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钢琴演奏技巧与艺术表现

2024-03-15高宏菊

当代音乐 2024年2期
关键词:艺术表现音乐风格

高宏菊

[关键词]整体性技巧;审美理念;音乐风格;艺术表现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18世纪从欧洲传入,百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钢琴从最初音乐院校专业学习步入中国普通百姓家庭,国人“学琴热”也成为当下中国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人综合音乐素养的钢琴教育,其具有益智、怡情、磨炼性情等育人功能,对提升人们艺术审美情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钢琴教学如何把钢琴演奏技巧与艺术表现相统一?从笔者多年钢琴教学的实践来看,首先,应建立“人琴合一”的整体性演奏理念。其次,建立钢琴演奏技巧与声音审美理念,通过手指触键深浅、力度强弱变化弹奏出不同的音色,展示不同的音乐形象。科学训练手、脑、身、心等协调运动技巧,是获得理想声音形象的基础。最后,增强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演奏者娴熟、精湛的技巧是作品艺术表现的基础,演奏技巧滞后或手指达不到作品要求的速度、力度,必然影响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不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采用不恰当的速度、力度,则不能真正诠释作品的思想情感。总之,唯有演奏技巧与艺术表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表现作品的风格、情感。

一、钢琴演奏的技巧性分析

钢琴演奏从手指触键、双音连奏、跳音、和弦、八度、踏板等技巧,到音乐作品艺术性的完美呈现,均需要演奏者全身心协调运动,这样演奏声音才能舒适、动听,真正达到“人琴合一”技艺兼具的境界。在实际钢琴教学中存在下面几个问题:一是演奏者重技巧训练轻艺术表现,演奏变成没有音乐灵魂的纯粹音响堆砌;二是演奏者重艺术表现轻技巧训练,演奏技术达不到艺术表现的要求,演奏手指触键以指肚代替指尖,快速跑动声音不清、无力;三是演奏完全无视谱面的情感标记,音乐旋律乐句之间没有换气气口,音乐旋律乐句之间恰当的气口和换气是必要的,不能因为速度快而放弃,否则就如说话没有停顿一样让人窒息。本部分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分析钢琴演奏技巧。

(一)钢琴演奏的整体性原则

钢琴演奏的整体性原则是指演奏手指、手掌、手腕、小臂、大臂、肘、肩、腰、脚等全身力量协调运动,通过气息合力把全身力量传递到指尖,达到人琴合一、形神兼具的演奏状态,而非仅仅是手指的局部舞蹈。这就如同唱歌只用嗓子而不是全身心演唱一样,声音质感缺乏应有的艺术感染力。比如:弹奏弱(p)和很弱(pp)音时,大脑要先想象出演奏的声音形象,然后才能有控制地通过手指触键深浅完美弹奏出来。手腕、肘、肩等用力、僵硬、紧张等,都会造成演奏声音不通、音色浑浊、层次不清等问题。所以,演奏弱音不要吝惜力气去“抚弄”琴键,而要有节制地格外用力,且每个音符均需将琴键按压到键盘底部。由此可见,弱音演奏不可以虚弱无力,而是要全身心参与整体演奏,体现钢琴演奏的整体性原则。正如一位钢琴家所说:“整体系统演奏法力图以中国古代阴阳哲学的辩证法为基础,以整体而不是局部的眼光,辩证而不是片面的分析,系统而不是零星的观察,总结钢琴演奏的全过程、總规律。”毋庸置疑,钢琴演奏的整体性原则是科学合理的。

(二)钢琴演奏的气息运用技巧

钢琴演奏是通过声音表现作品情感的艺术,如同语言表达一样需要有气息支持进行分句、换气。然而在实际中,经常有钢琴演奏没有气口、层次不清、音色浑浊的情况,令人不适。掌握钢琴演奏的气息运用技巧首先要学会音乐分句,有的作品有气口标记,而有的作品则需要依据音乐情绪自己划分乐句,比如巴赫选自十二平均律的《赋格》就需要分手弹奏、唱出不同声部的旋律,找到声部之间分句气口,演奏“各声部的句逗不一致又推动了音乐的流动”,才能真正奏出不同复调作品的音乐情趣,可见,恰当分句、换气对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至关重要。其次要掌握换气技巧,换气在于运用手腕、小臂、肘、大臂、肩等关节调节,小气口只需要手腕换气即可,幅度不用大;但抒情旋律大气口则需要调动大臂、肩的协同运动,仅靠手腕已经达不到呼吸的内在张力。比如,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从《保卫黄河》旋律主题展示抗战的壮烈画面,到《东方红》主题达到全曲高潮,讴歌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充满激情的演奏必然是深呼吸、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表现抗击日寇胜利的激动心情。音乐演奏的气息运用,正如一位钢琴家所说:“贯彻始终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气”,没有气支持的音乐演奏必然是干涩、无趣、令人难以接受的。

