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

2024-05-11卢萍张娅茹

关键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辽宁

卢萍 张娅茹

收稿日期: 2024-02-28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LJKR0352);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21BWT014)

作者简介: 卢萍,女,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张娅茹,女,山东潍坊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

摘 要: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对辽宁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意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是实现辽宁振兴新突破的关键。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和创造力的市场主体。辽宁民营经济要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构建可以让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必须进一步放宽辽宁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条件,必须引导更多的辽宁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必须着力提升辽宁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级及可持续发展水平,必须在发挥区位优势中实现辽宁民营经济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关键词:辽宁;民营经济;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24)03-0042-07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高效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新形態。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对辽宁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最富活力、最具潜力和创造力的市场主体,民营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化导向、内在的研发动力、灵活的体制机制和较高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特殊作用,实现民营经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推动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重要保障

新质生产力突破了传统的生产范式,不再过度依赖资源的投入和能源的消耗,而是通过着眼于知识密度大、技术含量高、跨界融合发展来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数量规模、地位作用及创新发展能力直接决定着我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要素配置、动力潜力与发展模式。

(一)民营经济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生力军

民营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民营经济在我国市场化导向的改革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民营经济是我国已有经济成果的重要创造者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得到释放,民营企业数量不仅翻了两番多,民营经济还以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充分呈现出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度[2]。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技术发展的主力。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的占比都超过了80%[3]。作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引擎,在一些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民营经济以其独特的体制机制,形成了不同的动力模式和发展形态,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不断对民营经济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更高要求

新质生产力特别强调高效率与高质量,其形成和发展不断对民营经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并转换经济发展新动力[4]。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阶段,基于全球经济走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民营经济只有紧扣国家发展战略,精确把握国内市场,积极融入世界市场,方能把握商机,立足于市场;只有了解科技前沿,不断进行科技自主创新,方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引生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依循法律法规,严格自律,遵守市场经营秩序,方能维系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条件;只有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在追求自身利益同时兼顾社会和民众的利益,将企业的经营发展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相兼容,方能获得健康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外在推动力。

(三)民营经济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条件

新质生产力是在传统生产力基础上的一种能级跃升。它以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牵引,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科技创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方面。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牵头承担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领域的攻关任务[5],为民营企业更加有效地在高新技术领域发挥作用提供了政策依据,为民营经济更加广泛地提升在“科技创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的比重创造了条件。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过程中,作为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民营经济可以大有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的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既是重要内容,又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民营经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

新质生产力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其形成逻辑体现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创新性、高效性、生态性、精细性、可持续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特征,也是供给侧行为变革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的方向。民营经济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和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重要支撑。进入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高新技术领域和新兴领域,部分企业已经在高新技术、新业态等细分领域处于领跑地位,这将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进而强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6]。

二、辽宁民营经济新质生产力形成面临的制约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将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形容为“三座大山”,即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是困扰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需求的变化与市场的萎缩、资金的供给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以及转型发展能力不足等是困扰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辽宁民营企业的“三低”问题又比较突出,即进入门槛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比较多,高技术含量的新兴行业特别是体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行业企业数量明显不足,对辽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构成制约。

(一)辽宁科技型民营企业龙头带动不足,创新能力偏弱

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引导和推动中小微企业科技转型,利用高新区和大学科技园等载体,通过“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链条,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激活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提升民营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提升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充分发挥“揭榜挂帅”机制,加强孵化载体建设,孵化催生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中试熟化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平台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2023年,辽宁省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10 341家,同比增长55.6%,总数达到33 484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新增1 031家,总数达到5 339家[7]。但从“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看,辽宁仅有3家入围[8],从其分属的行业领域看,分别为零售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科技型龙头企业数量明显不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主动创新意识,创新投入和研发成果明显偏低,尽管有的号称科技型企业,但其科技含量却有限,产品中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微乎其微。当市场需求变化和新技术问世后,民营企业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通过龙头企业的优势地位拉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

