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熟果

2024-03-06易杉

诗潮 2024年2期
关键词:枇杷养心金鱼

一大早,鸟在树林中吵闹

在一大堆熟果之间,比如枇杷

还未脱光胎毛,黄中泛青惹得贼眼妖娆

比如樱桃,红是红了,但味还不正

它的酸保证了不被过早地采摘

还有棕榈果,短尾黑鸟蹲在那里

我只是站在五楼的窗口,远远看见它们

春天,一定是酝酿的季节

需要在枝上挂满我们命运的果实

[林忠成赏评] 孟子说“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嗅也,四肢之于安逸也,性也”,准确归纳了人的常然。眼睛需要斑斓色彩投喂,嘴巴需要美食佳肴填充。易杉这首诗,色、味俱全,“在一大堆熟果之间,比如枇杷∥还未脱光胎毛,黄中泛青惹得贼眼妖娆∥比如樱桃,红是红了,但味还不正∥它的酸保证了不被过早地采摘”。中国文学历来有个传统,把花草树木当作托物言志的载体,陶渊明、屈原开了先河,“体物写志,触兴致情,拟诸形容,

象其物宜”(《文心雕龙》)。笔者从本诗读出了一股超逸闲适的无为,无为可养心,心像一条金鱼,适宜养在清澈的水里,若往水里掺入太多功名利禄,将污染水质,妨碍金鱼呼吸,甚至令它折寿。孟子认为“养心莫善于寡欲”,顾况说“身外已无心”,李白感叹“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跟本诗形成异质同构的呼应。王缙《游青龙寺》写道“无心世界闲”,要想达到“无心”,必须先做到无为。

本诗结尾写“春天,一定是酝酿的季节∥需要在枝上挂满我们命运的果实”,这里的“果实”,不仅仅是植物学、现象学的果实,更是一种“精神之果”,因为它寄托着我们的命运,如形而上的宿寓、价值观的赋形。法兰克福学派有些哲学家认为,物其实不仅仅有物性,还持有主体性,人的主体性会通过物表面细密的空洞溢出,成為主体性的补充。乍一听好像很抽象,摆在你面前的玻璃杯,你每天穿的衣服,手眼不离的手机、电脑,怎么会有主体性呢?再认真琢磨一下,它们真的没有主体性吗?现代人敢说你的主体没有受到这些看似冰冷的物的掌控,形成了依赖症?

当代,物对人性的篡改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猜你喜欢

枇杷养心金鱼
养生与养心
夏至重养心
枇杷
枇杷
夏至养心喝“三茶”
可爱的小金鱼
枇杷
夏月枇杷黄
小金鱼
小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