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材料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24-05-07梁策韩奇钢于歌程敏

高教学刊 2024年1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新工科产教融合

梁策 韩奇钢 于歌 程敏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教科研重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学科教学改革研究”(JGJX2022B10);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2023XZD055);吉林大学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示范课程”项目“材料成型原理‘课程思政示范项目”(SK2022061);吉林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材料加工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范式探索”(2022JGZ009);吉林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材料学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2024JGZ011);吉林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项目“数字化成形理论与应用”(2022KCSZ20)

第一作者简介:梁策(1987-),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材料加工工程。

*通信作者:韩奇钢(1983-),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博士,教授,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材料加工工程。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2.037

摘  要:高等教育肩负创新型人才培养重要使命,对支撑科技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起到输送人才的关键作用。吉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课程体系以产教融合育人为改革目标,针对产业与教学脱节、培养模式固化单一、育人软硬件支撑条件不足等问题,从教学实践课程体系顶层设计优化、科学素养与工程能力双驱动发展和多元育人平台建设等方面,结合吉林省汽车制造与轨道交通支柱产业集群优势,进行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范式,实现“教学支撑科技,科技反哺教学”双驱动的多元协同育人新生态。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新工科;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2-0154-04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shoulders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supporting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y delivering talents.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major of Jilin University take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s the reform goal to educate people.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teaching, the solidification and single training mode, and the lack of supporting condition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for educating people,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eaching practice is optimized for top-level design, the dual-driven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engineering abi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ple education platforms.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and rail transit pillar industry clusters in JiLin province, the reform research of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built, and a new paradigm of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is explored to realize a new ecology of multipl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driven by "teaching sup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cience feeds teaching".

Keywords: materials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new engineering;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20世紀初H. Schneider在美国倡导合作教育,1962年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成立,支持并推广产学结合学习项目。哈佛大学Gholamreza和Esmail通过质性研究得出结论,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及其他公共机构有效合作与交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要素。经过多年的发展,合作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旗帜鲜明地提出产教融合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兼具实践性和职业导向的高层次教育形式,实践能力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个体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也是反映及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也对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4]。清华大学基于目标导向的特色化策略构建了多主体协同的特色化产教融合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教学资本、人力资源、学生社交和审核认证四个维度,提出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策略。产教融合已成为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重要路径,但在推进过程中,企业与高校割裂问题仍然较为严重,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培养模式还未成形,如何进一步探究并优化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5-7]。

高等教育肩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重要使命,材料学科培养是吉林大学培养规模最大的学位类别之一,对支撑地方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输送高层次人才的关键作用。本项目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产教融合培养改革为例,针对产业与教学脱节、培养模式固化单一、育人软硬件支撑不足等问题,拟从课程体系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育人平台搭建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将结合吉林省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支柱产业优势与吉林大学人才、科研队伍创新优势,以培养支撑产业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高素质新工科人才为目标,探索科学素养与工程能力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范式。

一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目前,行业技术应用与高校教学体系割裂问题较为严重。高校教学体系更新缓慢、教材陈旧,授课模式单一、内容枯燥,而企业面临行业变革开展技术革新,二者在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衔接上已经出现严重分歧[8-10]。高等教育的使命是培育人才,但培育人才依托技术发展,而技术发展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对于技术的开发与更新更多地结合研究生培养,这就导致高等教育本科阶段比研究生阶段缺少创新探索,比职业教育阶段缺少技术引领,处于难上难下的尴尬境地。然而,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起到输送人才入社会的重要作用,因此,改革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面临的新挑战,探索并优化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与机制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以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现阶段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需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一)  产业与教育脱节

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并未摆脱传统培养模式,在课程内容及实践方面与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的培养方法差别不大。此外,教學内容相对滞后,学校教学与企业应用之间存在明显脱节,致使二者未能较好融合,学生实践能力较难提升。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本科生大一、大二阶段,课程以通识类课程为主,主干课程包括数学类课程、物理类课程、电工电子类课程和机械制图类课程等,其课程实践以实验为主。本科生进入大三后,所授课程进入材料类专业课程体系,以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为教学主干,衔接各个专业方向基础课程。本科生进入大四后继续划分专业课程模块学习,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内分为铸造、锻压、焊接三个模块,课程内容以专业学科知识为主。现有专业课程内容与产业直接相关课程均集中在大四阶段,与学生找工作与考研时间冲突,难以保证授课质量。致使前期学习过渡时间较多,专业学习时间紧张,从而产业与教育脱节严重。