(三)钢琴演奏的踏板使用技巧

钢琴踏板分左、中、右三个踏板,右踏板叫延音或连音、强音踏板,起到延长声音、扩大音量、增加声音色彩的作用。钢琴演奏使用最多的就是右踏板,但是踏板踩下深浅程度不同,音乐色彩也不一样。比如:演奏进行曲风格作品要踩全踏板,能够体现威武、雄壮的气势;夜曲、抒情风格作品踩1/2踏板,展示安静、柔和的夜色;活泼舞曲风格作品踩1/4踏板,显示声音干净、轻巧、富于弹性。此外,音后切换的切分踏板,音前踩下的预备踏板等使用也广泛,保持音阶、半音阶音量又不浑浊的颤音踏板,调节音量变化的渐强、减弱踏板等,均需要依据演奏作品的音乐形象,选择恰当的踏板。比如:演奏雄浑有力、节奏感强的乐曲常采用同步踏板,加强旋律的歌唱性多用切分踏板,营造丰满的声音效果采用预留踏板,渲染高潮音乐气氛采用渐强踏板,余音袅袅的尾声采用减弱踏板,等等。不同音乐作品选择不同踏板,当然一首作品也可以使用多种踏板,增添作品的音乐色彩、扩大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实际演奏应避免一首作品从头到尾只使用一种踏板,单一色彩作品会缺乏音乐表现力。中踏板也叫弱音踏板,立式琴仅起到练琴减弱音量不影响他人的作用;三角琴也叫保持音踏板,可以保留演奏作品的某个音,达到丰满和声的效果;左踏板也叫弱音踏板或柔音踏板,立式琴达到减弱音量、改变音色的作用,三角琴依据踩下的深浅也起到减弱音量、柔化音色的理想效果,演奏德彪西作品多需要运用左踏板。总之,不管使用哪一种踏板,换踏板一定要放干净,否则会造成音乐浑浊不清、旋律不干净的后果。正如安东·鲁宾斯坦说:“踏板是钢琴的灵魂。”恰当使用踏板可以使旋律富有动感、充满活力,对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表达起到积极作用。

二、钢琴演奏的艺术表现

同一首音乐作品,不同钢琴家演绎艺术效果并不一样,听众的心理感受也不同。演奏者通过指尖传情,使声音触及听众的心灵,自然会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相反,若演奏者只是呈现音乐自身的音响运动,演奏必然难以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就如同一首歌曲不同人演唱声音效果不同。当然,演唱者存在嗓音音色的先天差异,而钢琴演奏者即便使用同一架琴,也会有不同的演奏效果,除去演奏者技能技巧的差异,就是音乐理解、艺术审美的不同了。优秀的钢琴演奏应该通过音符传递出人的思想、情感,而非机械性的纯粹音响。下面将探讨影响钢琴演奏艺术表现的因素。

(一)演奏声音的审美理念

钢琴演奏的审美理念决定演奏作品的音乐形象、风格特征,演奏者在演奏前认真研读作品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情感标记,分析作品的音乐风格是必不可少的准备环节。首先,不管演奏何种作品演奏者都要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中、外作品作曲家所处国家、时代不同,思想观念、艺术审美观也不一样,音乐语言表达必然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不同作品的音乐文化内涵。其次,分析作品调式、调性,通常一首作品的调式、调性并不是保持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調性对比也是音乐创作常用的手法,如关系大小调对比、近关系调对比、转调或短暂离调等都是常见的手法。只有认真分析作品的调式、调性变化,才能深入理解曲作家的创作意图,更好地理解、表现作品。最后,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不同作品的曲式结构蕴含不同的音乐思想、风格特征,演奏者应明确作品是单二部、单三部、复二部、复三部曲式,还是回旋、变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复调赋格。不同音乐结构形式与表现思想内容密不可分,正如舒曼所说,音乐的内容是沉淀在曲式中的,不懂曲式就不懂音乐,有时一首乐曲的结构因为分析方法不同竟然会得到不同的解释,那也只是说明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而音乐素材是怎么安排的、调性是怎样布局的、段落是怎样划分的,作曲家自有安排,我们自己不弄个明白,就不能把它们细致地还原给听众。

