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铁路外交:历史演进、类型特征与路径创新

2024-05-31韩德睿刘诗靓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铁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韩德睿 刘诗靓

摘 要: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全方位多领域的互联互通,而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铁路建设是设施联通的关键一环。“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铁路外交,经历了准备期、初始期和加速期三个时期,包括战略援建型、战略投资型和战略互动型三类项目,在理念、机制和方法三个层面上都有所创新。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铁路外交,为沿线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深化了与沿线国家的战略互信。铁路外交承载着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联通世界的愿景,谱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彩篇章。

关键词:“一带一路”;铁路外交;铁路建设;中国海外铁路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引  言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十年来,中国将“一带一路”倡议变为实践,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国际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2023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明确指出,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全方位多领域的互联互通,而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铁路建设作为设施联通的关键一环,对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013年10月,李克强总理出访泰国时,向全世界媒体介绍了中国高铁独有的竞争优势,这是中国“高铁外交”的开端。[2]迄今为止,中国铁路外交得到了长足发展。铁路外交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张重要名片。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拟回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中国铁路外交的历史演进过程,梳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海外铁路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对中国铁路外交的类型特征进行归纳分析,探讨中国铁路外交的路径创新。

二、“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铁路外交的历史演进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铁路外交的历史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009年至2012年为准备期,2013年至2018年为初始期,2019年至今为加速期。中国通过铁路外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索了新的合作方式,拓展了经济合作领域,提升了国家形象,扩大了国际影响力,促进了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一)准备期

从“一带一路”视域来考察中国铁路外交,可以追溯到2009年提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目标是发展经济,逐步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主要措施是将东亚、欧洲、俄罗斯、中东这四大板块互联互通,促进亚欧经济一体化,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而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不谋而合。

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提出时,设定了三大发展方向:一是欧亚高铁,其线路是从伦敦出发,经巴黎、柏林、华沙、基辅,过莫斯科后分成两支,一支进入哈萨克斯坦,另一支进入俄罗斯远东,最后到达中国境内的满洲里。此路线的建设能够促进欧亚市场融合,也能减少中国对外贸易对海运的依赖。二是中亚高铁,其线路是从乌鲁木齐出发,经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最终到达德国。此路线途经的相关国家油气资源丰富,铁路建成后将为中国购买工业原料提供便利,也能扩大中国与相关能源大国的经贸往来。但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需要中国提供人才和技术援助。三是泛亚铁路,其线路始于昆明,连接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最终到达新加坡。这条铁路将成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各国的便捷通道,有助于降低中国对外贸易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自古以来,中国就和东南亚国家交往密切,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重要通道。泛亚铁路建成后将与海上絲绸之路并行,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南亚的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也较为薄弱,同样需要中国的技术援助。[3]

在上述背景下,2009年10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关于在俄罗斯境内组织和发展快速和高速铁路运输的谅解备忘录。[4]同时,随着京津城际铁路顺利运营满一年,以印度和巴西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对与中国进行铁路合作的积极性很高,表达了引进中国铁路技术、开展相关合作的明确意向。[5]至2010年,中国承揽的海外铁路项目分布在50余个国家和地区,项目合同金额逾260亿美元;中国的铁路装备已出口至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30多个国家。[6]这体现了中国铁路技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大吸引力和中国特色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的优越性。中国坚持互利共赢原则,积极组织国内相关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出口市场,成立了中俄、中巴等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7]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的建立开启了双边及多边的高铁合作机制,有助于扩大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铁路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8]

