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向规划:“教—学—评”一体化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实施
——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为例

2024-06-12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学校210000段本儒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评说明性实用性

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学校(210000) 段本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设置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并放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首,不仅契合语文课程的定位,更体现了社会发展对语文课程的客观需要。基于此,教师可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运用逆向设计思维,以设定的教学目标为抓手,制订匹配的评价方式和标准,规划任务板块,细化教学流程,增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效果。

下面,笔者结合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教学,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尝试与思考。

一、精准解构教材,在明确定位中预设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评”一体化倡导“以终为始”,基于多种视角明确通过各种教学资源所能抵达的学习之境,设定好精准的目标和学习任务,在明确“归宿”中界定好教学的逻辑“起点”。

1.紧扣双线组元,明确单元整体定位

本单元设置的人文主题引用了叶圣陶先生的名言“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语文要素也与之相匹配“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以统整的视角解读本单元双线组元的用意和定位不难发现,编者旨在聚焦说明性文本,使学生习得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能借助自主搜集的资料,尝试将一种事物“说明白”。基于统编语文教材习作单元读写一体化的编排方式,明确本单元的教学流程:先通过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的学习,达成“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的目标;再通过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深化对“简单的说明性文章”的阅读,以巩固说明方法的习得;然后借助“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等助学系统,梳理单元习作方法,并通过片段的初步尝试,积累基本的表达经验;最后,将习得的方法、策略和经验聚焦在单元习作中,达成“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的单元整体目标。

2.基于单元整体,解构单篇文本价值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同属于说明性文章,但在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上有较大的差异,从不同的维度呼应了语文要素中的“基本的说明方法”,展现出不同的教学价值。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太阳》,属于典型的科普类说明文,不仅语言质朴、精准、凝练,而且运用了诸多说明方法,形象地展现了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松鼠》,属于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顾名思义,即语言风格充满了浓郁的文艺气息,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将松鼠美丽温良、可爱乖巧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这两篇精读课文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有助于丰富学生“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习得和经验积累。

单元中的两篇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是课文阅读迈向习作表达的重要的延展性资源。《鲸》一文以展现事物的特点为己任,大量使用的说明方法与精读课文《太阳》一脉相承、相得益彰,起到了巩固和强化的作用;《风向袋的制作》一文则以“告知技能”为表达核心,在内容维度的划分和结构层次的构建上,为学生习得基本的说明方法提供了全新的认知体验。

3.把握内在关联,明确学习任务定位

本单元的习作任务紧贴单元“双线”目标而设置,即完成一篇说明性文章,学会灵活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结合教材习作单元的编排,需要明确以下三大事项:一是展现事物的特点,不仅要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考量,还要科学合理地划分表达的维度;二是强调习作表达的交流价值,组织交流分享,并互提修改意见;三是通过分享与评价,让习作产生辐射效应,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彰显说明性习作的表达价值。

习作单元是统编语文教材中的特殊单元,有着与其他常规性单元不同的编排结构。一言以蔽之,即举全单元之力,指导学生写好一篇文章。因此,习作单元前期的一切教学,都是为了习作教学所做的储备性工作。基于此,可明确习作单元整体教学的进阶轨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归纳梳理,提炼策略—迁移运用,初步尝试—趁热打铁,强化悦纳—单元习作,呈现成果。经上述解读,教师就可以基于单元整体视角,制订预期的教学目标:(1)辨析多样化的说明方法,领悟不同的说明性语言风格;(2)借助说明性语言呈现的丰富信息,了解事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3)学会资料搜集,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合适的语言风格,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并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二、依循教材体系,在不同板块中确立最终评价证据

明确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就需要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制订与目标相契合的评估标准,确定教学始末两点的连线轨迹,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高效践行奠基。

1.课后习题:依托实用基础,关注表达方法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在“双线组元”的编排下形成了极强的凝聚力,不仅体现在编选的课文上,课后习题等助学系统也呈现出鲜明的层级性特征。课后习题与文本内容、表达和主题相结合,进一步凸显了文本的实用性价值。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第一道练习题都指向文本内容的梳理,体现了鲜明的实用性特点,旨在引导学生对翔实、繁杂的信息进行梳理与汇总,感受事物的特点。课后第二道习题根据文本表达风格的不同,呈现出迥异的导向:《太阳》一文结合典型的语句,重在把握实用信息的基础上,辨析不同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松鼠》一文则拓展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介绍松鼠的一段文字,旨在为学生深度辨析不同的语言风格提供参考。

2.交流平台:把握实用趋向,深化表达方法

习作单元中的“交流平台”栏目侧重于对表达方法的梳理和汇总,基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还承载着帮助学生感知事物特点、促进知识内化的作用。教学“交流平台”时,教师需要将这两方面的教学效能聚合、统整起来。首先,进一步把握说明性文本的表达价值,揭示其实用性效能,让学生认识到说明性文章可以丰富知识储备,帮助我们全面、客观地了解具体的事物。其次,要将“交流平台”中罗列、提炼的策略经验与具体的文本融合,形成说明性文章创作的基本要素,即紧扣特点、语言清晰、方法恰当,感受说明方法形成的表达效果,品悟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3.初试身手:活用实用资源,迁移表达方法

