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灭“火”行动

2024-04-27陈如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9期

陈如优

关键词:情绪辅导;情绪调控;挫折应对;FIRE模型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9-0047-03

【活动理念】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有犯错的时候,犯错后难免受到批评。部分青少年抗压能力较弱,被批评后非常情绪化,甚至出现过激言行。笔者曾在学校做过关于批评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约八成的高中生在面临批评时会产生愤怒、恐惧、不解等情绪,甚至与家长、老师发生对抗,对学生的人际状况造成了负面影响。

马克·墨菲在《用事实说话》一书中提到了一个透明化沟通的“FIRE模型”,他借此模型倡导人们在遭遇批评时从事实出发解读事件,作出合理的情绪反应,达成期望的理性结果。高中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逐步增强,教师可在课上引入此模型,引导他们及时调整情绪,将注意力从情绪转到基于事实的解读上,从而理性应对批评,提升情绪管控与挫折应对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與理解。了解FIRE结构模型,明白遭遇批评时从事实出发对于情绪调控的重要性。

2.体验与感悟。交流分享面对批评的情绪调控方法,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增强面对批评的信心。

3.尝试与学会。通过案例解读与分享,掌握用FIRE模型解读事实,及时调整自我情绪的方法。

【活动方法】

游戏,小组讨论。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白板,写字笔,FIRE分享单。

【适用年级】

高一、高二年级

【活动时长】

一课时

一、引出批评

1.暖身游戏:情绪快问快答

游戏规则:教师提出一些情境,全体学生不假思索地在白板上写出面临情境时产生的情绪,并用1~10级数字表示情绪强度。

(1)你上学迟到两分钟,被老师狠狠批评了。

(2)你买了一双心仪很久的球鞋,好兄弟却说好“low”,直白地鄙视了你的品位。

(3)晚自习时你后桌的同学一定要与你打闹,结果被老师看到了,老师批评了你。

(4)周末回家,上了一周的课感觉很累,你拿起手机刚想玩一下,妈妈看到了就是一顿臭骂。

2.小组讨论

提问:看一下自己白板上写的情绪感受,再对比他人的情绪反应,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的数值比较大,看来我对批评的反应比别人更强烈。

生2:小组内的同学基本都是以生气为主,看来我们都不喜欢被别人批评。

3.教师总结

面对积极正向的评价,我们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与行为;但是当遭遇到批评时,我们往往会产生糟糕的情绪和感受,这些情绪和感受就像落在我们心上的小火苗,可能会灼伤我们的内心。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当遭遇批评时”该如何去灭“火”。

设计意图:用快问快答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分享与总结引出话题。

二、体验批评

师:大家在生活中肯定受到过家长、老师或同学的批评吧,那时的你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具体的案例中去感受批评。

1.心理情景剧:被批评的小余

学校晚读课上,小余由于来得非常匆忙,出了许多汗,到班级第一件事就是开窗户,靠窗吹风。这个时候,班主任进来了,他看到小余大汗淋漓,没有在晚读,还开窗户,于是立马关上了窗户,并严厉训斥了他:“小余,你还有没有规矩,晚读时间不晚读,还开窗吹风!”小余也非常生气,他二话不说直接跑去打开窗户,老师又把窗户关上,几个来回下来,两人吵了起来……

2.小组讨论:你如何看待小余的做法?

生3:我觉得小余并没有错,他只是吹吹风而已,老师没有了解情况就随意批评不应该。

生4:小余气过头了,他应该跟老师解释清楚,这样就不会发生这么大的冲突。

3.教师总结

批评会使人产生情绪小火苗,如果任其蔓延,有可能引发行为上的熊熊烈火。大家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你是如何面对的呢?

设计意图:引入案例,让学生体验受到批评时的心理感受,逐步催化团体同理,聚焦到面对批评的主题上。

三、战胜批评

活动一:觉察“火”源

1.冥想

教师播放轻音乐并引导学生进入冥想:仔细聆听音乐的节奏,回想你曾经遭遇过的一次印象深刻的批评,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去应对的?被批评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结果又发生了什么?

