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城桥畔的刘氏家族

2024-03-31刘新创

文史月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南关碑文

刘新创

宋元丰七年(1084年),文峪河,汾河暴涨,淹没文水县城,县令薛昌报于州府请命择址迁建。宋元丰八年(1085年),上宪恩准,重新定址于县西龙首山脚南章多里高岗修筑土城。嘉靖二十年(1541年)北掳进犯,巡道郭春震檄祁县丞李爵加固增修,同时命署县检校郑航筑建南关土城得以拱卫主城。南关土城中央修筑高阁一座,名为“观音阁”,城围留四门,东为“迎晖”,西为“拱翠”,南为“太白”,北为“连城”。“连城门”经护城河浮桥直通县城南门“迎薰门”,这座浮桥便是“连城桥”。康熙十一年(1672年),连城桥被水冲毁,知县傅星修缮加固,保障了之后数百年的畅通。新中国成立后,文水城墙历经战火,破败不堪;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墙残垣拆除,连城桥也被湮没于狄青大街的路面之下。

碑表回归

2017年6月,我经南关去岳村学校接儿子放学回家。天气炎热,贴着墙根骑车到南关南门口马培良家山墙时,意外发现墙脚有两块残碑。细看碑文为“例授修职郎乡饮耆宾以三公墓表”,其中下半块被刻成中国象棋棋谱,全文大意基本可完整解读。出于对金石的爱好,决定周末过来拓制碑文。周末我正进行拓制中,马培良从新居过来,见我拓制碑文。简单寒暄后,给我讲解了残碑来历。

原先在南关村西面,现在文水县交警大队院墙东边有块刘家坟,坟冢高大,绿柳浓荫,还有三个碑楼矗立。曾经的娱乐项目少,村里的男孩们经常在这里捕捉鸟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这里依然是孩童的乐园。“破四旧”运动发起后,不知是哪位革命小将想到了这处刘家坟冢。革命小将怀着高昂的斗志来到刘家坟,一鼓作气把三座高碑推倒,坟头也摊平。这块《例授修职郎乡饮耆宾以三公墓表》被运到南关村南门口做了河渠的过河桥石。斗转星移,曾经的河渠早已干枯,道路要进行修整。马培良同志作为事件的经历者,鉴于对文物的本能保护意识,想起这块古碑。决定把碑拉回保存,放置于山墙脚路边。不知何时被象棋爱好者截成两截,一半刻了棋谱。话里话外,老马无不流露出惋惜之情。

老马见我如此钟爱金石,又说,自己家准备维修宅院,如我愿意保存此碑,可以拉走。我也无处存放,为了便于日后研究,想到好友的永葆丽美术馆。跟成永平馆长说明古碑来历,希望寄存于美术馆,以便古碑得到更好的保护,文物得以更好地研究。成馆长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并保证妥善保存。

碑文实录

《例授修职郎乡饮耆宾以三公墓表》,同治九年(1870年)镌刻,为青石质地,尺寸:高约162厘米,宽约65厘米,厚约17厘米。

【碑阳】皇清例授修职郎乡饮耆宾显考达才府君、显妣张太君之墓(中间镌刻)

太学生刘中立、刘道立,孙廷封、选、相、佑、孚奉祀(左边镌刻)

大清同治九年岁次庚午七月十三日(右边镌刻)

【碑阴】例授修职郎乡饮耆宾以三公墓表

刘公以三既葬于三月十二,其长君中立以□表嘱余。余以同宗义不容辞。因即其人品心术聊为之表,暴于万一云。按公讳成德,字达才,以三其号,世居县治。其先人,以耕读传家。曾祖,从九(品),讳孝;祖,贡生,讳福旺;考,讳贵。俱有穆行。妣氏/马,举二子,公其次也。生而岐嶷,幼读书颖悟异□常儿师友咸以大器。目之无如,遭逢不偶,年未冠而太公已见背矣。维时伯兄外出杳无讬迹所,惟公佐太孺人理家政,朝夕承欢,无违色笑,而性嗜医,得暇即披阅岐黄书。及壮,岁以愈,邃术愈精。凡视人疾病,辄洞见癥结。虽古之卢□,无多让也。故都人士得其医而愈其病者,皆以为神医云。尤乐善好施予。道光己酉岁关外官道泥泞,驰驱不利。公□捐资募财□如砥矢。一时往来行人,举颂功德于弗□。他如急者,周困者,扶排纷解难,尤有古君子风。以故,公没之,□戚者,疏者,迩者,逖者,无问白叟黄童,行道□贩之人,罔弗咨嗟叹息,未□有片语訾其生乎者。其人品心术亦概可□矣。公生于乾隆五十七年三月初三日辰时,卒于同治八年十一月十□日未时。享寿七旬有八,以年高赴旨宾筵。德配张孺人,端静明淑,治内井井有条。自公仙后,尤能以慈道兼严道。子二,长中立,太学生,亦邃于医。施治立应,活人□千百计。邑侯丁邵二公俱赠额,表其门。娶武度太学生张公中泰女。次道立,业贾,磊落恬雅,毫无市气,娶乐村□书汉女。女三,长适贡生张公柏龄;次适冯公玉程;三早逝。孙男六,廷封、廷选、廷相业儒,廷佐早殇,廷佑幼读,俱中立出。廷孚幼,道立出。孙女五,中立出者四,道立出者一。诸孙皆鸾停鹄立,不日而破壁飞去矣。谓非天之报,施善□不□哉。谓非公之积德于前者,弥深而裕于后者,益光哉。爰拟严先生记原歌以表之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例授文林郎吏部候揀选知县丁卯科举人宗愚姪敦华顿首拜撰文