教材编者依循习作达成的目标,针对单元训练的重点以及学生的认知困难,在“初试身手”板块中设置了多元化的尝试性练笔:一是要求学生模仿《松鼠》一文中的文艺性说明策略的表达风格,尝试将散文诗《白鹭》的相关语段改写成说明性语言;二是将自主选择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从精读课文中习得的说明方法进行初步的表达运用。这样的规划和设置体现了“初试身手”的纽带性效能。教师要基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通过对文本信息资源的吸收理解、悦纳转换,为学生的表达历练提供载体。

4.单元习作:扩展实用范畴,践行表达方法

基于教材编者对单元习作的安排,教师要将教学的起点落在语文新课标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定位上。在明确介绍的对象后,引导学生先从社会、家庭和学校等不同方面入手,通过资料搜集,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事物、把握事物,再进行整体写作的构思,甄别习作的语言风格,遴选契合的表达主题。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教师可将习作单元中的四个栏目视为实用性的文本类群资源,以促进单元整体规划和逆向设计的有机融合。比如,“交流平台”中梳理的方法和策略,可以融入精读课文教学的板块中,形成一课一得的聚焦化理解;而“初试身手”中两种不同形式的练笔尝试,可以分别在教学《太阳》和《松鼠》这两篇精读课文后相机展开。这样的融合性板块设计,确保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评估标准,便于学生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闪光处,洞察自身存在的不足,促进内在的反思和调整。

三、创设可感情境,在研制路径中规划单元教学框架

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基于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教师需要在目标和评价的规整下,通过情境和任务的设置,开辟单元学习的整体性路径。

1.实用为先,吸收中蓄积丰富的表达资源

叶圣陶先生说过:“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怎样才算‘说明白’?怎样才能‘说明白’?”习作指导中,如果教师过度使用专业术语或者出示专业标准,不仅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失去了语文学习的意义。这就决定了说明性文章的阅读与习作,需要建立在大量的知识信息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可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维度,引导学生以研究员的身份,自主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广泛收集与太阳、松鼠、鲸鱼等事物有关的资料,将文本阅读与语文要素中的“资料搜集”结合起来。

在明确了这一板块的教学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具体方法进行研讨,如“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资料?”等。这样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广泛整理与分析资料,并向专业人士请教,能让学生在进行说明性文章的写作之前拥有充足的第一手素材。这里,教师并没有急于进行说明方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教学,而是从最终表达的真实需要入手,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角度,借助多维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为学生蓄积说明性表达的资源,助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2.情境创设,口语中推进实用性表达进程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以实用性为核心,这种实用性不能只集中在学生阅读吸收的层面上,还应该彰显文本资源在学生倾吐表达中的载体效能。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建议,教师可设置口头表达的储备性教学板块,鼓励学生以解说员的视角,理解实用性文本的内容以及说明方法。

比如,教学《太阳》时,教师可以创设“游览科技馆”的情境,引导学生以科技馆工作人员的视角,融合教材课文和所收集的资料,为前往参观学习的学生介绍太阳的相关知识;教学《松鼠》后,教师创设“森林公园选美大赛”的情境,鼓励学生将自己看成松鼠,以自我介绍的方式,借助第一人称参与选美竞赛,展现自身的独特魅力。教师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维度,引导学生明确介绍的事物,确定事物的特点,关联实用性说明方法,并对介绍的维度、顺序进行规划,形成口头介绍的基本框架和方案。这里,教师凸显鲜明的实用性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实用性阅读和表达的双向互动,将说明方法的理解和迁移浸润在表达体系中。

3.多维融合,迁移中说明清楚具体事物

叶圣陶先生认为,说明文成功的标准是“说明白了”。对五年级学生而言,除了缺乏说明方法,还缺乏对事物进行合理的划分和解构,否则即便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说明方法都无济于事。

在习作之前,教师可从猜谜语的游戏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事物的特征。比如,教师出示谜面:“知识信息,学习载体,无价之宝,有价纸张。”学生很快就猜测出了谜底:书。只有从事物的不同角度分析,紧扣其特征,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事物。这就为学生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角度,收集和了解事物的特点提供了不同的维度。在学生完成资料收集后,教师借助单元中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范例作用,组织学生探究如何从实用性的角度,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归类和加工,并配以适切的说明方法,最后交流分享、修改习作。

总之,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单元的编排定位,通过逆向设计思维,合理规划和实施教学板块,将语文要素的能力训练目标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巧妙融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评说明性实用性
提升幼儿说明性讲述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升幼儿说明性讲述能力的策略研究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多重关联落实说明性文章教学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