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策略

2024-04-30李登娟

学苑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视域概念历史

李登娟

(山东省临沭县北城实验学校,山东 临沭 276700)

在大概念背景下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实现不同概念间的有效衔接,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保障作用。从本质上说,历史知识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为了增强学生的听课体验感,教师应利用主题式教学将零散的知识加以衔接,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形成更加形象的认知,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彰显主题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影响。

一、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概述

(一)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概述

基于大概念的指引,主题式教学要求教师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加以整合,结合课程标准提炼出核心概念和主题,以此为依据设计个性化的互动问题,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他们在收集资料、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认真筛选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历史基础、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布置学习任务,使他们全面掌握核心概念的内涵,达到深化主题理解的目的。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主题,围绕主题选择相应的拓展素材,开阔眼界的同时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习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体现出大概念视域下开展主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二)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价值

1.体现知识的关联性

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可以拉近历史与其他科目间的联系,实现不同时期历史知识的相互衔接[1]。大概念视域下,主题式教学意味着教师要认真备课,将学生的基本学情和课程内容加以整合,总结出本课重难点知识,并将历史素材与时事新闻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该门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从而转变学习态度,为历史素养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与此同时,主题式教学也能锻炼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加深对主题内涵的理解,对本课涉及到的概念知识形成具象认知,从而顺利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由此可见,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能够体现知识的关联性,不仅让他们体会到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还在无形中拉近了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突出主题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极作用。

2.彰显学生的主体性

在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过程中,为了保障教学效果,教师会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具体的课堂活动,争取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互动中,充分彰显他们的主体性。具体而言,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课堂的引导者,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主动参与主题式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营造和谐、活跃的班级氛围。在此背景下,学生的历史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经过教师的指引,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等方式探寻问题的正确答案,逐渐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历史知识也能形成更加深刻的见解,从而获得理想的主题式教学效果。大概念视域下,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丰富的学习活动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历史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突出历史的生动性

主题式教学的突出特点在于,能够体现课程内容中的核心概念,有利于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此种模式主要针对某个单元或某个专题展开教学,归纳其中蕴含的概念知识,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可以帮助他们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领悟人生真谛,完成思想意识的升华。另外,主题式教学对课堂活动的开展也有一定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知识,可以采用师生互动或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挖掘概念的深层次内涵,使其感受到历史教学的生动性,从而转变学习态度,全身心投入到主题式教学中,提高对概念知识的学习兴趣。可见,大概念下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突出了该门课程的生动性,成为学生深入研究概念知识的必要保障。

二、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策略

(一)整合教材内容,明确教学核心主题

教材是初中历史开展主题式教学的重要载体,为教师指明教学方向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概念知识。其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它是学生深度研究的对象,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在大概念视域下,无论单元教学还是课时教学都要以主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互动中,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这就意味着,主题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从整体上把握概念知识,又要结合主题突出课程重难点知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单元导语、课程内容、拓展资源等部分,将各个环节涉及到的概念知识加以整合,总结出本课核心主题,为今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例,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总结出本课三个主题,分别是: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以战国七雄为切入点分析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变化,为学生呈现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混乱不断、走向统一的政治局面。顺其自然地引出各国变法的史实,最有特点且最为彻底的也是帮助秦国一统天下的商鞅变法映入眼帘,学生认真研读教材中对这一概念知识的介绍,感受秦国一统天下的必然性。在秦国崛起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以及兴修水利,都江堰便是典型代表。基于此,本课以“卑秦”“强秦”“富秦”为隐性线索介绍相关的概念知识,显性线索则是战国局势的社会裂变、商鞅变法的顺势而变以及都江堰的创新,也是学生重点探究的核心主题。教师负责收集相关史料实证,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影响,逐渐理解春秋与战国的时代差异,把握周秦之变时期的历史趋势,在概念知识的引领下提高主题式教学的实效性。

