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度变化对肉羊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研究

2024-04-08王建东赵正伟郭亚男梁小军

饲料工业 2024年7期
关键词:皮质醇环境温度肉羊

■ 王建东 赵正伟 郭亚男 梁小军

(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2)

温度的变化可对肉羊行为生理、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免疫调节、代谢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1]。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条件是制约畜禽生产的主要因素,分别占20%、30%~40%、40%~50%[2]。环境温度是环境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3],也是对肉羊生产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研究发现,当环境温度低至5 ℃时,肉羊采食量增加7%,环境温度低至-10 ℃时,采食量增加20%[4],可见随着环境温度的持续降低,肉羊的生产性能也会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而肉羊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基本平衡,此时肉羊生长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经济效益也是最优。

银川地区处于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四季交替明显,年日均温差范围在-10~28 ℃[5],适合畜牧业生产。以往的报道中鲜有银川地区温度变化对肉羊生产性能影响研究。本试验主要针对银川地区9-10 月间温度的变化对肉羊采食量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响分析,为银川地区肉羊高效、健康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及日粮组成

试验在银川市某肉羊养殖场选取健康同龄公羊10 只、同龄同期产羔母羊10 只、同期出生断奶育肥公羔羊10 只和同期出生哺乳公羔羊10 只,分别设为公羊组、母羊组、育肥羊组和羔羊组。除哺乳羔羊外各组试验羊采食饲料营养成分均完全一致。试验于2022 年9 月5 日开始,至10 月2 日结束,共计28 d,平均分为4 个阶段,每阶段的第1天即为试验第1、8、15、22天。每阶段第1天中午时分记录各组试验羊生理指标并采集血液测定生化指标,利用精创温控仪测定试验各阶段环境温度。分析环境温度对不同性别及年龄段肉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基础日粮组成见表1。

表1 肉羊基础日粮组成(%)

1.2 指标的测定

1.2.1 采食量测定

在试验期第1、8、15、22 天记录各组试验羊采食量及饮水量,计算采食量、饮水量。

采食量(kg)=投喂饲料量-食槽剩余饲料量

饮水量(L)=日投喂水量-日剩余水量

1.2.2 生理指标测定

在试验期第1、8、15、22 天的13:00-15:00 测量记录各组肉羊1 min 内反刍数,各组肉羊胸壁起伏数为呼吸数,利用兽用体温计测定肉羊直肠温度等数据。

1.2.3 生化指标测定

分别在试验期第1、8、15、22 天各组试验羊颈静脉采集全血5 mL装入5 mL促凝管,室温静置30 min,2 000 r/min 离心5 min,上 清液分装于Eppendorf 管中,置于-20 ℃保存备用。测定血液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尿素氮等)。ELISA(江苏晶美公司)测定皮质醇、绵羊生长激素、绵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绵羊甲状腺素等。

1.2.4 环境温度指标测定

各试验羊羊舍中心位置悬挂1 个精创电子温湿度记录仪(型号:RC5),温度记录从每日0 时开始,每隔2 h 系统自动记录1 次温度,记录羊舍日温度连续变化。“数据测定时温度”是肉羊生理指标测定时当日下午2时的温度。试验第1、8、15、22天肉羊生理指标测定时“数据测定时温度”分别是31.6、30.2、16.7、29.1 ℃。温度记录仪悬挂高度为离地面1.5 m。

1.3 仪器及试剂

1.3.1 试验仪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日立7180,生产厂家:株式会社日立科学系统),酶标仪(型号:K5800,生产厂家:北京凯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电子温湿度记录仪(型号:RC5,生产厂家: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3.2 试验试剂

皮质醇、绵羊生长激素、绵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绵羊甲状腺素试剂盒均购自华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数据的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7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SPSS 25.0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 法对组间差异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1 为差异极显著,P<0.05 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肉羊生理指标的影响

由表2 可知,试验第1、8、15、22 天试验羊生理指标测定时的环境温度分别是31.6、30.2、16.7、29.1 ℃。随着试验的进行,而试验羊生理指标测定时的时时温度由试验开始时的31.6 ℃降至试验结束的29.1 ℃。与第1、8 天相比,第22 天母羊采食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第15 天相比,第22 天母羊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与第15 天相比,第22 天育肥羊呼吸频率显著降低(P<0.05),与第1、15 天相比,第22 天母羊呼吸频率极显著降低(P<0.01);与第1 天相比,第8、15、22 天羔羊呼吸频率极显著降低(P<0.01),第8、15 天公羊呼吸频率极显著升高(P<0.01);与第8、15 天相比,第22 天育肥羊体温极显著升高(P<0.01);与第1、8 天相比,第15、22 天母羊体温极显著降低(P<0.01);与第1天相比,第8、15、22天羔羊体温极显著升高(P<0.01),与第8、15 天相比,第22 天羔羊体温极显著升高(P<0.01);与第1 天相比,第15、22 天母羊反刍频率显著降低(P<0.05)。