例授文林郎吏部候揀选知县丁卯科举人愚晚阴步霞顿首拜书丹

碑文研读

(1)时空紊乱——方志史家书撰碑表

古之世家大族,立碑书志,并非敷衍之事。都需经家族慎重商议,然后物色亲友或乡里中贵胄者从事。一方志表何人所书撰,直接显示墓主的家世地位。

撰文者刘敦华为墓主刘以三的宗亲侄子,受族兄刘以三的长子刘中立委托书表。“刘公以三既葬于三月十二,其长君中立以□表嘱余。余以同宗义不容辞。因即其人品心术聊为之表。”碑文开篇已交代明确。光绪九年《文水县志·卷八·选举志·乡举》条目中有:刘敦华,丁卯科,福建即补知县。“即补”,清代铨选制度。指吏部选授官员,遇缺即用之例。凡属特用班、即用班之官员,不入月选之班,遇缺即由吏部带领引见,奉旨率先补授各缺。《选举志·武弁补遗》条目中另有:刘敦荣,武生候选营千总,以弟敦华福建即补知县移封同知銜。刘敦华虽然授封,也得到了朝廷赏识,还恩及兄长,但两位均是“候选”并未实际赴任。“妣氏马,举二子,公其次也。”由此推断墓主刘以三排行老二,刘敦荣、刘敦华兄弟应为其兄长的儿子。

书丹者阴步霞,字蔚轩,交城人(今古交市嘉乐泉乡盘道村人),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举人,光绪九年《文水县志》总纂,候选知县主讲于文水武陵书院。武陵书院在县署东,文庙西,嵌于二者之间。旧有基址,应于宋元丰八年(1085年)县令薛昌筑城始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知县刘祖焕重修内院正庭五楹,为山长(相当于校长)下榻之所。东西房各三间;中有讲堂三楹,外院东西房各三间,门庭三楹;院后河伯庙一所,正殿三楹,东西房各门间为生童肄业地。咸丰十一年(1861年)知县黄宜之筹资重修层宇,于正庭后创建厨院一所,大门一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第二年改为“文水两等学堂”,扩建西院一所。新中国成立后为“西街完小”所在地,20世纪50年代西街完小西院中厅,仍悬有“武陵书院”的横匾。据光绪九年县志序文,阴步霞是在光绪己卯(1879年)岁应聘来文水武陵书院主讲的。

阴步霞应聘武陵书院,适逢山西巡抚太子少保头品顶戴一等威毅伯曾国荃会檄各郡县重修地志。曾国荃早年追随兄长曾国藩镇压太平军取得功勋,光绪三年(1877年)赴任山西巡抚,正值“丁丑奇荒”。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直隶五省是重灾区,山西尤为严重。山西全境蝗灾、大旱导致原野几无绿意,粮食更是颗粒无收,甚至出现“人食人”的悲剧。曾国荃到任后,励精图治,上筹朝廷赈灾款项,下抚黎民安居举措,至光绪五年(1879年)得以平息灾情。而后,曾国荃两次上奏朝廷,请示重修《山西通志》,获准后即下全省修志檄文,设馆聘人,展开工作。《文水县志》重修工作于光绪九年(1883年)完成,阴步霞、刘敦华、刘敦荣都是此次修纂的工作人员。

碑阳落款时间“大清同治九年岁次庚午七月十三日”,而前面所述人物事件皆在光绪年间。碑文“公生于乾隆五十七年三月初三日辰时,卒于同治八年十一月十□日未时。享寿七旬有八,以年高赴耆宾筵。”有墓主明确的生卒时间,还说明“乡饮耆宾”封号的由来,可知立碑与镌刻墓表并非同时进行的。“劉公以三既葬于三月十二”应该是迁葬时间,具体哪年没有详实时间。按照书丹者阴步霞和撰文者刘敦华同为丁卯科举人及二人在文活动轨迹,此碑表书镌于1879—1883年的可能性最大。虽然碑阳为“皇清例授修职郎乡饮耆宾显考达才府君、显妣张太君之墓”,墓表则有“德配张孺人,端静明淑,治内井井有条。自公仙后,尤能以慈道兼严道”之语。并未提及张孺人生卒年,镌刻墓表时老夫人应在世。那么,“既葬于三月十二”只能是迁葬之日期。