(二)辽宁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和要素配置方面仍面临瓶颈制约

辽宁是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最深的省份,民营经济在市场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尤其是在国有企业垄断的领域,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仍较高。从融资看,国有银行主导国内金融市场,仍存在“规模偏好”和“所有制偏好”情况,在实际贷款过程中往往偏向于国有企业或者一些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大部分中小微民营企业机会很少,只能通过非正常渠道进行融资;从项目获得看,一些民营企业只能围绕着国企获得分包项目进行经营。这种传统行政体制和思维惯性客观上造成了市场主体的等级划分,这不仅违背市场经济规则,也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辽宁多数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少,资金实力有限,缺乏一定的抵押资产,难以达到金融机构信用贷款评级要求。银行为规避风险,对中小微民营企业贷款慎之又慎,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成本无形增高。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对于中小企业门槛过高,其难以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在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获得融资希望渺茫的情况下,政府基金支持无疑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希望。为规避风险,政府引导基金闲置状况虽然成效显著,但成立基金的初衷并未充分得以实现,诸多中小微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普遍面临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制约。

(三)辽宁民营企业的产业发展层次及产业集群效应尚不够理想

计划经济时期辽宁的国有企业发展宏大,奠定了雄厚的制造业基础。随着经济时代的变化,辽宁制造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只有对标国际技术标准,充分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对传统制造业进行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升级与改造、深度化的挖掘与延伸,对符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的产业进行培育,才能使辽宁的“老字号”重塑优势、“原字号”延链补链、“新字号”茁壮成长。现有辽宁民营企业一部分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在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的关键阶段,尽管有些辽宁民企目前发展比较平稳,并各自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和国内市场中已占据一定地位,但产业转型升级仍比较缓慢。绝大多数辽宁民企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距离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制造业水准差距甚远。民营企业参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还不够深入,广泛提升辽宁民营企业的产业发展层次及产业集群效应,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目标任务仍任重道远。

(四)辽宁民营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强度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不足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能力不强决定了辽宁民营企业发展不够优质,也难以持续。辽宁诸多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创新资源。创新需要有充足的资本、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关键要素,辽宁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财力不足、创新人才稀缺,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需要接受低微利润、规避投资风险、严格控制成本,才能求得企业生存。创新能力不足是掣肘辽宁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高科技企业数量是一个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和发展后劲的基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主要内容,是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环节,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从2023年数据看,辽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296家,只占全部企业数量的2.47%[9],远不能满足东北振兴发展和辽宁承担国家发展战略任务的需要。尽管辽宁民营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但绝大部分主要集中于进入门槛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没有自己的研发设计、原创品牌和核心技术,一般都处于加工制造、营销或服务等产业链低端经营状态。尽管有些企业具有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标签,但真正自主原创性科技成果仍然匮乏。创新是发展的生命线,民营企业没有创新就失去了高质量发展的可能性。

(五)辽宁民营企业对外合作交流与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有效利用资源、抓住市场机会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辽宁民营企业在此存在不足。深入而广泛地融入世界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外贸市场一直是辽宁民营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从贸易区域看,辽宁民营企业外贸区域主要分布在东盟、拉美、非洲、中亚和阿拉伯联盟等,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贸易活动有很大缺口[10]。沈阳是“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倡议实施通道之一——中欧班列的集结地,这使辽宁民企向欧洲市场进发有着其他省区难以企及的条件,但辽宁民企利用這一便利条件开展与欧洲国家及通过欧洲国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的规模与频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此外,东北经济合作互惠、协同发展程度不高。强化东北经济合作发展、协同发展对于辽宁民营经济发展意义非凡,丰厚的教育资源和科研资源能够为民企技术需求提供服务,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有助于集中优质资源发展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遗憾的是当前东北经济协同合作、优势互补程度并不高,民营企业之间有效整合资源、共享区位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形成集群效应的目标远未达及。同时,辽宁县域经济短板突出。县域经济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相得益彰。农业农村兴旺、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高、县域经济发达,自然会产生现代农业生产所需的高端制造业供给的需求,这必定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但辽宁县域经济薄弱,

2023年全国百强县仅有1家[11],以县域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链尚未系统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辽宁民营经济围绕农业产业重要战略地位,更高水平服务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辽宁民营经济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路径思考

