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商环境、企业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2024-05-11苏艳丽张佳慧谢君平

关键词:企业创新营商环境可持续发展

苏艳丽 张佳慧 谢君平

收稿日期: 2024-03-28

基金项目: 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资助项目(SY20200331Q)

作者简介: 苏艳丽,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张佳慧,女,河北秦皇岛人,沈阳师范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运营管理研究;谢君平,女,辽宁沈阳人,沈阳科技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经济法研究。

摘 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对提升各地企业创新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我国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京津冀(北京、天津和河北)与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2017—2021年期间的制造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大区域在营商环境优化水平和企业创新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政务环境、产业环境、人才环境和生态环境优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水平提高;营商环境优化对降低融资约束、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营商环境;企业创新;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24)03-0049-06

一、引言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对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2],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对提升各地企业创新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以

201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寻各地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企业在培育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营商环境相关研究

现有学者对营商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企业、社会和生产力方面。政府视角下,黄洁、王安琪基于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以河南省为例,建议政府要深化“互联网+营商环境”的应用,深度挖掘营商环境建设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营商环境智慧监测作用,以数字政府为抓手升级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3]。袁莉从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出发,发现我国在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执法过程趋利现象严重、产权保护制度欠缺、法律法规对政府权力的约束不够等问题,并提出政府要在法律制度建立、落实和执行方面进行营商环境的优化[4]。企业视角下,关于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在企业创新[5]、融资约束、产品质量、企业风险承担[6]、企业家精神[7-8]和全要素生产率[9]方面。社会视角下,现有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建设、城市创新能力提升[10]和跨境电商[11]方面。生产力视角下,有学者提出,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解放生产力,尤其是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不断催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12]。

(二)企业创新相关研究

目前,企业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创新绩效和绿色创新方面。在技术创新方面,现有学者主要研究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13],从金融生态环境角度出发研究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非中心城市、初期创立阶段、强竞争力行业与高技术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受金融生态环境的驱动效应更强。在创新绩效方面,张司飞等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例,研究其创新绩效提升路径,发现研发能力、融资环境与市场竞争力会显著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将实证回归、QCA与NCA方法混合在一起,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远发展提供理论支持[14]。随着绿色经济不断发展,有学者从综合动态能力和组织惯性理论出发,发现环境绩效和企业创新绩效及经济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影响显著[15]。可见,企业发展不能仅关注创新方面,更应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注重市场环境变化、自然环境保护和公司环境维护。在绿色创新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从政府补贴[16]、环境信息披露[17]、环境规制[18]、ESG表现[19]、新质生产力[20]和股权激励[21]等方面入手,探讨影响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三)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影响研究

关于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世界銀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指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鲜有文献将生态环境作为营商环境的二级指标来探讨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李坚飞等将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讨营商环境、政策支持与企业创新激励之间的关系,发现营商环境越好,减税支持对实质性和策略性创新产出的间接效应越显著,且对实质性创新的激励效应大于策略性创新产出;当营商环境不良时,补贴支持会促使企业减少技术创新投入,转向采取以连接社会资本和争取更多途径补贴的方式促进策略性创新产出[22]。

综上所述,学者们关于营商环境和创新两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同时大多学者主要研究城市创新环境改善、企业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全要素生产率和政策支持方面。鲜有文献将营商环境优化和企业创新绩效两者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营商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绩效和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本文将选取东北三省、京津冀和长三角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营商环境水平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经济发展程度对营商环境和企业创新两者关系的影响。本文利用201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营商环境是否真正具有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并提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营商环境的优化意味着企业的市场环境会更加公正,信息更加透明,秩序更加有序,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营商环境的改善可以提升地区市场环境的透明度,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增多企业融资渠道,如政企合作与政府出资帮助企业创新发展等。此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能够向社会释放一种积极的信号,吸引投资者投资,减缓融资约束,促进企业进行信息披露,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方便监管机构对企业监督,减少企业违规乱纪行为。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其利益相关者的反应,包括上游供应商、下游消费者、外部金融机构和内部员工等[23]。新质生产力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和营商环境优化有着密切联系。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着清晰的理解和判断,对企业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营商环境优化能够平衡政府和市场的干预程度,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各地企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在一定条件下,营商环境越好,企业创新水平越高。

H1a:政务环境优化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水平;