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在促进经济发展、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以及增进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高铁具有技术、人才、规模等多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国际铁路市场的认可,促进了世界铁路技术的发展。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化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初始期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铁路外交,于2013年进入了初始期。“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9]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而铁路外交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铁路产业出口的关键所在。中国根据“一带一路”走向,依托陆上国际大通道和沿线中心城市,与相关国家共同打造六大经济走廊。六大经济走廊贯通亚欧大陆,促进了更高层次的开放、交流与融合。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是六大经济走廊之首,辐射国家最多、发展时间最长,比西伯利亚大陆桥缩短了2000多千米,比绕道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的水运通道缩短了1万多千米。中蒙俄经济走廊由华北通道和东北通道组成。中蒙俄三国的进出口产品具有天然互补性,铁路实现常态化运营后,中蒙俄经济走廊将缓解贸易结构不平衡问题,进一步放大中国市场优势。三国可依托此通道开展更高水平的经济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10]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亚、西亚能源丰富,而中国正是中亚和西亚国家的稳定可靠的能源合作伙伴。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自中国西南出发,连接中南半岛各国。中国和这些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该经济走廊是中国与东盟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的重要载体。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样板工程和旗舰项目。通过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两国关系将进一步加深,中国和巴基斯坦将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互融互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连接中国西南、印度东北、缅甸和孟加拉国的重要通道,将带动南亚、东南亚、东亚三大经济板块联合发展。

按照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规划,中国与相关国家在铁路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质性合作。2014年,中国成立丝绸之路基金,出资400亿美元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而自2011年“渝新欧”(重庆—杜伊斯堡)中欧班列开通后,“义新欧”(义乌—马德里)中欧班列也于2014年正式开通,其他中欧班列也陆续开通。中欧班列为中国和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提供了安全、便捷、高效的贸易通道,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2015年11月,中老铁路项目正式落地,进入实施阶段。同月,中国分别与匈牙利、塞尔维亚签署匈塞铁路项目相关合作协议和合同。[11]该项目是中国铁路进入欧盟市场的第一单,有助于提升中国铁路标准的国际认可度。2016年1月,巴基斯坦铁道部长在向巴基斯坦议会中巴经济走廊委员会报告时声明,卡拉奇—白沙瓦和塔克西拉—哈维连铁路升级项目将在中巴经济走廊一期建设期内完成,该项目里程占巴全国铁路运营总里程的70%,建成后将为巴铁路部门创造500亿卢比的收益。[12]2016年8月,印尼雅万高铁获得全线建设许可证。该项目由中国和印尼的国企联合体共同建设,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出海”。

从2013年到2018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落实,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铁路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在促进自身开放发展的同时也为沿线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加速期

经过为时五年的初始期,中国铁路外交的发展势头良好,于2019年步入加速期。虽然其间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但主要的铁路建设项目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停工停产。[13]

2019年至今,中国铁路外交稳中提速,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取得了重大成果。在中东,阿联酋伊提哈德铁路二期工程于2019年3月正式启动,2023年8月成功按期交付。中建中东公司承接了伊提哈德铁路二期A标的建设任务,成为首家进入阿联酋铁路市场的中国企业。伊提哈德铁路网连接沙特阿拉伯与阿联酋,覆盖了阿联酋的主要工业中心、制造中心、物流中心、人口密集区和重要港口口岸,为两国之间的物流和贸易提供了可靠的铁路运输解决方案。中国企业承建的二期A标,在安全、质量和进度等方面始终位列各标段首位。[14]

在非洲,2019年3月,由中国企业设计、承建的几内亚达圣铁路顺利开工。该线路连接圣图-胡达矿区与达必隆港,是几内亚半个世纪以来修建的首条现代化货运铁路,完全使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设备。2021年6月,达圣铁路顺利通车。该线路强化了几内亞在全球铝土矿市场的优势地位,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15]2023年5月,中国路桥承包、中交二航局施工的乌干达米轨铁路网东线修复项目完工。该项目总长235千米,始于乌干达东部边境城镇马拉巴,终至首都坎帕拉附近的穆科诺。该项目的建成,提升了既有线路的运输效率,缓解了乌干达大宗物资运输的紧张局面。[16]

在东南亚,中老铁路于2021年12月正式开通运营。该铁路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是老挝的第一条现代化铁路,也是泛亚铁路中线的关键线路。中老铁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将助力老挝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老两国经济合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提供便利。同时,中老铁路和中欧班列相联通,形成了纵跨亚欧大陆的国际物流体系。2023年10月,印尼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城市万隆,是印尼第一条高速铁路。印尼各界普遍认为,在中方的工程质量与施工速度的保障下,雅万高铁将改善印尼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带动沿线经济和铁路产业发展。[17]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铁路外交加速发展。中国铁路外交弥补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和基础设施短板,深化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互信,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

