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维并举 全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024-04-16姚月华

关键词:能力提升阅读兴趣读写结合

姚月华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基本路径。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并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培育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以提升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读写结合;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4-0004-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发展阅读能力与形成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更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高度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因而需要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各类教学手段。具体而言,教师可从“五个维度”出发,创造性设计阅读教学,确保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维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阅读教学中,无论对话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与学生,教師都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阅读教学,坚持面向全体,照顾差别,分类施教,让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即由教师主导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学模式。常用的自主学习模式有“自学式”“提问式”“自答式”“商议式”等,这些方法均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运用已有知识,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拓展学习,从而对新事物、新知识产生更全面的认识。

语文阅读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需把握三点: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师读、学生听的阅读教学模式,建立师生共同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的全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帮扶者,更新教学方式,放手学生自主学、放开学生主动学,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使他们成为快乐的、自主的学习者,激发其主动性。最后,在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始终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特别是在阅读课文环节,要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会,并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坚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维度:体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产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内在动力。让阅读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让每个学生爱上阅读、能够阅读、学会阅读,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职责。如果阅读教学形式单一、过程乏味,那么学生注意力就会分散,甚至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阅读教学设计要灵活多样,形式要趣味娱乐化,以吸引每一个学生,引领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

首先,阅读教学要注重兴趣导入。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还有四天就到十一长假了,老师想了解一下假期中你们想干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爬山,因为爬山可以锻炼我的意志。”还有的学生说:“我想去钓鱼,因为妈妈说钓鱼可以修身养性。”这时教师可以引导:“看来同学们的打算真不少,可见你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那么在100多年前,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又是怎样度过假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这样的导入趣味无穷,瞬间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其次,设计学习过程要注重学习角色的“带入感”,即要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角色中,甚至是进入角色本身。当读完课文或讲完一个故事后,教师要问问学生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然后让学生把人物的名字换成自己的名字,将故事讲给他人听,并以“第一角色”的身份去感受课文内容、体验角色,从而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的认识。第三,让学生动手再现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挑选最感兴趣的部分,然后画出来,并作出说明,也可以针对故事制作一个情节表格或者画一副故事地图,将情节串联起来,以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能力。

三、坚持启发式教学的维度:营造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

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有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相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启示、点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能力。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学习。因此,阅读教学要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启发式阅读教学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情境启发法,即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段生动的故事、一幅精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思考和探索。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及相关主题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或相关书籍,也可以组织一个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开国大典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其次,问题启发法,即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能够引发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想象,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教师可以提问:“这篇小说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如果让你拟一个题目,你会起什么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情节,从中提炼主题思想。最后,启发性授课法,即通过教师讲授示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课文的内涵和规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借助图片展示、实物演示和身体语言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小蝌蚪成长的历程,以及找妈妈的经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解故事情节。

四、坚持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维度: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课外阅读具有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培育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外阅读的功效推崇备至,他认为,“在小学阶段,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书中不下百次地谈到阅读,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此外,朱熹曾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都从不同角度强调和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非一日之功,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多样的书、会读书,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精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要求学生先理解每个字的意思,再通解一句之意,通解一章之意。其次,指导速读,即教会学生学会“筛读”,会找重点、记重点,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同时又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最后,注重课外延伸。教师要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经常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

五、坚持学以致用的维度: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特别是三年级之后的小学生已从幼童期进入孩童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萌发,从阅读中接收新信息的能力逐步增强,对一些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由此产生了写作表达的欲望,写作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得到提升。读写能力对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能力培养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设计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考虑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坚持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读的质量。在具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促“写”,以“写”强“读”,将两者相结合设计教学方式。具体实施中,还要考虑几个关键点:首先,引导学生学会“选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认知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积累阅读量,并下意识地把积累的材料运用到写作中,根据不同的写作主题,运用头脑中积累的不同素材,实现写作量的积累。其次,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读写方法。语文阅读与思维的合理结合是提高閱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如当遇到不懂的词语、科学术语和难懂的句子时,要学会问自己“为什么?”,并结合文章内容来思考找到答案,以培养自主精神。最后,引导学生从模仿中学会创新。学生用模仿、扩展等方法培养写作能力,并逐步运用自己的文字习惯去写作,可不断提升读写结合的能力。

猜你喜欢

能力提升阅读兴趣读写结合
中班幼儿绘本阅读兴趣巧培养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