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形象建构研究

2024-03-18吕可馨张炼

艺术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语料库建构

吕可馨 张炼

摘要:目的:2023年恰逢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也是中国与东盟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节点,讲述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方法:文章使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基于语料库的国家形象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然后基于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以《中国日报》中“中国加入TAC”20周年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主题词和检索行。结果:探究“中国加入TAC”20周年相关报道中建构的中国形象,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模式。结论:研究发现,《中国日报》中“中国加入TAC”20周年相关报道建构了三类中国形象,具体表现为睦邻友好的中国伙伴形象、互利合作的中国经济形象、“全球事务积极参与者”的中国政治形象。

关键词:中国形象;建构;  “中国加入TAC”;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4-00-04

0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东盟与中国互为最大贸易合作伙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格局中极为重要的一环。2023年是中国-东盟关系承前启后的重要年份,是东盟地区论坛成立3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20周年。随着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不断深入,中国媒体涉及东盟的相关报道日益增多,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变化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形象可以为中国与东盟深入合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更有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国家软实力基础。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形象建构研究较多,但针对东盟国家的研究较少。本文在使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梳理该领域研究理路的基础上,通过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以《中国日报》中“中国加入TAC”20周年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主题词和检索行,探究《中国日报》关于“中国加入TAC”20周年的新闻报道中所塑造的中国形象,为中国面向东盟国家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供参考方向和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建设持续向好的中国-东盟关系贡献积极力量[1]。

1 中国形象研究综述

当前,人们对中国形象的研究方法以传统的抽样调查为主,研究集中在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基础学科的政治学、文化学,还有国际关系和传播学等,而且研究主要针对周边邻国及西方国家对中国形象的认知。研究以“语料库”和“国家形象”为主题词,搜索2000年至2023年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錄的论文共28篇,有效论文28篇,以其关键词为分析对象,以此回顾相关论文的研究情况,对研究热点作脉络梳理。

从关键词知识共现图谱可以得出,基于语料库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外媒报道中的中国话语英译的研究,二是对热点事件报道中构建的中国形象的研究,三是对新闻报道中的中国国际形象建构变化的研究。

1.1 对外媒报道中的中国话语英译的研究

关键词“新闻报道”“国际传播”“国外媒体”体现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外媒报道中的中国形象。研究涉及的外媒包括《卫报》、《纽约时报》、BBC(英国广播公司)等国际影响力广泛的主流媒体。以《卫报》2000—2020年涉及中国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卫报》所构建的中国形象。以上对国际媒体的报道研究基本涵盖西方主流媒体。

1.2 对热点事件报道中构建的中国形象的研究

关键词“奥运报道”“生态话语”“气候变化”可以体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多围绕中国的时事热点,包括北京冬奥会、中共二十大、气候变化等,国家形象建构多依托近些年有影响力的热点事件[2]。

1.3 对新闻报道中的中国国际形象建构变化的研究

从关键词“国家形象”“话语分析”“话语转向”可以看出该领域不仅针对某一特定事件或指定媒体的报道展开研究,还会将历时性研究作为研究重点,从历史变迁的角度论述国家形象的变化是具有现实参考意义的[3]。

总体来看,有关国家形象建构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以上三个方面,但是所聚焦的问题多为欧美主流媒体所塑造的中国形象,面向东盟国家的中国形象建构极少。本文以《中国日报》涉及的“中国加入TAC”20周年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以期丰富中国形象建构在东盟方向的研究,为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模式。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文自建《中国日报》“中国加入TAC”20周年相关报道语料库,选取报道时间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通过搜索“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TAC)”“20th Anniversary”等关键词,提取“中国加入TAC”20周年的相关报道,并进行清理文本、附码等相关操作,最终共计得到语料形符15 791词。运用AntConc4.2.0进行语料库的建立分析,通过语境共现及单词表数据信息来统计、归纳表格信息,分析语料库排名前20的实义主题词并进行类别划分,然后对排名第一的主题词“China”进行关联索引行的分析,从而厘清《中国日报》通过“中国加入TAC”20周年相关报道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内在逻辑。

