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助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2024-06-03孙彦峰王佳鑫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古诗词高中语文

孙彦峰 王佳鑫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国学经典,其中能被选入中学教材的更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看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美,并将其与写作教学相融合,在写作教学中适当引入古诗词文化,引导学生奠定写作基础、延展写作思路、训练写作技巧、探寻写作主题、增强写作兴趣,把诗词文化迁移到写作实践中,从而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解决无话可说及有话无法精彩言说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写作教学

高中语文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把古诗词引入写作教学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这一探索不仅使古诗词这一教学资源得到更广泛的拓展和运用,而且也能为学生的写作增光添彩,进而助力写作的教学研究。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助力写作教学的表现

(一)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

教材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保障,更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教材的使用效率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需要灵活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例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古诗词对写作教学的助力,没有找到“古诗词”与“写作”两者之间的连接点,学生也就无法将教材中的古诗词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因而,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促使学生感受文字之美,切实优化自己的作文语言。[1]由此可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古诗词的过程,也可以看作古诗词的再复习过程,一举两得,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提高了教材的使用效率。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领悟诗词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在写作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作文材料和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而且很少有教师在教授古诗词和写作时花费额外时间引导学生将二者结合,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数都无太大作用。因此,教师如果在教学时注意这个问题,在写作教学时引导学生将一些诗词佳句引用到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的习作充满诗情画意;也可以从改写古诗入手,借助古诗词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作品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相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为教师灵活有效的教学提供范例。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高考分数是一名学生走向未来的重要依凭,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方方面面,因此小小的分数不仅会促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教学中,作文分数的提高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古诗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古诗词中蕴含着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对学生精神的浸染、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学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形成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将古诗词鉴赏与写作训练相结合,让学生以欣赏者和创作者的眼光去体验和应用诗词中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为学生的作文增加亮点,提高學生的作文分数,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助力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积累诗词素材,奠定写作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2]而高中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古诗词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教师在完成古诗词教学后,还应该增加一项诗词素材的收集活动,为写作教学奠定一定基础。当然,这里的诗词素材并不只是局限于诗词句,古诗词中不仅富含哲理性的诗句,还有丰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人物形象都有独属于自身的精神品质和个性色彩,将这些人物形象及背后的人生经历作为写作素材进行积累并灵活的应用在各个题材的写作中,可以为文章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理论依据。

在讲授曹操的《短歌行》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下曹操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曹操这一人物的整体形象,引导学生了解他作为乱世枭雄的志向高远、能文能武、渴望贤才、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在以“志”为主题的写作活动中,学生便可以在资源库中调出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相关信息,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增添鲜活的案例作为支撑。此外,在以“爱国”为主题的写作活动中,学生可以在资源库中想到杜甫在《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时仍不忘国事的“忧国忧民”思想,杜甫此时虽然自己漂泊他乡,年老多病,但仍忧心国家,担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正是杜甫爱国情怀的体现。“苦恨”中蕴含的感情更加丰富,杜甫此时已经身在暮年,疾病缠身,想要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但却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危难,百姓遭受战乱之苦,因此,在《登高》中,后两联的抒情就展现出了诗人浓浓的家国情怀。这样的素材如果想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想要形成这样的资源库则需要学生积极地对诗词素材进行积累和归纳,为写作活动奠定基础。

(二)拓宽诗词视角,延展写作思路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有时会难以形成写作思路,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缺乏想象力,对他人的想法具有依赖性,没有办法进行有深度的自我思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的多维视角去延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不同的人对同一诗词的看法和感受是不同的,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鉴赏角度,注意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多方位的思考,根据自身的理解方式对诗词进行分析解读,从而引导学生打开想象思维,为写作提供创作思路。

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不能根据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提供唯一的正确答案。[3]如在讲授李白的《将进酒》时,关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句在不同人眼中具有不同的解读视角。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李白不为金钱所奴役“潇洒豪迈”之语;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李白对时代无奈与叹息的“自我安慰”之语;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一时之快”之语;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李白彷徨犹豫的“两岸徘徊”之语。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句进行讨论,尊重学生解读诗词的视角。再比如,教师在讲授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时,学生根据所查找的资料发现,关于?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和思想主题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这首词写于宋室南渡、丈夫亡故之后,写的是词人晚年境遇的凄凉,另一种观点认为,这首词写于李清照中年,词中所写的是李清照因为没有生育孩子受到丈夫疏远的愁苦之情。因此,面对这两种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讨论,尊重不同学生解读不同诗词的视角,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写作思路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鉴赏诗词语言,训练写作技巧