三、“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铁路外交的类型特征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海外铁路项目,可以分为战略援建型、战略投资型和战略互动型三类。战略援建型铁路项目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这类项目所在国工业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难以支付修建铁路的高额费用。中国主要通过提供优惠贷款进行援助,目的是深化双边关系和增进长期利益。战略投资型铁路项目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和中东地区。这类项目所在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中国的铁路投资和建设能够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能够使中国的能源进出口更为安全便利。战略互动型铁路项目主要集中于欧洲。这类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基础较好,市场容量较大。中国主要在当地修建高速铁路和升级铁路网,由此扩大和发展海外市场。

(一)战略援建型

战略援建型铁路项目的所在国基本上是经济基础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但跟中国的政治关系较为深厚的国家,如肯尼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玻利维亚等。中国主要以基金、贷款或优惠贷款的方式参与融资。2014年以来,为了支持南美地区“四横两纵”铁路建设,中国提供和承诺的金融资源已超过850亿美元。[18]与非洲、南美洲国家开展铁路合作,既能够帮助相关国家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良性循环,更能够深化和提升双边关系,增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战略援建型铁路项目的典型代表,蒙内铁路是非洲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全面采用中国标准的现代化铁路,也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标志性成果。蒙内铁路始于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终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于2017年正式开通运营。该项目采用EPC总承包建设方式,集设计、融资、设备采购、施工监理、运营维护为一体。承建蒙内铁路的中国路桥公司建立了综合性的三级培训体系,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和铁路运营管理培训,帮助肯尼亚培养了大量铁路工程专业人才和高层次铁路管理人才。[19]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了项目总投资中90%的资金,有效减轻了肯尼亚政府的财政压力。中国路桥公司依托中国成熟的铁路勘探设计、土建施工、车辆装备、运维技术,进行完备的产业链输出和援助。[20]中国路桥公司还组织专业团队进行运营和维护,蒙内铁路开通以来从未因质量问题而中断运营。在建设过程中,蒙内铁路为肯尼亚创造了4.6万个工作岗位,开通运营后累计招聘使用当地员工3500多人。蒙内铁路使蒙巴萨到内罗毕的货运时间缩短了6个小时,使物流成本降低了40%,全面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1]蒙内铁路项目的成功,对东非铁路网的延伸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证明了中国援助东非国家开展铁路建设的可行性,为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推广到非洲其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长远来看,中国的铁路援建项目能够有效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深化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政治关系和经贸关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价值。可以预见的是,战略援建型铁路项目的所在国将更加积极地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二)战略投资型

战略投资型铁路项目的所在国大多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且自然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在这些国家,中国企业不只承接工程分包项目,还负责项目的设计规划、维护管理,[22]将自己的铁路技术标准向外推广。通过战略投资型铁路项目,中国能够与相关国家提升双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水平。以中东产油大国为例,与这些国家开展对外投资性质的基础设施合作特别是铁路项目合作,能够深化双边关系,促进贸易额的增长和稀缺资源的进出口。

中老铁路是战略投资型铁路项目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项目,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共赢的典范。它北起中国昆明,经中国磨憨铁路口岸和老挝磨丁铁路口岸,进入老挝北部地区,最终到达老挝首都万象。中老铁路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于2016年12月全线开工,2021年12月全线通车运营。中老铁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从万象到中老边境的车程由2天缩短至3小时,到昆明可朝发夕至。中老铁路的货物运输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辐射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10余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通过“中老铁路+中欧班列”这一国际运输新模式,老挝、泰国等国家至欧洲的铁路直达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中老铁路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增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与人文往来,促进了沿线各类产业扩能升级和国际经贸往来。[23]中老铁路的成功,对中国在东南亚的铁路建设起到了特殊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RCEP框架下,中老铁路经济带将充分发挥左联右通、上承下达的经济大通道优势。[24]

