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四项思维 加快“四个转型”做先进制度的设计者和供给者

2024-04-05何莹

中国机构编制 2024年1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部门基层

●何莹

近年来,无锡市委编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重大指示要求,坚持四项思维,加快推动“四个转型”,聚力创新作为,坚决做“先进制度的设计者和供给者”,为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提供有力体制机制保障。

一、坚持系统思维,打破思维局限,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由“审批事务”向“制度服务”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机构编制工作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要围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这一目标任务,提升政治站位,加大统筹推进力度”。长期以来,基层机构编制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就机构编制论机构编制、政策研发不够的思维局限,容易简单就机构设置与否、编制增减与否等进行研究,缺乏跳出机构编制调整这个表征去深究背后体制机制问题的视野,把机构编制调整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去考量和研判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同时存在被动等待上级部署安排,缺乏自主政策研发的主动性。为打破思维定式,无锡市委编办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制度设计,积极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由审批事务向制度服务转型。

一是立足长远,系统谋划制度设计。胸怀“国之大者”,全力保障重大战略实施。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精神,深入开展调研,“一区一策”因地制宜研究谋划全域功能区布局,确保既考虑管理机构的规范设置,又有利于主导产业发展、融资平台搭建,更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并有效策应城乡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政策导向,最大程度释放开发区发展活力。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改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职能配合的“行政+事业”管理架构,全力保障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积极探索创新登记设立事业单位性质新型研发机构,助力科创载体培育。聚集新型城镇化战略,系统谋划经济发达镇支持配套政策,全力支持发挥经济发达镇在县域经济中辐射带动周边、优化产业布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领跑”作用。

二是直面问题,靶向发力制度创新。聚焦“城之安者”,优化市安委办职能体系,强化其政策研究、巡查督查有关职能。重塑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从健全组织机构、细化职责任务、强化人员配备、落实工作责任、强化依法治理等方面作出系统安排,全面加强基层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能力。聚焦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全省首创“医养结合”新模式,牵头相关部门研究出台“支持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不改变职能、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利用现有资源建设护理院,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并实施按床日付费结算办法”,按照“一个法人、一套班子、两个医疗机构、两种医保结算方式”运行,有效破解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和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资源闲置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受到群众高度认可。

二、坚持共赢思维,克服路径依赖,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由“简单增量”向“活化存量”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机构编制管理要“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长期以来,部门开展一项新的工作首先想的就是增机构、增编制、增职数,客观上造成了机构编制陷入“扩张—精简—再扩张”的现象。机构编制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同样也是稀缺资源。机构编制的稀缺性无法支撑一味做加法的管理模式,财政上“过紧日子”也要求不能再以摊大饼的方式管理。为化解机构编制资源的供需矛盾,克服做加法的工作惯性,无锡市委编办坚持共赢思维,提升斗争本领,积极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由“简单增量”向“活化存量”转型。

一是严控增量,加大编制统筹使用力度。编制资源调配过程中,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即能通过盘活存量解决的,坚决不做增量;必须要做增量的,要统筹行政事业编制通盘研究。出台《市级编制周转使用管理办法》,打破编制“一核定终身”的传统模式,让部门沉睡的“空编”在全市活化起来,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保障市委市政府阶段性重点工作、优化干部队伍梯队建设等方面。敢于在“做减法”上啃硬骨头,无锡市作为全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在优化布局、完善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了机构和编制的双精简。事业单位由改革前的314家减少到178家,机构精简比例43.3%,精简、收回事业编制3232名,事业编制精简31.6%,将收回的编制着力用在民生领域。

二是敢于斗争,着力提升善于斗争本领。严格落实机构编制管理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处理和问责规则(试行)》,严守机构编制纪律“红线”,让《规则》成为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处理和问责的“指南针”“定盘星”。严格禁止部门条条干预,坚决杜绝部门在布置工作或出台文件时提出“增加机构、增加编制”等要求,将其纳入部门日常绩效考核,切实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宣传培训力度,将其纳入党校各类培训课程和部门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提升部门学习《条例》、遵守《条例》的意识。

三、坚持靠前思维,补强履职短板,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由“传统管控”向“主动保障”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机构编制工作要把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长期以来,基层机构编制部门处于“被动”管理状态,往往按照部门申请(领导交办)、启动研究、提出方案、调整完善的节奏开展工作,工作的起点是“部门出题”或者“领导点题”多,自己“主动选题”少。此外,对于部门的诉求,很多时候简单答复“不行”,没有后续的帮助想办法、找路径。为补强主动服务意识不足的履职短板,无锡市委编办坚持靠前思维,转变改进工作方式,积极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由“传统管控”向“主动保障”转型。

一是坚持市场化理念,推动更多人才资源汇聚无锡。聚焦打破人才引进瓶颈,着眼搞活用人机制,强化有效激励,选择市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等少量职责任务重要、专业性强、技术迭代更新快等事业单位开展雇员制改革试点,用市场化收入待遇招引人才,推动更多优质人才资源落户无锡。助推无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围绕加强优质大学落地保障,区分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在人员管理方式上的差异,就编制保障采取不同支持政策全力服务高校优秀人才引进。

二是坚持系统联动,推动完善部门工作体系。聚焦全市招商引资合力不强、市级职能分散等问题,系统重塑全市招商机构职能体系,瞄准薄弱环节,突出资源统筹,强化流程再造,全面理清板块和开发区、市属国企、产业牵头部门、要素协同部门职责,调整优化市投资促进中心职能,重新制定“三定”规定,创新构建商务抓总、部门协同、板块发力、上下联动、职责清晰的“1+N+1”招商工作新格局,聚力为基层赋能减负,建立设区市层面“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健全市县镇村四级指挥调度体系,发挥“数智”作用,统筹调动各方力量以最短时间、最强合力解决基层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需要条块联动处置的难点堵点问题,有效化解基层治理“条块分割”难题,受到基层群众一致好评。

四、坚持精细思维,改变管理习惯,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由“粗放管理”向“精准问效”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机构编制工作不仅要算数字账、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长远账,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精准投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战场、关键点,投放到关系民生福祉、强基固本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基层机构编制部门客观存在重审批轻问效、精细化程度不高的管理习惯,工作重心更多放在机构设置、编制调整的前道环节,但是对于机构设置后的运行情况、编制调整后的使用效益缺乏跟踪问效、评估督查。为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无锡市委编办坚持精细思维,强化全链条闭环管理,积极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由“粗放管理”向“精准问效”转型。

一是科学研判,精准投放资源。对编制资源精打细算,反复权衡,以保障最要紧处为最优先级,把有限的资源最大化、最优化。对全市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学校建设布局及优质学校跨区域集团化办学开展深入调研,建立大市范围内义务教育统筹管理制度,实施编制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提出科学、精准、差异化保障各学段教育编制需求方案,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对安全生产监管领域的重点保障,聚焦道路交通安全、住房建设、燃气监管等重点领域,在相关部门增设专门内设机构,增核编制配备,确保配齐配强监管人员力量。

二是闭环管理,多维度评估问效。积极开展“三定”规定评估、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探索全口径权责清单编制和以信息化手段开展部门核心权责事项履行情况评估,以评问效,以评促改,将评估结果纳入部门高质量发展考核、市委巡察等,并作为部门调整机构编制的重要依据。用好督查利器,近两年先后对基层应急体系建设、文物保护工作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大数据机构运行等开展专项督查,确保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落地落实。切实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对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等开展“回头看”,全面复盘,梳理问题,通过“回头看”找堵点、找弱项、找差距,抓牢整改,推动改革深化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部门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机构编制实名制与档案管理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走基层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