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思政教育视角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以“跨文化商务交际”为例

2024-03-30梁文静任玉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隐性商务跨文化

■梁文静,任玉君

(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商务英语专业旨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丰富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国际形式更加复杂的今天,如何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导向作用,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学生培养为拥有坚定政治立场,服务于企业走出去、传播中国声音、打造中国国际形象的复合型人才,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建设目标。据2020 年6 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因此,探究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

一、隐性思政教育理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教育相对,最早起源于美国的“隐性教育”,在20 世纪90 年代引入国内,指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每门课程,融入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2]。国内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聚焦于隐性思政教育模式与显性思政教育模式关系论证、隐性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结合两方面。

第一,隐性和显性两种思政教育模式的内在逻辑关系探究是隐性思政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此方面,学者们对两种思政教学模式关系进行了充分探讨,认为在思政教育中,应坚持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3]。

第二,隐性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逐渐兴起。随着课程思政建设和德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成为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必要元素。为顺应教育部号召,教师们从自己所教授课程出发,围绕隐性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挖掘思政教育素材,将其与专业知识讲授结合,探讨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4]。

二、“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课程思政建设准备

为更好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需求,本课程在建设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商务英语专业122 名大三学生展开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22 份,回收有效问卷112 份,调研内容包括对课程思政的了解、对跨文化商务交际的理解以及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目的三部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对课程思政了解情况方面,73%的同学表示听过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在所上课程中有接触过任课老师进行的思政教育,但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还较为陌生,并且认为有些开展方式比较生硬,不太能接受。这说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要不断深化,采取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方式,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对跨文化商务交际了解方面,89%认为在现如今社会,跨文化交际能力很重要,但对跨文化交际知识很匮乏,认为跨文化就是指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也不知道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学习目的方面,36%的同学想要学到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46.6%的同学想要学习跨文化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能力,剩余13.4%的学生表示没有具体学习目的。从此次调查结果看,“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课程建设需解决以下问题:首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内容教育中,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其次,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深入理解跨文化商务交际,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最后,怎么样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事件中去,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课程建设思路是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课程建设前一定要明确课程的建设思路。在本课程建设前,确定了“隐性思政教育+专业知识相融合”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一)“隐性思政教育+专业知识相融合”的课程教学内容

将隐性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知识传授中,使专业知识讲解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专业知识学习促进思政教育内容理解,思政教育内容又进一步促进专业知识掌握,两者环环相扣,相互促进,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在“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思政建设中,课程内容被分为跨文化商务交际基础理论知识和跨文化商务交际实践运用两个部分。跨文化商务交际基础理论部分集中于跨文化交际理论教授,所以在课程建设中主要集中于价值引领和文化自信,即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正确认识我国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并引领他们树立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步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态度,培育文化自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前部分所学习的跨文化交际知识运用到专业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部分内容以跨文化营销、跨文化谈判和跨文化管理三个单元为支撑点,在单元内容中加入中国优秀企业成功开拓国际市场案例、大国谈判和国际著名企业管理成功案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产品和中国企业应怎样做才能打开国际市场,从而帮助他们成长为推动中国企业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综合性商务人才。

(二)“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本课程建设中,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引入更多的思政元素,本课程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

线上教学分为中国慕课课程和学习通两部分,目的是为了实现正确的文化价值引领和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进一步融合。中国慕课课程指的是挑选中国慕课平台上与本课程教学内容高度关联的中国优秀文化课程。采取这一方式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内涉及的文化内容较少,引入中国慕课精品课程可以填补在课程线下讲授过程中的文化不足,充实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其文化自信。学习通是主要利用其与学生互动便利的作用,在学习通平台上设置讨论区和上传案例,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辩证讨论,如“What's the right attitud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what are the drawbacks of ethnocentrism”等,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线下教学主要集中于专业知识讲授,教学形式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为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我们在课程建设思路的指导下,以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评价为建设点,提出了四条更好适应学生需求、能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教育的课程思政措施。

