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双创教育和大学生双创能力的耦合机制及优化路径

2024-03-30付莲莲廖静萍孙鑫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能力

■付莲莲,廖静萍,孙鑫

(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一、引言

三螺旋理论强调的是在创新过程中,大学- 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密切合作,三方相互作用,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推动力,共同推动创新与发展。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兴起,各高校也纷纷将双创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与校园活动中,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不仅在于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一直以来,社会各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但缺乏关于双创教育实施效果以及双创教育和双创能力的耦合关系的反思。因此,本研究以三螺旋理论为切入点,以江西省六个高校为研究对象,全面探讨双创教育和大学生双创能力的耦合机制、面临的现状与挑战,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益于江西省创新创业工作的推进,有利于江西省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不少学者系统考察了双创教育现状和评价体系、双创能力的评价和实证研究以及双创教育对双创能力的影响等三个方面。针对双创教育现状和评价体系,吴学松[1]认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双创教育认知上引起了高度重视,但在教育观念和协同发展等方面有待完善。李海东[2]通过梳理我国高校双创教育课程建设及发展现状,建议从机构、师资、信息等角度完善保障机制。李圣等[3]以丝绸之路沿线高校为例,分析认为学生能力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是评估双创教育的有效指标。在高校学生双创能力的研究方面,学者们基于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评价[4-7],指标体系含括:创新意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等[8]。辛芳[9]基于OBE 教育理念内涵,针对当前高校“双创”能力培养现状,多维度提出了优化双创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针对双创教育对双创能力的影响机制,国内学者主要基于同源性研究等定性方法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影响[10]。

上述研究考察了双创教育的现状、双创能力培养的现状及政策优化问题,但是关于江西省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创新创业能力现状以及双创教育是否促进了双创能力的提升等问题上,需要进一步探讨。为此,本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获取有效数据,以江西省6 所地方本科院校的高校学生为调研对象,探讨双创教育的实施效果,剖析当前江西省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水平,厘清双创教育与双创能力之间的耦合机制及优化路径。在研究视角上,本研究首次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从高校、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考察双创教育和大学生双创能力的耦合机制,剖析创新创业能力的结构维度并分析双创教育对双创能力的提升机制,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理论分析框架

利用三螺旋模型分析江西省高校学生双创能力的现状以及开设双创教育对学生双创能力的提升效果。

在概念界定方面,定义双创教育是指通过授课、活动和实践等教学途径,实现高校对双创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把意识形态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生产力。本研究界定双创能力由多种因素构成,具体表现为知识储备、创新思维、资源利用、团队精神等方面。

2005 年Henry Etzkowitz[11]提出三螺旋理论,指的是在知识型社会中,大学、企业和政府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之间进行互动的同时也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以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企业作为创新生产的场所,承担着创造财富和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角色,政府则需要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政策支持,而大学则是知识的源泉,提供新的知识和技术,培养人才成为社会所需。三方角色穿插互动汇聚成一种良性的创新能力提升动力,进而达到共同进步和互利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创新[12]。

三螺旋之间产生了一个能够覆盖三边的、互动增强的网络关系。在大学生双创教育方面,政府、企业和高校这三个螺旋模式的设计意在创造一种创新的环境,使三者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以实现共同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目标(见图1)。政府层面主要从政策执行力度和政府资金支持方面呈现双创政策与大学生双创能力之间的耦合与协同;企业层面为企业服务意识和企业融资体系与大学生双创实践之间的耦合和协同;高校层面来看,高校双创制度自身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双创课程与校内组织的协同发展、双创师资队伍与双创文化氛围的协调一致。

图1 三螺旋模式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学生双创能力之间的协同机制

选取江西省农业、理工、综合、师范、医科、财经等六所省属地方本科院校在校学生为对象,通过样卷的初测试、修改和完善,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272 份,问卷效度系数为0.8,信度系数为0.89。

表1 显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907 人,占71.31%,女生365 人,占28.69%;大一学生872 人,占68.55%,大二学生297 人,占23.35%,大三、大四及大五学生总计103 人,占8.1%。专业类别方面,农业院校学生占比最高,为25.63%,医学院校学生占比最低,为9.59%。

表1 创新创业教育的问卷情况(N=1272)

在提升双创能力的意愿方面,仅有6.6%的学生有想法并采取行动,20.99%的学生参与了被动型双创教育,47.41%的学生有想法却不知从何下手。总体来看,学生对双创的态度仍然处于想想而已的阶段,较少愿意将想法付诸实践,也不知道如何去实行。仅有86 人认为参与双创教育对于提升双创能力不具有重要性,双创教育的重要性获得了普遍性认同。

(一)双创能力水平的现状

从创新思维、营销策划、团队协作、语言表达、实践操作、自主学习、文字撰写和心理调节8 个维度构建大学生双创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双创能力的现状水平。由附表1 可知,学生各维度的能力聚集在数值3 周围,属于能力一般的水平,综合八个维度得到双创能力的平均分为3.03,六所学校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处于一般水平。这与高珊和曾辉[13]针对湖南省大学生创造力的研究、李庆丰和胡万山[14]关于J 大学的创造力研究结论一致。

