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农业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机理和路径研究

2024-06-21李华旭

老区建设 2024年4期
关键词: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摘 要:数字农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是推进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必经之路。革命老区作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薄弱区域,是我国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难点区域。数字农业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存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乡村数字农业应用场景有限、数字农业持续创新能力不足和乡村数字化人才匮乏等瓶颈,需从打造数字农业产业链、加快资源优势转化、拓展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建设数字化服务体系以及壮大数字技术主体等方面推进其振兴进程。

关键词:数字农业;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3;F4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4)04-0041-08

一、引言

数字经济作为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源泉,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的广泛而深入的融合。2019年1月,《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19年5月,《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发布标志着以数字化推进农业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部署;2020年1月,《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出台,指明了新时代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综上可见,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为农业农村建设提供了新动能、开创了新赛道[1],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

我国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革命老区考察,对革命老区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2]。2021年2月,国家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对革命老区新时代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可见,在我国区域发展中,革命老区是优先发展的关键板块,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3]。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实践帮扶下,革命老区乡村建设不断加速,但是受限于革命老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数字基础和思维观念等原因,革命老区仍属欠发达地区,是我国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难点区域和主战场之一。因此,从系统上厘清数字农业赋能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和实践路径,为国家进一步推进革命老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提供了理论支撑。

学术界普遍认为数字农业赋能乡村建设,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数字农业以新型物联网系统为基础体系、以农业数字资源为基本要素、以数据驱动模型与算法为核心,以精密数字设备与技术为手段,促进了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智能化、农业投入产出控制的精准化、农业全产业链交易过程的透明化和农业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最小化[4-5]。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优化了农业产业体系,有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济效应和资源集聚效应[6-7]。从信息整合角度来说,数字农业提高了农业经营主体整合和利用数据信息的效率性和准确性[8];从组织化程度来说,数字农业加快了农业产业组织协作和专业化生产进程;从产业链角度来说,数字农业优化了农业生产、流通、服务和管理等环节[9-10],实现了农业生产、交易、服务各环节的互通互融[11-12],拓展了农业边界,催生了三产融合等新业态[13],可见,数字农业赋能农村质量变革、农业效率变革和农民动力变革,有助于推动农村资源配置、农业技术创新、农民收入增长[14]。总的来说,现有文献对于数字农业与乡村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是乡村振兴发展是一个涉及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组织和人才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对于革命老区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区域,数字农业与乡村振兴之间又将如何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现有研究仍然相对匮乏,因此,关于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发展瓶颈和实践路径研究亟待开启。

二、数字农业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机理

(一)数字农业赋能乡村产业升级,助力革命老区产业兴旺

一是数字农业提升了革命老区农业生产效率。革命老区农业土地碎片化现象较为严重,多数耕地分散且不规则,传统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不高,将卫星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能够实现实时观测农产品生产情况和风险情况。利用大数据分析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历史数据,能够科学观测下一阶段农产品的需求产量,提高了革命老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推进了革命老区农业设施现代化,提高了革命老区特色农产品现代化种植水平。总的来说,农业数字化有助于革命老区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降低了老区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效益,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二是数字农业打通了革命老区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通道。由于革命老区的地形分布特征和资源禀赋,革命老区农产品的销售市场更封闭、信息更闭塞,农户的市场应变能力更差、抗风险能力更弱,因此,革命老区的农产品的流通时间更长、流通成本也更高,市场稍有波动,农产品往往难以及时地销售出去,由小农户与大市场难以衔接所带来的产销问题在革命老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数字技术赋能革命老区农业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大大减少革命老区农产品供求信息的不对称的情况,提高了小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三是数字农业构建了革命老区农业标准体系。革命老区传统农业面临“难卖、贱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小规模分散化的家庭生产经营方式下,消费者对于农产品无法追踪溯源,也就难以衡量农产品质量,因此,对革命老区的特色农产品的安全缺少信任。然而,数字农业为革命老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提供了可能,通过数字技术对老区农产品的溯源,实现了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管控和全过程可视化,提高了消费者的认可度。

