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下大学日语词汇教学研究

2024-03-04张昀

高教学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应用能力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2022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本主流媒体有关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冲击报道的话语分析”(2022B225,主持人为张昀)

作者简介:张昀(1984-),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语教学。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06.024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将该理论与外语教学相结合开展多方面的研究。该文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着手,归纳大学日语词汇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该理论应用到教学中的意义,同时详细阐述该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最终提出该理论给日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日语词汇;教学模式;应用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6-0103-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based o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recent years, many domestic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various academic study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is theory wit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theory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Japanese vocabular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to teaching, and elaborates the specific practical methods of the theory in teaching. Finally, some inspirations from the theory brought to Japanese teaching are discussed.

Keywords: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Japanese vocabulary; teaching mode; application ability; teaching method

隨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日语作为一门语言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大学日语教学中,词汇是日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孤立的词汇教学为主,忽视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日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导致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限。因此,本文将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大学日语词汇教学研究的启示和应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日语水平。

一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及概述

20世纪50年代末,系统功能语言学创立并发展成为一种语言学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内涵由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部分构成,其涵盖了韩礼德语言学模式的所有内容。其中,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来源于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的学术思想,是对深层的纵聚合关系之间的研究。1967年,基于对深层纵聚合关系和横组合关系的研究,Halliday提出“经验功能”“逻辑功能”“话语功能”“人际功能”四个功能的功能语言学理论。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音频、视频、图像等非语言符号随之出现,传统的以文字为主体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语言学发展的需求。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以Halliday、Kress及Leeuwen为代表的学者开展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研究。多模态话语是指人们通过借助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感官,运用语言、声音、图像、情境和动作等多种方式,以及符号资源进行的一种有效交际现象。而多模态强调的是人们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知信息通道,即通过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多种方式,实现彼此之间的交际。正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可以利用更加多样的信息载体获取和进行信息交流,从而使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

之后,新伦敦小组于1996年开启了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新思路。他们提倡运用多种符号资源,即通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不同模态开展教学研究。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教学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多种模态相互转换的学习能力,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广泛普及,多媒体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在线开放课程日趋成熟,教学模式也更加多元。教师可以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建设课程资源,设计教学环节,利用视频、音频、图像和动画等多种资源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感官,协助学生在多模态交互学习环境中理解课程内容。

二  大学日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词汇是外语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外语综合能力的必备要素。日语词汇与英语词汇有着显著的不同,其最大特点在于日语词汇是由汉字和假名组合而成,它们都是由中国文字流传而来。而日文词汇中的汉字在书写和含义方面有很多与中国汉字相同或相近。日语词汇的这些特点进而决定了日语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词汇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词汇教学的理论知识体系,从而致使学生没有形成对于词汇学习的基本认知。目前,我国各高校在日语词汇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  教学方法陈旧

在日语词汇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时间、赶进度,采用了“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在词汇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只看重学生是否记住了词汇的读音和含义,忽视了关于词汇中的读音规则以及词汇背后所反映出的语言功能和文化内涵等深层次的认知方面知识的传授。这些教师将词汇知识与语言文化环境分离开来,致使学生只了解了词汇表面的含义,并没有真正理解其词汇背后蕴藏的本质内涵。古希腊学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从本质和习惯两个角度对语言活动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语言的表述与习惯、生活、客观对象之间存在着极为重要的联系。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将其关联性和语言功能与词汇教学分割开来,致使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无法感受到语言蕴含的价值。

(二)  教学形式单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国各高校正积极投身于线上学习资源和线上课程的建设工作,线上视频、音频、图像等学习资料的出现,使教学形式不再单一,现代化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可是,在词汇教学中,有些教师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将“教”放在课堂教学的主要位置,忽视了运用引导式、启发式等方法以及利用线上丰富的学习资源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  词汇教学不够深入

词汇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单位,也是反映某一国家文化、习惯、语境的基本符號。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两国文化底蕴相接近,但具体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也有各自的特点。从地理条件上看,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从古至今日本人依靠稀缺的自然资源而生存。因此日本人形成了敬畏自然的生存意识,描绘自然界的词汇也十分丰富,且很多词汇都包含着一种敬意之情。此外,日本文化的另一显著特色是暧昧表达。在语言交际中,需要根据说话人的语气、敬语关系,以及上下文的行文语感来判断彼此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及对事物持有的态度。在日语词汇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把日语独特的语言现象融入到词汇的教学之中。

