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多型性及疫病防控

2024-04-15符彦晨刘玉成沈涛

新农民 2024年9期
关键词:传播途径防控措施

符彦晨 刘玉成 沈涛

摘要:本文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多型性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包括生物型和基因型的分类。接着探讨了BVDV多型性的原因和演化,主要包括基因突变、重组事件、选择压力和跨种传播等。同时,详细阐述了多型性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基因型和表型的多样性,以及分离株的特征和差异。然后,探讨了BVDV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途径和间接传播途径,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最后,介绍了信息共享和移动应用的利用等知识普及与宣传教育措施,以及疫苗计划和监测系统的建立和优化。

关键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传播途径;防控措施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一种引发牛群腹泻、发热等症状的病毒。其多型性是指不同株系在基因型和表型上的变异和差异。多型性的认识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BVDV的传播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定义和分类入手,详细介绍了BVDV多型性的原因和演化机制,以及其在基因型、表型和分离株特征方面的表现。同时,本文还阐述了BVDV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此外,本文还强调了知识普及与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合理的免疫计划和强化的动物监测系统的必要性。

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多型性

1.1 定義和分类

1.1.1 定义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一种能够引起牛群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的病毒。它的遗传物质是RNA,外层被囊膜包裹。该病毒呈球形,能够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存活,但当温度达到50℃以上时,可以被杀死。

1.1.2 分类

(1)生物型分类:根据其对细胞产生的病变效果,可以分为非细胞病变型(NCP型)和细胞病变型(CP型)。NCP型不会导致细胞发生病变,而CP型则具有较高的导致细胞病变的可能性。然而,不能单纯地将导致细胞病变的毒型归类为CP型,因为在某些情况下,NCP型病毒可能会转变为CP型。

(2)基因型分类: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2个主要的基因型,即BVDV-1型和BVDV-2型。BVDV-1型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而BVDV-2型则主要分布在美国。相较于BVDV-1型,BVDV-2型对牛的影响更为严重[1]。

1.2 多型性的原因和演化

1.2.1 基因突变

BVDV的RNA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发生突变,这是导致病毒多型性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突变可以发生在病毒的基因组中的任何位置,并且可以是点突变、插入或删除突变等。这些突变可能导致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包括其致病性、传播能力和免疫原性等。

1.2.2 重组事件

BVDV的基因组在感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重组事件,即不同病毒株的基因组片段之间发生交换。这种重组事件可以导致新的病毒株的出现,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和生物型特征。

1.2.3 选择压力

在自然环境中,BVDV面临着各种选择压力,包括宿主的免疫反应、药物治疗和疫苗接种等。这些选择压力可以促使病毒发生适应性演化,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宿主条件。这种适应性演化可以导致病毒的多型性增加。

1.2.4 跨种传播

BVDV可以从一种宿主传播到另一种宿主,例如从牛传播到其他家畜或野生动物。在这个过程中,病毒可能会适应新的宿主并发生演化,导致新的病毒株的出现。

1.3 主要的多型性表现形式

1.3.1 基因型(genotype)的多样性和变异

基因型是指病毒基因组的遗传特征。BVDV的基因型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其基因组中的RNA复制酶和糖蛋白等区域的高度变异性。这种变异可以导致病毒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从而持续感染和传播。此外,BVDV还存在多个基因亚型,这些亚型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导致其在致病性、传播能力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1.3.2 表型的多样性和变异

表型是指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上的表现。BVDV的表型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其感染细胞的范围、复制效率、致病性等方面。不同分离株的BVDV可能在感染细胞类型、复制速度、细胞病变效应等方面表现出差异,导致其在牛体内的感染过程和致病性也存在差异。此外,BVDV还存在抗原性变异,这种变异可以导致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从而持续感染和传播。

1.3.3 分离株的特征和差异

不同分离株的BVDV在基因组结构、复制效率、致病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和演化所导致的。例如,一些分离株可能在特定的地理区域或宿主群体中传播更为广泛,而另一些分离株则可能具有更强的致病性或更高的复制效率。此外,不同分离株的BVDV还可能对不同的抗病毒药物或疫苗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这进一步增加了防控该病的难度。