2.2 温度对肉羊血清内分泌激素指标的影响

由表3可知,试验第1、8、15、22天试验羊生理指标测定时的环境温度分别是31.6、30.2、16.7、29.1 ℃。随着试验的进行,而试验羊生理指标测定时的时时温度由试验开始时的31.6 ℃降至试验结束的29.1 ℃。与第1天相比,第22天育肥羊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8 天母羊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第8 天相比,第15 天母羊血清皮质醇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第1 天相比,第8 天羔羊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22天公羊血清皮质醇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第8天相比,第22天公羊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第1天相比,第8 天育肥羊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15、22 天母羊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第15 天母羊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第15 天母羊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第8天母羊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

3 讨论

3.1 温度对肉羊生理指标的影响

环境温热的变化可引起畜禽行为生理、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免疫调节、代谢、繁殖性能等发生改变[6],制约畜禽生产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饲养管理水平等,环境因素占比达 30%~40%,环境温度又是环境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7-9],研究发现当空气温度低至5 ℃时,奶牛饲料采食量增加7%;气温低至-10 ℃时,饲料采食量增加20%[10]。本试验中随着羊舍日均环境温度由试验开始的22.44 ℃下降至19.11 ℃时,育肥羊采食量增加6.47%,公羊采食量增加2.38%,母羊采食量增加2.65%,各组试验羊的饮水量和呼吸频率均出现下降,反刍数也出现下降,育肥羊反刍数下降18.75%,母羊反刍数下降13.63%,公羊反刍数下降27.27%,羔羊反刍几乎停止,可能是因为羔羊瘤胃菌群还未建立,反刍功能不健全,本试验结果与张慢等[9]报道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可对肉牛采食量及生理指标产生影响结果相一致,可见在银川地区入秋后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肉羊采食量逐渐增加。正常情况下,肉羊生理指标保持相对恒定,当外界环境变化刺激时,肉羊通过自身调节,生理指标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11-13]。由试验结果可见,随着环境温度逐渐降低,各组肉羊的呼吸频率均逐步降低,育肥羊组与羔羊组的体温显著升高,可能是育肥羊与羔羊均处于幼龄阶段,机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刺激后交感-肾上腺髓质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等途径反应灵敏,分泌各种激素对自身进行调节,使机体适应环境应激[14]。而公羊和基础母羊由于年龄增加,机体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对外界环境的刺激表现得不是很敏感[15],导致部分生理指标变化不显著。

3.2 温度对肉羊血清内分泌激素指标的影响

畜禽内分泌激素系统分泌的激素在维持畜禽机体各系统维持稳态,各器官生理功能发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6-17]。本试验中随着羊舍日均环境温度由试验开始的22.44 ℃下降至19.11 ℃时,而试验羊生理指标测定时的温度由试验开始时的31.6 ℃降至试验结束的29.11 ℃。育肥羊与羔羊的血清皮质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含量降低,而母羊与公羊的血清皮质醇含量却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渐升高,血清皮质醇可动员动物机体内蛋白质,脂质分解,促进糖异生维持糖原储备[18],三碘甲腺原氨酸与甲状腺素能使机体基础代谢水平升高,促进血糖的吸收及分解利用,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调节机体代谢及体温维持[19-20]。育肥羊与羔羊均处于幼龄生长阶段,机体各项系统、器官功能还不够完善,机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刺激后,机体各项激素分泌途径反应不及时和不精准,表现为激素分泌不足等[21]。而成年的母羊及公羊在面对环境温度变化时,肉羊机体及时分泌相应调控激素以应对环境变化,可见环境变化刺激对成年肉羊的影响相对幼龄肉羊要小。

血清蛋白具有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多种代谢物质等,升高或降低可反映出动物机体的健康状况[22-25]。本试验中随着羊舍日均环境温度由试验开始的22.44 ℃下降至19.11 ℃时,试验羊生理指标测定时温度由试验开始时的31.6 ℃降至试验结束的29.11 ℃。除母羊血清蛋白水平升高外,其他各组均未有显著变化,可能是由于母羊哺乳的原因,机体内蛋白水平变化较大导致。

4 结论

说明随着环境温度的持续降低,母羊日采食量逐渐增加,而生理指标却在降低,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升高,血清尿素氮降低;育肥羊及羔羊呼吸频率降低,体温升高,血清皮质醇、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降低;公羊呼吸频率升高,血清皮质醇升高。可见银川地区温度的降低可影响肉羊的生理及血清内分泌激素指标的变化。

猜你喜欢

皮质醇环境温度肉羊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Review of a new bone tumor therapy strategy based on bifunctional biomaterials
肉羊的饲养管理
肉羊育肥技术的要点
肉羊人工授精技术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雷克萨斯CT200h车环境温度显示异常
肉羊舍饲快速育肥技术
唾液皮质醇与血浆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测定的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