千百年来,古诗词由于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而脍炙人口。首先,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通过押韵、对仗、对偶等手法,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这些语言艺术,提升写作的表达能力。其次,古诗词强调形象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我们在写作中能够运用丰富的形象和意象,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古诗词的语言魅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文字之美,引领学生获得诗词语言运用的技法,领会其炼字炼句的语言风格和对词类的灵活运用,并将其融汇到日常的写作训练之中,进而优化自身的写作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

在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特色;学习他广泛地引用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如诗词中词人连用五个典故,一气呵成,雄浑大气,贯穿始终。典故之间彼此联系,逻辑性极强:孙仲谋与寄奴同是英雄,却一个出身贵族,享尽荣华富贵,一个出身寒微,居于寻常巷陌;寄奴与刘义隆又恰为父子,却一人金戈铁马、收复失地,一人好大喜功、北伐失败;刘义隆与佛狸敌我对战,你死我活。换言之,词人将典故组合,使其浑然一体,却不显得拖沓冗杂,反而多了几分厚重感。再比如,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李清照在叠字和口语方面的语言风格,词作开头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字的双声叠韵,一开篇便以急促的节奏定下了全篇的基调,先声夺人,让学生明白叠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反复重复相同的音节或音素,声音在读者的耳朵中回荡,使整个句子或段落产生韵律感;在词作中学习“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偏向浅显易懂的口语,让学生明白虽然用的是通俗语,但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表现了深刻的内容,使读者吟诵晓畅,自然真实,体现出了典雅而别致的独特韵味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技巧也在潜移默化地得到训练。

(四)辨析诗词情感,探寻写作主题

古诗词注重修养和情感的表达。古人通过诗词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心境,他们在短篇的诗歌中融入了自己对生活、世界的感悟和思考。学习古诗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情感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写作更加深入人心。而主题是文章的中心和灵魂,给作文寻找一个好主题对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对文章的立意和主题的把握不够确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辨析古诗词中诗人所传递出的情感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进而为学生写作活动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表达这些诗词情感的含义或词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为文章增添文采。

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诗人的生平及时代背景,通过讲授学生会了解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官时,不到八十多天,便以“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而挂印归家。由此终结了他在官场上身不由己的苦闷生活,最终归隐田园。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借此分析陶渊明在本诗中的情感内涵——他“以追悔始,以庆幸终,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4]再比如,在学习《短歌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本诗的“诗眼”,让学生用一个字总结概括。在这个概括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分析,教师可以给学生提示——诗眼是诗歌精神的凝聚点,是全诗的情感枢纽,随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分析就找到了本诗的诗眼——“优”。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全文中“优”体现在了哪里,进而分析出:曹操一忧人生苦短;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功业未就。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分析、审题能力,为学生探寻写作主题打下基础。

(五)引用诗词本体,增强写作魅力

古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在作文题目中引用诗词,可以起到鲜明、醒目的作用;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以起到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的作用;在文末引用诗句,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当然,运用诗词或引用诗词来写作,并不一定要求全文都要用到诗词,或者处处皆有诗意,我们可以灵活运用于文章的一些关键的地方,比如开头,结尾,题引,过渡或者全文思路的点题,画龙点睛等等。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妙引用、活用古诗词,帮助学生的作文神采飞扬。首先,引用诗词作题目,使文章不落俗套,新颖脱俗,使人有“为之一震”的感觉;其次,引用诗词作开头,利用诗词的结构鲜明,来引导全文,这样便起了一个"群龙之首"的作用;再次,引用诗词入文中,为自己的论点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后盾,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最后,引用诗词来结尾,为文章锦上添花,以揭示主旨,以鼓舞斗志,以增强文章感染力,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举几个例子让学生有所感悟,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如:在有关“珍惜时间,青春易逝,努力奋斗”的作文立意中,可以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为作文题目;可以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两句放在文章开头和行文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从古至今,有多少传奇人物在历史中出现……但是,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现在应开辟属于我们年轻人的一片天地……”;可以引用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这两句来收束全文,增强写作魅力。在有关“家国情怀”的作文立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引用相关古诗词,使学生对祖国壮丽、秀美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到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了解古代杰出人物的故事,學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小树立报国之志。根据以上几个角度去积累有关“爱国”主题的诗词素材对学生的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古诗词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古诗词对写作教学的助力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理解古诗词、练习写作技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卓宏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课外语文,20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刘光霞.借鉴古诗词进行高中写作训练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4]胡洁娜.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科技资讯,2009(33):158-159.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古诗词高中语文
踏青古诗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