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智能制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2024-05-13侯娟杨光智

高教学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新工科课程思政

侯娟 杨光智

摘  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该背景下,高校智能制造专业也越来越重要,不仅是培养高素质智能制造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在当前的智能制造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于注重技术传授,忽视思政教育,使得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该文从新工科背景出发,分析智能制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思政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期望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新工科;高校;智能制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3-0143-0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has penetrated into various industries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driving social progress. In this context,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major in universitie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s, but also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urse, such as excessive emphasis on technology transmission and negl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leads to students lacking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while mastering technology.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urses, proposes relevant strategi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hopes to cultivate mor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s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 making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提出,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求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注重跨学科、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培养。高校智能制造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智能制造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而思政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智能制造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具备智能制造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一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智能制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智能制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首先,有助于推动我国智能制造课程的转型升级。在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课程需要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强与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通过思政教学改革,可以引导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关注国家大局和时代主题,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实践能力,推动智能制造课程向更高层次、更深层次发展。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智能制造课程是培养我国未来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思政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思政教学改革,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和国家战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有助于提升高校智能制造课程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新焦点。我国高校智能制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智能制造人才。同时,通过思政教学改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增强国家认同和国際竞争力。

二  课程体系建设改革

(一)  明确课程定位与目标

智能制造课程中,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智能制造技术和强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为此,课程定位应着力于:一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为核心,涵盖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知识,如机械、电子、计算机等,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智能制造技术基础。二是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三是注重实践环节。课程应增加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智能制造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结构。课程应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作需求[2]。五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  优化课程设置与结构

一方面,应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完善。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关注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及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职场中的竞争力。根据企业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使其更贴近实际应用。例如,加强实践环节,增加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注重课程内容的跨学科融合,打破传统课程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创新能力。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强化课程内容中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理论,培养学生为国家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实现智能制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设置课程模块,以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课程中穿插思政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国家政策、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使学生在感受革命精神的同时,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3]。邀请企业专家举办讲座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他们了解行业动态,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三)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在实现智能制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课程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评价方式可以包括笔试、面试、实践操作和课堂表现等,以便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估学生的表现。例如,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项目等方式来评估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表现。同时,评价应涵盖整个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对最终成果的评价。例如,可以通过定期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思政教育表现。例如,在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中,可以关注学生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的掌握情况;在思政教育表现的评估中,可以关注学生在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方面的表现。此外,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企业专家等,以获取更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例如,教师可以提供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课堂表现的评估,学生可以提供自我评价,企业专家可以提供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估。通过定期开展课程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从而保证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  教学内容与教材改革

(一)  更新课程设计及教材内容

一方面,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中,应充分考虑思政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思政教育相关课程,或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例如,在智能制造专业课程中,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技创新与伦理等思政教育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上应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讲解智能制造的应用案例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例如,讨论智能制造在环保、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同时,通过设定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例如,在讨论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项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就思政教育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例如,组织学生讨论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材应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教材可以强调智能制造技术对国家战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  建立多元化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教学资源库应包含各种教材、参考书、研究报告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最新动态。例如,包括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书籍、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同时,应包含丰富的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学术论坛、专业博客等,以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网络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智能制造领域的在线课程、专业论坛、博客等。教学资源库还应包括实践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实习基地、企业合作伙伴等,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锻炼实际能力。实践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与智能制造企业合作建立的实习基地、实验室等详细信息[5]。此外,还应包含各种教学视频、动画、课件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使教学更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一)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实际的项目,学生需要通过完成项目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智能制造课程中,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智能制造相关的项目,如设计一款智能机器人、优化一条生产线等。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景教学则是一种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方法。教师可根据智能制造领域的实际案例,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该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模拟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工程师、操作员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二)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包括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虚拟现实教学等,可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课件、案例分析等[6]。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网络教学还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与智能制造领域相关的新闻、研究报告等,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培养学生的行业意识。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或模拟软件,展示智能制造设备的操作过程和原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或利用虚拟现实教学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实际工作场景,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模拟一个智能制造工厂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可以亲自操作智能制造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实验室教学。实验室教学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智能制造专业的特点,设计一系列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操作。实验室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智能制造设备的操作过程,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实验室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和工程项目奠定基础。其次,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学的一种方式。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亲身参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实际工作,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实习实训还有助于学生与企业建立联系,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基础。最后,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7]。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平台,让学生在实際工作中学习和成长。此外,基地还有助于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五  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一)  加强师资培训与选拔

一方面,学校可以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元化的培训活动。例如,组织专家讲座、教学示范、教学研讨等,让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教师自主学习。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心得分享,建立教师互助小组,共同探讨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家进行交流,了解企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具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教师的选拔机制,选拔那些具有高度思政意识和扎实专业知识的教师来担任智能制造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教师选拔标准,注重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教学经验等方面。选拔教师时,应注重对教师思政意识和专业知识的考核,确保教师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素质来承担智能制造课程的教学工作。在选拔教师时,可以设置面试、试讲等环节,让候选人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还可以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对候选人的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选拔出具有优秀教学能力的教师。

(二)  建立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

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工作量、教学质量等因素,将思政教学纳入课程考核,合理调整教师的薪资待遇,让教师在薪资上得到相应的回报。可以设立教学成果奖,对在思政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取得显著成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完善职称晋升机制,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应注重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以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8]。设立特殊贡献奖,对在智能制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设立团队协作奖,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完善评价体系。学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思政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教师选拔、晋升、奖励的重要依据。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9]。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教师激励、选拔、晋升的重要依据。制订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标准,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学生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教师激励、选拔、晋升的重要依据。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座谈会,让教师在会上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通过座谈会,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改进[10]。

六  结束语

新工科背景下,将思政教育与智能制造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政教育水平,为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同时能够推动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因此,需要结合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重新定位智能制造课程的教学目标,强化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课程评价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与企业、社会的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 葛伟杰.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计算机CAD/CAM应用》课程为例[J].中国设备工程,2023(6):261-263.

[2] 董明杰,余悦.智能制造体系电工学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3(24):44-47.

[3] 潘旺,张丽敏.智能制造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21):214-215.

[4] 任昭.面向“双高”专业群的“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思政研究[J].职业技术,2023,22(11):85-90.

[5] 张珂,郑中华.课程思政赋能智能制造课程群的实践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17):102-104.

[6] 邹火军,覃承艺,杨杰忠.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智能制造专业群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的课程思政融入[J].中国设备工程,2023(13):23-25.

[7] 张景钰,赵明威.智能制造技术实训课程思政与实施案例[J].时代汽车,2022(18):46-48.

[8] 殷慧,魏志丽,佟强,等.课程思政在智能制造专业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2(44):50-53.

[9] 马云天,陈雪.课程思政视角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6):127-130.

[10] 汪荣青.高职制造类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与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2(32):22-2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22FKSB037);上海理工大学2023年度教师发展研究项目“增材制造新本科专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建设与探讨”(CFTD2023YB43);2020年度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培育项目“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课程建设项目”(10-22-310-001)

第一作者简介:侯娟(1983-),女,汉族,安徽淮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增材制造。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新工科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