三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日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

(一)  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

复合型外语人才是指既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的各种技能,懂得该门外国语基本知识,也具有其他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人才。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求。而利用声音、图像、动作和视频等多种模态开展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中日两种不同的语言在不同模态中的转化,在此过程中输出并完成语言的有效交际,这对我国各高校在培养复合型外语应用人才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相对于中小学教育而言,大学课堂应具有更高的灵活度和自由性。但由于长期受到教师主导的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大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在大学外语课堂上主要有学习兴趣不高、思维固化、参与意识不强、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课外知识的能力不足等现象。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通过借助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感官,运用语言、声音、图像、情境和动作等多种方式及符号资源融入到大学日语教学之中,这些非语言因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非语言因素,学生不再只从教师讲授的单一渠道获取认知,还可以从图像、视频、动画和音乐等多种感官渠道加深对词汇的理解。随着学生学习通道的多元变化,大大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也激发出对日语学习的兴趣。

(三)  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

大学日语的词汇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词汇的语音、语义,还要深刻理解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在不同语境中能够灵活运用词汇。传统的被动教学模式只能从“死记硬背”中记住词汇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用法,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词汇的深层理解和灵活应用的问题。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这一现象,通过进行多渠道的感官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词汇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听到和看到词汇在具体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实例,感受和模仿词汇的有效互动和交际,进而促进学生语言输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四)  有利于教学形式的转变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外语课堂陆续出现了任务式、情景导入式、翻转式和混合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要求在教学中融入多种非语言因素,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查询相关知识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模态,在课程中添加相关知识资源,合理地编入到课程的教学环节之中。例如,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词汇,教师可以加入相关的文化背景、读音技巧、使用场景和动画视频等多种模态,引导学生从不同感官去理解抽象的词汇,体会其背后的文化特点。通过引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对于教学形式的改革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日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

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关于记忆持久性进行了实验,其结果是: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也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的教学效果。而以图像、声音、视频等为依托的多媒体话语分析理论,是将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通道输入大脑,经过加工处理后再以话语的形式输出。显然,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赤瑞特拉记忆实验有着相似的思维过程。因此,把该理论应用于日语词汇教学,将会大幅度提升学生词汇记忆的持久性,这对于大学日语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多模态PPT演示教学

PPT演示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常用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大学日语的教学中。现阶段,在学习日语词汇时,仍有很多教师在PPT中只展示出词汇的读音、含义和基本句式用法。这种简单地将书本上的文字转换到PPT上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在多媒体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教师在设计PPT时应重点将多模态思维模式应用到词汇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将与讲解词汇相关的图片、动画等资源添加到PPT中,让学生在了解单词读音、含义的同时,理解该词的使用方法,体会与中文的异同。例如,在讲解日语指示代词“こそあど”系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人和物品摆放位置关系的一些图片、动画或视频,让学生理解在说话对象和相互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不同语境中应该怎样使用相关词汇。学生将更多的元素输入大脑,大脑加速整理分析,最终输出有效信息,达到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的效果。

(二)  多模态视频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视频资源也日益丰富,大学生对短视频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添加短视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推量助动词“でしょう”时,可以向学生说明该词主要是用于说话人对没有发生事情的一种推测。教师可以剪辑日本天气播报新闻的片段,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理解日语中推量词汇的使用场景,提高对日语词汇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会应用。

此外,视频资源还可以用于课外实践的练习。在复习日常生活的相关词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简短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为其动画人物进行旁白配音。通过视频的配音练习,学生摆脱了单一枯燥的造句练习,在乐趣中积极地完成了多模态的转换,进而提高了语言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  多模态混合式教学