2.坦诚交流会

(1)在活动单上用隐喻画表达自己当时内心的感受。

(2)小组分享交流当时的情境、情绪和行为。

生5:我画的是一颗心,这颗心长了一嘴的獠牙(见图1)。初三的时候,有一次我因为肚子疼没有跑步,体育老师过来就批评我,后来我解释了他还不依不饶,我当时很生气,真的很想去咬他。

生6:我想到的是每次我成绩不好的时候,我妈就会训斥我,也不管我是不是努力了。当时我的情绪就像是一团火焰(见图2),一点就着,又委屈又愤怒,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心里想着再也不努力学习了。

3.教师总结

当遭遇批评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产生愤怒、委屈、忧伤等过激情绪,这些情绪左右了一些同学的想法,让他们做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行为;当然,也有一些同学能够理性思考,正确面对批评。

活动二:灭“火”行动

师:当遭遇批评时,我们首先应该稳定自己的情绪,在处理完自我情绪以后,要学会理性分析,用事实说话。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个“FIRE模型”,它能帮助我们发现“fire”的本质,学会理性对待批评。

1.教师讲解

FIRE模型——用事实说话,不被情绪所左右。它有四个组成部分:

(1)Facts:事实,你看到/听到了什么?

(2)Interpretation:解读,你如何解读这些事实?

(3)Reaction:反应,你有什么情绪/感受?已经采取了哪些方法?

(4)End:结果,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师:当我们遭遇批評时,会很自然地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继而可能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对此,我们可以用“FIRE模型”重新进行梳理事件,从而作出理性的判断。

2.小组讨论:用“FIRE模型”解读小余事件(见表1)

3.小组分享

引导学生用“FIRE模型”聚焦事实,从事实角度重新分析自己曾经遭遇的批评,然后再次体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生7:重新用“FIRE模型”去解读后,我的心情释然了,原先我一直都想着老师怎么只批评我,不批评抄我作业的同学,现在发现是自己先有不对的地方,也明白老师是因为不知情才只责备我。

生8:我妈纵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事实是我的成绩的确考得很差。妈妈这么批评我主要还是希望我下次能考好点,只不过方式没有那么好,并不是要诋毁我。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当遭遇批评时,如果能够聚焦事实,正确解读事实,那我们心头的火自然就会熄灭了。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冥想宣泄批评引发的负面情绪;学会用“FIRE模型”理性面对批评,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四、感悟批评

活动:感谢批评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当初批评你的人就站在你面前,然后一起默读:“谢谢你,曾经批评过我的人。虽然我当时很不舒服,但是现在我明白了,是你的提醒让我变得更好了!”

师生共读:灭“火”行动,呵护心灵;常怀感恩,理性对待。

设计意图:通过“感谢批评”活动,使学生能带着对批评的新认知重新踏上人生之路。

【活动反思】

本课以面临批评时的情绪辅导为主题,切入点小而精,使得主题更有针对性、更深入。整堂课以“火”为主线,从引出火苗、感受怒火到灭“火”行动,环节设计顺畅,层层递进。除此之外,在以下方面需要加强。

1.注重学生团体动力的作用。要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团体动力的启动与催化上下功夫。课前需要介绍团体规则,第一环节的热身要形成团体凝聚力,创设安全的心理氛围;第二阶段的案例分析要逐步催化团体动力,聚焦课堂主题。只有团体动力氛围足够好,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后续的活动中。

2.第三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要着重处理好此阶段的两个活动。首先,应尽可能让学生投入到冥想情境中,体验情境中的情绪状态;以FIRE理论为指导进行的灭“火”行动,先组织学生用理论去分析小余的案例,再由此及彼过渡到自我的情绪调节,这样学生才会更好地学会运用此理论。

3.要注意价值中立原则,引导而不是指导。批评是比较敏感的话题,要想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作出积极的改变,教师需要在各项活动中始终保持价值中立原则,营造接纳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马克·墨菲. 用事实说话[M]. 吴奇志,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