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战略投资型铁路项目,提升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促进中国、东南亚和中东的资源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地区投资开发铁路项目,打造中国品牌,能够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既实现多方互惠共赢,还能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三)战略互动型

战略互动型铁路项目的所在国主要在欧洲,如俄罗斯、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國。这些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好,市场容量较大,而其铁路网则需要扩建和升级。在这些国家实施战略互动型铁路项目,目的是扩大和发展海外市场,与相关国家开展多领域合作。

匈塞铁路是战略互动型铁路项目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进入欧盟市场的中国铁路项目,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旗舰项目,也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对接的首个项目。匈塞铁路连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全长341.7千米。该铁路最早建于1882年,单线运行,由于设备老化,运行速度只有40千米/小时。中国参与改造后,该线路将升级为客货共线电气化高速铁路,速度达200千米/小时,全程运行时间缩短了5个小时。[25]匈塞铁路改造完成后,能够承担货物运输,提高巴尔干地区的经济联系效率。这条高速、安全和高等级的铁路将成为中国的“欧洲走廊”。中国商品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上岸后,经过马其顿并通过匈塞铁路就能便捷地进入欧洲腹地。2022年3月,匈塞铁路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段正式开通,诺维萨德—苏博蒂察段则将于2024年底竣工,这意味着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部建成。匈塞铁路匈牙利段于2023年5月全面进入铺轨施工阶段,目前仍在紧张有序建设中。2023年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期间,中国中车旗下的轨道客车生产企业与塞尔维亚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正式签署塞尔维亚高速动车组车辆采购商务合同。这是中国时速200千米以上高速动车组首次出口欧洲,是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的重大突破。[26]

战略互动型铁路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原有线路的运行速度,改善了运输条件,带动了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增长。欧洲经济发达,市场前景巨大。与欧洲国家开展铁路合作,将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和欧洲对接,既能够提升中国技术、装备和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也能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开展多领域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四、“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铁路外交的路径创新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铁路外交的路径创新,主要体现在理念、机制和方法三个方面。在理念上,中国铁路外交是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原则、理念、目标指引下开展的,超越了传统的西方铁路外交;在机制上,中国铁路外交既具有包容性,又具有灵活性;在方法上,中国铁路外交采用了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等多种合作形式。“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铁路外交的路径创新,体现了中国外交实践的多元面向。

(一)理念路径创新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铁路外交,在内涵和表现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铁路外交”的概念由国外媒体提出。它被认为是一种非传统类型的外交模式,即一个国家通过建立庞大的铁路网络与另一个国家建立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扩大双方的经济利益并与东道国交好,实现经济准入等目标。有人认为,开展铁路外交是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27]实际上,铁路外交始于19世纪的西方。当时,西方国家的海外铁路建设具有殖民扩张的色彩。它们攫取了当地的铁路修筑权,实行资本输出,扩大势力范围,实行剥削、掠夺与控制。而“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铁路外交的性质则完全不同。分布在非洲、南美洲的中国海外铁路项目多具有援助性质,中国通过优惠贷款等方式援建铁路,深化双边关系,增进双方长期利益。分布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中国海外铁路项目多具有投资性质,中国通过技术出口与相关国家进行铁路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加强经贸往来。分布在欧洲的中国海外铁路项目多具有互动性质,中国在当地升级或扩建铁路网,以扩大和发展海外市场。这些海外铁路项目的类型不同,但其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即合作共赢。可见,中国铁路外交是对西方铁路外交的超越。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铁路外交以国家总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在推动中国铁路产业输出的同时,满足世界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28]

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基本理念是开放、绿色、廉洁,基本目标是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1]在这些原则、理念、目标的指引下,中国铁路外交在联通网络上立足本国,向东南亚、中亚、中东以及中东欧、非洲等多个方向延伸;在合作伙伴上以沿线国家为主,同时不限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合作方式上以技术出口、投资建设和优惠贷款为主。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原则、理念、目标指引下开展的中国铁路外交,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的多样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全球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