附表1 大学生双创能力及各维度得分

(二)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双创能力之间的关系——基于三螺旋理论

表1 显示,认为参与双创教育对于提升双创能力非常重要的学生占比34.98%、认为重要的学生占比38.68%、认为一般的学生占比19.58%、认为不重要的学生占比6.76%。从调查结果可知,73.66%的学生认为参与双创教育对提升双创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该基于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的维度,综合形成推力促进学生双创能力的提升。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交叉,推动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养成。首先政府应在政策、金融财税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落实配套政策和保障条件。同时,政府还需加大对社会的引导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双创活动,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还能推动其在创业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其次,企业可以通过为大学生双创打造技术实践、信息交流平台和进行风险投资等,助力推动大学生双创能力的有力提升;此外,高校的制度创新是推动双创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大学生双创开展过程中起到支力作用。

上述研究表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双创教育的重要性,但他们对双创实践的参与度不高,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大学生双创能力亟待有效提升。一方面,这既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参与动机和中国双创教育的实际发展,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又需企业给予其实践锻炼机会,以及政府制定相应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另一方面,重要的是高校应在制度上对创新创业的学生进行支持,同时可以通过改变高校的教学方式来实现。不同的双创教育类型对大学生创造力影响不同,比如,具有较强实践意义的双创教育可以给学生更为真实的参与感,对创业的过程更为了解,从而会比灌输式的方式更为有效。对于双创课程应采用哪些教学方式以提升双创能力而言,调研发现:讲授法、展示法、头脑风暴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和实践调研等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见图2)。

图2 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的教学方式

此外,大学生踊跃参与双创活动,不仅可以推动各专业间的交流和发展,还能够起到提升高校整体创新能力的作用。双创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应用知识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从大学生就业角度而言,这也将会助推企业进行创新。

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双创能力的耦合路径优化

(一)政府要起到引力作用,扩大政策宣传、执行力度,加大资金扶持

政府要出台合理的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政策,并加强双创政策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推动创新创业信息普惠化,提高企业、教师、学生等各方对双创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创新创业,企业可以开拓新的市场,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高校教师和学生来说,创新创业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因此,需要让他们知悉双创的优惠政策和权益,以便更好地把握机遇,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赢。其次,政府可以制定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财政政策,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的申请标准和申请程序,扩大受惠人群,使在校及毕业的大学生均可享受政府的信贷资助。与此同时,政府对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应加大补贴力度,尽可能地提供经费支持,并建立各高校专项创新创业基金,同时要做到专款专用,以便在校大学生申请资金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二)企业积极加强助力作用,增强企业服务意识、完善融资体系

企业若要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则需优化其服务水平、增强其服务意识。首先,通过建立一个在线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双创服务。这个平台可以包括创业培训、创业导师、创业项目等资源,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提供实际的创业项目和导师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业。此外,平台还可以提供创业资金、创业合作等支持,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其次,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开展双创教育活动。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企业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双创实践机会,例如组织互联网大赛、数学建模等比赛、创业讲座等活动。同时,企业还可以与高校的创新创业中心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他们提供实际的创业机会和资源支持。最后,企业可以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同推动双创发展。企业可以和政府部门共同制定双创政策,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同时,企业还可以和政府部门共同建设双创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场所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业。

(三)高校主动增强支力作用,“充实师资队伍+营造文化氛围”协调一致

第一,高校应明确创新创业的定位,在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各高校自身特色确立其制度制定的方向与内容,并对制度内容进行调研以进一步调整制度细节,保证高校制度的合理化与可操作化。需要注意的是,制度上要鼓励师生共同开展双创实践活动,并对双创实践的结果进行评比及奖励;宣传上要形式多样化,如组织各院系开展双创宣传主题活动、各班级开展主题班会等,让大学生在交流中了解高校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力度,增强其创新创业的热情。

第二,高校要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教学工作,不但要拒绝填鸭式教学,还应增设体验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切实感受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上,高校应统一双创课程的相关教材,并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采用分层次教学可以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既能有效避免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以免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也能够逐步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双创能力。在课外实践上,高校要积极开展双创相关活动,高校社团联合会要积极鼓励大学生组建双创相关社团,积极筹备多样化活动,如社团可与企业孵化园联合,根据专业领域共同举办专场活动,也可组织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或团队开展座谈会等,为大学生提供经验交流的平台,以提高大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积极性。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参与双创实践的热情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还能促进他们将专业知识和双创实践相结合。

第三,高校应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多样、理论扎实的双创教育教师团队。除了校内专任教师授课外,高校还可积极引进校外优秀企业家兼职。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和创新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有效促进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另外,双创文化氛围是一种隐形的助推剂,高校部门要综合考虑并积极联合双创教师队伍针对“如何有效推动双创文化建设”制定实施方案,使创新创业这股风潮席卷整个高校。大致而言,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让双创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大学生产生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激发其开展双创实践的热情;另一方面,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双创交流平台,如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交流会等,组织双创教师和专家为大学生双创实践提供各种资讯与经验,并为大学生开展双创实践提供机会等,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猜你喜欢

双创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学生之歌
双新双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