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贵州的绿色实践

2024-06-07刘婷婷

中国科技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跨学科文明德育

刘婷婷

活动背景

2017 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把生态文明教育列为五项德育内容之一。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生态文明教育是加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高中教育对学生思想、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高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有重要意义。教师不仅要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还应引导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运用生态环境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VIPP 是英文visualization inparticipatory programs 的缩写形式,中文译为参与式可视性。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学生在地化的自然体验,大自然、生产、生活中有大量的可视性材料,这些真实情景中的可视性材料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本方案把大单元项目主题作为系统的课程逻辑,整合生物、化学、地理、数学等多学科知识,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很好地发展了高中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活动目标

通过参与“生态文明教育VIPP跨学科德育实践活动——家庭类”,让学生更好地关注日常生活,通过零添加、生活趣探、变废为宝、资源利用、环境污染、调查研究6 个主题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家庭生活和消费方式。

通过参与“生态文明教育VIPP跨学科德育实践活动——校园类”,按照世界森林日(3 月21 日)、世界水日(3 月22 日)、世界地球日(4 月22 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2 日)、贵州生态日(6 月18 日)等,设计按月在学校开展的环境与保护、资源与利用、疾病与健康、协调与平衡、地方与生态5 类VIPP 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绿色生活,创建绿色校园文化。

通过参与“生态文明教育VIPP跨学科德育实践活动——社会类”,到贵州生态农业、森林公园等有代表性的生态美景、生態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开展研学旅行实践体验,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真实美景中,感受生态贵州、多彩贵州,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活动内容

本活动以VIPP 理念和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生态文明教育”地方课程的通知》精神为依据,配合地方课程的开设,充分挖掘丰富的贵州生态文明资源,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文明教育VIPP 跨学科德育实践家庭类、校园类、社会类精品活动设计;乡土生态文明资源、地方传统生态文明文化在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的拓展应用及效果评价;发掘贵州自然生态文明资源和民俗生态文明文化,建立贵州生态文明教育VIPP 实践活动资源库。

活动过程

准备阶段

活动时间:新学期开始,9—10月,每周1 节课。

活动内容: 学习、了解生态文明教育VIPP 跨学科德育实践活动课各大单元核心主题,对当地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①活动组织保障。组建活动领导小组,每半月召开一次对接会,进一步征求意见,部署下一步工作,帮助学校相关部门领导深刻认识到此次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争取得到领导的全力支持。②组建生态文明教育VIPP 跨学科德育实践活动组。在学生中广泛宣传,通过学生报名、筛选,每4 名学生组成1 个小组,共30 个小组。其中家庭类、校园类、社会类实践活动各10个小组,采取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开展活动。③当地生态文明教育现状问卷调查。查阅文献,结合当地实际,设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的教师、学生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④指导教师收集整理各方意见,召开专题研讨会议,对方案实施的目标、内容、步骤、活动评估、注意事项等再次进行研判,进一步修订完善,保证活动顺利进行。⑤组织学生小组召开准备工作会,充分认识此次实践活动的意义,并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

活动评价:此阶段采用表现性评价,既注重过程(出勤、态度、工作),又兼顾结果(成效),更注重团队合作,以及学生与不同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

实施阶段

活动时间:当年11 月—次年4月,利用课余时间和寒假开展活动。

活动内容:从家庭篇、校园篇、社会篇3 个大单元纵向开展实践活动。家庭篇设计了6 个核心主题22个项目式活动,校园篇设计了5 个核心主题15 个项目式活动,社会篇设计了3 个核心主题14 个项目式活动(表1)。这些活动除了从家庭篇、校园篇、社会篇3 个大单元开展,还可以横向组合,按主题开展,比如以“一草一木生态情”为大单元主题,设计了“种草”“种树”“枯枝落叶的收集”3 个层面,开展了家庭、学校和社会3 个大单元7 个核心主题的生态文明项目式活动。

活动实施:每个大单元的核心主题分为主题活动和进阶活动两个阶段,主题活动是教师根据当地实际设计开展的生态文明知识、行为通识性实践活动;进阶活动则是学生在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分析、综合、迁移开展的创新性实践活动。活动按照“情境与问题—调查与探究—寻证与解释—创新与拓展—评价与反思”5 个环节实施,有效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具体见表2。

活动评价:此阶段评价更注重学生高阶思维、社会成长等素养的评价。评价内容详见表3。

整理阶段

活动时间:次年5 月1 日—30日,课余时间开展活动。

活动内容:①对开展系列生态文明教育VIPP 跨学科德育实践活动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建设符合地方特色、有助于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系列实践活动。②指导学生对优秀成果进行提炼,撰写研究报告,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接受社会评价。③建设生态文明教育VIPP 跨学科德育实践活动资源库,广泛听取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对成果进行补充完善。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本活动需要走出当地,外出参观、访问,为了保证全体参与人员的安全,要注意以下3 个方面:①每次外出活动至少1 名专业教师担任领队,学生不可擅自行动;②每次出发前,参与学生需参加安全培训会,并签订安全承诺书;③活动中出现紧急情况时,领队教师要立即解决,不能解决时应迅速与活动领导小组联系,共同协商解决。另外,本活动周期长,涉及的知识广、难度大,教师应就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难题、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定期进行专题研究,提高活动效率。

该项目获得第37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

猜你喜欢

跨学科文明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请文明演绎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漫说文明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