼片同色,中央具1枚透明的脉,与中萼片黏合呈兜状;唇瓣基部具距,3裂,侧裂片直立而小,中裂反折,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白色;距下垂,近圆筒状,唇瓣的腹面(上面)和距均为带红褐色。花期4—5月。

凭证标本:茶山顶,付琳、翟建强、古严才、段磊、何向阳20211126001,2021.11.26;小板绿道,付琳、郑治强、邹丽婷、范忠才20220409001,2022.4.9。

产台湾、广东、广西、云南(金屏)。生于山坡或沟谷常绿阔叶林下阴处。斯里兰卡、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越南、泰国也有分布[10]。

2.10 宽叶线柱兰(兰科 Orchidaceae)

Zeuxine affinis (Lindley) Bentham ex J.D.Hooker,Fl.Brit.India 6: 108.1890;中国植物志,17: 199.1999;Flora of China,25: 75.2009(图10)。

植株高达30 cm。根状茎匍匐,肉质,具节。叶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花开放时常凋萎,常带红色,长2.5~4.0 cm,宽1.2~2.5 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收狭成柄。花茎淡褐色,被柔毛,具1~2枚鞘状苞片。总状花序;花较小,黄白色,萼片背面被柔毛;中萼片宽卵形,凹陷,先端钝或急尖,具1脉;侧萼片为卵状长圆形;花瓣白色,长椭圆形,与中萼片等长,并黏合呈兜状;唇瓣白色,呈“Y”形,前部扩大成2裂。花期2—4月。

凭证标本:茶山顶,付琳、叶德胜、段磊、何向阳20211126001,2021.11.26;小板绿道,付琳、古严才、熊晓凤、邹丽婷、范忠才20220409002,2022.4.9。

产台湾、广东、海南、云南。生于山坡或沟谷林下阴处。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缅甸、孟加拉、印度、锡金、不丹也有分布。

2.11 苏里南莎草(莎草科 Cyperaceae)

Cyperus surinamensis Rottb,Descr.Pl.Rar.20.1772;Flora of China,23: 225.2010(图11)。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秆丛生,高35~80 cm,三棱形,微糙,具倒刺。叶短于秆,平或“V”形,叶宽5~8 。总苞片38,水平至斜升30°角,平或“V”形。球形头状花序,一级辐射枝4~12,微糙,具倒刺,常具次级辐射枝,小穗状花序15~40,线形或线状长圆形,紧缩,颖10~50,披针形,雄蕊1。小坚果具柄,长椭圆状。花果期5—9月。原产美洲,现在印尼、中国等国归化。

凭证标本:马鞍山,付琳、熊晓凤、邹丽婷、范忠才202204110001,2022.4.11。

产湖南南部、广东、广西及贵州。生于山地、山坡林缘阴湿处、溪边沟谷密林或疏林中。

2.12 三俭草(莎草科 Cyperaceae)

Rhynchospora corymbosa (Linnaeus) Britton Trans.New York Acad.Sci.11: 84.1892;中国植物志,11: 110.1961;Flora of China,23: 253.2010(图12)。

多年生高大草本。秆直立,粗壮,三稜形,兼具基生叶和杆生叶。叶鞘管状,抱秆,长2~6 cm,鞘口有短而宽的膜质叶舌;叶狭长,线形,宽9~17 mm,扁平,平滑,边缘粗糙,顶端渐狭。顶生枝花序下有苞片3~5枚,叶状,具短鞘或无鞘。圆锥花序大型,辐射枝多数,松散展开,具极多数小穗,顶端着生小聚伞花序或总状花序,第2辐射枝顶端着生总状花序或近总状花序;侧生枝花序的总花梗略扁;小苞片刚毛状;小穗簇生,狭披针形或纺锤形,具1朵两性花,1~2朵雄花,7~8片鳞片,下面4片鳞片中空无花。小坚果长圆倒卵形,褐色,顶端具宿存的花柱基。花果期3—12月。

凭证标本:金鸡咀水库,付琳、叶德胜、邹丽婷、范忠才202204090010,2022.4.9。

产广东、海南岛、台湾及云南。生于溪旁或山谷湿草地中。分布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3 讨论

从200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与东莞市林业局、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东莞市植物园合作对东莞植物资源进行了大规模调查,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也在该调查范围之中。

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位于珠三角经济高度发达地区,且周边人类活动较为活跃,因此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独特性和代表性。由于城市建设开发等人为的影响,公园内的生态环境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受到了一定干扰,甚至导致一些珍稀濒危物种消失。通过10余年的努力,公园的管理不断加强,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科考过程中,调查组对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了鉴定,经过查阅《东莞植物志》[1],发现了上述书中未记录的种类,其中既有虎克鳞盖蕨、稀羽鳞毛蕨等蕨类植物,地旋花等藤本植物,一年蓬、苏里南莎草、三俭草、车前、柴胡叶链荚豆等分布广泛的草本植物,也有绒毛山胡椒、黄毛五月茶等乔木,还发现了兰科植物钳唇兰、宽叶线柱兰。它们分属于碗蕨科、鳞毛蕨科、樟科、大戟科、蝶形花科、菊科、车前科、旋花科、兰科和莎草科,科的种类十分丰富。这说明以往的采集调查仍然存在薄弱区域,有必要针对相关区域及类群开展更加深入的调查工作。

虎克鳞盖蕨、稀羽鳞毛蕨2种蕨类植物在广州均有分布,莲花山新分布点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东莞地区蕨类植物的多样性。绒毛山胡椒、黄毛五月茶、车前、地旋花、柴胡叶链荚豆、一年蓬、苏里南莎草和三俭草在东莞邻近的广州或深圳都有分布,在东莞发现的新分布点扩大了这些种类的分布区,并使它们的分布区连成一片。此外,兰科植物钳唇兰、宽叶线柱兰等对生境依赖性较强的物种也在公园内被发现,说明经过长期保护与封山育林,公园的现有植被逐步得到了恢复,物种越来越丰富多样。新发现的植物种类完善了东莞地区植物资源的本底资料,也可为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的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邢福武,陈坚,曾庆文,等.东莞植物志[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 陈红锋,陈坚,邢福武,等.东莞园林植物[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 王发国,陈坚,邢福武,等.东莞珍稀植物[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4]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植物志: 1-10卷[M].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2009.

[5] 叶华谷,邢福武.广东植物名录[M].广州: 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6] 叶华谷,彭少麟.广东植物多样性编目[M].广州: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7]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1-2004.

[8] WU Z Y,RAVEN P H,HONG D Y.Flora of China: Vol.2-25[M].Beijing: Science Press,St.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1994-2013.

[9] 彭谊.扬州市菊科管状花亚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5,29(4):31-34.

[10] 陈炳华,林爱英,苏享修,等.福建兰科2新记录属[J].西北植物学报,2014,34(6):1288-1290.

猜你喜欢

东莞
英文摘要
东莞,东莞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履 痴
东莞可园琴事
东莞长联
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公益金救孤的“东莞样本”
张其淦与《东莞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