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桑蚕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河池学院微辅修专业实例分析

2024-05-16赵海红刘吉平李晓东高丽霞王士强张世浩

广东蚕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辅修河池桑蚕

赵海红 覃 玥 刘吉平 李晓东 高丽霞 王士强 张世浩

新农科背景下桑蚕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河池学院微辅修专业实例分析

赵海红1,2,3,4覃玥1,2,3,4刘吉平1,2,3,4李晓东1,2,3,4高丽霞1,2,3,4王士强1,2,3,4张世浩1,2,3,4

(1.广西蚕桑生态学与智能化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广西河池546300;2.广西现代蚕桑丝绸协同创新中心广西河池546300;3.微生物及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广西河池546300;4.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河池546300)

蚕桑产业是广西的支柱和特色优势产业,为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仍然存在产业人才紧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河池学院前期桑蚕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了桑蚕实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现代桑蚕关键技术微辅修专业的具体做法及成效,对新农科背景下培养地方产业紧缺人才、解决毕业生就业压力等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为兄弟院校培养地方产业紧缺人才提供借鉴和指导。

新农科;蚕桑产业;人才培养;微辅修专业;体系构建

2019年,安吉研讨会、北大仓行动工作研讨会和北京指南工作研讨会先后召开,对我国新农科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整体部署[1-3]。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安吉共识》提出农林高校教育要面向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态的新理念[4];“北大仓行动”推出了“八大行动”新举措,全面推动教育改革[5];“北京指南”提出了通过实施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的“百校千项”新项目[6],全面开展新农科建设,实现多方面协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实用技能型人才,为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7]。因此,我国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制定和改革创新,进而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紧缺的专业人才,保证现代农业发展切实可靠进行。本文以河池学院为例,分析了前期桑蚕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必要性、体系的构建、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论述了桑蚕实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微辅修专业”在服务现代农业中的效果,探讨了新农科背景下微辅修专业培养紧缺实用型人才的做法和经验。

1 新农科背景下开设微辅修专业培养桑蚕人才的必要性

蚕桑产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族产业、民生支柱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产业,2006年我国启动“东桑西移”工程[8],广西成功承接了蚕桑产业的转移,成为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蚕桑产业作为广西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对助农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目前仍存在桑蚕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技术粗糙、劳动力老龄化严重、专业人才稀缺等问题,导致桑蚕病害频发,蚕茧质量良莠不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的《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工信部联消费〔2020〕151号)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蚕桑丝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体系[9]。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的重要指示精神,出台了《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提出到2025年,将广西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蚕桑茧丝绸全产业链集聚区,率先构建现代蚕桑产业体系,使广西由蚕桑大省向蚕桑强省转变。目前,广西河池市的桑蚕基地规模、茧丝加工能力连续18年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是全国最大产茧市、广西最大蚕桑茧丝生产基地[10]。

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教育、科研与生产的紧密衔接,需要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11]。20世纪70—80年代,江苏、浙江、四川、广东、山东为全国主蚕区,当时其省内有江苏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的桑蚕专业为本省培养专业人才。但毕业于大城市的专业人才来到河池这个小城市工作的较少,河池学院作为广西河池市唯一的本科院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目前河池学院由于多种原因没有桑蚕专业,虽然一直以来学校都积极培养桑蚕技术人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也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河池学院既要与时俱进,也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完善和更新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探索蚕桑产业紧缺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模式。

2 新农科背景下桑蚕微辅修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微辅修专业与微专业相近,都是指高校或高职院校在主修专业外,围绕某个特定的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的要求开设的一组主题课程[12]。微辅修专业要使学生达到特定岗位、领域、行业要求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学生接触学科前沿、提升复合能力、社会竞争能力培养创造条件,按照要求完成课程修读后学校发放相应证书。在我国,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都在本科专业开设了微辅修专业,但具体做法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各有差异。

广西曾提出“关于加快我区高等学校桑蚕学科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校依托现有专业,开设桑蚕方向,培养种桑养蚕的一线技术人才[13],即培养的不是农业类的、专门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桑蚕生产一线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住、有技术的实用型人才。河池学院从2006年开始就开设了生物技术及应用(桑蚕方向)高职高专专业,在原来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基础上增加桑蚕专业部分课程,大力培养桑蚕人才,但因为缺少生源,于2014年被迫停止招生。之后在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开设了桑蚕课程,同时,在相关本科专业中,学校也将桑蚕方向列为三个选修方向之一,但最终桑蚕实用型人才培养也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如图1所示。