H1b:产业环境优化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水平;

H1c:人才环境优化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水平;

H1d:生态环境优化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水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共10个省市2017—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营商环境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各地区的统计年鉴,其他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使用的软件为SPSS25.0和EXCEL表格。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创新绩效(CPER)

参照现有研究方法,企业创新绩效主要为各省份各年份的专利申请数,借鉴褚吉瑞的方法,将专利申请数加1取对数,得到企业创新绩效[24]。创新水平越高,则企业创新绩效越高。

2.解释变量:营商环境(ENV)

参照李将军等、刘宝童等的方法,将营商环境(ENV)划分为政务环境(INGOVS)、产业环境(INTS)、人才环境(INHR)和生态环境(INECO)四部分[25-26]。具体取值方法如表1所示。

3.控制变量:各省份研发强度(RDI)、经济开放水平(FDI)

企业创新绩效还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本文从营商环境视角选取控制变量,借鉴刘鹏飞等的方法,选取控制变量包括:各省份研发强度(RDI),采用各省份R&D经费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经济开放水平(FDI),采用实际外商投资额占GDP的比重[27]。

为验证假设H1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CPER=β0+β1INGOVS+β2INTS++β3INHR

+β4INECO+βiControls+εi

其中,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4为变量系数,βi为控制变量的系数,εi表示模型的随机误差。若营商环境ENV的系数β1、β2、β3、β4显著为正,则表明营商环境越好,企业创新绩效越高。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显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创新绩效最大值为5.38,最小值为3.31,表明不同省份不同年份之间的企业创新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营商环境从政务环境、产业环境、人才环境和生态环境四方面展开。政务环境最大值为11.00,最小值为8.20,表明不同省份之间的政务环境有所差異;产业环境最大值、最小值和方差分别为11.54、7.99和0.919;人才环境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12.37和0.213,表明各省份的教育水平不同,人才环境也不同;生态环境的最大值为10.41,最小值为7.18,表明我国当今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但是各省份发展不平衡。营商环境的最大值为11.13,最小值为8.98,表明不同省份间营商环境发展不平衡。

(二)回归分析

表3列出了政务环境、产业环境、人才环境和生态环境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的部分统计参数。回归结果显示,政务环境(ING-

OVS)、产业环境(INTS)、人才环境(INHR)和生态环境(INECO)与企业创新绩效(CPER)的回归系数均在10%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政务环境、产业环境、人才环境和生态环境优化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因而研究假设H1a、研究假设H1b、研究假设H1c和研究假设H1d成立。

为保证回归结果的准确性,将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绩效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发现营商环境(ENV)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因而研究假设H1成立。

综上所述,政务环境、产业环境、人才环境和生态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营商环境越好,企业创新绩效越高。研究假设H1得以验证。

(三)营商环境水平测算结果

为更好地了解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本文运用SPSS25.0将政务环境、产业环境、人才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MEAN函数测算,最终得到各地区营商环境水平并排序。

由表5可见,各省市之间的营商环境差距较为明显,浙江、江苏和上海为第一梯队,北京和河北为第二梯队,安徽和辽宁为第三梯队,天津、吉林和黑龙江为第四梯队,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要好于京津冀地区,东北三省地区则排在最后。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长三角城市群受“一带一路”和交通枢纽影响,经济发达,故营商环境好,企业创新水平高。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不断解放生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企业创新水平,减少融资约束,增强信息透明度。

此外,新质生产力是对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企业创新水平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它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政务环境、产业环境、人才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可以提高企业创新水平,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稳健性检验

1.更换解释变量

本文采用的是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各省份统计年鉴》,将营商环境变量更换为“市场化总指数”进行回归分析,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因而营商环境优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2.更换样本区间

考虑到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可能会对回归结果产生干扰。因此,本文进一步剔除2020年的研究样本,回归分析结果与上表一致,说明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结果如表6所示。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201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分别研究了政务环境、产业环境、人才环境和生态环境优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三大区域在营商环境水平和企业创新绩效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政务环境、产业环境、人才环境和生态环境优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营商环境优化对降低融资约束,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坚持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促进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要构建完善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制定精准化、差异化的营商环境优化策略,大力支持经济滞后的东北地区向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学习,缩小营商环境差异。

第二,坚持创新发展,加强创新投入,努力集聚创新企业。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提高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利用先进技术,增强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政府要促进市场公开透明,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降低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减小创新水平之间的差异,进而提高新质生产力水平。

第三,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高企业规范度。近年来,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

nce)理念逐渐兴起。上海率先提出要践行ESG理念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筑巢引凤”。可见,经济发达地区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不仅在适应营商环境变化上做出改变,也在反向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要求企业要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规范自己,以实现营商环境优化,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  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  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3-09-10(1).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1).

