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2024-04-06江苏射阳县海都实验小学224300韩永建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3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命

江苏射阳县海都实验小学(224300) 韩永建

教育的本质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作为生命的重要存在形式,教育对生命的力量传承及意义追寻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2016 年9 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明确了“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健康生活”的教育维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选编了许多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内容,包含生命知识、生命关系及生命意义等方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那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怎样才能把生命教育落到实处呢?

一、探寻生命,初步感知

生命是珍贵的,怎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生命、爱惜生命呢?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一直观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探寻生命的历程与价值,使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初步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1.探寻生命历程,树立生命意识

学生年龄小,对生命的了解不多,缺乏生命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命的由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生命意识,使其对生命形成正确的认识,明白生命的本质、价值与内涵。例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懂得自己很重要,从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教师播放《小生命的孕育》视频资料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看母亲怀孕期间体重和腰围的变化以及生孩子所承受的痛苦的视频,深刻地感受到母亲孕育孩子的艰辛,明白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来之不易的,每一个生命都承载着父母的期望,应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学生对生命的诞生及父母的期望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后,教师让学生将自己成长的每个阶段的照片整理出来,引导学生从中感受生命的魅力与成长的快乐。

2.体验生命价值,感受生命意义

不管是什么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生命的由来及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与习惯,并能主动呵护生命。例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下册《花儿草儿多美丽》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并对自然界形成亲近感,产生好奇心,从而乐于探索大自然。教学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花儿、草儿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并提问:“花儿、草儿作为大自然的生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如果地球上没有花草树木,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达成共识:所有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爱护花草树木,人人有责。

二、联系生活,深化认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形成深刻的感受和体会,从而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促进生命教育的落地。

1.运用生活案例,深化感受

生活中有许多与生命相关的实际案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的意义,教师选取一些与生命有关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视角看待生命,使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更加深刻,懂得珍惜生命。例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中》一课,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三年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比较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够增进学生对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防火灾等生活安全常识的了解,避免危险的发生。教学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当地发生的一些溺水、电动车充电引起火灾、一氧化碳中毒等案例,让学生观看和思考。由于这些案例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真正认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学会保护自己。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一些与学生生命安全有关的生活案例,借助这些案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比单一、枯燥的理论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2.创设生活情境,深化体验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感受与体验,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去感受和体验。例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中》一课中的防火内容时,教师创设模拟火灾的情境,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灭火方法以减缓或者阻止火势的蔓延,并让学生进行情景演绎,如油锅着火、电路着火、衣服着火等。在情景模拟中,学生学会了正确使用灭火器或者消防栓的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能使学生对生命安全的认知更加深刻,明白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增强安全意识,避免意外或者悲剧的发生。

三、辩证看待,理性认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选编的和生命有关的内容包含人与动植物,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爱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和动植物的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平共处。但在实际生活中,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尊重其他生命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师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或者转换角度等途径,让学生真正明白生命的价值,学会尊重生命,理性看待生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

1.调整心态,尊重生命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定性,还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调整自己的心态,情绪起伏变化较大,很容易被外界干扰,产生自卑、自闭、过度伤心、钻牛角尖等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的心理问题。基于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引导学生形成开朗、乐观的心态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追求,为学生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打下基础。例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下册《学做“快乐鸟”》一课,教学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使学生能关心他人的喜怒哀乐,学会化解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快,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珍惜现在的生活。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本该是充满快乐的,但是课业的负担、家庭的不安定因素,使一些学生产生了自卑感,不想与他人交流,进而封闭自己的内心,影响心理健康,这对学生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学这一课时,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成为一只“快乐的小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让自己感到不快乐的因素有哪些,再教给学生应对不良情绪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每一天。这样,就把呵护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从心理上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带领学生走出不健康的心理沼泽地,能够让学生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健康成长。

2.转换角度,尊重生命

小学生年纪小,思维方式单一,考虑问题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不会从对方的立场与角度去考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于尊重生命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避免单一、枯燥的理论教学,应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站在对方的立场看待问题,明白世间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学会尊重生命。例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一课的主题是“我和大自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感受并探索大自然中的生命,提升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万物有灵”和对人与自然分化认识的阶段,也是教师对其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的最佳时期。所以,这一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喜欢小动物。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养过哪些小动物、如何对待大自然中的小动物。通过思考辩析、交流讨论,学生明白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人类一样是具有生命的,它们的生命也应得到呵护与尊重。许多学生对小动物缺乏基本的了解与尊重,看似喜欢小动物,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喜欢,也存在着随意捕捉、玩弄小动物的现象。怎样才能使学生形成尊重一切生命的意识呢?有些教师会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喜欢被关在笼子里吗?”这样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明白:饲养小动物并不等同于对小动物的喜爱。可学生内心深处却不以为然,认为饲养小动物是个人爱好、很好玩,他们没有真正理解与把握尊重生命、关爱动植物的精神内核。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避免向学生机械灌输大道理,而是转换角度,让学生以小动物的视角向把它关起来的人类表达自己的不满。这样,当学生回归生活,真正面对小动物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想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

四、拓展外延,升华认知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教材,还要依据课程安排情况和学生实际,挖掘生命教育资源,以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命教育内容。同时,通过多种活动拓展生命教育的外延,深化学生的认知,真正把生命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

1.挖掘资源,热爱生命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生命的感悟和体会也不深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仅凭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挖掘,以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更加热爱生命。例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下册《别伤着自己》一课,教材中为学生呈现了一些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了解一些意外伤害的简单处理方法,知道遇到困难时要积极想办法克服,受伤了一定要告诉大人,及时处理,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教学课内知识后,教师还要为学生普及一些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意外伤害现象,如铅笔不能两头削、上下楼梯要靠右走、行走时要保持安全距离等。通过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使学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不受到伤害。

2.组织活动,热爱生命

小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大都停留在表层。为了深化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对生命形成深刻的感受与体验,更加理解与热爱生命。例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二年级下册《安全地玩》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预见危险,做到胆大心细,具备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与安全识别能力。教学时,教师先罗列一些常见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如在教室里玩捉迷藏、抄近路翻越栏杆、在公路上踢球、在楼道玩耍打闹、在楼道护栏上滑动等行为,让学生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危险;再通过“安全游戏周冠军”“安全游戏月冠军”等活动,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安全地玩,保证自己不会受到意外伤害,避免威胁自己生命的现象发生。

又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下册《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生命安全不仅与自身有关,还与地球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要注意保护地球环境。这样人类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加美好,人们的生命安全才能得到保证。教学时,为了有效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爱护环境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教师通过“保护地球演讲”“小手拉大手”等实践活动倡导学生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地球家园。这样教学,有助于升华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把生命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注重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学会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命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