2.2 研究过程

第一,语料选取与收集。首先搜索“TAC”“20th Anniversary”等关键词,从《中国日报》官网上选取21篇“中国加入TAC”20周年相关报道,以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为搜索时间区间,搜索23篇新闻报道,选择下载并保存为文档。其次通过人工阅读对这些文本进行定性分析,发现其中部分提及“TAC”和“20th Anniversary”,但与“中国加入TAC”20周年的主题关联不大。因此,移除重复的文本和与主题无关的报道,最后选取19篇新闻报道。

第二,语料库创建与标注。首先,对文本进行整理,删除其中的新闻版面、出版类型等细节信息,只保留标题和正文内容。其次,将整理后的文本转换成txt格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清理文本、赋码等相关操作,建成“中国加入TAC”20周年新闻小型语料库,包括19篇新闻,共计语料形符15 791词。

第三,语料分析与讨论。基于此语料库,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4.2.0中的Keyword和Collocates工具进行检索,分别从主题词和索引行表两个方面来呈现数据,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对应主题词和索引行分别讨论构建的国家形象。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国家形象是由本国形象和他国形象共同产生的,前者着重于国家自身对形象的塑造,后者着重于国家形象在他国的传播效果(引自王啸,2010)。本文主要研究国家形象的自我塑造,通过分析主题词和索引行内的内容,探讨《中国日报》塑造了哪几种中国国家形象。

3.1 主题词分析

主题词(keywords)是指在某个文本中,与参考库相比出现频率显著偏高的词。这些词的出现频率超过了正常情况下的期望值。关键词的重要性取决于其偏离度,即与主题相关的程度。关键词与新闻媒体的写作意图、风格具有密切关联。通过搭配分析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话语背后的含义和意识形态观点的排名前10的高频主题词,本研究将Brown语料库作为参照语料库,使用Antconc的检索工具Keyword生成主题词表,按照主题性由高到低排序,删除不必要的功能词后,得到主题词表,旨在揭示《中国日报》中“中国加入TAC”20周年相关报道话语的主题特征。

依据主题词“中国加入TAC”20周年专题语料库中的使用及表述特征,将关键性排序前20的实义主题词进行语义内容类别划分,包含条约合作主体(china, countries, tac, chinese)、條约合作内容(cooperation, tac, treaty)、地区争端问题(southeast sea, regio)。分析主题词及报道文本可知,相关报道聚焦于中国和东盟国家在TAC中所展开的合作及取得的成就,在中国加入TAC的20年间,合作双方积极友好开展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中国日报》的相关报道话语主题反映出话语主体的积极话语表征,即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是构建中国良好形象的基础。

3.2 索引行分析

媒体对于话语建构的意义及态度不能只单一地以主题词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Firth指出,词语间的“结伴关系”构成了语境,不同语境选择赋予了话语不同的意义。本研究在分析主题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加入TAC”20周年语料库索引行的相关内容,依据《中国日报》塑造了哪几种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问题,选取“China”作为检索词,在语料库中检索到索引行种类13种,索引行数目407条。根据索引行所呈现的话语意义和建构特征,对索引行相关内容进行人工定性分类,可以得出分别构建了睦邻友好的中国伙伴形象、开放合作的中国经济形象和“全球事务积极参与者”的中国政治形象。

3.2.1 睦邻友好的中国伙伴形象

与“China”有关的索引行内容构建了睦邻友好的中国伙伴形象。“asean”“China”“Chinese”等索引行内容都体现了这一中国形象,如“followed a path of good-neighborliness”(东盟成功地走好了睦邻友好之路)等话语肯定了中国睦邻友好坚持对话的成效,“improved the well-being of more than 2 billion”(东盟改善了20多亿人的福祉)等话语明确证实了这一观点;“中国加入TAC”20周年是报道的焦点,运用“ASEAN have been each other'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for”(东盟与中国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等话语表征赞许双方取得的成绩。从索引行所涵盖内容可以看出《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作为合作条约的相关报道内容不局限于积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还有在政治上取得的良好互信,使《中国日报》拥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得以塑造睦邻友好的中国伙伴形象。由此可见,报道话语赞扬了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关系,通过肯定“中国加入TAC”20周年、陈述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中国与东盟取得的显著成绩,表明中国与周边国家保持着睦邻友好的关系。中国与东盟的地区好伙伴关系是《中国日报》构建中国形象时的聚焦点,也是本文后续深入分析的出发点。