(二)  培养模式固化单一

专业教育培养主要依赖于课程教师,虽然近年来提出了“双师型”授课模式,但是多数工程专业课程主要由校内教师指导完成。材料学科校内教师兼顾教学与科研,多数教师教学内容与科研内容无关,即便与企业有技术合作交流,也难以在教学环节引入,少数教师缺乏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和实践经验;校外导师在各个部门工作,设计研发部门、制造部门、质保部门等高级工程师工作重心各有不同,在实践方面具有丰富的岗位经验,但在科学问题深度凝练方面明显不足。因此,“双师型”培养团队难以发挥各自特长,未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三)  育人平台支撑硬件不足

实践育人平台支撑硬件对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学院与一汽、长客等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载体,但与行业配套企业建立的合作载体有待加强。如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质保部门使用工业CT技术对制品进行探伤,该设备造价昂贵,学校本科实验室无法达到如此大的投入,不能更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实操能力以便与工业应用衔接。现有育人平台产研融合占比较高,本科生教学产教融合资源不足,材料加工工程关键设备有待更新,实训操作时长有待增加。由于企业实验室大多不能对外开放,因此,建立合作平台应在已有教学体系和模式的基础上,整合硬件资源。与此同时,校内实验平台也应及时更新,尤其是开发一些在线实操模块和建立虚拟实践教学平台,避免高端设备投入资金过多的同时,保障学生的实验安全。

二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聚焦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范式探索。

(一)  国家与行业需求激励教学变革,实现产教融合课程体系重构

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整体。学校侧重提升学生基础知识体系和科学素养,企业侧重提升学生工程能力,本文通过重构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工程教育三层次全新课程体系,建立面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由于吉林大学材料学院专业齐全,包括材料物理、无机非金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锻压与焊接)等专业,因此,通识教育阶段教学分类并不显著,尤其是高等数学、物理和化学等普适内容,在学科区分度上并不明显。无机非金属专业和高分子化学专业以化学类课程为基础,材料物理专业以物理类课程为基础,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以机械类课程为基础。通识教育虽然有利于夯实学科基础,但却占用了较多的学习时间,因此,应注重与专业课程内容及时间的衔接。尤其对于大四进行铸造、锻压及焊接模块化教学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大四专业课程与找工作进入行业准备阶段同步进行,深度专业内容的学习时间较晚,在应对秋招面试时专业学习与实践不足,不利于自身发展定位。因此,有必要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将重要的专业课程内容提前,并与行业发展结合开设新型课程及实践教学内容,助力学生自身定位,实现产教融合的育人目标。

(二)  教育知识链与产业技术链深度融合,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根据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行业发展及关键领域人才需求,高校与企业应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前瞻性地开展科研合作,设立相关技术课题和项目规划,为企业提前储备优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服务。本文通过企业专家走进一线课堂等措施,探寻产教融合新机制。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2023年生产实习环节中,大四学生前往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质保部门,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蔚山工厂的冲压、焊接及总装车间,以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参观,以吉林省汽车与轨道交通支柱企业为发展目标,建立龙头企业对接及人才输送。与此同时,与中下游供应商建立联系,前往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卡斯马汽车系统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及长春实发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参观实习,了解汽车内饰、座椅、底盘等制造过程和车用橡胶类产品开发过程。在教学与行业对接过程中,以行业最新发展需求为依托开展深度融合,将企业技术攻关问题与教师科研及本科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相互嫁接,选拔教师聘任为企业科技创新专员,以行业与专业背景为依托,推荐各部门高级工程师作为本科生指导教师等。教育知识链与产业技术链深度融合过程将“参观”转为“参与”,实现实训实操,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三)  学科发展与产业升级双向驱动,共建多元化育人新平台

专业化人才培养平台和人才孵化基地,不仅可以用作本科生实训基地,同时也为企业人员进修提供良好条件。优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相关企业,进行线上线下多维度交流活动,促使学生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激发创新意识,是现阶段的重要改革内容。基于搭建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可提升本科生科学素养与工程能力,培养出能够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现阶段学科发展平台建设主要针对科研平台开展,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材料测试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材料微观结构观测设备;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分析仪、拉曼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等材料成分分析设备;材料拉伸试验机、材料摩擦磨损试验机、材料弯曲试验机等力学性能测试设备;线切割、材料轧制等机械加工及材料制备等设备。现有平台可以支撑各专业学科的科学研究内容,却在本科教学方面应用不足。因此,现有平台及资源引入本科教学及实践、拓展虚拟实践平台、搭接企业平台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学科发展要与产业升级双向驱动,调动多方资源,实现微观与宏观、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的多元化平台构建,是实现创新人才培育的硬件保障。