民营企业是辽宁振兴发展的宝贵财富。民营经济是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尽管当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众多历史矛盾和现实压力,但是只要全社会公平、真诚以待,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就会挖掘潜力,焕发活力和生命力,充分发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作用。

(一)构建辽宁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流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提振辽宁民营经济,实现辽宁振兴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条件。辽宁营商环境建设要锚定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发生深层次、革命性、实质性变化,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对标国家发改委关于营商环境的评价标准,加快建设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培养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鼓励支持股份制银行、农商银行、各类金融机构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在做好金融风险防范的基础上,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放贷比例,放宽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的条件。适度、合理地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支持,设立中小微企业成长支持基金,助力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民营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在保证民营经济法律地位同时,要保证行政依法、执法公正,切实加强行政和执法监督和管理,提高行政和司法质量与效率,为民营经济活动提供优质行政服务和法治环境,引领并保障民营经济走健康发展之路。强化政务公开透明力度,加速打造有利于辽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亲清”政商环境。

(二)进一步放宽辽宁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条件

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的《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第一条就针对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问题,明确提出要通过改革负面清单,来放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以此为契机,政府要深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鼓励发挥民营企业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高效互动,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多市场机会,全面激发科技创新的引擎作用,形成共享改革开放红利的良好局面;在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积极吸纳有实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广泛吸引民营企业加入国家实验室建设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在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中,选取具有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形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项目清单[12],对加快辽宁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另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和平台宣传推介重大项目,向民营企业及时发布项目信息,通过项目清单和加强推介等形式,鼓励引导省内外和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竞争,使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在辽宁落实落地。政府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使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航空制造、新材料、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部署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应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战略,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新材料、新能源、重点装备制造等战略领域。制定民营企业准入优惠政策,破除或降低进入门槛,根据辽宁振兴发展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放宽政策,给予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项目承揽资质或特许经营权。此外,针对充分竞争领域的民营企业,相关政府部门有必要提供普惠性项目贷款贴息和融资支持,以缓解部分民营企业运营中的资金压力。

(三)引导更多的辽宁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于目前辽宁民营企业发展的状况,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系列化的创新突破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举全省之力,创造条件引领部分辽宁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鼓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进行备案,在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中为辽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利用辽宁现有条件,推动辽宁原有优势产业向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参与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专精特新”的能力和实力。政府要继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产品和企业的孵化和培育力度,加大对其创新、转型升级的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力度,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推动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企业利用自身产品技术优势、产业链配套能力优势、企业创新能力优势,使其成为支撑区域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政府应从省级层面将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辽宁企业上市倍增计划相统筹考虑,更有效地发挥省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加大民营企业上市扶持力度,扩增高质量上市后备民营企业集群,培育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辽宁应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优质重点企业的培育,帮助在竞争中成为龙头的民营企业凭借其业务内容、技术水平整合资源,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发挥辽宁优势,协助龙头民企与国企的合作,在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扩大产业集群的辐射力、影响力。

(四)着力提升辽宁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级及可持续发展水平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辽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民营经济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方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许多民营企业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和产业迭代升级的需要,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浪潮,适时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活力,特别是一部分年轻民营企业家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面对国内外市场需求,涉足新领域、采用新技术、开发新工艺,不断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不断提升新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进而带动产业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提升。与国有企业相比较,民营企业具有市场敏感度更高、应变能力更强、创新活力更足、研发投资决策更快的特点。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民营企业更具有变革精神,更具有试错的意愿和勇气。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辽宁高等教育和研究院所资源,根据辽宁特色产业与发展战略规划,打造产学研一体的研究中心和技术平台,加强技术创新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理论研究的技术基础,使基础理论研究有定力,科学技术研究有方向,研究成果转化有动力,民营企业的技术需求和技术突破有协力,科技创新型人才有工作热情和用武之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辽宁民营经济可重点围绕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领域,特别是针对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提出的10个方面突破、50项重点任务,充分发挥辽宁科教优势,建立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三级民营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渐进式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和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使辽宁民营经济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在发挥区位优势中实现辽宁民营经济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辽宁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辽宁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又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辽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民营经济应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强化开放意识,扩大开放水平。只有敞开大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诸多民营企业的产业链才有可能被有效激活,才有可能获得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资金、资源、技术、市场、人才,进而才能更好地把振兴的巨大潜力、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使辽宁民营经济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同时,东北三省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才战略、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社会风俗、产业结构、区域政策等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相通性,无论是有形的地理距离,还是无形的区域紧密度,东北三省的一体化条件都是任何区域不可比拟的。对东北三省而言,合作比竞争重要得多。必须充分发挥东北地缘优势与产业优势,推进空间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共同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区域内民营企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合力打造有效提升东北综合竞争力的一体化发展增长极。辽宁在明确提出深入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帶建设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更应从战略的角度,重点考虑加强东北区域内部合作,扩大中心城市经济的规模、增强其外溢效应和带动作用,加速推进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此外,辽宁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必须加快补齐县域经济短板。针对县域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等现实问题,辽宁科技型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广泛的内容和巨大的空间。根据各地区县域经济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模式,做大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着力打造一批科技型、创新型、特色型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依托县域内各类资源,通过与省技术创新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密切合作,实现城乡科研资源共享、关键技术共研、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使民营经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质生产力专题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Accelerated Formation