(二)表情术语与二度创作

演奏一首乐曲首先要分析乐谱,了解作品的调式调性、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表情术语,依据作曲家标注的情绪记号解读其创作意图,特别是乐曲开始的音乐表情术语提示:Allegro快板还是Allegrovivo充满活力的快板?dolente悲伤地还是grazioso优雅地?Lento慢板还是Presto急板?二者音乐情绪完全不同,如果不认真研读极容易引起对作品的音乐情绪的误读,演奏效果必定与作曲家的思想情感相去甚远。比如,力度记号cresc渐强与dim减弱,意思不是立刻变强与减弱,而是渐渐变强与变弱,同时保持速度的一致。而结尾cresc是乐曲推向高潮的标记速度可以适当拉宽,避免情绪激动而越弹越快;相反,dim渐弱一定要在音乐律动中保持紧一些速度,力避渐弱拖拍。此外,accel意大利语是“逐渐加快”的意思,而在实际演奏中,常会被误弹成“较快”,即piumosso比前一个段落快的速度,而不是在前一个段落基础上逐渐加快。关于表情术语一定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任何力度变化与速度变化无关,除非作曲家特别在乐谱上同时标出速度变化标记,否则必然误读曲意,记住恰当的速度才能真正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当然,重视作品表情术语并不等于否认演奏者的二度创作,曲谱是纸面上的无声音乐,只有演奏者才能令其动听、鲜活起来,在尊重作品表情术语的情况下,演奏者是可以通过对作品音乐、文化理解,呈现出与众不同、独具个性的艺术表现。比如:古尔德演奏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就是严格按照曲谱演奏,速度不那么快,恰恰给人稳步、行进的感觉;而郎朗的演奏速度就很快,完全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因此,同一首作品演奏风格不同,与演奏者的独特个性、文化思想、审美观念、艺术修养、演奏心境均有直接关系。

(三)演奏体现音乐风格

音乐风格是一首乐曲调式调性、和声曲式、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蕴含其间的内在文化特征,演奏者除技巧差异外,准确理解、体现不同时代作品的音乐风格是衡量演奏成功的标志。中外钢琴作品数量惊人,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音乐风格是明显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作曲家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也是不一样的。彰显音乐风格演奏手指触键、力度、音色、用气、踏板等都需要有不同的处理,如果以不适当的声音、速度、力度演奏一首特定风格时期的作品,一定是比弹错音更难以让人接受。一位专业演奏者在掌握了全部钢琴演奏技能之后,至关重要的就是掌握音乐风格。大家知道,欧洲钢琴艺术经历了巴洛克风格、维也纳古典风格、浪漫主义风格、印象主义风格、现代音乐风格及新古典主义风格等。其中,巴洛克时期主要以和声或通奏低音技巧为特征;维也纳古典主义表现的是稳定、恬静、平衡的音乐特征;浪漫主义音乐特征是突出主题,如特性曲、艺术歌曲、交响诗等;印象主义音乐用和谐与不和谐和弦营造梦幻模糊的效果。当然,同一时期作曲家的个人风格会大相径庭,巴赫与亨德尔同属巴洛克时期,同一个国家文化背景,前者音乐严谨、深沉,后者率性、明朗。同一作曲家不同时期的作品未必同属一种风格,演奏任何一部作品都要注意作曲家的国籍、历史背景和个人风格。不同时期作曲家的美学观念、追求目标、技法手段、织体写法及弹奏方法均有较大的区别,仔细研读作品、把握风格性特征,对于一个演奏者非常重要。

结语

钢琴演奏技巧性是艺术表现的基础,演奏者只有具备一定的演奏技能,才能胜任高难度的音乐作品。同时,要把表现作品的艺术性放在首位,而不是没有灵魂、纯粹空洞的音响。只有认真研读、理解作曲家的一度创作曲谱,二度创作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完美体现演奏者的个性、音乐美学观念,音乐作品才能真正焕发生命力。精湛的演奏技巧是为音乐艺术表现服务的,演奏者独特的个性、艺术修养、音乐审美观念等,都会影响作品的艺术性表达,这也是同一作品不同演奏者演奏效果不同的根本所在,“人琴合一、形神兼具”彰显作品独特音乐风格是演奏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艺术表现音乐风格
音乐风格视觉设计的通感隐喻方法探究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别具一格的“美国式”音乐风格——浅析约翰·科里亚诺《第三交响曲“大竞技场“》的创作思维
西方音乐剧表演过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研究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论艺术设计与绘画的关系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浅谈二胡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