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传播的价值意蕴与发展路径

2024-04-16周月王晓雯

理论与当代 2024年1期
关键词:全过程话语民主

周月 王晓雯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传播的价值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抽象的理论名词,也不是“一次性”、少数人的民主,而是具有深刻内涵的民主实践,体现为深刻的人民性、领域的全面性、运行的过程性。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传播有利于促进民主理念和价值观的交流与分享,更好地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进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帮助各国人民共同思考、探索并发展符合自身国情和人民意愿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方式。

(一)創新话语体系,解构西方民主话语霸权

创新话语体系,促进民主进步。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在传统的民主话语体系中,政治决策往往被视为少数精英的权力范畴,而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众参与和全方位的决策过程,以及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同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道路。这种创新使民主话语体系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更加公正、透明和包容,推动了民主的发展和进步。

解构话语霸权,提升发言能力。长期以来,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西方中心主义”不断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所形塑。这极大地阻碍了世界各国放弃零和博弈、实现互利合作的历史愿望。一些西方大国善于通过价值理念来创造和诠释话语,强化价值认同,并将这些价值理念包装成“公共产品”,以此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比如,西方巧妙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包装成正义的价值,把帝国主义对其他国家的一切侵略和破坏都伪造成维护世界和平。这是一种片面的、强制性的价值观扩展现象,阻碍了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民主发展道路的可能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传播中彰显民众的主体性和权力,民众参与是民主的核心要素,而不仅仅是选举和代议制的过程。“两会”“民主集中制”“市长信箱”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具体制度逐渐被世界其他国家所关注,其中蕴含的民主理念也得到了更广泛的肯定,中国的发言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展示中国民主形象,反制污名化

塑造中国形象,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国家形象与扎实的人民民主建设互为表里。通过国际传播,扩大国际社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客观准确认知,增强国际认同,对塑造中国形象、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至关重要。通过积极宣传中国的人民民主制度和实践,有助于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体现中国作为积极参与全球事务的大国担当。中国始终主张国际关系应该基于平等、互利和共赢,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广泛传播,中国的可信赖大国形象愈加稳固,不断加强在国际舞台的发声和参与,推动国际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促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

反对污名制裁,还原真实面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传播有助于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被西方媒体污名制裁的负面印象,展现中国真实形象。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常常存在偏见和误导,将中国描绘成专制国家。然而,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与民众的沟通与互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注重听取民众的声音,提高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这一实践是中国民主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国际传播可以让更多国家了解中国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强调中国的民主进程,从而还原中国真实形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传播还有利于消除西方媒体对中国制裁的负面影响。西方媒体经常以扭曲事实的方式报道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人权状况,在国际社会引起误解和负面评价。通过国际传播,可以让更多国家了解中国的立场和行动,从而减少西方制裁对中国形象的负面影响。

(三)丰富政治文明形态,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丰富文明形态,推动多样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鼓励公众广泛参与政治决策,使不同文化、宗教和社会群体的声音得以传播。这为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实践提供了更多展示和表达的机会。这种文化多样性的推动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形态,并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以中国为例,中国一直致力于通过宣传和传播中国故事来展现中国的真实面貌和发展成就。人民民主的国际传播为“中国故事”提供了广泛的传播渠道。通过中国的官方媒体、社交媒体、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平台,中国有机会向全球观众和读者展示其文化、历史、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成就。这有助于塑造外界对中国的认知,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价值观、发展模式和政治体制,推动全球政治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各国之间可以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探讨,分享不同的政治理念和制度设计。这种交流模式促进了全球政治思潮的发展与进步,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

提升对外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传播,中国可以更全面地向国际社会介绍自己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治理模式。这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决策背后的理念和价值观,从而为国际合作提供更多共鸣点。同时,中国在全球问题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气候变化、全球健康、和平与安全等。通过国际传播,中国可以更好地传达其对这些挑战的态度和政策,参与国际合作,以解决全球性问题。这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声誉,还有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决策中的话语权。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传播的实践

(一)在外交中传播民主理念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倡导将实事求是、主动宣传作为打开对外交往局面的基本途径。这一观点对今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仍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来自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老牌国际媒体仍然占据着全球传播渠道的主导地位,国际传播的 “主流媒体”对国际舆论有着重要影响。国际传播的功能、主题、内容和渠道等要素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传播的效果需要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利用外交渠道,向其他国家传播人民民主的经验和理念。通过高级别的外交交流、国事访问、峰会论坛等形式,中国的领导人就人民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进行阐述和解释,推广中国人民民主的实践经验。“外交人员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作为“意见领袖”的外交人员与专家学者们在外交工作中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以党的领导为关键点、以创新对外宣传手段为着力点、以构建对外话语权为落脚点。南非独立在线新闻网站(IOL)就曾发表评论文章,称赞中国在外交平台上展示了一种不同的民主模式,这种治理模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回报,将推动中国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在对话中发扬民主精神