(二)数字农业赋能乡村生态建设,助力革命老区生态宜居

一是数字农业提升了革命老区乡村产业的绿色化水平。将农机卫星导航、无人机植保、物联网检测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到革命老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建设农业生态系统监测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农业生产所需的空气、土壤、光照和湿度等条件。自动化施肥灌溉能够精准投放和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肥料等要素,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节水、节肥、省药,从源头上减少了由农产品的农药化肥残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了农业绿色化生产。二是数字农业优化革命老区乡村生态居住环境。数字技术助力建设农村环境监测系统,对革命老区污染源和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完善了革命老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机制,保护和改善了革命老区的农村生态环境。三是数字农业助力革命老区乡村价值创造。数字农业对革命老区乡村生态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和系统分析,能够挖掘乡村自然要素和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等,提高乡村生态资源配置的科学化水平,实现生态产品向生态价值高效转化,在乡村建设中创造新的价值,进一步拓展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的价值空间。总的来说,数字农业对革命老区的生态宜居环境具有驱动效应,数字农业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路径,促进革命老区乡村生态化转型。

(三)数字农业赋能乡村居民增收,助力革命老区生活富裕

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实际困难,乡村贫困现象较为普遍,增收渠道狭窄,但是数字农业拓展了革命老区的农民增收空间。一是数字农业提高了农业附加值。革命老区乡村具有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但是老区特色农产品尚未实现品牌化和绿色化建设。革命老区农产品不具有价格优势,但数字农业发展有利于将老区特色农产品品质价值和生态价值充分体现出来,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绿色农产品认证、建立有机品牌,这将大大提高革命老区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乡村居民收入。二是数字农业拓展了就业渠道。数字技术在乡村地区的使用和传播,拓宽了革命老区乡村居民的就业渠道,以电商、直播、短视频等新型线上商业模式,延长了革命老区乡村农业产业链,打通了革命老区乡村土特产到网红农产品的销售通道,大大提高了革命老区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三是数字农业赋能创造了新的价值增长。数字经济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通过对革命老区的资源、信息和要素进行整合、共享和互联,不仅驱动革命老区农业产业自身转型升级,还驱动了与革命老区的工业设计、食品加工、大健康、文化创意等二三产业的跨界融合和利益联结,拓展了农业多重功能和产业链价值延伸,为革命老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文化建设,助力革命老区乡风文明

一是数字农业提高了乡村居民数字素养。革命老区数字农业的发展对提高老区农民的数字素养有积极推动作用,革命老区乡村居民利用数字农业的发展机会,能够掌握更多数字技能。数字经济打通了革命老区各项各类要素流动的通道,有利于革命老区乡村居民文明素养的整体提高。二是数字农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乡村网络空间。数字农业发展推动了各类乡村生态资源、乡村文化资源和乡村产业等各类资源和业务的数字化,有利于革命老区乡规民约实现可视化,拓展了革命老区农民学习乡规民约的数字化渠道,促进文明健康良好乡风的形成。数字农业的发展还带动革命老区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营造乡村文化的良好网络空间。

(五)数字农业赋能乡村组织建设,助力革命老区治理有效

一是数字农业提高了革命老区乡村治理水平。数字农业发展有利于革命老区农业农村各类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提高革命老区村级信息化服务水平,帮助革命老区政府更加精准地制定农业农村发展政策。数字农业还能够为革命老区乡村居民提供在线投诉、在线咨询等线上服务,提高革命老区乡村治理效率。二是数字农业推进了乡村治理治理模式创新,数字农业发展催生了一批如数据库运营商等全新的数字农业经营主体,创新了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结构和联结模式,革命老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模式,提高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革命老区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瓶颈

(一)基础瓶颈: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革命老区数字农业的首要前提,也是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革命老区乡村的数字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总体水平不高,制约了革命老区数字农业发展。革命老区多位于偏远山区,复杂的地形条件使革命老区的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即便部分乡村配备了一定的信息基础设施,但是多数乡村的农业生产基地4G信号覆盖率低、4G信号盲点多,导致革命老区乡村的农民在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信息获取、传播和发布方面都存在不对称性和滞后性,现有的乡村5G基站、光纤宽带、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的数量和布局尚不能满足革命老区数字农业的发展需要。

(二)应用瓶颈:乡村数字农业应用场景有限

革命老区数字农业场景应用的基础条件较差,数字农业场景应用相对有限,部分数字农业的技术应用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才能实现。以大田作物的数字技术为例,该技术的应用需要平整土地,才能保证数字技术所需的感应设备、传输设备的正常使用,以确保水分、土壤营养、苗情和虫情等感应数据的准确性。但是从革命老区的地形条件来看,大多革命老区地处偏远山地丘陵地带,乡村农田道路弯曲狭窄、乡村田头通讯信号差,成为制约革命老区数字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闲置的乡村土地资源尚未充分发挥作用,针对革命老区地形和特色农业发展所开发的因地制宜的数字农业应用场景明显不足。

