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形态分异特征下的湖南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24-06-23文碧启罗友肖忠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11期
关键词:湖南省

文碧启 罗友 肖忠文

摘要 基于空间形态分析特征理论,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研究,立足于县域农村偏远山区高寒贫瘠、人居分散、交通闭塞等环境特点,通过ArcGIS进行POI空间分析,运用核密度分析对石门县养老设施数据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挖掘湖南地区空间形态环境特征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之间的耦合规律,探析县域、乡镇、农村社区和社区居民等行动主体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再构的互动过程。研究发现: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再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到地理空间环境、人文风俗等的影响,需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分析和完善县乡村养老服务等级结构,根据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的梯度差异选择合理的养老模式,从而健全各尽其责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实现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 空间形态分异;养老服务体系;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 D66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1-024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1.051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ldercare Service System at County-Township-Village Levels in Hunan Province Un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Morph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WEN Bi-qi, LUO You, XIAO Zhong-wen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Changsha,Hunan 4100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patial form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and studied the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of Shimen County, Changde City, Hun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mote rural areas in the county, such as high cold and barren, dispersed human settlements, and blocked traffic, this paper conducted POI spatial analysis through Arc GIS and applied nuclear density analysis to visualize the data of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in Shimen County. The coupling law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form environment and the rural old-age service system in Hunan is explored, and the interactive proces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old-age service system promoted by the action subjects such as counties, townships, rural communities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is explored. The study fou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is a complex dynamic process, which is affected by the geographical space environment and human customs, etc.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and improve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county and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macro-, mesoscopic-and micro, and select a reasonable old-age service model according to the gradient difference of the three-level county and r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so as to improve the multi-level old-age service pattern in which each fulfill his responsibilitie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the three-level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in the village.

Key words Spatial morphological differentiation;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Hunan Province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2023-YSC006)。

作者简介 文碧启(1986—),女,湖南常德人,讲师,硕士,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与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0-13;修回日期 2023-11-09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2.64亿,其中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口比例比城镇高出近8百分点[1]。相较于城镇而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镇,农村的养老服务一直处于劣势状态之下,城乡倒置等农村养老问题是当前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困难。不同于城市社区单元,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通常受到地理空间格局与地缘生活方式的影响,养老服务治理失灵,养老床位长期空置率高与“一床难求”局面并存等问题长期存在,因此,国家在涉及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时,提出了农村养老服务要有农村的特点,要防止将城市养老服务机制简单移植到农村[2-3]。随着乡村结构的不断更新与调整,以“合村并居”为特征的农村社区,切实中国农村现实养老情况、如何提升农村社区内聚程度、增强县乡村养老服务能效、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成为研究农村养老服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湖南省县乡村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

1.1 留守的农村老人和即将回归的农村老人

根据2022年《湖南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湖南省已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 376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0.84%,其中农村人口比重占62.52%。近年来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推进,加速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地区的流动。

该研究选取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养老服务体系作为案例分析对象。石门县位于湖南省武陵山片区,西北湘鄂边界之地,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总面积约为3 970 km2,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共有17个乡镇——蒙泉镇、夹山镇、易家渡镇、新关镇、皂市镇、维新镇、太平镇、磨市镇、壶瓶山镇、南北镇、白云镇、新铺镇、子良镇、三圣乡、所街乡、雁池乡、罗坪乡,4个街道——楚江街道、永兴街道、宝峰街道、二都街道,5个区场——龙凤园艺场、大同山林场、秀坪园艺场、东山峰农场、洛浦寺林场(图1)。截至2022年底,全县总户数229 451户,常住人口652 044人,其中城镇人口231 249人,乡村人口420 795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共计15.67万,设县级中心敬老院、乡镇敬老院或养老服务中心(图2),如图所示,养老服务机构与设施齐备的区域与全县的行政经济中心重合,而交通闭塞的偏远乡镇很难享受到相应养老服务。近年来,为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全面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新增养老床位1 120多张,但养老机构的实际有效床位仅仅达到养老人口的22%~26%。然而,受到交通条件、地形地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当地农村社区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模式较多。

其中,南北镇是区位偏远、地形崎岖的山区乡镇,常住人口6 117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1 705人,其村民老人占比27.9%。位于石门县中部的壶瓶山镇,全村常住人口19 572人,60岁以上人口5 088人,老年人口占比26%。近10年,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考虑到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田园生活、自由的居住模式、落叶归根的情怀,未来农村一代代青壮年劳动力年老后势必要回乡养老,农村社区常

