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英语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2024-04-30丁珍珍

学苑教育 2024年7期

丁珍珍

(江苏省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江苏 盐城 22400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旗帜鲜明地指出:“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需要在主题的统领下,依托篇章,找到教学对接点,引导学生获得更丰富深刻的认知情感体验,并在实践运用中完成知识迁移、内化,促使学生在循环递进的语言环境中,更好的汲取英语知识养料。”英语教材单元主题式的编排,为单元主题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要整体感知英语教材特点,找寻文本生本结合点,最大限度吸引学生关注力和思考力。学生沉浸于课堂教学,自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一、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以及单元主题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活动观认为活动主要是由活动的主体、中介工具、活动的客体、规则、共同体等要素构成的。在这些要素的共同作用下,课堂教学进入崭新阶段。活动观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主体是积极主动的,他们凭借中介工具,对学习内容展开系统化分析研究,在与文本的交互作用中,汲取知识精髓,构建系统化学习认知。学习活动观为课堂教学设计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让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更具针对性。

以一个单元作为教学基本单位,进行统筹安排,将听说读写等基本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有效的教学链条,进而对知识展开构建,这就是单元主题教学。单元主题教学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教学方式。践行新课改精神,落实单元主题教学模式是必要的,它能够有效筛选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教学节奏,且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有积极帮助。学生一旦主动投入到知识探索过程中,能够快速提升教学实效性,彰显课堂独特价值和魅力。

二、基于学习活动观的英语单元主题教学路径探寻

(一)单元主题呈现,指明思考方向

英语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是以单元主题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设计和引导。单元主题教学中,主题是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因子,它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导向。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教师在主题意义的引导下,梳理知识之间的关联属性,对接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探究教学关联性、工具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教材编写过程中,必须秉承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生活性等原则,这样设计出来的教材才能更加贴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小学英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者们在选择主题时综合考量多种影响因子,选取的主题往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单元主题拉近了学生与教材文本之间的距离,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感知状态。教材文本主题设计体现综合性特点,对接三维目标,实现了文本思维与学生思想情感的有机融合。在主题的指引和统筹下,学生获得知识,在探索文本的过程中,能力快速提升,情感体验得到深化。

教材内容是教学的重要参考。教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其中的一些拓展性知识、插图、文字背景等信息资料,都是围绕主题展开的。学习译林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 A healthy diet 时,教师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借助主题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互动。“Please guess based on the question,what is written in this unit?”学生一边观看题目一边进行思考。单纯进行文字感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给学生更精准的单元主题指引,教师给出相应的图片指引。两张图片中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食物,这是相似之处,但两张图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在图片观察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有了基本感知。“I saw various foods,and there were healthy and unhealthy ones among them.”“I saw French fries,which is my favorite,but I can’t eat too much.It’s unhealthy food.”在学生滔滔不绝的讲述中,课堂逐渐活跃起来。接着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探究单元主题,学生的理解感知自然更精准。

(二)文本信息提炼,夯实学习根基

教材文本集编者的思想、智慧于一体,其思想性、实践性、人文性价值是不容置疑的。对单元主题展开系统全面的分析是必要的,它是生成高品质课堂,激发课堂教学主体主动性、积极性的引线。引线启动后,学生就要深入到文本中,对文本信息展开提炼、分析,在系统梳理以及筛选的基础上,学生完成对信息的感知、加工,最后在实践运用中形成迁移能力、实践运用能力。文本主要是由插图以及语言文字组成的,在进行信息提炼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从这两个最主要的层面出发,展开探寻。插图蕴含丰富的信息资源,但其呈现形式具有隐晦性,需要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生成崭新认知,学生观察对接插图信息的过程也是能力提升的过程。在梳理文字信息的过程中,则要关注关键词汇、句型等知识。完成文本信息提炼,学生的学习基础自然牢固,再进行文本深探,效果更加显著。

文本信息的提炼梳理是高品质课堂的基础,也是教学成功的有效保障。智慧型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会对单元主题展开分析研究。课堂教学初始阶段,呈现出文本内容,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提炼、整合信息,构建知识框架,明晰学习视角。这样操作无疑为整个课堂提供了鲜明清晰的切入角度。学习译林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8 Our dreams 时,教师从一个故事导入。“Do you know Messi?Have you heard of his story?”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了解一些关于梅西的故事的。“I know,he is a football star.”“I really like him.He plays football very well.”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言中,课堂教学进入崭新状态。为了将故事内容与文本主题进行对接,教师对梅西的成长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地阐述。学生听完故事后,深受触动,对梦想这个词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Read the following story and tell us about their respective dreams?”在具体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圈点勾画文本中出现的关键信息。学生本身对故事非常感兴趣,教师抓住这一点,以故事为教学切入和启动点,将学生引向不一样的学习状态。“What key information did you find during the reading process? How did you specifically operate it?”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受。文本信息阅读让学生对单元主题有了整体构建,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在不知不觉中生成。