近几年,河池学院坚持特色,分析设计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在生物科学等专业开设现代桑蚕关键技术微辅修专业,探索产业紧缺人才培养更加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如图2所示。

图1 河池学院原始桑蚕技术教学体系及其缺点

图2 河池学院桑蚕微辅修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科学合理地解决主修与微辅修课程设置及时间的分配。第二,对教师综合能力进行考核,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合理配置实践教学内容,从主要到次要,从简单易懂到复杂深奥,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建立起实习教学、科研、生产实习的教学体系。第四,依托桑蚕等相关科研平台,研究桑蚕生产关键技术,为蚕桑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为当地企业等各种组织形式输送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服务于当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蚕村屯和养蚕大户,实现桑蚕生产管理、服务等岗位与人才的对接。

3 开设桑蚕微辅修专业服务现代农业取得的成果

3.1 实习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河池学院紧抓现代农业发展机遇,建成了一批设备先进,具有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习基地。目前广西河池市各县(区)有实习基地20个,并计划在河池周边县开辟新的专业实习、教学实习基地。这些校外实习基地符合河池学院校外基地建设的条例和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以及农业生产管理制度,而且与学校的距离较近,便于学生随时参加生产管理实践,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学生的食宿条件和学习环境,在卫生安全和劳动保护等方面也能够达到要求。实习基地与桑蚕教学相对应,并与科研、生产、服务相结合,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具有推广示范作用。这些长期的、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实习基地的建设,改善了实习条件,满足了实践教学需要,通过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完成桑蚕课程的毕业论文和科技活动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和服务[14]。实习基地建设快速发展,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实践空间,而且学生的生产实践时间也都保证在1年以上,学生们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具备了服务于蚕桑产业生产一线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将来就业,为当地蚕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3.2 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截至2023年,河池学院的现代桑蚕关键技术微辅修专业已经开设4届,每届招生30人,4年共培养科技人员120人。这些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的学生主要是来自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生物工程、生物科学、制药工程、化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还有艺术学类、人工智能等其他专业的学生,可见桑蚕微辅修专业深受学生欢迎。而且学校与区内外科研院所及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经常邀请相关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和讲座。其中,与广西农投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4期“时宜现代桑蚕科技实验班”,为蚕桑产业生产第一线培养了一批掌握种桑养蚕和蚕病诊断防治的技术人才,目前他们中多人已经成为行业中坚力量,真切实际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并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受养蚕人及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3.3 科研成果促进教学改革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发展,河池学院目前已有广西现代蚕桑产业学院、广西现代蚕桑丝绸协同创新中心、广西第八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蚕桑智能装备与检测广西院士工作站和广西蚕桑生态学与智能化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河池市蚕丝装备重点实验室,构成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的服务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完整的全过程创新链。学校依托这些科研平台,建立了桑蚕功能实验室及检测中心,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每年指导学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并围绕这些课题设置若干门课程,有效地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目前,河池学院具有较雄厚的师资和教学管理力量、较完备的教学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思路逐渐明晰,初步形成了桑蚕紧缺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即构建适应现代蚕桑产业发展的多样化、灵活性的微辅修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教师还带领学生参加“大手牵小手”“三下乡”等活动,这些活动的成效获得了社会的称赞与青睐,从教育、宣传、组织、服务等不同方面让学生深入田间地头服务蚕农,同时也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并实践接触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为人才培养及当地蚕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图3 河池学院桑蚕微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4 总结与展望

河池学院围绕新农科背景下桑蚕人才的“紧缺性”及“地方性”全面推动教育改革。通过在生物科学等相关本科专业中开设现代桑蚕关键技术微辅修专业,对桑蚕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培养扎根基层、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的实用型人才;对培养目标、方案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对形成的产业紧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予以实践;将桑蚕领域的部分科研人员纳入本科教学主渠道,使得他们的学术研究与本科人才培养直接对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地方桑蚕生产经济发展对接,切入点准确,定位科学合理。该模式将根据协同企业及毕业生就业单位等多方面的反馈不断进行改进,学校也将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借鉴更多优秀教研成果和经验,及时更新改进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为培养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桑蚕生产人才、服务地方现代农业发展而不断努力。

[1]吴海云,刘源,曾雅楠,等.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测控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构建[J]. 农技服务,2020,37(9):140-142.

