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电子 工程专业实践育人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24-03-14陆倩倩周赵凤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4期
关键词:机械育人思政

陆倩倩 周赵凤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学院 杭州 310015

0 引言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教育领域提出的迫切需求[1]。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作为“新型工科专业”,是融合了新工科思想,面向未来工程人才需要具备的“新素质”而设立的,旨在培养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等交叉学科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也是提高我国工程师教育总体质量的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强复合交叉能力、健全工程素养的创新型、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才,在立德树人的目标下,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教育是提升工程技术人才素养的关键着力点,实践教育是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2]。同时,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十二条毕业要求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提出了至少4 个方面的素养要求。1)工程思维。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2)责任意识。能理解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能够明确肩负的责任。3)职业规范。能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能够与团队合作和进行多种方式的表达。4)个人素养。可以结合多学科背景考虑和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根据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建议,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的学分不能低于总学分的30%,而且,实践环节是将思政元素渗透专业教育的最好渠道。因此,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新范式,是在实践环节做实思政育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工程人才的重要保障[3]。

1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育人现状

当前,许多高校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结合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构建了符合学校和专业特色的实践育人模式。陈志刚[4]通过分析机械电子工业的专业特点和现状,设计了阶梯递进式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多维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张征凯等[5]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中,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朱银龙等[6]肯定了赛教融合培养模式,以实践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训练为目标,重构教学体系,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李婕[7]介绍了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的优点,提出通过优化科技创新类社团可以强化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增强其团队意识,完善其个人规划。刘新强等[8]通过设计专业知识创新系列竞赛,证明了创新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胡朝斌等[9]探索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复合建设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等环节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由此可见,许多高校结合自身育人目标,逐步强化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课程实习、企业实习、学科竞赛或科研项目的结合[10],落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但是,目前实施的实践育人体系尚缺乏顶层的专业思政引领,培养的学生素养目标较宽泛,因此,本文将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工科专业实践育人思政体系及实施模式,为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2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育人优化模式

浙江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秉承CDIO 工程教育理念,在工程认证的“产出导向”引导下,确定了专业思政育人目标,设计了专业思政矩阵,明确了实践育人中孕育的思政目标:工程思维、责任意识、职业规范、个人素养。构建了基于工程素养养成的实践模式,将实践育人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项目培育环节。精细化设计实践育人的实施模式和方法,制定科学的实践育人评价指标,支撑工程教育认证对专业实践育人的总目标,践行全员实践育人。

2.1 优化实践顶层目标,实现全过程实践育人

结合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中提出的专业思政育人目标和应用型本科的特点,制定了专业实践课程思政的顶层目标,如图1 所示。以“校内+校外”和“课内+课外”为实施环境,通过校内课内的实践课程和实验课程、校内课外的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校外课内的认识实习和企业实习、校外课外的公益活动及社会实践,构建从个人素养到责任意识、从工程思维到职业规范的阶梯型实践育人模式。将四个维度的目标层分解至实践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中,以塑造学生具备完善的个人品质、正向的社会责任、完备的工程素养和端正的职业道德,打造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育人模式。

图1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全过程阶梯型实践育人体系

2.2 联动各项渠道,实现培养全方位推动

推动课程思政背景下实践育人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通过打造课内外和校内外的实践育人的模式,通过公益志愿、社会实践、专业实践课程、生产实习、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丰富的实践模式,构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大学四年的实践体系,如图2 所示,在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和素养的基础上,融入多维的育人元素,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政意识和社会责任,以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图2 实践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和育人模式

2.2.1 明确实践课程育人目标,发挥“实践课堂”的育人作用

专业实践和实践课堂是实践育人的重要场合,是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初步建立工程意识的关键环节。实践课堂上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首先,结合专业思政育人目标,明确课程的总目标,细分课堂或实践过程中的分目标。其次,要精心设计育人目标的实施方式。最后,要建立科学的思政目标评价机制。以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为例,课程目标中明确了育人目标为健全协作沟通能力、建立工程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因此,从这三个育人目标出发,以分组协作的形式,发布了问题机构解决实验和机械创新实验两个主要的实验项目予以支撑。最终以有形的报告或者现场汇报的形式进行方案评价。通过精心设计实践课堂内容和丰富实施方式,改善验证性课堂的死板,活跃实践课堂的气氛,大幅度提升实践课堂育人效果。

2.2.2 校内课外团队化管理,实现本科生全员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在校内课外的环境下,本科生导师不仅能够全程给予学生关于学业、职业和人生规划的指导和建议,而且可以在实践项目、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课外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进行参与和引导。机械电子工程基于产出导向理念实施团队化本科生导师制管理,以教师科研特色、学科竞赛为主,划分成微流体与控制、增材制造、工程训练、F1 赛车等学科或竞赛团队,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加入相应的团队,在团队中实施导师指导、学长帮扶、团队合作的模式,完善学生在个人素养、责任意识和工程思维方面的塑造。