(二)机制路径创新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铁路外交,在实践机制上具有包容性和灵活性。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设地缘限制和准入门槛,不仅面向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同时还面向发达国家。[29]有些合作对象国自身经济实力不足,只参与铁路建设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无需履行原定规则机制下的全部责任;有些合作对象国自身实力较强,通过本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形式,采用中国的技术和标准,参与铁路建设的主要环节,履行原定规则机制下的全部责任。与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以规则为导向不同,“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铁路外交以发展为导向。合作对象选择上的包容性,有利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共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利于中国在全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30]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铁路外交,采用软法硬法兼施的办法推进合作。铁路项目从开始策划到正式施工,往往要经过制订和签署项目协议、框架协议、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合作谅解备忘录等环节。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后,中国企业再与当地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上这些文件,都属于软法。有的国家则通过签订双边投资条约、自由贸易协定等与中国开展合作,而这些更具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属于硬法。软法治理契合中国铁路外交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有助于合作国在无法确定其国际承诺的后果的前提下先参与到铁路合作中来。这不仅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为进一步合作留下了空间,也保留了参与方的自主权。[31]但软法的自愿执行的效力生成机制使其极易受到大国强权的左右,而硬法可以规定高强度、有拘束力的义务,具有一定刚性,能够确保执行效果。[32]软法硬法兼施体现了中国铁路外交合作机制的双向包容性,既有利于发挥软法治理的灵活、务实、渐进等特色与优势,也能够发挥硬法有效防范政治与法律风险等特点和优势,预防和解决国际争端。

(三)方法路径创新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铁路外交,采用了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等多种合作形式。如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是双边合作,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三方合作,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多边合作。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能源优势突出,是中国铁路外交的主要拓展方向。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地理优势突出,当地自然资源丰富,与中国产业互补性强。中欧班列则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的标志性品牌。这种多元合作方式充分发挥了不同国家的区位优势,使得各参与方能够随现实条件的变化作出灵活有效的调整,保证了中国铁路外交的广泛性和延续性。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中国与发达国家进行铁路合作的重要方式。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已与欧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的15个国家的50余家企业在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相关项目涉及32个第三国。[33]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利于发挥发达国家企业的生产要素优势,也有助于中国获得更多的海外市场、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总体来看,第三方市场合作对吸引和带动发达国家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作用显著。

五、结  语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铁路外交,是新时代我国外交实践多样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外交在世界潮流推动下的伟大创举。发展铁路外交既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满足了中国经济发展要求。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铁路外交,为沿线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深化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战略互信。中国铁路外交承载着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联通世界的愿景,将相关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谱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彩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2023年10月)[R/OL].(2023-10-10)[2023-10-10].http://www.scio.gov.cn/gxzt/dtzt/49518/32678.

[2]李克強出访盘点:高铁外交南海突破受关注[EB/OL].(2013-10-20)[2023-10-12].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13/10-20/5401122.shtml.

[3]陈安娜.中国高铁对实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作用[J].商业经济研究,2015(9).

[4]中俄签署发展高铁等12项双边合作文件[EB/OL].(2009-10-14)[2023-10-18].http://china.cnr.cn/yaowen/200910/t20091014_505508716.shtml.

[5]中国将向美国出口高铁技术 巴西、印度也感兴趣[EB/OL].(2009-07-30)[2023-10-18].https://www.chinanews.com.cn/cj/cj-gncj/news/2009/07-30/1797736.shtml.

[6]陆娅楠.中国高铁加快“走出去”[N].人民日报,2010-03-19.

[7]铁道部:中国积极组织国内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市场[EB/OL].(2010-07-28)[2023-10-18].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10/07-28/2430608.shtml.

[8]施张兵.新丝绸之路时期的中国高铁外交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

[9]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R/OL].(2015-03-28)[2023-11-07].https://www.mfa.gov.cn/web/zyxw/201503/t20150328_332173.shtml.

[10]赵宇歌,宋垍吾,李沐阳,金红梅.新时期“一带一路”北线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核心[J].未来与发展,2023(2).

[11]匈塞铁路项目[EB/OL].http://www.china-railway.com.cn/gjhz/jwxmjs/201812/t20181217_91358.html.

