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运用的创新策略探析

2024-04-30张克召

学苑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管理工作班级

闫 辉 张克召 闫 凡

(1.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前马家小学,山东 枣庄 277415)

(2.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明远实验小学,山东 枣庄 277400)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与管理中,激励机制所具备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在小学班级管理相关工作中,教职工作人员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全面地激励学生,从本质上推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本文的研究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性意义,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理论性意义。

一、激励机制的概念及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一)激励机制的概念

所谓的激励机制,主要指的是在组织活动之中,结合个人的价值、能力以及贡献等多项因素,对其进行综合化评价,并给予与之相对应的奖励制度形式。激励机制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充分地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推进组织的发展。在各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中,学生能够在个人努力的推动下,获得相应的成绩,也能够衍生出相应的正向心理暗示,进而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加倍努力,正向的心理暗示能够让学生提高信心、强化学习质量与效率。

在教育工作中,激励制度主要可以分化为两个不同的方向,即惩罚机制和奖励机制。其中,惩罚机制是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进行惩罚,学生在该种情景中会逐步产生畏惧心理,导致学习动机不足。而奖励机制则能够在学生表现优异或者差强人意时都给予充分的鼓励、表扬,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影响下提升个人信心,从而有效强化学习动机。鉴于此,教师应该科学地应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促使学生能够在各种情景下产生不一样的学习动机,才能够真正地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不论是在强化小学教学阶段的班级管理水平层面,还是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学习态度方面,有效且充分地应用激励机制都拥有非常明显的价值,但是,大部分小学班主任在目前具体应用激励机制的进程中,都没有正确且全面地意识到其价值,对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通过实践调研与结果分析可知,将激励机制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为:

1.能够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效率

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在7~13 岁之间,该年龄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健全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此时班主任如果持续应用威严式教育态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甚至会衍生出敌对、逆反等心理,这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个性化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作为小学班级人性化管理的措施之一,激励能够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构建起规范、文明的行为,从而推进学生铸造起自我约束与规则意识,并在潜移默化中优化班级管理的综合效率。

2.能够强化小学生的进取精神

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进取精神都是非常珍贵的品质,同时也是现阶段全体学生所需要具备的情感内容。在行为表现上,小学生多为好动、顽皮,却在情感需求方面表现为期望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尊重。就积极心理学角度而言,激励措施与学生成长进程中的情感祈愿更为贴近。因而,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侧重于激励机制的建设与应用,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和关怀,引导学生能够在日复一日的环境影响下,逐步发觉自身的优势与独特,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促使学生将进取之心转化成为进步与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小学生得以在成长中不断突破自我、强化能力。

3.引导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生目前的心理素养尚未健全,特别是部分较为内向的学生,在班级活动中通常会表现出胆怯、害羞等情绪,无法积极地融入班集体。也有部分学生没有充分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挫折、困难容易一蹶不振。上述情况都会直接导致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缺少乐观、勇敢等良好品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存在制约性。班主任应该结合现阶段小学生的实际状况,摒弃传统的强制管理和批评教育手段,而是以科学的方式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既能够有效抵消学生在日常交际、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又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强化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促使学生得以更全面、详尽的方式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并在自主意识的推动下将负面情绪消化掉,让个人的成长、发展没有限制。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运用的创新策略分析

(一)创设人文风尚,落实环境激励

将激励机制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进程中,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最坚实的后盾。外部人文环境的不断优化、完善,不仅能够将环境所具备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还能够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倾注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创设属于小学班级的人文风尚,将环境激励融入于班级内部的学风、班分之中,让小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人文情怀。就现阶段的实际发展而言,落实环境激励的主要方式包括以下两方面:

1.创设极具人文气息的小学班级环境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空间,班级是班主任渗透激励教育的主要环境。可以利用班费为班级内容建设图书角,学生也可以将自身喜欢的画报、绘本、书籍等带到图书角,与所有的同学一同分享;还可以在图书角旁边设立能够写字、绘画的阅读感想墙,学生可以将阅读时所看到的喜欢的句子或对内容的感想写下来,利用便利贴贴在文化墙上,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课外读物的兴趣便会被激发,学生也能够在其中收获阅读和分享的乐趣。此外,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内部设置科学角、工艺角等,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各个学科,如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等课程中的作品展示出来,既能够满足学生的自尊心,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又能够全面优化班级内部的人文气息,对班级的管理具有推动作用。

2.定期定时开展人文教育与主题班会活动

小学班主任在进行人文环境的创设工作时,可以将激励平台设置为人文教育活动和班会课。例如,在班会的策划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主题班会,如“四德少年故事会”、“我为班级建言献策”等。鼓励学生以实际需求为基础,针对小学班级的整体管理制度提出更具可行性的发展建议,激励学生能够在班级的管理与发展中不断强化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另外,在人文教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涵盖爱国主义热忱的题材影片,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培养爱国思想的环境,鼓励学生用知识武装自己,强化自身发展志向。