2.2.3 履行专项责任人职责,强化课内校外育人质量

专业培养计划中,校外实践课程是逐步健全学生工程思维和职业规范的核心。通过本科一至四年级学生课内校外的实践体系——大一的走进城市和企业、大二的认识实习、大三的工程实践和大四的毕业见习,建立企业常态化共同育人渠道,如建立深度融合实习基地、聘请企业导师等。通过学校知识体系培养、企业专业化的职业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建立了高质量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有效模式。

2.2.4 依托社团活动,提升“第二课堂”育人成效

高校学生社团是营造校园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机电学社以社会和实践活动为依托,兼具志愿公益、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的功效,广泛吸引志同道合的学生,在德育为先的引领下,将其所学知识与社会公益、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课堂内外、校园内外联动,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其工程思维、完善其个人素养。

2.3 实践思政育人机制的评价指标

实践育人是实现专业思政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但是相对于知识和能力层面的评价,素养层面的评价存在着培养目标不一致、效果难衡量、标准不统一等多方面的问题。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实践思政育人评价宗旨是学生成长成才,旨在建立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职业素养,养成其责任意识,健全学生的个人素养,在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一体化提升的过程中,有效辅助学生从学生角色向职场人角色转变。基于此,建立集学生实践参与度、专业知识体系、实践能力水平、实践成果于一体的思政育人评价指标,结合实践思政育人目标,综合评价学生专业成绩、实践成绩、实践参与度、竞赛和科研成果。课堂教师评价、本科生导师评价、同学间的评价等多维度评价,形成每个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沟通合作、责任意识、职业潜力五个方面的个人能力和素养评价星图,如图3 所示。

图3 个人能力和素养评价星图

2.4 实践育人实施的保障机制

2.4.1 师生共育,要有一支富有情怀的实践教师队伍

为有效落实实践思政育人体系的建设,首先要转变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强化团队教师对实践思政育人重要性的认识,把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提升到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高度,打破思政课教师各自为政、孤立无援的局面,激发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使命感、责任感,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学校机械电子工程实践教学团队在老带新的模式下,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实践育人为主、以学生成才为目标的队伍。团队始终秉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甘于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地培养学生。团队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育人经验,主动参与课程思政培训,以学生的培养为己任,尽一切努力指导、引导学生;而且积极参与企业培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实时了解并掌握行业对专业的需求。除此之外,教学团队还通过制定实践团队管理办法,全面推动实践育人思政体系的建设,发挥任课教师、实践负责人、学生导师、指导教师等多种身份的作用,切实做到理论知识、能力培养和实践育人互融互通、互相衔接,实现以专业实践育人机制完善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教育。

2.4.2 社团帮扶和学长传帮带机制

社团帮扶助力宣传。发挥机电学社的优势,通过宣传树立典型,挖掘实践特色、吸引学生关注,打造特色鲜明、成果丰富的实践团队。发挥学长传帮带优势。在科研、竞赛和实践项目团队建设和运作中,充分发挥优秀学长的传帮带作用,以经验分享、学习指导为主,通过一带一、一带多的实践指导模式,实现对团队经验的继承和发展。

2.4.3 多途径支持,确保实践资金充足

首先,学院和系里设立专项资金,以确保实践课程和实践竞赛的经费充足;其次,鼓励学生申请校创、省创、国创,补充创新项目经费;再次,团队导师的横纵项经费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最后,企业提供的实习基地、资金赞助,能够保证实践育人思政体系的落实。

3 实施效果和后续改革方向

3.1 实施效果

近四年,机械电子工程在校学生人均至少参加了一项校级以上的竞赛项目。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60 余项;授权使用新型专利80 余项,发明专利10 项;发表论文15 篇;学生主持大学生国创项目10 项,校级科研项目超过100 项;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人数超过本专业在校学生的50%。通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施的实践模式,真正实现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思维培养、智慧启迪、成果丰富的育人效果。

3.2 后续改革方向

辅助孵化,健全创新实践成果转化机制。为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在专业认证和成果导向理念的驱动下,帮助学生凝练和升华创新实践成果,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申请专利,并搭建校企合作机会,对学生的实践创新成果进行合作孵化,引领学生走出学校,紧跟行业节奏,适应产业需求,转化专业成果,为社会作出贡献。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解读“新工科”和专业认证标准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育人的要求,构建了适合应用型、复合型本科院校实践育人机制。从实践育人顶层目标出发,设计了校内外、课内外多种模式的实施场景,提出了递进式实践思政育人的模式,建立了从责任意识、工程素养、职业规范到个人素养全面提升的实践育人体系。以实践课堂、校企合作、团队指导、社团活动贯穿专业实践思政育人,建立全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实现 “三全”实践育人模式的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机械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调试机械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简单机械
按摩机械臂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