住人的老龄化程度还会进一步提高到30%或以上[2]。

1.2 村落空间格局变化与养老伦理秩序打破

由于受到山

地丘陵和密集河网的影响,湖南的地形崎岖,村落空间的规模大小不一。从地理空间的视角来看,湖南省农村区域广泛,类型较多,发展阶段和社会基础存在较大差   异[3],农村养老模式的选用需因村而异。根据空间地貌形态的地域差异,湖南省农村社区的类型可被抽象成聚集型农村社区、团块型农村社区、散点型农村社区(表1)。随着农村家庭结构转型、代际中心下移、孝道文化伦理变迁等,各区域均呈现出家庭养老弱化的特征,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在失能之前都维持着一段较长期的自我养老。

由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的居住方式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冲击,在相对广阔的地域内,原本聚集程度不高的村落片区,逐渐废弃老宅,沿交通便利的道路周边迁移,形成了以交通便捷度为取向的村落空间,而农村老人大部分仍生活在交通不便利的村落老宅中,留守下来的独居老人逐渐成为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留守独居将成为农村老年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的居住模式,老年人遭遇生活、养老空间边缘化的困境,农村老年人面临着因居住模式变化而造成养老困难。此外,农村社区邻里关系的弱化导致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落实的根本在发生变化,农村的“熟人社会”人际关系逐步孤立化、陌生化,且大大提高了农村老年人自我忽视的发生率,农村老人的养老模式逐渐由传统的家庭养老向孤独的自主养老变迁。

1.3 被边缘化的农村老人与难以实现的养老愿景

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以血缘关系和家族利益为纽带的家族共同体所形成的信息获取交换方式,受到大量年轻村民进城务工、留守者向老年化、幼年化发展的趋势影响,家庭成员数量在不断缩减,信息的广度和深度被压缩,被边缘化的老人处于被动的境地,各种养老政策、社会信息得不到有力传播,他们无法参与养老服务策略的制定,县乡村养老服务的政策、资源无法满足农村老人的生活实际和具体需求。

受到中国传统的孝养伦理制度的影响,家庭养老依旧是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主要选择。机构养老缺乏家居认同和亲情滋养,调查发现,农村80%以上的老人不愿意离开家选择机构式养老服务,即便家庭养老条件支持有限,农村老人也更倾向于自我养老。受到年龄、家庭收入、健康程度、文化程度以及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农村老年人对于现代社会的新型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的接受程度普遍较低,尤其是机构养老方式让农村老年人特别排斥。

2 湖南省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2.1 完善县乡村养老服务平台等级结构,健全各尽其责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

我国在农村养老服务政策的供给统筹是必然趋势,然而,在现实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在存在诸多问题,如养老治理主体的协同措施难以达成一致,治理主体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政策供给缺乏分层分类、协同治理与信息技术结合不紧密等。县域中心要具备城乡统筹性质、功能多样完备的县级养老服务示范中心,确保为全县提供“兜底线、保基本”的兜底集中养老照护平台;各个乡镇设立乡镇敬老院,提供乡镇集中供养服务平台;村级提供互助养老服务平台和居家养老服务,落实家庭是养老的第一责任主体,积极宣传家庭孝道文化,强调家庭赡养责任,引导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形成人人参与、各尽其责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完善“居家养老为基础,农村社区为依托、服务机构为补充”的老年人照料服务供给模式。

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要充分考虑服务功能、服务人群与服务半径,以空间通达性为判断准则进行层级划分,从而距离梯度具有一定的区别,可划分为县域养老服务中心、乡镇养老服务聚集点、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聚集点3个层级。如图3所示,一方面通过加强社区主服务聚集点与周边社区次服务聚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众多分散的小规模的自然村落聚集,达到农村养老服务层层落实的效果;另一方面能使已处于分散状态且不便聚集的自然村,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和分散性,维持自然村落里村民生活习惯与社会伦理。

(1)县域养老服务中心。在有效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辖区内兜底养老保障服务、健康管理服务供给、老年能力综合评估服务、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等统筹工作。县级养老服务中心或敬老院发挥主体辐射作用,连锁运营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发挥其在全县的统领全局的作用。

(2)乡镇养老服务聚集点。根据村域的整合自然村的特点,各个乡镇选取2~4个基础条件好、辐射能力强、交通便捷的农村社区,通过整合分散在各乡镇的小规模敬老院,进行适老化改造和服务提档升级,结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站或其他医疗设施的医疗资源,建设乡镇区域的医疗养护、养老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