(三)精准对接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时往往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只要学生能够快速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教学就算成功了。课堂在呈现时不是“满堂灌”,就是进行“填鸭式”。这样的操作看似是在帮助学生,课堂教学速度和效率貌似也得到提升,其实讲解、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窄化了课堂的功能定位,不利于高品质课堂的生成,更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作为语言学科的代表,极具抽象性。小学生思维呈现出直观性、单一性特点,为了更好地对接学生认知,激活他们的思维认知,教师不妨从情境创设的角度出发,将抽象复杂知识以直观具体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带来多重感知,触发他们情感的同时,促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特点,进入文本内核。

实践表明,借助多种教学载体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能够产生正向激发效果,为学生思维认知启动创造最优化的条件。教师综合考量多种影响因子,尤其关注学生的思维认知实际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以文本内容为基点,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学习译林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5 A party 时,教师没有直接导入课堂,让学生阅读Story time 的内容,而是以Culture time 的内容为切入点,对学生展开文化渗透。“If you visit someone else's house,what details should you pay attention to?”学生思考片刻。“I think we should wear suitable clothes.”“I think I must bring a small gift.”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单元主题和内容,教师创设微视频展示情境,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视频中的内容是参加外国家庭聚会的场景。在视频中,小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还原了参加派对的整个过程。情境以其直观性、鲜活性,深受学生喜爱。在浓郁的视频观看、感知氛围中,学生主体的探知积极性得到充分展现。“After watching the video,could you please summarize w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hosting or attending a party?”学生顺着教师给出的问题展开思考探究,思维活跃度升级。

(四)丰富活动类型,拓展思维场域

教学活动贯穿于课堂始终,是教学的切入点和依据。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感知状态。然而教师在进行设计引导时,活动形式相对单一,且活动之间是孤立存在的,每个学习活动都仅仅是为课时教学服务或者单个知识点服务,活动之间的关联属性被割裂,导致教学活动的价值度没有得到完全彰显。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从丰富性、趣味性、实用性角度出发,对活动展开设计规划是必要的。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文本为活动设计载体,吸引学生关注,促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进入思考状态,拓展学生思维层级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含金量。

课堂教学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推进,无疑是明智的选择,能够将散乱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布设多元化学习探知活动,为庞杂的教学内容架起桥梁,自然是最优化的教学选择。教学活动有多重选择形式,问答、探讨、角色演绎、组队竞赛等都能给学生带来更多思想触动。学习译林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4 Road safety 时,这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但如何以趣味、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需要教师做出多维探索,特别是可以借助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给学生带来多重刺激。“We all know that road safety is very important,but how do we protect ourselves and ensure road safety in our learning and life? Please choose one of the tasks below according to your own needs and try to complete it.”教师提供的学习活动具有极强选择性,如Tell specific cases to give everyon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road safety.设计活动时,教师充分考虑到不同认知层级学生的需求,给出更多选择,学生在实践中很快完成知识点的多维探研。教学是一个双向交流的动态过程。为了更好的彰显学科育人价值,激发学生的智力和多元思维,教师要给出丰富的活动作为依托,帮助学生生成知情意协同发展的良好学习状态。

(五)教学评价一体,升级教学维度

评价是课堂教学环节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课堂整体效果提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方法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短板,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方法,提升教学维度,让课堂向着纵深方向发展。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比较容易忽视评价,只是单纯从知识层面出发,引导学生识记、运用。缺乏评价的课堂教学是索然无味的,学生很难真正意义上进入沉浸式学习状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课程实施建议。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它们虽然是课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它们的功用和价值是不同的。教主要体现的是教师的行为,是教师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出发,对教学展开设计规划的过程。学体现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系列语言实践活动。评则是教与学的桥梁,发挥监控与调节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英语学科育人功能,教师要抓住教学关键点,借助教学评价一体化,升级课堂维度。

单元主题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教、学、评融合起来,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通过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活动,切准学生的学习需求点,同时将评价贯穿于学习活动始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自身学习状态、学习方法运用情况有更全面的把握。学习译林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 时,教师发现学生对旅行相关内容有浓厚兴趣度,教师抓住这一点,先借助对话情境呈现,给学生带来丰富情感体验。学生的思维引擎很快得到启动,探索欲求得以激发。聆听完对话内容后,学生蠢蠢欲动,表达欲求极强,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演绎。“What are they discussing and exchanging?Please collaborate with multiple of you to present the content of the story.”演绎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I think my performance was okay,but I was too nervous during the expression process.”“I think his performance is perfect,I want to give him a thumbs up.”评价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带给学生的影响却是深刻的。他们受到启发和鼓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其他模块的学习中。

三、结语

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不是单纯以活动为主线设计教学,而是要综合考量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规划。深度解读文本内容、提炼单元主题、梳理文本内容,制定单元学习目标,这些都是学习活动观下英语单元主题教学设计需要着重考量的点。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有其特殊性,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点、感知点出发,从宏观视域出发,对整个单元的内容、结构进行梳理,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让教学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单元主题呈现,指明思考方向;文本信息提炼,夯实学习根基;精准对接情境,丰富情感体验;丰富活动类型,拓展思维场域;教学评价一体,升级教学维度。在多重手段的助力下,学生自然能够更加清晰、精准地完成文本学习,课堂教学品质也会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