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传播途径

2.1 直接传播途径

2.1.1 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BVDV的一种重要传播途径,主要发生在妊娠母牛感染BVDV后,病毒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这种传播方式可以导致新生犊牛在出生时就携带病毒,成为病毒的携带者或潜在传染源。被感染的胎儿可能出现死胎、流产、畸形或出生后体弱多病等症状。这种传播方式对牛群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为感染的胎儿可能成为持续感染的源头,将病毒长期传播给其他健康牛只。

2.1.2 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是BVDV的另一种主要传播途径,主要发生在感染牛与健康牛之间的直接接触过程中。这包括经口感染,即健康牛通过接触感染牛的唾液、鼻分泌物、粪便等含有病毒的分泌物而感染。此外,感染牛与健康牛之间的互相摩擦、舔舐等行为也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在养殖场、交易市场等环境中尤为常见,因为这些场所中牛只密度高,接触频繁,容易造成病毒的迅速传播[2]。

2.2 间接传播途径

2.2.1 商业和社群环境的传播

商业和社群环境的传播是BVDV间接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畜牧业中,牛只的买卖、运输、展览等活动频繁,这些过程中可能涉及多个养殖场、交易市场和运输车辆的参与。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存在感染BVDV的牛只,病毒就可能通过这些活动传播到其他地区或养殖场。此外,共用饲料、水源、设备等也可能导致病毒的间接传播。因此,加强商业和社群环境的生物安全管理对于控制BVDV的传播至关重要。

2.2.2 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

无症状感染者在BVDV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感染了BVDV但未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的牛只。这些牛只可能因为免疫系统的不完全成熟或其他原因而未能清除体内的病毒,从而成为潜在的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往往不易被发现,因此在防控工作中容易被忽视,从而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为了降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风险,需要定期对牛群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无症状感染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控措施。

3 疫病防控措施

3.1 合理的免疫计划

3.1.1 认识疫苗类型和使用方法

(1)认识疫苗类型

BVDV疫苗主要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类型。灭活疫苗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使病毒失去活性而制备的疫苗,安全性较高,但通常需要多次接种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减毒活疫苗则是通过减弱病毒的致病性而制备的疫苗,接种后可以在牛只体内复制并产生免疫力,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即可达到保护效果。在选择疫苗类型时,需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牛只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使用方法

正确的使用方法对于确保疫苗接种效果和安全性至關重要。在使用疫苗前,需要仔细阅读疫苗说明书,了解接种剂量、接种途径、接种时间等信息。一般来说,BVDV疫苗可以通过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接种,接种剂量需要根据牛的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接种时间也需要根据养殖场的免疫计划和当地疫情情况进行安排,通常建议在犊牛出生后尽早接种,并在成年牛定期接种以维持免疫力[3]。

3.1.2 疫苗程序的制定和实施

在制定BVDV的疫苗程序时,需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以确保有效防控。首先,应深入了解当地BVDV的疫情和流行的病毒型别,以选择针对当地流行株的疫苗,从而增强免疫效果。其次,根据牛只的年龄、性别、品种和健康状况来确定接种的对象及最佳接种时间,例如新生犊牛应尽早接种,而成年牛需定期加强免疫。选择疫苗时,必须考虑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并根据牛的年龄、体重和接种途径来确定适当的接种剂量。为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需根据养殖场的规模、牛的数量和分布制定详细的接种计划,涵盖接种的时间、地点、人员、疫苗选择和接种记录等内容。在接种前,应做好接种人员和场地的消毒和防护工作,并严格按照接种计划操作,确保每头牛都接种到足够的疫苗。接种后,定期对牛只进行监测,观察其免疫效果和是否有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调整免疫计划。为每头牛建立免疫档案,记录其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有助于免疫情况的追踪和管理。最后,根据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效果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优化免疫计划,以提升防控效果。

