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活动—运动强化疗法在脑瘫患儿作业治疗中的应用

2024-03-15杨红梅王庆利熊岚马青娟樊冬冬

贵州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脑瘫疗法量表

杨红梅 王庆利 熊岚 马青娟 樊冬冬

(陕西省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陕西 西安 710065)

脑瘫患儿的脑部功能受损,进而会对姿势、运动、平衡产生影响,这不仅会使其生活质量严重降低,也会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要及时进行积极干预[1]。目标—活动—运动强化疗法主要将运动学习作为基础,同时以家庭训练和生态学框架作为中心,有助于脑瘫患儿的运动、认知功能得到提升,同时也能让父母心理更慰藉,在脑瘫患儿中应用有积极作用[2]。本文主要探讨目标—活动—运动强化疗法在脑瘫患儿作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陕西省康复医院收治的50例脑瘫患儿,依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中,女12例,男13例,年龄(3.02±0.39)岁。对照组中,女11例,男14例,年龄(3.06±0.28)岁。纳入患儿均与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3];临床资料均完整;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为Ⅱ~Ⅲ级。已排除并发癫痫儿;伴精神行为异常儿;合并脑外伤、遗传代谢性疾病、神经肌肉病等患儿;存在严重的骨骼问题患儿。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疗法,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家长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目标—活动—运动强化疗法,(1)以目标作为导向的强化运动训练:(a)提高患儿家长的合作能力,了解患儿具体功能情况后,个性化为其设立治疗目标,在具体实施计划时需实时考虑目标的实现情况,以此个性化做调整;(b)具体了解患儿肌张力、肌力、选择性运动控制情况等,了解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经过与家长共同讨论后制定解决对策;(c)指导患儿学习一项运动技能,后期慢慢增加难度或改变运动方式,加大运动技能的复杂性,帮助提高其技能;(d)依照家长的时间来设计训练时间表,在家庭训练中家长有困难时可以提供图片或视频帮助;(e)家长每天陪伴患儿训练后都要及时做好记录,以便于治疗师动态监测。(2)父母教育:将一些较为简单的运动分析训练告知患儿家长,适当的给予指导,强调在家庭中训练患儿时需要在其“清醒”时进行。指导家长学习诱发患儿运动的方法,并不断进行尝试。向家长强调在训练期间可以有错误发生,要多鼓励患儿不断尝试,同时也可以让家长自己设计一些合适的活动来加快目标的实现速度,同时对睡眠和饮食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指导。(3)丰富运动学习环境:家长首先要了解具体的运动任务,选择相应的训练玩具,设置患儿感兴趣的丰富的游戏环境,不断确定与练习相关活动。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66项(GMFM-66项)对患儿运动障碍进行评测;治疗前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评价,分为为异常、可疑、正常;治疗前后进行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价,分数越高精细运动能力越强。

2 结 果

2.1 GMFM-66项评分治疗前,观察组GMFM-66项评分为(18.49±3.22)分,对照组为(18.37±3.18)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66项评分为(28.51±2.12)分,高于对照组(24.11±2.03)分(t=7.495,P<0.05)。

2.2 GDS评分治疗前,两组GDS的各项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DS的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3.054、3.069、3.266、2.479、2.650,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DS评分的比较分,n=25]

2.3 FMFM量表评价治疗前,观察组FMFM量表评分为(61.29±5.32)分,对照组为(61.54±5.48)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MFM量表评分为(98.65±10.34)分,高于对照组的(79.67±8.96)分(t=6.936,P<0.05)。

3 讨 论

脑瘫患儿运动出现障碍的同时还会出现感知觉、认知、行为等障碍,后续不断严重还会引发骨骼、肌肉问题以及癫痫。目前导致脑瘫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出生前、出生过程中和出生后,一般由遗传因素引发的脑瘫患儿更多。在神经系统中,其固有的特性便为适应和重组的能力,这同样对于脑瘫患儿来说也十分重要。目标—活动—运动强化疗法主要在家庭中设计与活动有关的环境和任务,在这种训练中获取到一些特定的技能,同时营造具有挑战性的环境,后期不断使运动表现更优化[4-6]。在该种疗法中将治疗目标与患儿感兴趣的游戏有效结合,注意要反复进行强化,并且提高患儿的主动活动能力,以此不断对患儿大脑重组和运动学习进行驱动,这种以鼓励为主的探索和活动有助于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7]。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GDS的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MFM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康复治疗师综合分析患儿运动能力、外界环境的改善、父母期望的目标等,以此制定更合适的训练方案。将神经可塑性调节作为基础,后期不断对神经发育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优化,使脑瘫患儿病情进展速度减慢,促进其运动功能和智能的发育,帮助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8]。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GMFM-66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将目标性的活动放入真实生活情境中的优势。

综上所述,目标—活动—运动强化疗法在脑瘫患儿作业治疗中应用则能提高其智能、运动能力与精细运动能力。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文不涉及伦理批准,患儿及其监护人均知情同意。

猜你喜欢

脑瘫疗法量表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