要在国际上传播人民民主,就必须改变当前“他塑”的局面,扭转“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模式。 通过“自己说”在国际环境中传递中国的正面形象,克服当前国际传播能力与中国国际地位不匹配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民主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国际传播的机制和方式,更加注重传播的实效性,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我们需要更新传播方式,了解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顺应国外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促进国际社会更深入、更客观、更真实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中国积极通过对话来主动沟通世界,支持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等国际组织倡导和宣扬人民民主原则,积极与各国及组织进行友好对话。中国积极参与人权理事会等平台,为推动人民民主发声。同时,中国也支持并参与地区性和全球性的论坛、研讨会、交流活动,例如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为国际社会提供展示和推广中国人民民主经验的机会。

(三)在理性中战胜质疑挑战

由于各国价值观念的差异、国际话语体系的不平衡、国家利益竞争的存在,“中国威胁论”“中国霸权论”“中国傲慢论”的论调此起彼伏,给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带来许多困难。国内国际环境越复杂,斗争越激烈,中国越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讲好自己的故事,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中国坚决应对其他国家传播不正当价值观的挑战,回击对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错误理解和偏见言论。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上宣传人民民主的经验,注重在国际舆论场和社交媒体平台上释放正面信息,充分展示人民民主制度的优势和成就,旨在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了解和认同,推动世界各国共同致力于实现公平正义、尊重人权、公民参与的发展目标。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正在认清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异化的事实,进而对其给予有效的回应和批判。当前,“全过程人民民主”具备良好的国际传播条件,应进一步提升对外传播水平,加大力度讲好“中国式民主”实践故事,掌握国际话语斗争主动权。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传播的困境

(一)西方话语霸权的挑战

西方国家高度集中的媒体控制权以及发达的传媒技术赋予了他们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霸权:引导全球舆论、主导国际议题并将自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传播到全球范围内。这意味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国际传播中可能会受到西方话语霸权的影响与限制。

“非正当”舆论的攻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来自西方的不正当舆论攻击。少数西方舆论媒体散布虚假信息以扭曲人民民主,或者传播错误的信息从而影响国际舆论对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看法。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采取技术手段,如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等手段,以获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敏感信息或者干扰其主流传播平台的正常运作。舆论攻击是西方话语霸权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数字传媒技术愈加发达的今天值得我们格外重视。

“非公平”规则的限制。中国始终主张国际社会的公正与平等,并且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以规则为借口的限制,始终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共同发展和互联互通,不仅造福中国,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多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支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持国际法治原则,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机制,为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和平衡的国际秩序作出了贡献。

“非客观”观念的阐释。西方国家用自己的观念阐释中国的民主制度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这种阐释往往基于各自国家的价值观、历史经验和文化背景,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和误解。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民主制度和人权是基本的政治价值和标准,将其作为评判中国的重要依据。他们对中国的政治体制、言论自由、民众参与度等提出批评,认为中国在这些方面存在缺陷。另外,一些西方国家在阐释中国的表现时,可能将其置于地缘政治角度,将中国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或者威胁。他们可能关注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区域影响力扩张等方面,倾向于将中国的行动解读为对西方利益的压制或挑战,其所带来的误读也是影响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身传播能力不强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自身建构能力不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话语建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不足之处。自我建构能力不足是制约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话语建构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建构过于依赖国际话语内容,忽視了外部话语体系的建构。目前,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的内容过于依赖现代化的政治话语,主要依靠对党和国家现代化态度、政策和主张的刻板理论描述,未充分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来。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政治—学术—生活—文明”四重维度的话语体系尚未架构健全。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难以以学术的、有效的、全方位的话语回应国际社会的误解和抵制,无法突破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成见,国际话语对外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内容的创新能力不强。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巨大成就相比,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话语的内容尚未与成就同步发展。目前,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话语的内容显示出话语建构的滞后性。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话语内容方面,缺乏全面描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颖概念、词汇和术语。在政治和学术话语方面,对外宣传的话语内容中缺乏对“中国特色”的拓展和深化。话语层面解释力和创新力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话语的表达力和宣传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平台渠道建设不强。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平台发展十分有限,与西方国际言论平台的差距尤为突出。以美国为例,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媒体集团就开始活跃于国际舞台,将媒体产业从国内服务转向国际拓展,成为传播平台建设的领导者。然而,中国不仅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媒体,而且在构建外部媒体队伍时,也存在业务重叠、竞争激烈等内部整合不足的问题,主流媒体在国际化进程中受到诸多制约,缺乏活力。中国话语的传播途径不多,传统媒体是主要来源。由于美国政府对在美华语媒体机构的打压,华语传统媒体在西方的报道水平不高,使得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内容较难融入西方主流社会。话语的传播渠道不畅,中国很难“讲好中国故事”,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四、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传播的路径