3.2.2 开放合作的中国经济形象

与“China”有关的索引行内容构建了开放合作的中国经济形象。“Commemorating”“community”等索引行语义内涵表现了中国积极参与解决地区事务和国际事务。例如,“Commemorating The 20th”(纪念中国加入20周年)转述了中国开放合作的理念,传播了中国在与东盟国家交往时遵循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原则,“intensity and depth”(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中国特色外交形象的对外传播、自贸区建设的不断升级以及双方成为对方最大的贸易伙伴。“sustained growth”(见证了持续的增长)说明中国与东盟建立了良好的开放合作的伙伴关系,巨大的贸易合作成为《中国日报》塑造中国形象的基础。相关报道明确表达了开放合作的态度在中国与东盟合作中的重要地位,为塑造开放合作的中国经济形象提供了支持。中国与东盟有关经济合作方面的政策、声明是双方重点关注与解读的对象,因此双方的经济合作是塑造良好中国形象的重要平台。相关话语表征聚焦了开放合作的中国经济形象。

3.2.3 “全球事务积极参与者”的中国政治形象

与“China”有关的索引行内容构建了“全球事务积极参与者”的中国政治形象。“South”“sea”“security”等索引行内容多为中国积极参与解决地区事务和国际事务。例如,“peace, friendship and collaboration”(南海是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运用积极话语,表述中国与东盟共同把南海建成和平、友好、合作之海的决心。“is not an issue between China and”(南海不是中国和东盟之间的问题)等话语体现出通过对话合作管控分歧的行为准则。“South China Sea in 2012”(2012年发布《南海问题联合声明》)通过回顾南海相关建设的条约,为今后继续和平管控分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行索引的意义呈现了《中国日报》塑造国家形象的意向,广泛多形式的文明交流互鉴活动挖掘了《中国日报》构建中国形象的深度。相关话语展现了作为“全球事务积极参与者”的中国政治形象。

4 结语

本研究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分析了《中国日报》中“中国加入TAC”20周年相关报道的语料库,以相关主题词的索引行话语表征建构了三类中国形象,具体表现为睦邻友好的中国伙伴形象、互利合作的中国经济形象、“全球事务积极参与者”的中国政治形象。中国与东盟的开放合作及取得的成果是中国构建良好国家形象的基础和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关注针对东盟国家的中国形象建构,弥补国家形象建构相关研究的不足,丰富了相关研究的参考依据。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影响中国媒体对国家形象自塑的因素有各个维度和各个层面的,中国始终与东盟国家保持政治互信,中国与《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员国的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符合双方共同遵守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政治上取得的良好互信使《中国日报》拥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得以塑造睦邻友好的中国形象;经济互利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即经济上巨大的贸易合作基础成为《中国日报》构建中国形象的坚实基础;倡导文明互鉴,始终通过对话协商管控分歧,促成亚太多元文明共存的和谐局面,广泛多形式的文明交流互鉴活动挖掘了《中国日报》构建中国形象的深度。

本研究建立的语料库针对的是《中国日报》英文新闻报道,是中国形象中的自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语料库进行语料提取的有效性和语料库数据分析定性定量结合的高效性仍值得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王啸.国际话语权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6):58-65.

[2] 韦路,谢点.全球中国形象研究的知识版图:基于SSCI期刊论文(1998—2015)的文本挖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95-105.

[3] 胡偉华,徐英捷.国际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二十年之流变:基于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22(4):42-51,115.

作者简介:吕可馨(1999—),女,吉林吉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国际中文教育。

张炼(1975—),女,贵州贵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生态语言学、教学法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贵州省哲社课题项目“贵州濒危佬语语言生态深度调查及数据库建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GZYB38;2022年度国家语委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项目“国际中文教师语言应急能力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YZL2022GZ0001;2023年度贵州省社科联理论创新课题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苗族‘非遗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以苗族蜡染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LCLH-2023-022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语料库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建构游戏玩不够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