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素养课堂构建

2024-04-30史继红

学苑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一节课平行四边形双减

史继红

(甘肃省陇西县渭州学校,甘肃 陇西 748100)

“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实,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缓解培训机构对家长的焦虑,还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需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减轻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一、“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素养课堂构建的问题

(一)“双减”过度

有一些学校过度的“双减”造成许多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没有学习到相应的知识,这种过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做法,也不利于教师在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没有切实按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和计划,出现政策落实过度的问题,难以引导学生深入和全面理解相关知识,甚至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提升,不能确保整体的教育工作有效性,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此类问题,将会导致育人效果降低,对学生的素质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教师理念问题

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有落实“双减”政策的教育理念,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当中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不仅减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负担,并没有真正履行“双减”教学的理念,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起不到积极作用。

二、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素养课堂构建的意义

(一)促使教学方式创新

在“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践行“双减”政策的理念,达到“双减”的真正目的,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进行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引用信息技术的软件,从而在授课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兴趣。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采用多元课堂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分层设置作业

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采用分层布置的方式,注重学生在数学上的个性差异,采用针对性的数学作业设计,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水平。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双减”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三)促使学生思维能力提高

数学素养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素养课堂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素养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形式,落实“双减”政策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想要落实“双减”政策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师要结合“双减”政策的理念优化自身的教育结构,在课堂当中更好地渗透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理念。此时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的环节,激发学生在课堂当中自主探究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这一节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于线段有哪些具体的了解,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观看课本,提前了解这一节所讲的具体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将之前准备的视频课件,在课堂当中采用VR 技术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从这段课件中了解几何图形。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吸引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目光,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相关内容。所以教师在这一节课的教学当中,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这节课的探索意识。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观察教师和身边有哪些物体可以抽象地理解线段和射线。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回答来让学生试着画一下线段、射线以及直线的图形。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黑板上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也能更快地掌握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对图形的理解。之后教师通过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两种不同的直线,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有关直线的知识点。课堂最后,教师可以让小组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端点的个数以及是否可以延伸,可以度量。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融入到数学课堂当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通过创新教育理念,不仅减轻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负担,还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落实“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要求。

(二)采用趣味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认为数学是枯燥的,这与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从各种数学公式和定理当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用适合的趣味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动力。

比如,在学习《统计调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这一节课时,这一节课是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绘画方式以及能够使用统计图来描述相关的数据。所以教师在这一结构的讲解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兴趣中,培养学习数学素养的理念。教师可以通过询问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投影来展示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的收视情况,还有班级学生集中出生在哪一年?还有学生最关心的在一年当中最受欢迎的电影?通过这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在调查过程当中的动力,还能够让学生在调查过程当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学生在收集数据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出让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将问题与答案罗列出来,帮助学生在制作扇形统计图时能够直观地了解本次课程的重难点。当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扇形统计图,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全班同学对新闻、动画、体育以及娱乐这四个节目进行了解。让学生通过扇形统计图的方式直观地了解全班同学对各类节目喜欢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数据系统地整理起来,使数据不会显示出杂乱无章的情景。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趣味性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采用趣味性的教学可以将抽象的形象具体化,减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负担。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所以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当中进行数学学习,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三)运用生活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现在初中数学应该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想要在课堂当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需要教师细心观察生活中与数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为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课堂注入一丝活力。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的情节来引出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我们现在生活当中有许多事物都是对称的。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建筑、对称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对称,对称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习的兴趣。教师之后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所拍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都有什么具体的特点和相同性。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他们所认为的对称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对称是能够将事物完全地分成两个相同的事物,还有的学生说将对称的事物从中间分开,它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因为这一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对称之后,让每个学生都站在讲台上来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都发现了哪些对称的事物。当学生分享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一张纸,根据多媒体视频当中进行裁剪,能够剪出非常美丽的窗花,学生发现窗花竟然也是对称的。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对称的含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是“双减”政策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的效率,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出现了许多与教育相关的科技软件,教师可以引用相关的软件,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非常高,所以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当中充分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数学知识,这也符合“双减”政策在初中数学课堂当中的运用。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这一节课时,平行四边形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已经不陌生,所以在讲述这一节的过程时,要注重讲解它的性质,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重难点是能够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微课视频让学生观看微课,回忆之前学习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节约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时间,也避免教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所以采用微课视频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水平。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当中,已经让学生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以及一些基础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节课主要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希沃白板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旋转平行四边形,引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猜想。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上滚动名字的方式,选择一名学生说一说刚才在小组讨论当中获得了哪些思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当中逻辑清晰。学习完这一节课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将微课资源库当中的习题,选择出一些适合学生的进行随堂检测。微课资源库能够满足教师练习要求,教师可以采用微课中的习题与课堂教学当中的知识进行结合,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资源库中投放一些视频,让学生在课后针对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教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五)尊重个性差异,设计多元作业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往往没有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在课堂教学当中没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教师往往在布置作业时采用统一布置的方式,严重违背了“双减”政策中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样很有可能会形成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认为作业内容非常的简单,从而在做作业时态度不够认真,而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认为作业非常的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对作业练习失去积极性,所以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

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这一节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计算方式,从而引出本次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教师通过出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可以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周围的建筑,如教室的窗户进行举例,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提问长比宽多半米,面积是三平方米,请问窗户的长与宽分别是多长?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进行分析,列出相对应的数量关系式。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所罗列的数量关系式,来开始讲解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来培养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认识,这一节课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以及它的项和系数。当学习完这节课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多元化的作业。在布置作业的过程当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在这一节课当中的学习情况,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来为他们制定不同的作业。对于一些学习比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概念和性质,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让他们求一元二次方程的m值。通过布置适当的作业的方式,既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也符合“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想要提高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首先应该为学生创建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创新教学方式,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国家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以此来实现“双减”政策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一节课平行四边形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托马斯的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