3.2 强化动物监测系统

3.2.1 BVDV的筛查方法和检测技术

通过综合应用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病毒分离与鉴定等方法,我们可以对牛只进行全面而精确的BVDV筛查和检测。具体而言,采集牛只的血清样本,我们可以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快速简便地检测出其中的BVDV抗体,从而筛查出感染过该病毒的牛只。同时,借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我们可以对牛只的组织样本或血液样本进行深入检测,以发现BVDV的核酸,这种方法不仅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而且能够用于确诊感染。

3.2.2 监测策略的建立和优化

为了有效防控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确保牛群健康,我们采取了多项监测策略。首先,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和疫情风险,我们制定了定期监测计划,对整体牛群进行持续、常规的检查,旨在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并遏制疫情扩散。其次,针对新生犊牛、新引进的牛只以及出现疑似感染症状的牛只,我们加强了重点监测,从而提高早期识别感染病例的能力,并迅速采取措施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为了更好地应对BVDV疫情,我们还与其他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等建立了联合监测机制,共同分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确保各方能迅速响应,提高整体防控效果。此外,我们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当前的疫情风险、免疫效果等,为接下来的防控策略提供有力依据,确保我们的防控措施更加精准、高效。为了确保这些监测工作得以顺利执行,我们也不忘对养殖场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其能更好地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从而提高整体的防控效果。

3.3 知识普及与宣传教育

3.3.1 养殖者的意识提高

(1)开展培训:定期组织养殖户参加培训,由专家讲解BVDV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防控方法等内容。通过培训,让养殖户了解疫病的危害性和防控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防控技能。

(2)制作和分发宣传资料:制作关于BVDV防控的宣传海报、手册、视频等资料,并分发到各养殖场和农户手中。这些资料可以随时随地提醒他们注意防控,并提供实用的防控指导。

(3)建立示范养殖场:选择条件较好的养殖场作为示范点,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并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然后组织其他养殖场参观学习,推广成功的防控经验。

3.3.2 信息共享和移动应用的利用

(1)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疫病信息共享平台,集中发布和更新有关BVDV的最新研究成果、防控措施、疫情动态等信息,方便养殖户、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科研机构等各方及时获取和分享信息,共同应对疫情。

(2)利用社交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关于BVDV防控的科普文章、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提高养殖户对BVDV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同时,鼓励养殖户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经验,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3)开发移动应用:针对养殖户的需求,开发手机应用程序(APP),提供BVDV防控知识、疫苗接种提醒、疫情上报等功能。这可以方便养殖户随时随地获取防控信息,提高防控效率。

(4)培训与教育活动的举办:为了让养殖户更深入地了解BVDV防控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定期组织他们参与线下的培训和教育活动。例如,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养殖户详细解读BVDV的防控要点;还安排现场观摩活动,让养殖户能够直观地看到正确的防控操作流程。

(5)宣传资料的制作与分发:为了使防控措施得到更好的执行,我们专门设计并制作了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的宣传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宣传海报、手册等,内容涵盖了BVDV的基础知识、防控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我们定期将这些资料分发给养殖户,确保他们随时可以参考和学习,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执行相关的防控措施。

4 结语

通过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多型性、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的深入探讨,强调了对BVDV多型性的全面认识的重要性。多型性的存在在防控BVDV的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不同株系的差异性可能导致不同的病情和防治效果。因此,养殖户和相关人员应加强BVDV的知识普及与宣传教育,提高对BVDV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参考文献

[1] 云立群,王晓斌,吴文尧.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多型性及其对免疫的影响[J].上海兽医学院学报,2015,36(1):75-81.

[2] 孟永华,陈永平.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传播途径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4,36(5):355-359.

[3] 张平,冯士斌,徐志雷.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防控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4,36(5):367-372.

猜你喜欢

传播途径防控措施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源自何处
汉乐府古辞在唐代的传播
流行甚“High”的网络流行语
警惕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题壁诗歌创作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存继与思考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