(三)动力瓶颈:数字农业持续创新能力不足

从创新动力来看,由于缺乏大型农业高科技“灯塔”企业引领和带动,革命老区传统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来自北京、上海或者沿海发达地区的农业龙头企业数字化发展纷纷陷入“水土不服”困境。一些革命老区的本土数字技术企业虽然已经开始拓展数字农业领域,但技术迭代是一个漫长过程,前期需要较大的投入,而数字技术投资是长期固定资本的投入,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部分企业因资金不足面临巨大生存困境。从技术研发来看,革命老区数字农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滞后,各类农用传感器非常缺乏,满足革命老区数字农业发展的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即便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始对智慧农场、智慧茶园、智慧渔场、智慧猪场等数字技术应用展开研究,由于研发成果的降本增效作用不甚明显,市场化程度还相对较低,革命老区的农业龙头企业与数字化技术研发机构脱节严重,数字农业的供给侧与需求端未能实现耦合,存在懂装备的不懂农业、懂技术的不懂生产等现象。

(四)人才瓶颈:乡村数字化人才匮乏

一方面,革命老区农业主体数字素养不高。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而人口外流和人口老龄化是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一道难关。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同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一样,革命老区乡村人口呈现外流趋势,而地处山区的革命老区人口外流趋势更加明显。尤其是一些偏远的革命老区,其乡镇常住人口远低于户籍人口,传统村落已演变为空心村,乡村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革命老区乡村居民文化水平不高,尤其是互联网应用技能欠缺成为革命老区数字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数字农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职业农民,而革命老区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素质总体不高,新技术接受能力严重不足,其应用数字农业技术的意愿不强,这已成为革命老区数字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革命老区乡村数字化复合型人才不足。与其他区域的乡村相比,革命老区乡村的数字化环境和整体薪资水平都处于劣势,数字化复合型人才难以扎根革命老区乡村,部分地区由于经费缺乏等因素,对数字农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不足。

四、数字农业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打造数字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乡村富民发展机制

一是加强革命老区数字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打造农业种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经营决策及市场分析等全过程的数字化产业链,建设涵盖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标准建设、品牌建设等各类子图谱的农村产业数据平台,以数字技术实现对革命老区农业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推进革命老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发展。二是以品牌建设带动乡村居民共富。搭建电商平台、电商直播基地、社区平台,采取基地直采、平台直配等方式,建立革命老区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园与电商平台、商超等常态化对接机制,探索发展众筹农业、定制农业等数字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发展共享农业、云农场等网络经营模式,依托精准营销、个性营销和品牌营销,加快建设革命老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动革命老区乡村居民走向共同富裕。

(二)加快红绿资源优势转化,培育数字产业多元业态

青山绿水的生态资源和红色革命的文化资源是革命老区的优势资源,但是从革命老区乡村的发展现状来看,革命老区的生态资源尚未实现数据化和资本转化,红色资源效益不高,红色文化资源的闲置和低效利用现象在革命老区仍较为普遍。因此,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赋能,以数字经济拓展革命老区乡村“产业+”外延,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将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进行数据化和平台化等,驱动红绿资源再造再现,以数字技术促进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绿色资源和农业发展深度融合,将革命老区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进行价值转化,推进农业产业、信息产业、休闲旅游、金融服务等多个产业交叉融合,构建乡村“人、文、地、景、产”等融合发展格局,并不断重构出新型的产业价值链,打造集农耕体验、农业文创、红色文旅、教育体验、康养度假和众筹定制等新业态融合的智慧农文旅综合体,培育新的乡村产业业态。

(三)拓展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建设乡村数字产业集群

一是加强革命老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革命老区数字农业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要加大对数字农业生产类基础设施和乡村光纤网、宽带网、5G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等方式完善革命老区数字农业基础数字资源体系,引导革命老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采纳农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接入数字资源体系。二是创新革命老区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分行业、分区域、分产业提炼革命老区数字农业应用场景,优先针对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研发、量产、商用一批适合革命老区的数字农业设施设备,建设一批针对革命老区数字农业特色发展的应用场景。三是建设革命老区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划定数字农业产业专区,在革命老区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乡村,依托所在区域的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乡村数字产业先行示范区,推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装备制造和应用场景等数字农业要素集聚。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园为数字农业研发机构和创新创业主体提供孵化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现代农业产业园牵头企业率先进行数字化升级,建设一批研发、制造、应用一体化的数字农业产学研联合体,推广革命老区数字农业发展的先进模式。