of New Productive Forces

Lu Ping, Zhang Yaru

(College of Marxism,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The accelerated formation of new productive forces carries special significa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private enterprises. High level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are symbol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he key to achieving new breakthroughs in Liaoning's revitalization.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the most dynamic, promising, and creative market entities. To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new productive force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first-class business environment that can enable enterprises to develop healthily and with high quality, to further relax the market access conditions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to guide more private enterprises to follow the development path of“specialization, refinement, uniqueness, and novelty”, to focus on enhanc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o achieve a higher level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by utilizing its regional advantages.

Key words:Liaoning; private economy; new productive forc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EB/OL].(2023-07-19)[2023-12-20].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7/content_6893055.htm.

[2] 邵海鹏.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贡献“56789”  中央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EB/OL].(2017-10-30)[2023-12-

20].https://www.yicai.com/news/5361605.html.

[3] 黄昂瑾.占比超九成!民营企业量质齐升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大支撑[EB/OL].(2023-10-01)[2024-02-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8542660432817202&wfr=spider&for=pc.

[4]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N].中国青年报,2023-03-07(1).

[5]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EB/OL].(2023-08-01)[2023-12-20].

https://www.ndrc.gov.cn/xwdt/tzgg/202308/t20230801_1359008_ext.html.

[6]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EB/OL].(2021-01-05)[2023-12-20].https://www.gov.cn/zhe-

ngce/2021-01/05/content_5577289.htm?eqid=a0205766001d1ca500000006648d6522.

[7] 孔愛群.2023年辽宁省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超万家[EB/OL].(2024-01-16)[2024-02-20].http://district.

ce.cn/newarea/roll/202401/16/t20240116_38868345.shtml.

[8]   “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辽宁三家企业入围[EB/OL].(2023-09-12)[2024-02-20].https://bai-

jiahao.baidu.com/s?id=1776837084427567389&wfr=spider&for=pc.

[9] 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各省份企业分布情况[EB/OL].(2023-07-21)[2023-12-20].https://seo.huaxiataike.com/view/22877.html.

[10] 刘大毅.上半年民企占辽宁外贸总值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3.6个百分点 辽宁民营外贸企业发展呈现四

大亮点[EB/OL].(2023-08-02)[2023-12-20].http://finance.nen.com.cn/network/finance/caijingkuaixun/2023/08/

02/541183987704402139.shtml.

[11] 于芳菲,王松.东北唯一!大连瓦房店市工业百强县再进位[EB/OL].(2023-12-11)[2024-02-20].https://bai

jiahao.baidu.com/s?id=1784945947089050614&wfr=spider&for=pc.

[12] 汪子旭.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加强资金等要素保障  推动投资回升向好[EB/OL].(2023-08-08)

[2023-12-20].http://www.jjckb.cn/2023-08/08/c_1310735934.htm.

【责任编辑:李 菁    责任校对:刘北芦】

猜你喜欢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辽宁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探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东辽县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