[12]巴推出中巴经济走廊铁路建设规划[EB/OL].(2016-01-18)[2023-11-10].https://www.imsilkroad.com/news/p/31133.html.

[13]国资委:2020年“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无一例因疫情停工[EB/OL].(2021-01-19)[2023-11-18].https://www.yidaiyilu.gov.cn/p/162062.html.

[14]阿联酋伊提哈德铁路二期A标项目竣工交付[EB/OL].(2023-08-04)[2023-11-20].http://www.chinaarabcf.org/zagx/gjydyl/202308/t20230804_11122328.htm.

[15]几内亚达圣铁路:承载希望的共建之路[EB/OL].(2021-12-08)[2023-11-30].https://www.yidaiyilu.gov.cn/p/247111.html.

[16]乌干达托罗罗至纳曼维米轨铁路修复项目完工[EB/OL].(2023-05-31)[2023-11-30].https://www.ccccltd.cn/news/jcxw/jx/202305/t20230531_207433.html.

[17]雅万高铁开工 中国梦助力印尼梦[EB/OL].(2016-01-22)[2023-11-20].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1/22/c_128656506.htm.

[18]谢文泽.“一带一路”视角的中国—南美铁路合作[J].太平洋学报,2016(10).

[19]李安山,贾丁.从坦赞铁路到蒙内铁路:中非合作中的技术转移[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6(4).

[20]邓延庭.“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的东非现代化铁路互联互通建设[J].西亚非洲,2019(2).

[21]中交集团“一带一路”社会责任报告[R/OL].https://www.ccccltd.cn/shzr/zrbg/202209/P020220920571062176623.pdf.

[22]魏敏.“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问题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7(12).

[23]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两年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EB/OL].(2023-12-02)[2024-01-09].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2/content_6918197.htm.

[24]朱慧勇.“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老铁路经济带发展的“五通”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3(14).

[25]王楠楠.中国铁路进入欧盟市场意味着什么?[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21).

[26]正式签约 中国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首次出口欧洲[EB/OL].(2023-10-17)[2024-01-09].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3/1017/c1004-40097218.html.

[27]Chitresh Shrivastva. Railway Diplomacy: China Versus India[EB/OL].(2018-02-09)[2024-01-25]. https://southasianvoices.org/railway-diplomacy-china-versus-india.

[28]施張兵,吴玉兴.中国高铁外交的特征与实践研究——基于雅万高铁的案例分析[J].当代亚太,2017(5).

[29]刘乐.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与中国特色外交创新[J].国际论坛,2023(3).

[30]李向阳.论“一带一路”的发展导向及其特征[N].经济日报,2019-04-25.

[31]肖永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法治保障:从软法治理到软法与硬法共治[J].中国法治,2023(10).

[32]顾宾.软法治理与“一带一路”法治化和全球化[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22(4).

[33]报告显示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具有发展潜力[EB/OL].(2020-01-06)[2024-01-27].https://www.chinca.org/sjtcoc/info/20011609505611.

[责任编辑  黄云龙]

Chinas Railway Diploma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istorical Evolution, Type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 Innovation

HAN Derui, LIU Shiliang

(Institute of Belt and Road & Global Governanc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Liaoning 116044)

Abstract: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promoted all-round and multi-field connectivity. With facility connectivity as a priority area of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the Initiative, railway construction is actually its key link. Chinas railway diploma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itiative has gone through the preparation period, the initial period and the acceleration period, including three types of projects of strategic assistance, strategic investment and strategic interaction. It has been innovative in three aspects: concept, mechanism and methodology. China has promoted railway diplomac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Initiative, which has brought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o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nd also deepened strategic mutual trust between China and them. Chinas Railway diplomacy carries the vision of connecting the world through the Initiative and has written a wonderful chapter in building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ailway diplomacy; railway construction; Chinas overseas railway project;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猜你喜欢

铁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项目引入PPP模式的路径研究
铁路职工在职培训教育原则论述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浅析造成换轨大修施工延点的原因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