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游戏者身份的探寻与重塑

2024-04-06江苏灌南县苏州路幼儿园222599杨丹丹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3期
关键词:身份游戏幼儿

江苏灌南县苏州路幼儿园(222599) 杨丹丹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思想得到强化与落实,进一步推动了幼儿教师对游戏的深入探究。“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快乐发展的实践活动,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形式,实现在游戏中学习和在学习中进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整合和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游戏精神是幼儿教育的灵魂,具有自由、自主、创新与愉悦的特性,呼吁教师的专注投入、主动构建师幼之间的和谐关系、与幼儿进行心灵的对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游戏者身份被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对幼儿的灌输、命令和控制。

一、游戏者身份缺失的原因

其一,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很多教师认为幼儿园应以教学活动为主,以教师的讲、教为主,以教师为主体,游戏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不能很好地融入游戏角色。教师成为游戏者,其实就是对师幼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不能把自己定位成管理者、保姆等来控制幼儿的自由,而是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幼儿平等相处。

其二,教师对幼儿主体的认识存在误解。幼儿是天生的游戏者,同时也是在游戏中积极主动、亲身体验的学习者。然而,有些教师认为幼儿年龄小、游戏能力弱,把幼儿当成无知无能的“容器”,与幼儿之间缺乏平等的对话与协商,导致幼儿只能被动地参与和接受。

其三,教师对专业发展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和游戏一样,离不开自愿的投入与主动的建构。它本应给教师带来生命成长的喜悦,然而在现实中,教师为了“保教并重”或出于安全考虑,处处约束和限制幼儿的活动,不是在管理幼儿的吃喝拉撒,就是在课堂上简单机械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导致教师教得累,幼儿听得烦,师幼双方完全没有成就感和愉悦感。

二、游戏者身份重塑的理论依据

游戏是幼儿园的正常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身临其境,探索目的十分明确,探索欲望特别强烈,探索兴趣非常浓厚,探索行为也相对持久,能获得很强的成就感。游戏活动能否充分体现幼儿的自身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发挥的作用。

重塑幼儿教师的游戏者身份,源于以下三个维度的思考。

其一,基于教育学视角。从教育学角度来看,3岁到6 岁这一年龄段,是儿童在幼儿园生活的时段,被称为幼儿期。幼儿的身体已经获得一定发育,能很好地独立行走或跑跳,因此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此时,教师不能只做一名教书匠,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成为游戏者,把握好教育内容,使师幼成为创造游戏的共同体。

其二,基于心理学视角。皮亚杰认为儿童需要游戏。游戏可以有效帮助儿童解决与外部世界的冲突,通过同化作用在想象中改造现实,认识外界新鲜事物,获得情感方面的满足,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桑代克也认为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深受幼儿喜爱。教师的角色定位只有从教育者转变为游戏者,结合幼儿的独特个性和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主动成长。

其三,基于哲学视角。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帮助幼儿实现自我教育,教育价值在于让每一个幼儿获得自由、充分的成长,生活在关爱、公平和美好之中。提倡教师成为游戏者,实质上就是要让教师重温儿童成长之径,反思自己,升华自己,并重新定位自我角色,以新眼光看待幼儿,以理解与欣赏、平等与包容的态度和他们友好相处。

三、游戏者身份重塑的实践路径

游戏者身份的缺失会遮蔽教师专业发展的本真价值,阻碍师幼的自然成长。因此,教师要在游戏的创造中发现、确认和找回游戏精神,重新塑造和完善游戏者身份,成为游戏的创造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从而重新建构和谐的师幼关系,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1.在课程整合中成为游戏创造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有机融合的育人理念。幼儿园教师是课程与游戏有机融合的创造者,只有亲自参与游戏创造,才能深刻地领会游戏的内涵与价值,才能全面、详细地了解游戏应该如何开展,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因此,教师要成为游戏的创造者,首先要在理念上认同游戏的价值。幼儿园要为教师营造自由、民主、舒适的扁平化管理氛围,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研讨方式,助力教师理解、寻觅、认定游戏者的身份;采用邀请合作、共同体验等多样化的管理模式,激励教师探究、研发、申报和参与各项游戏活动,变“要我……”为“我要……”;鼓励教师用“放大镜”发现同事创造的游戏活动的亮点,用“点赞”表达对同事的欣赏,用“最美相册”展示同事的育人风采,用“最美视频”记录师幼的进步。其次,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精神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外部世界,主动学习操作玩具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作为幼儿的“游戏玩伴”,教师要多使用眼神、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通过赞许、肯定、鼓励等方式,表达对幼儿创意的欣赏和良好行为的赞许与认可,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参与能力,减少对成人的依赖,从而积极探索世界、创造未来。在游戏活动前,要准备好游戏材料,制订好游戏规则,设计好游戏情节,设定好游戏角色。在游戏活动中,要想方设法把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知识纳入游戏活动过程中,使其成为蕴含各种学科知识的游戏。在分科教学时,也可以巧妙地加入游戏活动,使其成为含有游戏的课程。无论是课程游戏化,还是游戏课程化,教师都要挖掘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对其进行合理整合。