[3] 黄洁,王安琪.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营商环境优化的路径分析:以河南为例[J].商业观察,2023(10):21-24.

[4] 袁莉.新时代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研究:现状评估与优化路径[J].学习与探索,2018(11):81-86.

[5] 辛金国,蔡婧靓,杨晨,等.营商环境、融资结构与家族企业创新投入[J].科研管理,2023(1):56-65.

[6] 李君锐,刘磊,买生.优化营商环境能提高企业风险承担吗[J].财会月刊,2023(9):27-34.

[7] 韩亮亮,彭伊.数字普惠金融、营商环境与企業家精神:来自我国281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学刊,2023(3):49-67.

[8] 郭庆,方厚政.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家冒险倾向的中介作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3(2):143-150.

[9] 宫思羽,王博,余志刚.营商环境、互联网政务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J].统计与决策,2023(8):147-152.

[10] 杨仁发,魏琴琴.营商环境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的实证检验[J].调研世界,2021(10):35-43.

[11] 张金灿,邓云杰,张俊涛.跨境电商、营商环境与外贸高质量发展[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7):156-159.

[12] 顾华详.高质量建设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路径研究[EB/OL].(2024-02-26)[2024-03-20].http://

kns.cnki.net/kcms/detail/65.1211.F.20240223.1615.002.html.

[13] 周永新.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J].企业经济,2024(3):124-134.

[14] 张司飞,陈勇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研究[EB/OL].(2023-04-20)[2024-03-20].https://

doi.org/10.16192/j.cnki.1003-2053.20230419.001.

[15] Li 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sustainable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market turbulence[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22(7): 28-37.

[16] 许云斐,李义振.“双碳”目标下政府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重污染行业视角[EB/OL].(2024-03-19)

[2024-03-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2.1213.F.20240318.1857.044.html.

[17] 赵芷杉,吴丽超.“双碳”背景下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4(7):10-12.

[18] 江三良,吴海强.环境规制是否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提升:基于《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EB/OL].(2024-03-18)[2024-03-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2.1213.F.20240318.1305.027.html.

[19] 彭百川,张颖,王治.企业ESG表现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4(5):172-176.

[20] 徐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N].通辽日报,2024-03-09(2).

[21] 王庆原,李延喜.股权激励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24(6):31-36.

[22] 李坚飞,水会莉,宋闻.营商环境、政策支持与企业创新激励: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23(5):39-51.

[23] 宋佳,张金昌,潘艺.ESG发展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影响的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OL].

(2024-03-14)[2024-03-20].http://link.cnki.net/urlid/13.1356.F.20240313.1657.002.

[24] 褚吉瑞.研发投入、纵向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3(10):176-180.

[25] 李将军,韩圣玥,秦颖.营商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J].统计与决策,2023(9):163-168.

[26] 刘宝童,苏艳丽.营商环境优化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证[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2(3):50-54.

[27] 刘鹏飞,韩晓琳,刘燕.营商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作用机制与实证检验[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23(1):27-38.

Business Environment,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New Productive Forces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Su Yanli1, Zhang Jiahui1, Xie Junping2

(1.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2.Department of Economics,Shen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enyang Liaoning 110167)

Abstract:This study takes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optimiz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is study conducted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three eastern provinces of China(Heilongjiang, Jilin, and Liaoning), Beijing Tianjin Hebei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Jiangsu, Zhejiang, Anhui, and Shanghai) from 2017 to 2021.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ptimization level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level among the three major regions; Optimizing the government environment, industrial environment, talent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n help improve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Optimiz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enhancing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Key words:business environment; enterprise innov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w productive forces

【责任编辑:李 菁    責任校对:刘北芦】

猜你喜欢

企业创新营商环境可持续发展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专用性人力资本、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
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特征实证分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背景下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研究
实施细胞激活工程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