[2]衣春翔. 全国新农科建设确定“北大仓行动”方案[N]. 黑龙江日报,2019-09-20(2).

[3]潘可欣. 奏响“新农科”建设三部曲引导广大农科毕业生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17):16-18.

[4]焦新安,俞洪亮,杨国庆,等. 涉农综合性大学“新农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20(5):22-25,56.

[5]李依环. 50余所高校开启“北大仓行动”新农科建设打好“基础桩”[EB/OL]. (2019-09-19)[2023-11-09]. http://edu.people.com.cn/n1/2019/0919/c367001-31362597.html.

[6]马健,孙鑫,王峰,等.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及创新探索[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1):92-99.

[7]侯琳. 新农科背景下传统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1.

[8]胡小平,何官燕,贾晋. “东桑西移”工程实施中西部农户桑蚕业成本收益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7(7):30-36.

[9]靳月琴,张改萍,沈琦,等. 推动“十四五”山西省蚕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J]. 中国蚕业,2022,43(2):54-58.

[10]覃家旺. 河池:打造中国南方最具影响力的丝绸之都[J]. 当代广西,2021(24):43.

[11]覃玥,李楠,陈保善. 宜州市蚕病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8(27):11826-11829.

[12]叶青,杜清,肖明. 为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置微专业[N]. 科技日报,2022-06-16(6).

[13]徐思东. 工程力学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 考试周刊,2008(32):160-161.

[14]覃玥,安慧,高丽霞. 培养蚕桑紧缺人才的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J]. 广西蚕业,2015,52(1):35-38.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Sericulture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Case Analysis of Micro-Minor Major in Hechi University

Zhao Haihong1,2,3,4Qin Yue1,2,3,4Liu Jiping1,2,3,4Li Xiaodong1,2,3,4Gao Lixia1,2,3,4Wang Shiqiang1,2,3,4Zhang Shihao1,2,3,4

(1.Key Laboratory of Sericulture Ecology and Applie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Hechi, Guagnxi, 546300;2.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Modern Sericulture and Silk, Hechi, Guagnxi, 546300;3. Guangxi Colleges Universities Key Laboratory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cro bialand Botanical Resources, Hechi, Guagnxi, 546300;4.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Bioengineering, Hechi University, Hechi, Guagnxi, 546300)

Sericulture has become the pillar and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ous industry in Guangxi, which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modern agricultur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issues, such as the shortage of talents and insufficient talent train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view of this, the thesis aims to examine the issues and their caus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sericulture talents in the early stage of Hechi University, explores the specific practi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mode of practical talents cultivation----the micro-minor major of key technology of modern sericulture, aiming to cultivate more talents for local industries and eas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graduates, and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releva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Sericulture talent cultivation; Sericulture industry; Micro-minor major

10.3969/j.issn.2095-1205.2024.03.04

C964.2

B

2095-1205(2024)03-11-04

2022年广西自治区级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农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培养桑蚕紧缺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XNK2022012);河池学院2023年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间作大豆提高桑树生产力的机理研究”(2023GCC021);河池学院横向科研项目——桑、玉米、牧草饲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RH2300001851)

赵海红(1981— ),女,汉族,黑龙江五常人,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桑树栽培及病虫害。

覃玥(1970— ),女,壮族,广西环江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蚕病防控及早期诊断;刘吉平(1968— ),男,汉族,江西玉山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桑树病虫害及蚕病防控。

猜你喜欢

辅修河池桑蚕
辅修:不一定是最优解,但何妨一试
高校辅修专业教学现状与思考
——以天津理工大学英语辅修专业为例
A new loach species of Troglonectes (Teleostei:Nemacheilidae) from Guangxi,China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夏秋用双限性桑蚕品种“蜀芳×川白”的育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桑蚕 广西“天虫”占全国半壁江山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京津冀地区外语辅修专业及辅修二学位现状研究和发展建议
对艺术院校辅修专业教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