(一)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挥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载体,对培育学生的文化自我意识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将其大量融入基础知识教学,发挥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具体做法为在第一单元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中,在讲解文化的定义时,为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中国的青花瓷、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国古建筑和黄梅戏等,带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在第二单元讲解“Intercultural Intelligence”的时候用中国外交天团为例,带学生感受中国优秀外交官在世界面前展示出的中国风范。在第三单元Culture and Language,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中华文化和对汉字的影响,比如通过比较“姨夫”和“姑父”两个称谓中“夫”和“父”的不同,向学生展示汉字使用背后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在第四单元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中,服饰是非言语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国家领导人出席国际会议和进行国外访问时经常选择的中山装,向学生解释中山装背后的文化含义。

(二)引入最新跨文化事件,开展关键事件分析

关键事件分析是分析跨文化交际冲突的一种有效方法,最早由美国专家J.C.Flanagan 提出,是指分析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不同所导致冲突的原因。关键事件的范围很大,交际双方的观念冲突、涉外事件、跨文化交际失误都属于关键事件,灵活性强,非常适合运用到跨文化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既可以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在各种跨文化商务行为中的作用。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因为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将跨文化知识运用到商务场合中的能力,所以主要使用的是失败的跨文化商务交际事件,让学生能在这些失败的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中认识到文化的重要作用。如在第六单元Intercultural Marketing 中,引入经典和较新的跨文化交际失败事件,如在2018 年发生的奢侈品品牌杜嘉班纳广告辱华案例、2020 年迪士尼推出的花木兰电影在中国市场失败案例、2021 年上映的尚气电影等。在对这些跨文化交际失败案例分析时,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意识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文化导向。

(三)结合中国优秀企业案例进行案例分析

与传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相比,跨文化商务交际的不同点主要在于需要突出在商务环境中的跨文化交流,注重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课程的商务环节主要包括跨文化谈判、跨文化管理、跨文化市场营销和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以往的案例教学大多采用国外知名企业的案例,但是这样并不能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崛起,因此在这部分我们对国内优秀企业案例进行了挖掘,并将其融入到这些单元的教学。

在第六章跨文化管理,选取了中国吉利公司收购沃尔沃的案例。在跨国收购中,判断收购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收购后两家公司的合并管理,因为文化差异和企业文化的不同,两方的公司在后续的管理中会出现观念碰撞,对后续经营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以这为出发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有效避免文化冲突的发生。这样一举两得,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也可以让他们在操作中感受中国企业的实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改善后续的教学内容,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我们以访谈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教学效果评价,并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

在对课程地思政教学评价方面,本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访谈时,基本上收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比如学生A 表示课程内容丰富,能学到很多跨文化交际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之前都没有留意过的知识。学生B 表示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很多中国企业的知识,并能在各种练习和任务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学生C表示对课程最深的印象就是在每个单元开展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学到了很多跨文化商务交际的知识,为进行商务实践奠定了基础。

在进行教学反思方面,回顾整个课程的思政建设,我们在课程思政挖掘和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思政教学效果,但还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只做了课程整体的课程思政效果,没有就每个单元的思政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二是课程中所涉及的商务教学案例还是比较少,主要原因是适合教学使用的商务案例本身就比较少,自身在管理学、市场营销等非常专业的领域知识还是欠缺,后续整理也非常地耗费时间,因此这方面做的还是不够好。具体的改进措施如下:一是要求学生撰写每个单元的学习报告,内容需包括所学知识和感悟,以此来评价学生在思想培养方面的进步;二是扩大商务案例寻找范围,积极寻求其他学院教师的帮助,一起编写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库。

五、总结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本文以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跨文化商务交际”为研究对象,从隐性课程思政的角度对其课程内容建设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隐性思政教育+专业知识相融合”的课程内容设计以及“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课程的四条思政建设措施。研究结果有利于推进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培养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传播中国声音、打造中国国际形象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隐性商务跨文化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商务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