(2)广种福田——悬壶济世享誉世间

墓表碑文叙道:刘以三官名成德,字为达才,以三是他的号。曾祖叫刘孝,从九品职衔;祖父叫刘福旺,是名贡生;父亲叫刘贵,无功名。世代居住县城,都留有良好的品行。母亲姓马,生有两个儿子,刘以三排行老二。刘以三迎娶张姓女子,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刘中立,次子叫刘道立。长子刘中立是名太学生,医术也精湛,得到两任知县嘉奖赠匾。迎娶武度村太学生张中泰家女儿,生有五男二女;“廷封、廷选、廷相业儒,廷佐早殇,廷佑幼读”,女孩情况不详。次子刘道立经商,“磊落恬雅毫无市气”。迎娶乐村□书汉家女儿,生有三女一男;“长适贡生张公柏龄;次适冯公玉程;三早逝”,儿子廷孚年龄尚小。碑文中“孙女五,中立出者四,道立出者一。”孙女五人确切无误,出于哪家应该是弄错了数目,刘道立家的女孩表述最为详实,以此订正。

刘以三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三月初三日辰时,卒于同治八年(1869年)十一月十□日未时,享寿78岁,一生乐善好施。年幼时秉性聪颖,长辈无不夸赞。父亲突然去世,伯父及兄长都在外地,一时无法联系到,家中只留有女眷。刘以三此时尚未二十岁,竟协助祖母将家务事宜打点得井井有条。受家世影响,刘以三嗜好医术,终日沉迷于深研医书,无意科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医术日益精湛,承续祖业,堪称扁鹊再世。乡里所得疑难疾患,刘以三都能一一医治,因此,乡亲们都以“刘神医”称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南关官道泥泞不堪,路人行走十分艰辛。刘以三自行捐资募财,组织修缮道路,过往行人无不夸赞他的功德。平日,乡亲谁家医病手头不便,刘以三都会给予减免诊费。如有困难者求于家中,只要理由正当,刘以三都会倾囊相助。因此,刘以三逝世时,乡里无论老少妇孺,就连过往路人闻其声望,都为他的故世感到痛惜。

(3)福佑天泽——血脉延续开枝散叶

如此显赫家族,后世子孙情况如何?经过走访,终于有了一些眉目。刘以三祖居河南,行医迁居文水。刘氏家族世代行医,兼营药材生意。祖业家产集中在县城南大街美人巷南至南关北门的沿街一带。现在保存最好的院落为美人巷与南街交界处的刘绪功三进式四合院。宅院坐西朝东,进大门为倒座式南厅,飞檐斗拱,木雕精湛。每院都有南北厢房,里院正房五间,二柁结构,一明两暗,前檐明柱镂空花板装饰。院中有石砌花池,石条、石尊、锦瓦、挑角等构件配饰。临街二层“牌楼”,门面房三间,拱形窗。一层连通内院,院内南北各三间厢房,西正房三间南侧有门通往后院,北侧有台阶通向房顶。二层有外走廊并配有明柱、拱形廊顶和木制栏杆。整个院落是晚清时期典型的中西合璧风格。曾经院南有花园,正院后面有车马店,院北还有一座偏院。据说,宅院主体工程竣工,油漆、彩绘又用了三年。全部院落工程竣工时,还请了晋剧名角,在院中唱了几场大戏。

后世五孙及各支家族后代,有的成为南下干部,有的去往新疆建设兵团,有的投身税务、财政,有的就职于煤矿、运输、教育等。

连城桥畔遍地刘,迎薰楼下故事留。《例授修职郎乡饮耆宾以三公墓表》展示了文水南关刘氏家族的庞大世系和祖孙数辈的穆行。如今南关刘氏的十世、十一世……子孙更是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承袭着祖辈的秉性,躬身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为国家建设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聆听时代的号角,紧随历史的步伐,坚持守正创新,定能不负韶华。

猜你喜欢

南关碑文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慧思陶勒盖碑文解读
从《文心雕龙·诔碑》看蔡邕碑文
亚圣牌坊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渝南关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
打造“南关”新亮点
工布江达县“万善同归”碑文考释
三田渡汉文满文蒙古文碑文对比研究
敢作敢为的富村梦——记盘山县高升镇南关村党总支书记杨中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