(二)通过与学生的积极沟通渗透情感激励

在教育活动的开展进程中,教育者与接受教育者之间的有效交流永远都应该被放在首位。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也需要以与学生的高效沟通为基准应用激励机制。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更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架构起更加坚实的情感纽带。为此,小学教师在后续的教育中,应该有意识地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效性,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加从容地接受教师的情感激励渗透,才能够实现从多个层面、角度呵护学生心灵与情感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与更加坚强的心理素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创新激励手段进行情感渗透,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首先,管理者应该摒弃传统的威严态度,并在具体沟通中强化对学生内心需求的关注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谅与关怀。比如,在面对较为顽皮且个性鲜明的后进学生时,教师应该在课外时间主动地与其进行谈心,谈心时需要选择温和的态度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能够在没有戒心的情况下,对教师产生爱戴、敬服之心,而后便也能够向教师展露个人心声。同时,教师以激励的话语、行为激励学生,学生的情感需求被满足后自然会提升学习动力;其次,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时,管理者应该以宽容之心待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是学生容易频繁犯错,在未来应用创新性激励措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渗透情感激励的过程中,通过沟通来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不仅如此,由于小学生大多不会出现特别严重的错误,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改正错误、规范言行;最后,小学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进程中,还需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的疏导,辅助学生对抗心理压力。由于很多成年人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导致小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而,小学教师应该重视通过情感激励的方式疏导学生的心理负担。例如,小学中最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发生矛盾后,会有其中一方或者双方都出现沉默寡言、成绩下降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友爱、解开矛盾,并让学生学会面对摩擦、矛盾时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维护友情。学生在得到心理和情感的激励之后,自然会提高个人的学习热情和交往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我激励

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用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应用由教师主导的激励手段,还可以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体的激励机制。通过对学生潜在的优势进行挖掘的方式为学生架构信息,并提升学生融入到潜力释放、自我管理的内在推动力,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强化自我激励能力,便能够让班级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事半功倍。具体来说,教师应该能够时刻发现学生的优势。例如,面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小学生,教师可以侧重于肯定学生在交际、思维、细心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感觉自身还有无限的进步空间,并在激励的作用下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对于非常有爱心且人缘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表扬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并鼓励其参与班干竞选,这对小学生而言,无疑是非常大的鼓舞,学生能够在鼓励中奋起发展,还会成为教师管理班级的“小帮手”。

(四)通过竞赛活动实现竞争激励

大多数小学生都有相同的心理倾向,即争强好胜。在该视角下,实施竞争激励管理手段的价值便显现出来。良性的竞争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小学生的规则意识,还能够引导学生,让其在竞争失败后总结原因、积累经验,也能够从竞争胜利中感受成就感,从而有效发展小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健康心理情绪。首先,教师需要设计适合的竞赛活动。教师在小学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可以适当地增加竞赛活动内容。例如,在知识教育中,教师可以经常性的开展小学竞赛的学习模式,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并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在班级内分享学习成果,感受学习的快乐与胜利的荣誉感;也可以将值日以竞争的形式开展,每周的五组值日生可以比拼哪一组所做的卫生最彻底,哪一组能够拿到年级流动红旗,通过该种方式将学生打扫卫生的热情点燃,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其次,设置竞争积分榜单。任何形式的竞争激励都需要量化,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竞争激励也是如此。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分别设置个人和小组的积分榜单,让学生在每一项竞赛活动中的表现以更加直观的分值化方式呈现出来,并在期末进行积分统计,班级内的前三名可以得到竞赛积分奖状,其他学生也可以获得一些小的激励徽章。小学生在物质与精神层面得到激励后能够更加喜欢竞争,并在彼此追逐的进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

(五)树立学习表率并开展榜样激励

小学生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易于模仿他人,且不分行为的好坏。小学教师在管理班级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激励机制中设立正向、积极的榜样,既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又能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步形成是非观和荣辱观,推动学生的成长,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因而,教师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应该提高学习表率的价值,并通过榜样激励的方式,建立起学生健康成长的风向标。

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教师应该从自身入手,遵守班级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提高综合素养,为学生提供教师榜样;其次,在班级内部选择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榜样。教师可以选择班级中在某一方面做得较为出色的学生作为榜样,如“某位同学计算能力特别强,同学们要向她一样仔细阅读题目”“某位同学从不迟到,同学们也要向他学习,增强时间观念”等。班级管理中激励的创新发展能够在榜样的带动下更上一层楼。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教师应该积极落实班级管理工作。教师应该在教育中明确激励机制的价值与作用,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最为恰当的激励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在激励中不断完善自我、强化自我,为后续的学习与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的创新性应用提供新思路,引导小学生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好青年。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管理工作班级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班级“四小怪”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不称心的新班级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