2.在活动实施中成为游戏组织者

教师的游戏者身份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付诸实践,协调与组织课程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按既定方案指导幼儿开展游戏,还要随时预测和解决各种突发状况。进行游戏活动时,针对活动室空间面积较小的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空间,使活动空间获得最大化的利用。除了最大限度扩大幼儿活动空间,还要增加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时间,让幼儿享有更多的主动权;鼓励幼儿主动整理游戏物品,布置游戏环境,制订游戏规则。这样人人动脑设计游戏活动,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还可以在活动室内、走廊等场地,精心设计“温馨小屋”“知心话吧”“快乐驿站”等区域,为幼儿创造表达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尤其要确保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能有表现的机会和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如有的幼儿喜欢救护车,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有救护车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画救护车、讲医生抢救病人的故事;有的幼儿喜欢消防车,教师可以设计有消防车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拼搭消防车、讲消防故事、学做消防员等。这样可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需求,增强他们在集体中的荣誉感。

另外,为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教师还要做好以下几点:(1)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不以下课铃声为结束标志,而以活动全程、全员参与的结束为标志;(2)在游戏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丰富多样的材料和玩具,满足每个幼儿的个性化需求;(3)为幼儿营造和谐的游戏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时,教师不能只做“大法官”,要给予幼儿自主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机会。对幼儿在游戏中的优秀表现,尤其是取得进步或有创造性举动时,教师一定要及时予以肯定,不吝赞美之词,以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以游戏精神为前提,在遵循尊重、沟通、理解、合作的原则下,崇尚自由、本真、人文关怀。同时,教师要学会放手,给予幼儿最大限度的自主和自由,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如在游戏开始前,不是机械地下达“开始”的指令,而是通过个性化的问候,如击掌、拥抱、转圈等,向幼儿传达游戏开始的讯息。

3.在游戏过程中成为游戏参与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幼儿共享欢乐。这样,不但不会削弱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作用,还能使教师在游戏中以同伴的身份与幼儿商量探讨,让游戏更有趣。倡导教师成为游戏的参与者,实质上就是要解放教师,让教师变成幼儿,真正融入其中,真实参与游戏,和幼儿互为游戏主体,通过游戏愉悦身心。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游戏参与者的身份,把自己当成幼儿的伙伴,认真了解并倾听他们的想法,努力引导幼儿克服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这样可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耐挫力,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等情感。作为游戏的参与者,教师还要扮演串联所有幼儿的组织者角色。如以队长、班长、知心姐姐等身份组织游戏活动,便于教师深入到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建议,及时解决问题。

如当一个幼儿不敢参与游戏时,教师可以对她说:“我是乔治队长,可以帮你介绍工作。请问,你想干什么呢?”幼儿说:“我想当司机,但工厂里好多人都说我是女孩子,不让我当司机。”这时,教师可以说:“这是一封推荐信,你拿着它就可以去当司机了。”于是,幼儿很开心地去“汽车厂”上班了。亲自参与角色扮演,教师不但能调控游戏进程,深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还能全面细致地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进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幼儿遇到的实际问题,打消他们的顾虑,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呵护与维持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幼儿以后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为了让更多的幼儿拥有获得感,教师也可以在游戏中扮演次要角色,把主要角色和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游戏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很重要,都很有意思。当游戏情节不断重复循环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增加新的课程知识和游戏环节来引导幼儿的游戏活动。

4.在实践探索中成为游戏引导者

教师还应成为游戏的引导者和总结者。首先,教师要把游戏活动本身作为目的,在其中不断发现自我、找回自我、完善自我,以自觉主动的态度投身到教育活动中,养成主动反思的习惯:“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游戏者?作为教师,我游戏者身份缺失的原因是什么?我该如何快速重塑游戏者身份?”通过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教师才能逐渐深化对游戏者身份的理解和认识。其次,游戏活动完成后,教师还应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对游戏规则的制订和游戏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总结,深入分析游戏的活动效果,及时查找、调整和纠正相关问题。如教师将前一天游戏活动的结果总结为“由于幼儿经验不足,导致在家时无所事事”。那么,这周的游戏计划和游戏目标就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以改进幼儿的行为,并在下一阶段丰富幼儿游戏活动的体验,提醒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注意观察、交流讨论等。教师要通过观察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度,以及活动过程中的具体反应,评估游戏活动方式和内容是否有利于幼儿的成长与教育目标的达成,进而更加细致、周密、有效地制订今后的游戏活动方案、指导措施等,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

教师引导者的身份体现在游戏活动的全过程,尤其是在游戏前的准备阶段和游戏后的总结阶段。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正视困难,努力克服困难,在精神上予以安慰,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尝试;要留心观察幼儿玩游戏时的表现,掌握游戏的进程,了解幼儿玩游戏时的心理状态,学会用幼儿的眼光看世界,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游戏结束后,教师要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并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师的每一次点赞和掌声,都能激发幼儿战胜困难的斗志和勇气。

总之,重塑幼儿教师的游戏者身份,就是要让教师重归幼儿的成长之路,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要以游戏者的身份融入幼儿的生活,成为游戏的创造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成为幼儿的玩伴。唯有如此,教师才能真正和幼儿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身份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跟踪导练(三)(5)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