(四)加强数字要素协同联合,建设数字化服务体系

一是搭建革命老区数字乡村资源平台。集聚革命老区优质农业资源,构建革命老区数字农业产业链、智慧服务生活链和智能生态链,数字化整合乡村绿色资源,构建乡村数字生态环境,建设革命老区数字乡村数据库系统,打造乡村数据共享开放生态。二是构建农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以革命老区基层科技服务网络平台为核心,重点推进农业科技大数据和农业科研管理大数据等的集成治理,引导革命老区各类社会主体利用数字技术,为广大农户、合作社等中小微农业经营组织,提供农资供应、农业生产种植加工、市场信息、质量安全溯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气象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搭建数字农业供应链服务云平台,形成可视化、生态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三是搭建革命老区生态农产品安全追溯服务平台。推广物联网、无线射频识别和二维码等在革命老区生态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的应用,强化革命老区农业上下游产业体系的信息对接互通和追溯体系的共享,不断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构建革命老区生态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

(五)壮大数字技术主体,加强乡村组织创新

一是探索组建革命老区数字农业产业发展联盟。依托老区知名的农业数字化设备制造企业、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培育一批拥有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实体基因的数字化农业“灯塔”企业,带动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实现数字化发展,鼓励以数字化农业“灯塔”企业为核心,形成固定、紧密且利益联结的产业联合体,创新发展“新型数字化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产业化模式,注重将从事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的小农户融入数字农业发展中。引导产业联合体在乡村特色产业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领域,串联数字农业上中下游产业主体,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制造、通信、互联网企业,构建革命老区数字农业产业发展联盟合作机制。二是加强革命老区乡村数字人才培养。加大乡村数字素养培训力度,通过数字技能培训提高革命老区乡村企业家、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等主体的数字素养。创新线上教育等多种形式,扩大数字农业技术应用的普及范围,在革命老区形成一支深耕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数字农业技术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温涛,陈一明.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实践模式、现实障碍与突破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0,(7).

[2]张明林,李华旭.国家优先支持政策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评估——来自革命老区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21,(10).

[3]郑瑞强,瞿硕.革命老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理论蕴涵与实践进路——基于赣州革命老区的考察[J].苏区研究,2023,(2).

[4]阮俊虎,刘天军,冯晓春,等.数字农业运营管理:关键问题、理论方法与示范工程[J].管理世界,2020,(8).

[5]罗浚文,李荣福,卢波.数字经济、农业数字要素与赋能产值——基于GAPP和SFA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20,(6).

[6]马晓河,胡拥军.“互联网+”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与政策设计[J].宏观经济研究,2020,(7).

[7]陈国军,王国恩.“盒马村”的“流空间”透视:数字农业经济驱动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重构[J].农业经济问题,2023,(1).

[8]韩旭东,杨慧莲,李艳,等.网络销售何以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建设?——基于全国3360个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的实证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5).

[9]Basu P,Chakraborty J. New Technologies, Old Divides: Linking Internet Access to Social and L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US Farms[J]. GeoJournal, 2011, (5).

[10]曹冰雪,李瑾,冯献,等.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路径与对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5).

[11]蒋璐闻,梅燕.典型发达国家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8,(5).

[12]刘婧元,刘洪银.数字化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作用机理、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J].西南金融,2023,(13).

[13]完世伟,汤凯.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中州学刊,2022,(3).

[14]唐红涛,李胜楠.电子商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作用及其路径[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0,(6).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Digital Agriculture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Li Huaxu

Abstract: Digital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 necessary path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ower. As weak area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are difficult areas for China to implement the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re are bottlenecks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empowered by digital agriculture, such as weak rural digital infrastructure, limited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rural digital agriculture, insufficient continuous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digital agriculture, and a shortage of digital talents in rural areas.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process from the aspects of building a digital agriculture industry chain,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 advantages,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digital agriculture, constructing a digital service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digital technology entities.

Key words: Digital agricultur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Rural revitalization

责任编辑:严玉婷

猜你喜欢

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革命老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结构问题研究
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老区的扶贫工作回顾
贵州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研究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策略
浅析“精准扶贫”下革命老区电子商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