(二)开展小组合作,深化主题探究成果

小组合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学习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年级的各门学科教学中,锻炼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充分保障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中,当师生双方明确主题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划分为4 人一组的形式,讨论概念知识的内涵,以此深化主题研究成果。举个例子,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分析大概念的含义,首要任务是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根据班级同学的历史水平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而后为他们布置针对性的思考任务,将主题详细分为若干个小问题,在好奇心的带动下使全体成员都能加入到讨论中,经过不断地交流与沟通得出结论。教师的任务是将各小组的答案结合在一起,使他们对教学主题形成全面且深刻的认知,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为主题成果的探究提供助力。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为例,本课内容比较丰富,教师对教材进行整理,明确教学主题为明朝时期古典小说文学成就和思想艺术成就,进而总结出明朝文化成就反映的时代特色。首先,学生自主研读教材,仔细阅读课本中有价值的信息,以朝代、著作、作者、评价为依据整合明朝的科技名著。为了保证答案全面性,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共同思考“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其次,教师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的图片呈现在大屏幕上,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二者的大致位置和走向,引导学生分析它们有何不同。在自由讨论中使学生意识到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使其思想意识得到升华。最后,在介绍明朝小说和戏剧时,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分析《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主要讲述的内容以及它们的历史地位,对单元主题形成全新认知。小组合作使学生对教学主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助力于概念知识框架的构建。

(三)设计主题活动,强化历史教学效果

通常情况下,主题式教学会包含多个核心概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使其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打造高质量的初中历史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整体节奏,根据教学主题和概念知识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引导他们自主探究概念知识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内涵,结合之前所学内容对主题产生独特的见解,在多元活动的辅助下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知识较为抽象,且与现代生活有着较长的时间差,大量的文字信息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为了强化主题式教学效果,教师应在课堂中加入趣味性元素,如微课视频、漫画启示等,让学生对概念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循序渐进地研究主题内涵,起到提高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质量的作用。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例,本课主题在于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以及文学艺术的成就,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感受到近代杰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了强化主题式教学效果,当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形成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知识竞赛,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说出近代我国在文学、影视、音乐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并分析不同作品的深远影响。有的学生认为《阿Q 正传》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是批判国民性的经典之作;有的学生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和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与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有的学生介绍齐白石擅长画花鸟草虫,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以西洋写实主义技法对中国画法进行创新,为中国画技法和意境提供了全新思路。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历史主题式教学得到升华,学生在广泛的学习中提高了历史综合素养。

(四)优化问题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对活跃课堂气氛、保障学习效率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对此,在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概念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教师要提高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结合教学主题设计若干个思考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助力于历史知识的深度研究。学生在问题链的驱动下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分析教学主题的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使他们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大概念视域下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以此提高历史学习的有效性。优化问题设计的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完成概念知识到教学主题的深入思考,为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例,教学主题是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涉及到的概念知识指导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能运用时空观念对比总结出不同时代社会生活的特征,知道社会生活变迁的体现和具体原因。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改革开放以前人们衣着的3 张图片,以及2 张各地方布票的图片,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思考“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的衣着有哪些特点?”继续出示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衣着的3 张图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衣着又有什么特点?”以同样的方式分析食、住、用、行四个方面的变化。在一系列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掌握了社会生活变迁的体现、影响、原因与感悟等概念知识,使其综合性思维得到锻炼,切实提高历史学习的有效性,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主题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五)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历史知识内化

大概念是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备课时的一个重要思维视角,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历史不同于其他科目,它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他们的认知特点为依据设计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对历史史实提出不同看法,有效促进概念知识的内化。所以说,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需要将“教”与“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其中,评价就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让学生在反思中实现进步。为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教师要观察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结合学习成果进行过程性点评,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转变为促进学生研究概念知识的内驱力,使他们在深化主题理解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事半功倍的历史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为例,教学主题是城市在西欧中世纪的发展,需要学生掌握中世纪城市复兴的背景、城市争取自治的常用方式、大学兴起的背景以及主要特点、西欧中世纪城市复兴和大学的出现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概念知识。在评价环节,教师不仅要检验学生对概念知识的记忆情况,还要结合他们在主题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进行点评,指出每个人的优势与不足,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内化。主题教学使学生明确本课重难点内容,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深入思考,以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总结出学生的优缺点,便于及时调整后续的主题活动,使课堂流程更加完整,在大概念视域下提高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概念视域下的主题式教学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率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深入研读教材,整合本课中的主要内容,以此明确核心主题,而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让他们在收获概念知识的同时强化自主探究能力,对历史素养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教师也应完善评价机制,使学生体会到主题式教学的必要性,在大概念视域下深度研究新课知识,推动历史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视域概念历史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