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强国,继教何为

2024-04-04闫婧怡叶青盛筠李秀颖

在线学习 2024年2期
关键词:机制创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

闫婧怡 叶青 盛筠 李秀颖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高质量的非学历教育要在“守初心、谋开放、促协同、勇创新”上下功夫。

关键词 继续教育 高质量 人才培养 机制创新

建设教育强国、优先发展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继续教育具备“极大普适性、与经济社会发展距离最近、可弥补普通学校教育不足”等独特优势,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在推进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更具影响力和不可替代性。天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激发体制机制创新活力,在建设高质量继续教育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强化班子建设,提高领导核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学院党总支在深入学习贯彻的基础上,注重理论学习联系实际工作,以理论学习带动思路创新,对标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继续教育的要求,研究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研讨事业发展的难点痛点,把理论学习真正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实践行动,推动学院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深化队伍建设,增强团队战斗力。按照业务板块建立教工支部,业务部门主任担任支部书记,将“支部建在连上”,确保支部班子強起来,以提升组织力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连续多年开展示范岗、示范集体评选,以评促学、以评促干,激发了党员内生活力,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推进常态化、制度化的理论学习。通过多形式、全覆盖的实践活动,让党建工作“活”起来,不断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继续教育贡献力量。

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多措并举推进思政育人。首先,用好课程载体。一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培训。如,党的二十大结束后,第一时间在培训方案中增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课程。二是打造非学历继续教育领域思政“金课”。如,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邀请全日制教育“网红教师”走上培训讲堂。其次,抓好关键主体。一是加强师资管理。建立师资入库审核制度,执行教学督导制度,真正让“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走进非学历教育课堂。二是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加强班级建设,通过开班典礼、国学晨诵等活动帮助学员转换角色、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员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成立临时党支部,通过举办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党史纪念馆等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三,搭好文化整体。一是营造终身学习氛围。打造“海棠书院”,提供助理班主任岗位,为在校生搭建实践平台;建设“四史书屋”,提供学习资源,为教职工和培训学员创造学习环境。二是服务校友终身学习。为超过30万的继续教育学生办理校友身份,提供返校身份识别、校友信息交流、图书馆体育场进出等服务。同时,为校友提供上百门学习资源,搭建校友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做好名师名课名服务。第一,引育并举,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构建“三个三分之一”优质师资库,包括来自高校、研究机构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学者型”师资、来自各级党政领导组成的优秀“党政领导型”师资以及来自大型国企、知名民企、行业协会高层管理者组成的“企业经营管理型”师资。第二,精雕细琢,培育一流培训课程。特色化、差异化的课程设置是一流大学继续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成为继续教育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学院依托优势学科开发、设计特色课程,面向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化工安全、新能源等多个行业领域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第三,意识先行,建设一流服务体系。强化“三个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学校事业发展的能力。优先聚焦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战略,重点布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地区,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发挥支撑“双一流”建设的作用。第一,服务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落实入职培训、研究生导师培训以及干部队伍履职尽责能力提升培训工作,为学校机关部处培训近5万人次,促进教职工职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非学历继续教育,让校内教师从学校讲台走向社会讲台,进而获得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接触机会并得到认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二,助力学校乡村振兴工作。从2017年起,学院连续七年开展对口智力帮扶工作,培训近2万余人:既有上千人的大班,也有十几个人的小班;既有15门课程的长期班,也有仅4门课程的短期班,做到培训“解渴”“管用”且不浪费。第三,助力学校招生宣传工作。积极开设各类冬、夏令营,进一步加强与全国重点中学的沟通联络,助力打造学校优质生源工程。

激发体制机制创新活力

完善管办分离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天津大学迅速落实教育部的部署和要求,形成“管办分离、校院两级”的管理体制。学校在研究生院下设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是全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招生、广告宣传、合同、项目、教学、师资、证书、财务等办学关键要素的监管。

形成一流特色办学格局。各二级学院立足自身优势办学资源和学科基础,形成了远教学院、经管学部、建工学院、智算学部、滨海工业研究院等多家办学单位优势互补、协同开展的办学格局。远教学院作为学校专门设立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实体,下设六个培训中心,深入开展党政干部及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构建办学制度体系。校院两级制度体系、工作流程不断完善。学校出台《天津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天津大学合同管理办法(试行)》《天津大学收入分配管理办法(试行)》《天津大学培训费管理办法》《天津大学劳务酬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远教学院在合同管理、绩效奖励、教学督导、招标采购等方面制订细则,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推动流程管理信息化。学校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全流程、全周期、全要素管理,并编写《天津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指导手册》《天津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学院制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非学历继续教育流程手册》,制作可随时随地播放、反复学习的短视频,进一步帮助非学历继续教育从业人员提高业务实操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强国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高质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要在“守初心、谋开放、促协同、勇创新”上下功夫。守初心是要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同时把立德树人内化到非学历教育管理和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谋开放是要构建更开放的师资结构,面向个体和组织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机会。促协同是立足实际,进一步探索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天津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产业和教育优势,进一步探索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勇创新是指继续教育要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在资源、教学、服务及管理方面的数字化。

猜你喜欢

机制创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阜新日报社:地方报业转型的探索与创新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