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新举措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从顶层设计优化、教学体系重构和教学平台建设多角度出发,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重构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工程教”三层次全新课程体系,打造实践教学的开放型新生态:聚焦汽车制造与轨道交通支柱产业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实际需求,针对吉林大学拔尖创新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方面存在的产业与教育脱节问题,通过重构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工程教育三层次全新课程体系,建立面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及评价标准,打造实践教学的开放型新生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通识教育内容与国家发展方向相匹配,学科教育植入国家创新发展需求,工程教育与行业发展相衔接,打造多位一体共发展的教学新生态。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企业技术开发需求为依托,本科毕业设计及论文环节增设企业导师指导及评审,以岗位需求促学业进步,以行业发展激励学生创新思维。

第二,建立科学素养与工程能力双驱动的产教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化校企互通机制: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模式固化单一问题,开展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创新。通过科研大师走进一线课堂,探寻授课新模式;通过企业导师聘任等举措,打通校企合作微循环,提升本科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形成科学素养与工程能力“双驱动”的产教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2023年吉林大学材料学院邀请高校专家学者讲座30余次,均为国家级领军人才,东北大学张涛教授介绍了酸比理论在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姜巨福教授介绍了高性能复杂轻合金构件铸锻复合成形机理与关键技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刘伟研究员介绍了基于统计方法的单分子电子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吴兴隆教授介绍了碱金属离子电池磷酸盐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等等。以上报告研究内容前沿,在授课内容外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扩展。除此之外,学院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行业发展报告10余次,实现校企互通和产学研互通,实现科学素养与工程能力双驱动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三,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联盟,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打通科技输出与教学反哺微循环:针对我院育人平台及软硬件支撑不足问题,搭建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立实践基地联盟。优选国内龙头企业建设联合实践实训平台,促进学生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激发工程意识。与此同时,深化产业(行业)与教育的衔接,构建教育实践共同体,建立校企实践学时和学分的互认转化机制,实现产教融合一体化培养,为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贡献力量。在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基础上,重点孵育一批以企业技术改革需求的自主研发项目,选拔经验丰富的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以技术需求促进学科发展。除此之外,选拔优秀教师作为企业科技创新专员,深入建设企业创新体系实现科技输出。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课程和新教材的专项培育奖励机制,重点支持对现有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扩充及革新,实现教学反哺,实现产教融合发展目标。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试点,选拔部分就业意愿强烈及工程实操能力较强的学生前往本地龙头企业实习,以企业课题为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实现定向培养。以上措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实践平台互通能力,均为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打通科技输出与教学反哺微循环起到助力作用。

四  结束语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开展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从国家与行业需求出发,激励教学变革,重构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工程教育的多层次教学与实践体系。将材料学科教育知识链与吉林省汽车制造与轨道交通行业技术链深度融合,整合龙头行业与中下游供应链的产业资源与革新需求,打造“教学—科研—产业”协同育人新范式,实现学科发展与产业升级双向驱动,共建多元化育人新平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将学业与产业贯通,推进教师与工程师、学生与企业导师、科研团队与实践平台多维度对接,以培养服务于产业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高素质新工科人才为目标,共建产教融合育人新生态。

参考文献:

[1] 蒋坤朋,徐华蕊,朱归胜,等.新工科背景下专业核心课程群产教协同探索——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化学电源设计与工艺核心课程群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28):30-33.

[2] 梁李敏,陈学广,刘哲,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教导刊,2020(10):65-66.

[3] 孙学勤.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J].化工管理,2021(35):57-58.

[4] 韩奇钢,梁策,李义,等.材料成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高教学刊,2023(9):44-47.

[5] 李艳霞,范涛,王倩.“互联网+”下《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1(31):42-44.

[6] 唐延川,陶培灵,沈明学,等.科教融合教育体系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業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163-164.

[7] 韩奇钢,梁策.以学生自我成长为中心的“通专混合式”课程体系改革[J].高教学刊,2023(9):42-45.

[8] 梁策.“新工科”背景下《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9):124-126.

[9] 李聪,齐福刚,王鑫铭,等.产教融合模式下金属材料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教育,2023(10):38-40.

[10] 罗霞,向东,杨眉,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数字化产教融合实践[J].大学,2023(29):3-6.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新工科产教融合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