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观察

2024-03-15赵琪雯邵磊

贵州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降压药拮抗剂服用

赵琪雯 邵磊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药剂科,上海 201805)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大类,即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B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1]。其中钙离子拮抗剂因具有降压效果满意、起效快、个体差异小等优势,在高血压患者中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已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但尽管如此,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不良反应,干扰治疗效果[2]。本文主要探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确诊为高血压并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患者1 500例,入选患者中女699例,男801例,年龄(53.21±6.54)岁。病程(8.51±2.54)年。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3]中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治疗;可完整提供本研究所需相关资料者;具备健康的认知能力。已排除药物过敏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并发急性胃肠道疾病者;妊娠高血压患者。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用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钙离子拮抗剂类别与剂型等资料、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钙离子拮抗剂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 500例确诊为高血压并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0%(138/1 500),其中以心脏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最高,包括心律失常、心悸、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依次占比为14.49%(20/1 500)、15.22%(21/1 500)、13.04%(18/1 500)、13.77%(19/1500);低血压、外周水肿、牙龈增生、便秘、头晕、面部潮红的依从占比为10.87%(15/1 500)、8.70%(12/1 500)、9.42%(13/1 500)、7.25%(10/1 500)、3.62%(5/1 500)、3.62%(5/1 500)。

2.2 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钙离子拮抗剂类别、药剂类型等均是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应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n)

3 讨 论

高血压定义为患者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患者一般具有症状严重程度较低、轻度高血压为主、舒张压升高为主、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等特点,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大幅增加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风[4]。目前临床针对高血压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目标是合理有效控制血压,预防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其中钙离子拮抗剂是临床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其通过降低外周阻力的影响,实现血管扩张与血压降低控制,在治疗心律失常、高血压类疾病中效果满意。但由于其在不同机体中所产生的作用不同,加上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出现不良反应,影响疗效,使得临床高度用重视其药安全性[5]。

本文结果显示,1 500例确诊为高血压并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0%(138/1 500),以心脏不良反应占比最高,包括心律失常、心悸、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其中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由于在服用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时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会产生反射性心动过速的现象,若未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将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而非二氢砒啶类药物的负性肌力作用较强,可抑制窦房结和心率的降低,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不良反应;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后,全身血管阻力扩张,负荷降低,为保护缺血状态的心肌导致心力衰竭加重[6]。本文结果显示,有10.87%的患者在服用钙离子拮抗剂后出现低血压,可能与用药剂量过大有关,所以需要有效控制和检测患者的血压情况。此外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应用之后也可能出现头晕和面部潮红的常见反应。出现外周水肿一般是由于钙离子拮抗剂药物应用后,会扩张机体血管,增加毛细血管压力,促进血管内液体滤出速度,导致发生外周水肿,这种并发症可能发生在各类型钙离子拮抗剂中[7]。

本文结果显示,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钙离子拮抗剂类别、药剂类型等均是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应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肝、肾器官逐渐衰竭,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减慢,加上部分患者心肌功能降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故中老年患者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后心脏不良反应比率较大情况[8]。服用二氢吡啶类不良反应率较高,尤其以第一代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服用患者的不良反应最为显著,主要由于第一代二氢吡啶类钙拮剂的代表药物为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其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及其它平滑肌钙通道来实现舒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在改善心肌、供血环境的同时也加重对循环系统造成的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服药后24 h内和10 d内,这是由于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受药物作用服药方式、联合用药、患者个体差异、作息及饮食习惯等多因素影响,产生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上的差异。在不同剂型上普通片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这是由于钙离子拮抗片剂服用后,患者血液中药物浓度上升变化速度快、起效快,对机体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及心脏功能作用的影响较大,加上片剂的半衰期短,用药频繁,故血液中药物浓度的波动变化较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综上所述,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药物动力学作用和治疗效果,积极预防药物不良反应,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文不涉及伦理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猜你喜欢

降压药拮抗剂服用
降压药漏服了,怎么办?
降压药您吃对了吗
茶可用来开发降压药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服用抗过敏药物须谨慎
如何正确服用胃药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对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