(一)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传播的实践基础

建立有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中国始终秉持“天下大同”的崇高价值理念和“民胞物与”的平等正义思想,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同舟共济”的责任担当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加强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加深彼此的了解,促进人民民主理念在国际社会传播。不同国家之间应加强外交渠道的建设,建立起高效的对话和合作机制。通过外交交流、高层对话和国际会议等平台,不同国家可以分享经验,讨论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共同的解决方案。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加强对国际组织的支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传播离不开国际组织的支持,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参与国际组织的工作,可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与传播。鼓励民间组织、学术界和媒体等进行跨国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民民主的国际传播;举办国际研讨会、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民间渠道推动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鼓励不同国家的媒体开展合作与互动,共同推动人民民主的国际传播;建立国际媒体联盟或合作机制,促进媒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报道,增加多样性的声音和视角。

客观对待西方舆论的影响。面对意识形态差异,中国始终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和发展道路选择。不强行推行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而是主张多元共存、平等对话,充分尊重和包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实践表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积极开放态度,我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与共建国家互助共赢,诠释了守望相助、共同繁荣的交往准则。“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是我国拓展国际话语空间的广阔天地,宜加大对外宣介力度,进一步扩大成果、打开局面。同时,仍有少数西方媒体持刻意回避、观望与怀疑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影响力的体现,我们也应客观对待、保持警惕。

(二)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传播的内在动力

构建科学话语体系,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因此,构建与当前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成就相称的科学话语体系是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必要前提。科学话语应以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为基础,排除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影响。要通过对国内外重大事件、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形成中国的立场和观点,并與国际社会进行对话和交流。构建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是改变中国学术话语薄弱现状的突破口,也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中国需要合理吸收西方理论体系,积极与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对话,为形成国际先进学术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需要依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结合中国国情,不断选择和完善中国的学术理念和方案,不断深化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内涵,将中国方法论与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相结合,形成国际认可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国际话语内容,凸显出“中国特色”。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现实国情、风俗习惯和文化意识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利益诉求。在国际社会中,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应求同存异,明确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战略,更加全面、清晰地展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核心价值观念。可以通过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价值观以及宣传中国的发展成就,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优秀传统和现代化进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组织中外艺术家通过交流演出、展览和工作坊等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国际教育机构设立中国文化课程,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和艺术,培养更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国际媒体平台,用多种语言发布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以及显示中国现代化进步的文章、视频、照片等内容,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

提升国际话语媒介传播能力,彰显出中国价值。话语媒介作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传播的重要依托,对我国现代化国际话语表达效能的发挥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加强对外传播媒介建设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传播内容突出中国特色的重要措施。加强国际传媒平台建设,建立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专业性的国际传媒平台,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等。通过增加国际频道、多语种报道等方式,扩大海外受众和读者的覆盖面。培养和组建专业化的外宣团队,包括外语专家、传媒人才和文化大使等,提高传播内容的品质和声誉。这些专业团队可以深入了解外国受众的需求和文化背景,准确把握对外传播的重点和策略。在重要国际城市建立海外媒体中心,为海外记者提供先进设备和便利条件,增加对中国的报道和宣传。同时,可以与外国媒体合作,积极与外国媒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联合报道、新闻交流等活动,加强双方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合作与互信。

通过加强对外传播媒介建设,可以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更好地传播中国的声音和理念,突出中国特色,促进国际间的理解和友谊。

(三)提升基于民主形象的叙事策略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通过增强基于民主形象的叙事策略,提升中国民主形象,可以更好地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民主制度的优势和价值,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民主制度的认同和支持。

价值形象:“人民需求导向”与“优良生活导向”相结合的新型复合民主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需求导向”与“优良生活导向”相结合的新型复合民主,强调在各个环节和阶段都要充分体现和满足人民的需求,同时追求人民的优良生活。政府通过优质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人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身丰富发展,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其价值形象不断提升,中国民主制度的优势也将进一步彰显。

制度形象:全面广泛、程序规范、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首先,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进基层民主管理方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一系列措施都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此前一切民主都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加强传播力度,让良好的制度形象深入人心,让全面广泛、程序规范、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与支持。

政党形象:人民作主、党的领导有机统一的良政善治。通过建立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党内民主建设、扩大群众的民主参与;建立健全居民议事、调查研究、社情民意征集等机制;加强反腐败斗争、提高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公平性等行动提升政党形象,这些行动符合人民愿望,在国际传播中必将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建构具有时代特色的政党形象,需要加强制度保障、强化主体力量、扩大传播势能,全面塑造人民作主、党的领导有机统一的良政善治。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传播问题,本质是在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主流的国际社会中拓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问题,如何在文明新形态语境下拆解政治认知藩篱,赋予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意识形态色彩较强的话语叙事以感染力,从而消除戒备、化解分歧、凝聚共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未来国际传播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国际认知研究”(项目批准号:21YJC710093);山东科技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叙事研究”(项目批准号:ESDZX-2203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周月系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王晓雯系山东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余爽悦

猜你喜欢

全过程话语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