(3)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聚集点。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及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层级规划,需要协同发展的区域。农村社区按照“政府扶得起、老人用得上、服务可持续”原则,打造具备养老服务功能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村级活动中心、幸福屋场等,开展农村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倡导和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和医疗康养服务,全面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2.2 根据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的梯度差异选择合理的养老模式

不同农村社区由于区位条件的差异,其空间聚居集散的程度、形态也差异显著,养老服务水平呈现出发达-欠发达-落后梯度差异[4],主要表现为以下3种类型。

(1)发达的近郊聚集型。这类村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的区域,离城镇县域中心的距离较近,区位条件较好,人数较多且密度大,交通条件好,村民兼业、县域内外就业便利,村域内有明确、固定的生产生活中心,单个的村落便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农村社区,常常表现为一个或数个以少数民族聚落的村寨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聚落,非农化特征日益明显,村民生计多元化发展,生产生活方式向现代城镇化迅速转型。近郊聚集型的农村社区居民由于具备便利交通条件、城镇化的生活理念、坚实的经济基础,结合集中供养居家养老相结合的模式,向周边乡镇、社区辐射,提供多种类型的养老服务模式。

(2)欠发达的远郊团块型。这类村落离城镇的距离较远,地形多样,人口密度不大,各居民点之间的空间距离较远,具有多个生产生活中心,团块内的村民邻里关系密切,村民以劳动力输出和传统农业作为主要生产生活形式,向城镇模仿和学习生活方式,青壮年村民常以县域非农兼业为生计行为,主要的经济方式是靠在家务农和到县城务工,村民流动规模较大且具有被动性。欠发达的远郊团块型村落能依托多个居民点的空间形态特点,设置多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结合村民小组、妇女组织、义工组织等互助服务。

(3)落后的偏远散点型。这类村落多分布于地形复杂的山地或丘陵地带,空间规模较小且不规则,住户分散,交通条件相对落后,与城镇的距离偏远,一般与外界隔绝,信息交通都不发达,社区信息与物质资源流动性差,社区居民思想闭塞保守,村内无明确的生产生活中心,村民的经济来源以传统农业为主,但在一些具有较好旅游资源的传统村落,逐渐出现传统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形态[4]。落后的偏远散点型村落能以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依托,在解决特困老人的照护服务,为农村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居家适老化改造、就医便利服务等。

3 结语

当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镇,农村老年人口独居现象普遍,以传统的孝养理论为核心的家庭养老功能被削弱。而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低下,农村老人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深、进度快、服务半径长、服务成本相对高、专业人才队伍不足等现实问题,城乡养老服务水平呈现巨大的地域化差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最为常见的弱项与短板。因此,农村的养老服务要完善县乡村养老服务平台等级结构,健全各尽其责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根据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的梯度差异选择合理的养老模式,从而实现分区分层分类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梯度落实农村社区老人的照护服务、关爱服务、康养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健全多层次的县乡村养老服务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文碧启.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优化研究:基于村落空间形态分异性的分析视角[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9(1):15-18.

[2] 夏柱智.乡村振兴、资源下乡与县域农村的简约养老探索[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4):108-118.

[3] 牟敏娜.退而不休:农村养老模式变迁研究——以东部地区农村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5):87-95.

[4] 谭雪兰,安悦,蒋凌霄,等.江南丘陵地区乡村聚落地域分异特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地理科学,2018,38(10):1707-1714.

[5] 唐承丽,贺艳华,周国华,等.基于生活质量导向的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研究[J].地理学报,2014,69(10):1459-1472.

[6] 刘二鹏,韩天阔,乐章.县域统筹视角下农村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2,43(7):133-142.

[7] 邹利林,王建英.中国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4):59-68.

[8] 贺艳华,曾山山,唐承丽,等.中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J].地理学报,2013,68(12):1643-1656.

[9] 左金友,黄穗敏,吴吉林,等.武陵山片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可达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3,46(3):13-22.

[10] 张艳霞,吴佳宝,刘远冬,等.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构建路径研究:基于江苏省的调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1):167-179.

[11] 何欣,黄心波,周宇红.农村老龄人口居住模式、收入结构与贫困脆弱性[J].中国农村经济,2020(6):126-144.

[12] 李长远.农村养老服务互动治理的实践逻辑:基于扎根理论研究的探索性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9(5):89-102.

猜你喜欢

湖南省
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湖南省永顺县老年大学校歌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9 年湖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中)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湖南省水土保持规划简介
湖南省5 种植物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