现阶段,随着网络课程的出现,各学科的教学资源也变得愈加丰富,教师利用这些网络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形成混合式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提前创建网络课程,将相关资源添加到课程资源包中,合理设置教学章节,在每节中安排多样化的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双线”联动的混合式教学,利用视频、图像等资源导入课程,在理论讲解中穿插慕课、微课堂等拓展学习,并且可以利用一些学习平台的功能辅助线下课堂活动。比如,在学习通平台上,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分组功能进行随机分组并开展讨论活动;开启投票功能统计结果,直观形象地分析问题;利用选人或抢答功能进行提问,大幅增加课堂的活跃度。混合式教學把图像、视频、微课等网络资源融入到日语课堂教学中,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相辅相成,学生在模式转换中最终输出成为一种有效交际。

(四)  多模态文化和语境教学

在大学日语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不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因素。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字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在文化传承中也有着很多共通的地方。日本保留了一部分中国的文化与文字,但在此基础上又创造了不同于中国的文化和语言结构。对于日语学习者,想要真正理解日文词汇,就要辩证地理解词汇中的汉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相关汉字进行整理,与学生共同探讨归纳各自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另外,教师还要重视词汇的语境教学。日语中由于对象、目的、场合、话题的不同,都会带来语言的变化。不同的语境需要选择不同的词汇。在教学中,教师对于词汇的讲解不能只停留在某一具体的使用上,还要结合实际语境,灵活巧妙地运用词汇,拓展不同的使用场景。

(五)  多模态自主化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给教师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渠道。现今,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引领学生优化自主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将多模态自主化学习运用到预习和复习环节中。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听力资料和单词学习软件自我检测词汇的掌握情况。通过对音频、视频、动画等多模态的自主学习,学生从单一的学习模式转变到多模态的学习状态,从不同感官调动对词汇的记忆输入,大大地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五  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大学日语词汇教学启示

(一)  构建多模态日语教学课堂

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研究该理论中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模态感觉通道进行转换的实践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出多模态日语词汇的教学课堂。通过多模态的相互转换,学生将不同的非语言因素进行输入整合、有效输出语言,这可以使日语课堂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同时,这种模式也打破了传统单一模态的教学形式,教师借助图像、视频、音乐和动画等多种模态有效打开学生多方面感官通道,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提升了学习兴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开始进行自主思考,主动分析问题,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在构建多模态日语教学课堂时,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多模态因素的选择以及整合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上的资源十分丰富。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合理地筛选有效资源,让这些资源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辅助课堂教学的开展。如果过多地导入多模态资源,会导致教学重点内容不突出,知识点不明确,学生容易将注意力放在与主要知识关联不大的内容上,反而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师除了思考如何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之外,还要着重培养日语专业学生的多元识读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之中,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发布下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该内容查找相关的多模态资源,课堂中展示自己的成果,说明通过该资源的学习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同时,学生通过参与教师发布的多模态合作讨论等课堂活动,感受日语学习中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的过程,增加学习热情,激发内在潜能,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增加“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搭建本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共同参与的多模态日语学习平台,增加学生的互动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组织日语角、日文配音、日文演讲和日文歌曲演唱等活动和比赛,让学生在丰富生动的课外活动中体会日语的运用,从语言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思维模式,为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打下基础。

(三)  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教师不仅要构建多模态日语教学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要积极提升教师个人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教师具备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才能让多模态教学活动从理论变为现实。从高校层面上看,要做好学校网络平台的基础建设工作,拓展教学资源和频道,完善软硬件的相关设施。同时,学校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网络培训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提升空间。教师个人首先要树立良好的信息观念,能够甄别信息,筛选有效资源,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程度地提升多模态教学的效果。另外,教师也要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积极主动接收新事物,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使用方法,如线上课程的创建、微课程及慕课的制作、PPT等多媒体的应用、混合式教学的操作方法等。在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性,只有三方共同努力、积极配合,才能发挥出多模态日语教学的优势,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明显提高,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铂玲.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历程[J].青年文学家,2020(10):159-161.

[2] 贾秀珍.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高职学前英语教学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6):139-142.

[3] 李良玉.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大学德语词汇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21(8):20-22.

[4] 李泰先.浅谈大学日语词汇教学[J].时代文学,2015(9):21.

[5] 于殿忠.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优化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6):88-89.

[6] 王丽君.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20(9):68-69.

猜你喜欢

多模态话语分析应用能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电影《花木兰(赵薇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多模态视角下宋词翻译的意象美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